外公与徐悲鸿的小故事 (2012-05-08)

杨卫华

<p class="ql-block">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不时听到母亲说起徐悲鸿的大名,母亲对他的画作,对他的生平、经历和故事如数家珍。一直不明白母亲为何对徐悲鸿那么熟悉和热爱,简直就是一个徐悲鸿粉丝。当时我对母亲所说的徐悲鸿来我家住过之事不以为然,甚至根本不相信徐悲鸿还会给外公赠送过一幅画作,觉得徐悲鸿和我们的生活距离遥远.... 后来因求学在外,便逐渐把那些故事给淡忘了。 </p><p class="ql-block"> 直到2009年5月,云南省博物馆正在举办《徐悲鸿留在云贵高原的艺术足迹》大型书画展,我正好步行走到博物馆门口,巨大的大型书画展招贴画映入眼帘,蓦然间,我童年记忆深处,母亲讲起的那些徐悲鸿的故事再次浮现而来。</p> <p class="ql-block">怀着对徐悲鸿的崇敬之情,我踏进了博物馆的大门,逐一参观了展会上的每一幅徐悲鸿画作。当走到一幅《喜鹊登梅图》跟前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画幅右下方,落款“子厚先生惠教壬午始下悲鸿客昆明”的徐悲鸿先生落款字迹清晰可辨、千真万确。这不是那幅让母亲魂牵梦绕的、由徐悲鸿现场作画亲赠给外公的画作真迹么!</p> <p class="ql-block">我不敢这么轻率的断定此画受赠人就是我的外公,便赶紧找来现场解说员,以便了解这幅画的真实背景情况。可惜由于画作诞生于战乱年代,连省博物馆的解说员也无法说清楚展会上这些画作背后的各种纷杂的故事,我只能用手机悄悄拍照了上面的两张图,连同展览画册,一起带给母亲观看,母亲一眼便认出了这幅在家堂屋墙上悬挂了十余年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原来徐悲鸿先生1942年期间曾游历过云南,在昆明停留的时间超过半年,和昆明的社会各界人士有过广泛接触。我的外公子厚先生,酷爱书法,自然也是平易近人的徐悲鸿众多昆明书画朋友中的一员,彼此交往频繁。</p><p class="ql-block"> 1942年的昆明,正处于日本侵略军轰炸机的蹂躏之中,跑警报成了家常便饭,就连悲鸿在云南大学的住所,也被炸弹击中,损失了很多画作。在轰炸最为剧烈的那段时光,悲鸿接受过外公的邀请,到玉溪州城的老宅躲避静养了一段时间。</p><p class="ql-block"> 回到昆明后,在一次友人的聚餐会上,悲鸿即兴画下了这幅喜鹊等梅图,作为对我外公子厚先生的答谢,外公如获至宝,精心收藏了这幅珍贵的礼物。</p><p class="ql-block"> 由于日机空袭轰炸的持续威胁,外公被迫放弃了在昆明的产业,带着外婆、我的母亲及姨妈,又回到了玉溪老家谋生。抗战胜利后,全家日子过的舒心起来了,外公随即将悲鸿的画作精心做了装裱,悬挂于老宅堂屋内,母亲亲见了许多慕名人士前来参观,也听到了众多来访者与外公谈论起的关于徐悲鸿的诸多故事。</p><p class="ql-block"> 后来天下变化、家道中落,外公的子女们为了谋生而四散在外,只剩小女儿在家照料外公。时世艰难,外公在恐惧与清贫中度过余生。八十年代初期,出于孝心,她将此画卖给了一直持续纠缠的画作掮客,做为给外公修墓的资金,此画几经辗转,最终被云南省博物馆收藏,这对我们家族、尤其对我那终身推崇徐悲鸿的外公子厚先生来说,是莫大的安慰。</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外公在玉溪州城的老宅。</p><p class="ql-block"> 谨以此文纪念我慈祥的外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