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里暖心的发小一日游

陈欢

2025年2月26日,晴空万里,大地回暖,虽说还是冬季,但这几天气温上升到十几度了,我们三个发小相约去南池子美术馆。虽然我们在北京生活了60多年,可是我们都没有去过这个地方。提前看了南池子美术馆的介绍,地方不大,很有特色,参观时间分上下午,中午不开馆。我们决定下午2点去参观。 <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半我们三人在地铁天安门东站集合,先去劳动人民文化宫,因为我们几个也有很多很多年没来过这里了,而且我们仨没有共同去过,劳动人民文化宫也在南池子大街上。</p> 我们从劳动人民文化宫东门进入公园,一进门看到一片假山 杨桦喜欢假山 玲玲喜欢竹子 <p class="ql-block">太庙红墙外一大片古树根深叶茂</p> 我们仨的合影 太庙庙门 劳动人民文化宫中的享殿(前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享殿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祖大典的场所。 你呲牙我也呲牙 进入享殿,大殿气势雄伟,庄严朴素。 享殿背后 太庙的祧殿 明成祖手植柏。相传为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按“左祖右社”建成太庙以后,在此亲手所植树。 <p class="ql-block">劳动人民文化宫后边筒子河边望向故宫。</p> 河上还有冰花呢 从劳动人民文化宫东门出来,就近在南池子大街上的一家老北京炸酱面餐馆吃的午饭。看来旅游地的餐馆虽然客流量多,但不怎么好吃。 下午2点我们准时来到南池子美术馆。 进入展厅,此次展览的是《点戏一本——传统皮影与当代艺术特展》 皮影作品:桃花马上 <p class="ql-block">其实这不是真的窗户</p> 参观完馆内的展览,来到这个美术馆的院落,宛如来到了江南园林。 一个小姑娘热情地为我们仨拍合影 出美术馆大门时请检票员帮我们仨拍张合影 出美术馆时是下午4点,展馆虽小我们也用了2个小时。出门时问检票员附近有个普度寺在哪儿?他回答往前走拐弯过去就是,几分钟就到。于是我们决定顺便过去看一下。 这就是普度寺大殿,相比于一旁的故宫和太庙,普度寺与皇史宬一样因不常对外开放而同样带有一些神秘的色彩。作为曾经的皇家寺庙,如今的全国文保,普度寺既有着重要的建筑与文物价值,也有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普度寺的山门殿,殿门关闭着。<div>山门殿经过重新翻修,其山门殿的顶瓦为了显现新旧对比,故意修成一半为新修过的绿色,一半为未修过的黄色,以显示新旧瓦片的历史对比,山门殿内现有清代帝王与多尔衮等将军像。普度寺山门殿室内彩画保存良好,为金龙和玺式,等级甚高,应是睿亲王府时期遗物。<br><div><br></div></div> 山门前侧旁有一座多尔衮的雕像。 山门旁有几个人在听1个人讲什么,于是杨桦过去向那个人打听这个普度寺,那个人果然对普度寺知道不少,他就住在附近,那个多尔衮的雕像就是他雕塑的。他告诉我们人称他“泥巴狂人” 我们走近看到大殿关着门。 清顺治初年,这里成为了摄政王多尔衮的睿亲王府,普度寺的历史沿革由此拉开。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辅佐六岁的顺治帝登基,先后被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等,他是清军入关、定都北京时期的实际最高指挥官和统治者,为清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不朽功勋,睿亲王府也因而成为了当时大清帝国实际的政治与权力中心。 大清康熙三十年(1694) , 康熙帝下令将荒废的睿亲王府改为藏传佛教寺院, 即供奉护法神大黑天的玛哈嘎喇庙。<br>乾隆四十年(1775),乾隆帝将玛哈嘎喇庙赐名“普度寺”,正殿为慈济殿。 普度寺在清朝灭亡后逐渐凋敝破败,如今只遗存了一座山门和大殿(慈济殿)。慈济殿是普度寺的主体建筑,殿身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前出抱厦。主殿为单檐歇山顶,削割瓦绿琉璃剪边;抱厦为卷棚歇山顶,绿琉璃瓦黄剪边,用瓦等级比主殿更高,一般被认为是乾隆时期后加的建筑。 离开普度寺,我们仨各自回家,这一天相聚,内容丰富多彩,每一次相聚我们都是满心愉悦,又会期待下一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