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与袁林(二)

沧海

<p class="ql-block">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奸雄都不约而同将自己选择葬在了安阳(古称:邺城、彰德),一位是上文的曹操另一位就是袁世凯,且两人都不是安阳本地人。</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自号“洗心亭主人”,袁世凯与安阳有着渊源,1908年慈禧、光绪相继驾崩,袁世凯被以“足疾”开缺回籍,后居于彰德洹上村,过起了赋闲垂钓的生活,韬光养晦,直至1911年辛亥革命后复出,其自号的“洗心亭主人”的洗心亭便是在安阳隐居时所修建。</p> <p class="ql-block">袁世凯1915年底称帝,1916年6月病逝,当时主政的北洋政府遵其“扶柩回籍,葬我洹上”的遗愿,委派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赶赴安阳,慎选堪舆,勘定吉壤,绘具详图,招商筑墓。而袁之所以选择安阳:因袁母非正房,其母死后不被允许正门出殡,和家人闹翻;而安阳是袁世凯自认“龙兴之地”,在他结束安阳的隐居生活后一路青云直上升任了中华民国大总统;同时,安阳也是当时北洋政府的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自古帝王之墓为陵,王公大臣为冢,平民百姓为坟,只有圣人称为林。袁世凯称帝未成不宜称“陵”,北洋政府以“查河南旧俗,凡树木蓊郁之区取名为林”,而冠以“袁公林”。但此“林”与“孔林”、“关林”则不可同语。</p> <p class="ql-block">袁林建筑群仿明清帝陵建筑形制,规模略小,照壁、牌楼、碑亭、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等建筑,以神道为中轴分布,主体建设按中国传统建筑规制,而墓冢则仿美国第18任总统格兰特濒河庐墓的形制修成,为内包水泥、外砌石墙的独特欧式风貌,形成了中西合璧、风格迥异的陵园建筑特色。</p> <p class="ql-block">甬道上的石生像,文臣头顶平天冠,身着祭天大礼服,拱手默伫;武官身穿北洋将军服,抚刀肃立,有些袁世凯当年的仪容</p> <p class="ql-block">碑亭碑上为徐世昌手书的“大总统袁公世凯之墓”</p> <p class="ql-block">景仁堂大门上采用了七道门钉,有别于帝王的九道门钉</p> <p class="ql-block">墓台铁门当年从国外定制,大门上饰以钢雕“十二章纹大勋章”,曾一度拆走作为学校大门。</p> <p class="ql-block">墓冢最大特点是全部建于地面之上,无开挖。</p> <p class="ql-block">牌楼至照壁间的道路拐了个弯,不知是何说法</p> <p class="ql-block">1952年11月,主席到安阳在袁世凯的墓冢前,有人提出:“袁世凯恶贯满盈,他的坟茔应该平掉。”但主席说:“不要平嘛, 要把它保护好,留作反面教材嘛。”,故袁林建设除东配殿毁于战火重建外,均为当年所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