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张济超,1922年1月16日生于巩县康店乡张岭村,在焦作上小学,巩县上初中、高中,1937年9月入黄埔成都本校十六期三总队二大队步科。1940年4月,张济超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山西战场,任第15军第65师194团少尉排长。</p><p class="ql-block"> 1941年5月7日,日军对中条山发动猛烈进攻,65师原师长邢庆忠战前因病去世,由副师长张淇继任,参谋长为张继时。因为连长阵亡,由张济超代理上尉连长。5月27日,师长张淇终于接到南下的命令,但此时65师早被日军四面包围,各阵地已展开肉搏战。当晚敌人加大兵力,我方伤亡殆尽,张济超率领五十余名战士掩护师部撤退。</p><p class="ql-block"> 5月30日中午,张淇正在开会研究怎样南渡黄河时,山腰上有人大声喊道:“我有要事要跟你们师长商量。”哨兵把他带上来后,他拿出日本国旗,傲慢地说:“你们不能这样做,下去投降吧。日本人会保证你们的生命安全。”张济超骂道:“你这汉奸,我毙了你!”张淇说:“张连长,你带他到司令部去。”张淇转身示意张济超开枪。张济超直接开枪爆头,打死了这个汉奸。</p><p class="ql-block"> 6月3日晚10时,张济超率30余人投入战斗,向红崖河敌军封锁点冲击,他冲在最前线,先用冲锋枪扫射,又用手枪点射鬼子。全队冲出来二十多人,战死十余人,但张师长却被敌人冲散。6月6日黎明时分,张济超所部又与敌军骑兵遭遇。张济超将仅有的两枚手榴弹扔向敌军骑兵群,爆炸声中,敌军战马和几个日军被炸倒受伤。</p><p class="ql-block"> 张济超与杨志良隔着马路进入山林隐蔽,敌军骑兵向山林两侧随意开枪,随后撤退。经过30多天的艰苦战斗,张济超再也支撑不住了,发烧、流鼻血、瘫软昏迷。杨志良扶他到一个炭窑休息,晚上下山向群众讨点粥喝。张济超昏迷了5天,直到当地的一位老中医用针扎破了他背部的一个脓疮,他才恢复了知觉。</p><p class="ql-block"> 休息三天后,张济超恢复了体力,和杨志良决定先到济源县暂住,再找机会渡过黄河。当他们去和老医生告别时,老医生流着泪说:“孩子,日本鬼子还在挟持渡船,汉奸仍在横行霸道。你们一定小心!看到他们还穿着军装,老医生拿出两件便衣让他们换,又拿出两张煎饼塞进口袋里……6月15日凌晨,张济超、杨志良两人背着锄头向南走去。黄昏时分,他们到达小浪底渡口,迅速渡过黄河。回队后,张济超升任65师194团2营5连长,在渑池观音堂训练。</p> <p class="ql-block"> 1944年5月,日寇在中原战场集中兵力4万余人,战车500余辆,火炮200余门,大量空军,向洛阳发起重点进攻。刘献捷(刘镇华之子)所部64师主要防守邙山南麓史家屯经苗沟、烧沟到城西北角关帝庙一线;65师主要防守邙岭上望朝岭、营庄、上清宫、庄王山、万洞一线。张济超全连战士共125人,奉命守在上清宫前沿阵地。</p><p class="ql-block"> 5月22日,在火力的掩护下,日本鬼子的步兵挖了一条倾斜的战壕,进入了我军的阵地,被张济超用手榴弹击退。中午,敌人将平射炮推至阵地前方500米处,以交叉火力逐一摧毁我方掩体,使大部分掩体被摧毁。此时5连只剩下52人,伤亡人数最多。时局紧急,必须摧毁敌人的平射炮才能扭转局势。</p><p class="ql-block"> 张济超用电话向团长求助,调来两门迫击炮,由他直接指挥。张济超拿着望远镜发现左前方敌军炮位,迅速确定距离,两发炮弹击中敌军。再次调整距离被右前方敌炮兵发现,一发炮弹落到张济超右前方5米,他迅速腾滚换位,第二发炮弹爆炸,他被炸倒在地。等他醒来,抬头看到我军预备队冲过来增援,正与前方的敌人白刃作战。</p><p class="ql-block"> 张济超想站起来,觉得双腿不听使唤,看了才知道,牙齿全被被炸掉了,左脚被炸得血肉模糊,屁股也炸掉了半拉。黄昏时分,张济超被战友用担架抬到临时医院救治。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济超随部队在开封参加了日军投降仪式,被鉴定为四等伤残,任194团1营少校营长,负责时任河南省主席刘茂恩的警卫工作。解放后,张济超改名张平座,和开封三百多战俘(连级以上)押到新疆(青海)改造。八十年代政治风向好转,张济超返回河南老家,以黄埔校友会会员的身份生活在平顶山市。</p> <p class="ql-block"> 2012年,我在创作有关民国军阀刘镇华、刘茂恩兄弟的小说《河洛枭雄》时,偶然遇到正在老家探亲张济超老人,陪同他来到正在施工的刘镇华庄园和刘献捷师长坟前,时年九十岁高龄的老人不由得手扶柏树,俯身鞠躬……这深深地三鞠躬,既是对跌宕起伏的个人命运,也是对变化莫测的时代风云。</p> <p class="ql-block"><b>陪同张济超先生参观刘镇华庄园有感</b></p><p class="ql-block">弱冠少年气宇宏,不忍家园倭寇横。</p><p class="ql-block">中流击楫拍案起,弃文从军赴机戎。</p><p class="ql-block">是时半壁山河碎,中条烽燧烟正浓。</p><p class="ql-block">家仇国恨究何补,战旗猎猎鼓角鸣。</p><p class="ql-block">奈何刀钝弓弦绝,挥泪南渡驻邙嵩。</p><p class="ql-block">四十四年豫湘桂,雄师洛阳筑干城。</p><p class="ql-block">铁蹄羁绊陷泥沼,困兽函谷与鼠同。</p><p class="ql-block">人心不足蛇吞象,惊得国人睡梦醒。</p><p class="ql-block">兄弟同舟各为己,祸起萧墙亲者痛。</p><p class="ql-block">铁塔巍巍瞰今古,潘杨幽幽辨混清。</p><p class="ql-block">跌宕起伏人生路,岁月无痕雪染缨。</p><p class="ql-block">凭栏追忆多少事,夕阳辉映一老兵。</p> <p class="ql-block"> <b> 南乡子·九十</b><b style="font-size:18px;">鲐背</b><b>翁</b></p><p class="ql-block">九十鲐背翁,手扶柏树三鞠躬。对面师长归何处?骑鲸。托体北邙起坟冢。</p><p class="ql-block">回眸这一生,恍若槐下黄粱梦。也曾裘马颇轻狂,飘零。愁云苦雨百丈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