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AI 的浪潮席卷而来,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创作领域也未能幸免。最近,我也紧跟潮流,下载了“豆包”AI 进行体验,反复摸索,终于掌握了一些窍门,创作也渐入佳境。然而,随意尝试的进步,却也给我带来了诸多意想不到的冲击与思考。</p> <p class="ql-block">举例:这是我给豆包输入帮我创作一幅江南水乡,菱溪藕塘的画。我再用此画贴入豆包,请它创作一首宋词: </p><p class="ql-block">《浣溪沙·水乡即景》</p><p class="ql-block">水畔人家屋瓦幽,清波照影韵长留。菜盈箩筐意悠悠。</p><p class="ql-block">箬笠轻遮劳作影,风痕暗惹水波柔。闲情一缕付汀洲 。</p> <p class="ql-block">再举例:我给豆包输入小桥流水,青黛白墙人家,桥名“乌衣桥”,即生成一幅水墨画。输入上图立即生成两首宋词供我取舍:</p><p class="ql-block">《渔家傲·乌衣桥畔忆》</p><p class="ql-block">乌衣桥横波潋滟,青砖黛瓦依河岸。老树新芽春意漫。风拂乱,行人举步时光缓。</p><p class="ql-block">舟卧清波如梦幻,箩筐静置苔痕满。往昔繁华犹可叹。思未断,沧桑故事心中绾 。</p><p class="ql-block">《渔家傲·忆兰陵旧景》</p><p class="ql-block">暮染兰陵烟水浩,乌衣浜畔波间藻。柳影拂堤风袅袅。啼鸟绕,护城河上舟行早。</p><p class="ql-block">曾记当年游冶好,罗衣轻袂同欢笑。岁月如流人渐老。情未了,凭栏常念前时道 。</p> <p class="ql-block">比如这图与诗词均是由输入短短几行要求,由豆包AI自行创作的。</p><p class="ql-block">《南歌子·简生活韵》</p><p class="ql-block">黄袂风姿雅,长裙格韵殊。手提蔬果意悠如。恰似清风徐步、绘新图。</p><p class="ql-block">世事皆言复,吾心独爱愚。简单日子韵盈途。 笑看人间纷扰、自安舒 。</p> <p class="ql-block">各位美友,这几首宋词,看看是否古色古香、韵味十足、煞有其事?倒退半年,谁会想到这些宋词居然是由AI自动生成的?而且一字未改?</p><p class="ql-block">现在虽只能生成宋词,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唐诗古风、现代诗、意识流、超现实主义体,层出不穷,遍地开花。绘画、作曲,也会越来越像是大师级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因为 AI 的思考并非源自自身,而是依赖人类的投喂,恰似养育孩子,教得越多,它懂得就越多。当数以亿计的人们使用 AI,就相当于亿万人用中文不断地喂养它、教导它,使其变得越来越聪明,能够越来越快速地理解使用者的思路。这固然展示了科技的强大力量,但对于传统的创作者而言,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用 AI 创作时,我陷入了两难的困境。若写得平淡无奇,缺乏生动精彩之处,连自己这关都过不了,内心满是对作品的不满意;可要是费尽心思写出一篇夺人眼球的佳作,又会面临被他人质疑是借助 AI 得来的尴尬局面。这种左右为难的困境,让我心神不宁,创作时的心境也不复从前。</p> <p class="ql-block">过年期间,在我尚未接触“豆包”AI 时,在亲朋好友团聚的餐桌上,就有几个晚辈向我发问。他们表示我制作的美篇接地气,很是爱看;但同时也疑惑这些内容,是否真的是我自己创作的。当时的我,内心五味杂陈,天地良心,那时我根本就未曾听闻 中文AI 写作,更别说使用相关软件了。可即便如此,面对他们的质疑,我竟一时无言以对。这种无端的怀疑,就像一根刺,扎在了我热爱创作的心上。</p> <p class="ql-block">起初,我热衷于在美篇上进行创作,享受着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以文字形式呈现的过程。每一篇文章,都是我用心血浇灌而成,从构思框架到遣词造句,无不倾注了我的真情实感。然而,自从接触了“豆包”AI 后,我原本高涨的创作热情仿佛被一盆冷水瞬间浇灭。</p> <p class="ql-block">为了一探究竟,看看AI到底是不是如外面传的那样神乎其神?前几日闲暇之余,我终于下载并实际操作了“豆包”AI。在使用过程中,我不得不承认它具有一定的便捷性和强大的功能。它能够快速地整合信息,根据给定的主题生成相应的内容。然而,这种看似高效的创作方式,却让我越发担忧。</p> <p class="ql-block">听说现在许多博主、公众号的写手,也有许多借助AI的快餐式创作,堂而皇之博人眼球,更加模糊了原创与非原创的界限。一方面,它为一些缺乏创作灵感或能力的人提供了一条捷径,使得大量看似优质的内容充斥网络,让真正的原创作品被淹没其中;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坚持原创的创作者来说,他们的努力和心血可能更容易被忽视或误解,这无疑会打击他们的创作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在欣赏周边朋友的好文章、好诗词时,也不自觉地带上了狐疑的目光。我深知这种怀疑并不恰当,对朋友们也是不公平的,但 AI 的出现确实让我对原创作品的判断产生了动摇。这让我不禁感慨,幸亏我的一位朋友去年就自费出版了《槛外野草》诗集。倘若晚一年半截,在 AI 更为普及的当下,恐怕大多数人看到那些优美的诗词,都会在心中暗自嘀咕:“哼,这诗词真的是他自己绞尽脑汁写出来的吗?”如此一来,天下的文人雅士、骚客墨客们,不知要蒙受多少不白之冤。</p> <p class="ql-block">从更广泛的层面来看,AI 在创作领域的广泛应用,可能会逐渐模糊然而,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完全否定 AI 在创作领域的价值。AI 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帮助创作者获取灵感、整理资料。比如,在创作一篇历史题材的文章时,AI 能够快速提供相关的历史事件和背景信息,为创作者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们必须明确,创作的核心灵魂——情感、思想和独特的表达,是 AI 永远无法替代的。</p> <p class="ql-block">作为业余写作爱好者,我们应当坚守自己的初心,珍视原创的价值。尽管 AI 的发展不可阻挡,但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在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继续书写属于人类的精彩篇章。同时,社会也应当加强对原创作品的保护和认可,建立更加完善的鉴别机制,让真正的创作者得到应有的尊重和鼓励。</p> <p class="ql-block">总之,AI 对创作领域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我们既要正视它带来的挑战,也要善于利用它的优势,在科技与人文之间找到平衡,让创作这一人类独有的精神活动,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注,本文插图皆为“豆包”根据我给与的条件和思路,由AI制作生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