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琛--查理大帝的城市(一)

行者祝杰

<h1><br></h1><h1> There is no way of visiting Aachen without meeting Charlemagne, the father of Europe. Aachen is his city. (你不可能探访亚琛而不遇到欧洲之父查理曼,亚琛是他的城市)。<br> 到了亚琛,我买了一本介绍城市的书,这是书中的第一句话。亚琛确实是查理曼(“曼”就是大帝的意思,故也称查理大帝)的城市,在亚琛想不见到查理曼,很难。他的影响无处不在,先不说大教堂和市政厅是他的建筑(宫殿),也不说每年一度的国际查理曼奖,就是在寻常巷陌也不会不遇到他,房屋墙角上的铜塑,店铺的名字,就连烤甜饼也有他的形象……</h1><div><br></div> 街道房屋墙角上的查理曼铜塑(上图)店铺烤甜饼的模子也有查理曼的形象(下图) <h1><br></h1><h1> 给我的印象是:今天的亚琛人依旧臣服于查理曼,活在他的荣耀里,而查理曼也始终荫庇着亚琛。<br> 亚琛之于查理曼正可谓:生于斯,死于斯,铭于斯,其魂气无不之也。想当年,查理曼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攻阿瓦尔,伐萨克森,平巴伐利亚,灭伦巴第,征阿拉伯,一统天下,坐拥大半个欧洲,以至于罗马教皇利奥三世把奥古斯都的皇冠扣在这个野蛮人的头上,非让他当罗马皇帝。可查理曼却独钟亚琛,定为都城,成为欧洲的中心,让四方来朝。</h1><div><br></div> 亚琛圣母大教堂(上下图) <h1><br></h1><h1> 既然是欧洲的中心,既然是罗马皇帝,摆点谱还是必要的,何况查理曼也是心里揣着新罗马梦的君王。他要兴建最辉煌的宫廷教堂(公元768年在亚琛登基时已为自己建了宫殿)。从罗马时代的废墟里拆来石料,把整个欧洲最优秀的建筑师,艺术家唤来,举国之力,大兴土木,于是便有了八角型,圆拱顶的圣母大教堂。据说八角形也是仿照耶路撒冷圣墓教堂,因为查理曼也曾想把亚琛建成新耶路撒冷。<br></h1><div><br></div> 亚琛圣母大教堂内部(上下图) <h1><br></h1><h1> 这一年正是公元813年,查理曼在罗马加冕后的第十三个年头。教堂落成的第二年查理曼去世,教堂成了他的安息地,石棺至今仍摆放在唱诗班堂内。此后数百年里,几经修葺、扩建,形成了现在融合多种建筑风格的主座大教堂,哥特式高耸的尖塔,拜占庭圆拱顶,罗马立柱,外墙环绕数层大理石雕塑,精美,恢宏,大气。</h1><div><br></div> 外墙环绕数层大理石雕塑(上图)内部马赛克壁画(下图) <h1><br></h1><h1> 这是欧洲最伟大的建筑之一,绝非虚言。<br> 步入教堂你才真正会感受到大教堂独有的魅力。历经千年蕴积,众多君王皇祚幸临,希世瑰宝荟萃,查理曼的遗骨,三圣人的遗物,同时汇聚于此,形成强大的气场,直把你送进在时空的遂道,让你眼花缭乱。<br> 大教堂厚重的艺术魅力也会象一囊沉香,尽管被千百年时光密密层层包裹,只从缝隙里逸出些许,就会让你如痴如醉,出尘脱俗。</h1><div><br></div> 精美绝伦的马赛克拱顶壁画(上下图) 拱顶壁画细节(上图)母狼铜雕(下图) <h1><br></h1><h1> 不是吗?门厅摆着一只一千八百年的铜雕,被称作母狼,形神兼备,非常精美;教堂大门是现存加洛林朝代唯一留下的青铜制品,出自伦巴第绝代工匠之手;一千二百年的八角中厅的穹顶下,吊着八角大吊灯,直径四点六米,堪称巨制,是蜚声欧洲的腓特烈一世皇帝巴巴罗莎和皇后赠送的;拜占庭式圆穹顶往下都是彩色、金色石头镶嵌的壁画,我用长焦镜头拍下来,放大,自己都大吃一惊,竟然这么精致!</h1><div><br></div> 直径四点六米的八角大吊灯(上图)涂金石头镶嵌的屋顶(下图) 廊柱上的雕塑(上图)亚琛圣女雕像(下图) <h1><br></h1><h1> 廊柱上的雕塑栩栩如生,中间的亚琛圣女高贵典雅,出自于十四世纪初的艺术家,据说她的皇冠和四十多套衣服都是信徒奉献;十一世纪奥托三世皇帝捐赠的主祭坛,用十七块金板镶嵌,精美的浮雕,讲述着圣经故事;右上方镶满宝石的黄金讲坛以亨利二世皇帝命名,当然是他捐赠的,大约也在十一世纪。讲坛的浮雕或是象牙或是黄金,极尽奢华。讲坛底座的凿痕据说是当年工匠为了匹配《圣经》里所罗门圣殿尺寸留下的,也能看出查理曼对耶路撒冷的仰慕。</h1><div><br></div> 奥托三世皇帝捐赠的黄金主祭坛(上图)亨利二世皇帝捐赠的镶满宝石的黄金讲坛(下图) <h1><br></h1><h1> 唱诗班堂正中悬挂的光芒四射的圣母是十六世纪初,杨·凡·斯提夫沃特的杰作;唱诗班堂里还供奉着两座黄金圣龛,一座藏着查理曼的遗物,于1215年腓特烈二世皇帝加冕时完成,另一座于1239年完成,保存着圣母、基督、圣约翰的四圣物(衣物)。两座圣龛四周雕刻着宗教人物,宝石镶嵌,都是黄金制作的极品,据说出自同一作坊的大师们之手。<br> 从1349年起这些圣物每七年要公开展出,供朝觐者膜拜,每到朝圣年,会有大批欧洲信徒来亚琛。我从书中得知,亚琛大教堂同耶路撒冷,罗马和圣地亚哥大教堂一样是基督教第四大朝圣地。</h1><div><br></div> 光芒四射的圣母是十六世纪初杨·凡·斯提夫沃特的杰作(上图)黄金圣龛藏着查理曼的遗物和圣母、基督、圣约翰的四圣物(下图) <h1><br></h1><h1> 教堂还设有六个祈祷小教堂,其中一个正在为修女克拉拉·菲祈祷。修女克拉拉·菲出生在亚琛一个富裕的基督徒家庭里,却发愿一生致力于收养弃儿,当时正值欧洲工业化时代,社会大力鼓吹物质至上,而忽略了贫穷孩童的保护和教育,以至于很多遭到遗弃。克拉拉·菲在荷兰创建了洛雷托之家(欧洲慈善会)开始收容孤儿和贫困孩童,开办学校。随后她的慈善机构拓展到世界各地,救助弃儿无数,着实令人敬佩。克拉拉·菲的遗体于2012年从荷兰运回亚琛,长眠在这座主教座堂。</h1><div><br></div> <h1><br></h1><h1> 教堂的二楼不对游客开放,我们联系了管理员,带我们上去看了查理曼的大理石龙椅宝座。椅子用四片取自意大利古罗马建筑的白色大理石组成,青铜件连接,底座由石灰岩支撑,看上去很简朴,甚至可以说粗糙,不像同时代我们皇帝的龙椅那么奢侈。但就因为这是查理曼的龙椅(查理曼就是坐在这把龙椅上加冕为罗马皇帝),自公元936年奥托一世皇帝坐在这把椅子上举行加冕仪式后就成为传统,六百年间,先后有三十位德意志国王和十一位王后在此加冕。只有在这儿加冕的国王才有资格去罗马加冕神圣罗马皇帝。最后一位在这儿加冕的德意志国王好像是斐迪南一世,因为1531年后国王加冕转到了法兰克福。</h1><div><br></div> 查理曼的大理石龙椅宝座(上图)教堂珍宝馆大门(下图) <h1><br></h1><h1> 管理员还推荐我们参观教堂珍宝馆,说亚琛大教堂是阿尔卑斯山以北最伟大的教会艺术宝库。参观需要十五欧元门票,很值。约有一、二百件稀世珍宝陈列,件件价值连城,圣人遗物、文物,加洛林王朝、奥托王朝、霍亨施陶芬王朝时期的宗教文化宝藏(青铜、象牙和金银宗教工艺品和绘画)。其中不乏那个时期最伟大的艺术作品。十四世纪亨利四世捐赠的含有查理曼头骨的镀金银质胸像,镶嵌着远古宝石,约八十七公分高;十一世纪洛塔尔一世缀满二百四十六颗宝石的十字架和奥托法典金书皮,镶嵌着拜占庭牙雕和宝石、象牙雕刻圣水桶、十一世纪的手抄本路加书插图等,看了只能惊叹,唏嘘。<br> 德国人很珍视亚琛圣母教堂,也以此为骄傲。1978年,亚琛圣母教堂成为德国第一座被录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教堂。德国世界遗产组织将其描述为:德国建筑和艺术历史的第一象征。</h1><div><br></div> 亨利四世捐赠的含有查理曼头骨的镀金银质胸像,镶嵌着远古宝石(上图)象牙雕刻圣水桶(下图) 十一世纪洛塔尔一世缀满二百六十四颗宝石的十字架(上图)镶嵌着拜占庭牙雕和宝石的奥托法典金书皮(下图) <h1><br></h1><h1> 严谨的德国人说话简短,却很精准。<br> 走出教堂一直在想,中世纪的历史、宗教史和艺术史像三股捻在一起的一根绳子,谁也拆不开。灿烂的文化艺术植根于宗教,而宗教又是中世纪历史的主线。人们尊称查理曼“欧洲之父”,还在扑克牌里让查理曼作红桃K(老K都是文治武功了得的大帝),一般是颂扬其武功: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三百年之后再一次统一了欧洲。其实武力统一西欧并不重要,况且查理曼死后,孙子们三分天下,法兰克帝国很快解体。窃以为,查理曼留给欧洲最重要的遗产是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基础综合了拜占庭、东方及日耳曼多种文化源流形成的欧洲基督教文化,并且延续了一千多年。</h1><div><br></div> <h1><br></h1><h1> 查理曼本人是基督教徒,一手握剑,一手握十字架,以武力要求被征服的人民一律改宗基督教,在征服萨克森时,凡是不愿意改宗基督教的都被杀死,为此萨克森的人口竟然下降了四分之一,很血腥。</h1><h1> 然而查理曼绝非是一介武夫,他懂得马背上打下的天下,用基督教文化来巩固。一方面,振兴教育。查理曼的臣民来自蛮族,多半不识字,为了扫盲,他在帝国的教堂、修道院里开办学校、图书馆,还把欧洲的学者、艺术家请到亚琛,形成一个新兴的学术、文化中心,推动了加洛林文艺复兴。另一方面,他还与教皇结盟,被教皇加冕为罗马皇帝,这是政治上的双赢。</h1><div><br></div> <h1><br></h1><h1> 传说查理曼好像并不情愿成为罗马帝国皇帝,是教皇趁着过圣诞节,戏剧性的把皇冠扣在他头上,这不应当是事实。历史上,法兰克虽然是蛮族,但几代都是罗马的臣民,已被罗马文化同化。据史料记载,法兰克在墨洛温王朝打败西罗马帝国后即皈依了基督教。查理曼的父亲矮子丕平,原来就是法兰克帝国的宫相,为了篡位当王,与当时孤立无援的教皇暗通款曲,达成默契,于是在教皇的支持下如愿当了法兰克国王,开始了加洛林王朝。为了投桃报李,丕平出兵征服意大利,把伦巴第、拉文纳等城市抢过来交给教皇,从此罗马教皇有了领土,成为宗教国。这件事在宗教史上极其重要,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史称 “丕平献土”。</h1><div><br></div> <h1><br></h1><h1> 查理曼即位后自然秉承其父的策略,继续与教皇合作。查理曼借助教皇加冕变得“神圣”,令海内外臣服,成就了新欧洲。教皇则借查理曼实现罗马帝国梦,掌握世俗权力,最终成了万皇之皇。不过一切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腐败,教皇也概莫能外。到中世纪末期,天主教的腐败已经民怨沸腾,买卖赎罪券(相当于国人买功德),疯狂敛财,设立宗教法庭(裁判所)残酷迫害异端,不允许科学思想,独立精神的传播,这大概就是所谓黑暗的中世纪吧。<br> 黑暗不会永远持续,胡斯校长竖起了反腐的大旗,马丁路德发出了宗教改革的檄文,黑暗的欧洲很快就被文艺复兴的光芒驱散。这都是查理曼几百年以后的事了。</h1><div><br></div> 拜占庭牙雕(上图)教堂彩色玻璃窗(下图) <h1><br></h1><h1> 说到欧洲基督教,还要提及一下查理曼的祖父,法兰克帝国的宫相查理·马特,就是铁锤查理。查理·马特曾在公元732年普瓦捷会战以少胜多大败阿拉伯军队,挡住了阿拉伯人从西班牙东进欧洲的步伐,从而保住了欧洲基督教文化世界。史学家戏称:如果没有普瓦捷大捷,欧洲的大学现在可能都在学习古兰经。足见他们祖孙三代对欧洲基督教的贡献。<br> 就基督教而言,如果说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米兰敕令,奠定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那么查理曼则是欧洲基督教传播、发展、繁荣的伟大推手。查理曼坚信基督教是欧洲文明的基石。</h1><h1><br></h1><h1> (未完待续)</h1><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