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孙女游北京】 ‍圆明园博物馆、遗址公园 ‍

海之蓝

<p class="ql-block"><b>文//图//海之蓝</b></p><p class="ql-block"><b>‍美篇号//74407345</b></p> <p class="ql-block"><b>  2025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早上,从酒店出发坐上滴士到圆明园博物馆,在大门口排队安检后入内,进入馆内火红灯笼高挂,海淀新春游园会,热闹非凡。</b></p> <p class="ql-block"><b>  圆明园博物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正觉寺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此图片来自网络·鸣谢</b></p> <p class="ql-block"><b>  门前“不能忘记”四个大字,心中沉甸甸的!!圆明园两度罹劫,正觉寺是圆明园里唯一幸免于难的完整古建筑,现作为“圆明园博物馆”开放!</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此图片来自网络·鸣谢</b></p> <p class="ql-block"><b>  实际上正觉寺建成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俗称喇嘛庙,是圆明三园中唯一的一处由喇嘛住持的寺庙。其坐北朝南,前后殿宇五进,山门嵌刻乾隆帝御书“正觉寺”。</b></p> <p class="ql-block"><b>  当年寺内供奉的藏传、汉传佛像都已无存,现各殿室皆辟为展室,布展有:正觉沧桑,圆明重光,寻古长春,追迹圆明,匠心圆梦,万园之园,马首回归,石柱回归等。</b></p> <p class="ql-block"><b>《碧澜桥》</b></p> <p class="ql-block"><b>《紫碧山房》</b></p> <p class="ql-block"><b>《坦坦荡荡》</b></p> <p class="ql-block"><b>  正觉寺内展示圆明园管理处历年来开展修缮复建、考古发掘、遗址保护、文物修复、数字化保护及流失文物的研究与追索等的文物保护成果。</b></p> <p class="ql-block"><b>上图《九州景区图》</b></p><p class="ql-block"><b>‍下图《乾隆帝御批奏折》</b></p> <p class="ql-block"><b>朝隆帝御笔《上元灯词》</b></p> <p class="ql-block"><b>《悠游憩赏》</b></p><p class="ql-block"><b>‍ 圆明园作为帝后居所,日常活动包括在山高水长观看火戏、杂婴,在同乐园、含经堂、万方安和、长春仙馆、坦坦荡荡半亩园、汇芳书院抒藻轩、西峰秀色敞厅、濂溪乐处慎修思永等戏台观看戏剧表演,在买卖街体验市井生活,在坐石临流举办泛觞活动,在多稼如云赏荷,在福海赛龙丹、观冰嬉等。</b></p> <p class="ql-block"><b>  跟着人群进入馆内观看视频,浏览文物资料。在这里孩子们可以先了解圆明园的历史,有一些文物展览,然后再逛圆明园会加深理解意义。此外因为博物馆是2023年新开的,比较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通过各种视频想象当时壮观的场景,构建出昔日的万园之园。</b></p> <p class="ql-block"><b>《西洋楼》</b></p> <p class="ql-block"><b>《园居理政》</b></p><p class="ql-block"><b>‍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帝驻跸圆明园,给吏部和兵部发上論:“朕在圆明园与宫中无异,凡应办之事照常办理,尔等应奏者不可迟误。”圆明园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朗,皇帝很多时间在圆明园度过。圆明园的正大光明、勤政亲贤是前朝区,九州清晏是寝宫区,形成了前殿后寝的格局。</b></p><p class="ql-block"><b>清帝驻跸圆明园天数统计</b></p><p class="ql-block"><b>一•雍正</b></p><p class="ql-block"><b>平均206.8天 最多361天。</b></p><p class="ql-block"><b>乾隆•—</b></p><p class="ql-block"><b>平均126.6天 最多251天</b></p><p class="ql-block"><b>—•嘉庆</b></p><p class="ql-block"><b>平均162天 最多247天</b></p><p class="ql-block"><b>道光•—</b></p><p class="ql-block"><b>平均260.1天 最多355天</b></p><p class="ql-block"><b>—•咸丰</b></p><p class="ql-block"><b>平均216.4天 最多317天</b></p> <p class="ql-block"><b>  1759年,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应乾隆之邀,在圆明园海晏堂前设计了十二生肖喷泉,十二生肖铜像为兽首人身。喷泉技法由法国人蒋友仁设计,南北两岸各六尊红铜兽首坐像代表十二生肖,按照时间节点,每个时辰由对应的铜像兽首向外喷水,形成景观,并可以以此判断时间,正午时分十二兽首同时喷水,博物馆有视频模拟了历史复原后的。</b></p> <p class="ql-block"><b>  目前,十二生肖的铜兽首中马首是在圆明园博物馆内,此外,虎首、牛首、猴首、猪首、鼠首、兔首也回归祖国。剩下的兽首还颠沛流离在国外,有的下落不明。马首是2007年被香港企业家何鸿燊先生回购。2019年11月,何鸿燊先生将马首无偿捐赠给国家文物局。2020年12月1日,马首铜像正式回归。</b></p> <p class="ql-block"><b>  参观完圆明园博物馆从后门可以进入圆明园公园。</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此图片来自网络·鸣谢</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园林文化源远流长,清代皇家御园圆明园,以其宏大的建园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和兼容并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b></p> <p class="ql-block"><b>  圆明园是‌清代的大型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西路28号,占地约350公顷,水面面积约140公顷。</b><b style="color:rgb(237, 35, 8);">‌</b><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它由圆明园、绮春园和长春园组成,其中以圆明园最大,故统称圆明园。</b><b>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被誉为“万园之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步入冬日的圆明园,阳光斑驳地穿透稀疏的树影,洒在脚下的土地上,这里静谧而庄严,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厚重的历史尘埃之上,引领我踏上一段意义非凡的心灵之旅。</b></p> <p class="ql-block"><b>  走进这处旷世园林,福海岸边古柏沉重的年轮在默默增长。道路两旁那些枝条虬曲的龙爪槐,垂首低眉的杨柳,以及挂满小灯笼似的柿林,在残美的冬色中互倾积愫。</b></p> <p class="ql-block"><b>  圆明园的湖泊大小不一,岸边的山石、林木、亭榭,水中的岛屿都有其独特的布局,如同一幅幅烟水飘渺的江南山水画卷浮现在眼前。</b></p> <p class="ql-block"><b>  直往前走右侧是圆明园第四届欢乐滑雪季场馆,春节期间免费开放让游客体验滑雪乐趣!</b></p> <p class="ql-block"><b>  从绮春园南门而入,经三园之界,迂回千余米可至西洋楼遗址处。东西方的匠人们曾在此聚合彼此的智慧与文明,熔炼出引领世界园林艺术的典范性建筑。</b></p> <p class="ql-block"><b>  这是1995年第一次去的北京圆明园西洋楼遗址的拱形门石柱处,三十年后的今天又来此重温岁月留下曾未改变过的历史沧桑与残垣断壁的痕迹!</b></p> <p class="ql-block"><b>  圆明园,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一种抹不去的深刻记忆。大凡见过圆明园的人就再也不会忘记那种残美的博大,那种空落的恢宏,仿佛天上掉下的天宫遗落人间。</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看遍了它的角角落落,领略了它的神韵,全然溶入在它深邃的怀抱中。似乎那就是圆明园的全部,那一个永远不能封闭的拱形门似乎是圆明园辉煌和沧桑的全部见证。</b></p> <p class="ql-block"><b>  那空阔的地界,领略中国园林地势布局之精妙,圆明园独具的宏伟建构,我们才感受到了那与众不同的叹惋之情。这种扼腕之痛,我们目之所及,这里看不到昔日的威风八面、气吞山河,只有壮丽之余的残臂断肢......</b></p> <p class="ql-block"><b>  从安检门进来往前走几十米右侧路边看到一根四方石柱,旁边地上斜放着一块石牌,刻着《谐奇趣》遗址字样模糊不清。</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此图来自网络·鸣谢</b></p> <p class="ql-block"><b>  步入零落草木之上的狭长地带,西洋楼遗址群便映入眼帘。建有“大水法”十景,分布着“谐奇趣、万花阵、养雀笼、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大水法、观水法、线法山、线法画”等西式建筑和庭院。总面积约7公顷,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已基本建成。</b></p> <p class="ql-block"><b>《海晏堂》</b></p><p class="ql-block"><b>‍ 除了大水法和观水法,圆明园还有一样很有标志性的地标建筑——海晏堂。海晏堂正殿十一开间,主建筑朝西,在海晏堂的两侧,排列着两条石阶梯,阶前有一大水池,水池两侧呈八字形排列着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座像。值得一提的是海晏堂喷水池,其设计将民俗文化融入于西洋喷泉之中,是传教士长居中国宫廷,深受中国文化熏陶的结果,也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成功范例。</b></p> <p class="ql-block"><b>《大水法》</b></p><p class="ql-block"><b>‍ 大水法的主建筑采用了巨型石龛式结构。原本,中间拱券前方设有石狮子头形状的喷水瀑布,下方是椭圆形的菊花形状喷水池。池中心的铜梅花鹿可喷出八道水柱,而两侧的十只铜狗则将水柱喷向鹿身,这一景观被称为“猎狗逐鹿”。</b></p> <p class="ql-block"><b>  西洋楼景区的主景就是人工喷泉,时称“水法”,特点是数量多、气势大、构思奇特,因此被称为大水法。主要形成谐奇趣、海晏堂和大水法三处大型喷泉群,颇具殊趣,是中西方文化的精髓。大水法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会处,是园内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b></p> <p class="ql-block"><b>《观水法》</b></p><p class="ql-block"><b>‍ 据悉,大水法和观水法都是以喷泉为主体的园林景观。观水法的石台上设有皇帝宝座,背后是一组并排的五座大型石雕屏风,东西两侧各有一座汉白玉方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此‍图片来自网络·鸣谢</b></p> <p class="ql-block"><b>  海晏堂蓄水池台基旁,就是圆明园展览馆,从陈列的介绍中,可以了解圆明园的历史风华。</b></p><p class="ql-block"><b>‍ 春节期间人流高峰密集众多,只能跟随着慢慢前行,不能逗留,许多景点漏掉没走,而且照片抢拍的不够完整。象征性的呈现。</b></p> <p class="ql-block"><b>  站在圆明园遗址前,残破的石柱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阴影,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民族的伤痛。1860年的那场大火,不仅烧毁了这座"万园之园",更在中华民族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伤痕。大水法的残垣断壁,像一记重锤,击打着每个中国人的心。这里不仅仅是一座皇家园林的废墟,更是一个古老文明遭受重创的见证。抚摸这些斑驳的石块,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一个民族在苦难中的挣扎与觉醒 。</b></p> <p class="ql-block"><b>  逛累了,在福海边小憩。明媚的阳光洒在冰面上,泛起一片微光,岸边芦苇摇曳,天鹅湖里一群群黑色水鸟在冰面上嬉戏、玩耍、觅食可爱至极。有点小小遗憾,今天在天鹅湖里没有见到圆明园的黑天鹅。此刻,园内并不寂静,但自然界的白噪音反而让人感到格外宁静与舒适,令人不禁驻足静坐,享受片刻的安宁。终于松了口气,结束了一天的行程,找到东门出口处出去叫车,晚上要找填饱肚子的北京小吃美食去……哈哈😄</b></p> <p class="ql-block"><b>游园拍摄于2025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北京圆明园博物馆、圆明园、西洋楼遗址公园,黑天鹅湖等。其中五张图片来自网络,鸣谢原创!</b></p> 谢谢你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