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九疑山

伊人

<p class="ql-block">永州宁远县,最值得游的还是九疑山。 </p><p class="ql-block"> 祭拜舜帝, 弘扬孝文化</p><p class="ql-block">舜帝,为中华始祖,三皇五帝之一,他在巡视途中病逝于苍梧,葬于九疑。即今宁远九疑山,所以,后世在九疑山为他建了宫殿,用于祭拜舜帝,舜帝陵殿规模宏大,雕龙绘凤,金壁辉煌,其建筑风格类似于故宫,飞檐翘拱,也与南岳大庙相媲美,殿前广场很宽阔,可容纳上万人祭祀,舜帝陵殿共分三进,即三个宫殿。陈设布局基本与国内大庙相似。拜殿为重檐歇山顶全木结构清式建筑,建在高80厘米的花岗岩砌筑的须弥座上。殿宽24.04米,深18米,高14.95米,四周回廊,屋顶覆盖黄色硫璃瓦。拜殿为祭祀大典时,备设祭品之处,祭祀人整衣冠,静心待祭之地。正殿是舜帝陵庙的主殿,供祭祀用。殿宽36.6米,深18.8米,高16.5米,建在高1.8米的石砌须弥座上。殿前建有石砌月台,月台前台阶正中装饰有云龙石雕丹陛。丹陛台阶旁有抚瑶颂碑,台阶前两旁各有天禄头像石雕一座;正殿回廊有高浮雕龙石柱,围栏有舜帝故事石雕和九峰及名人游九嶷石雕;殿内有舜帝座像、舜迹图壁画。整个建筑重檐高脊,黄瓦飞甍,气势雄伟,壮丽辉煌。正殿陈列着舜帝为人类做的贡献,介绍着舜帝的一生。寝殿阔十八米,进深九点五米,单檐歇山顶全木结构建筑,殿内有陵碑,高2米,宽1.5米,碑题为“帝舜有虞氏之陵”,字型为隶书阳刻,四周刻有神龙护卫。据志书载,墓碑为汉代零陵郡守徐俭所立。人文始祖舜帝驾崩后,以山为陵,葬在寝殿后山舜源峰之上。各殿院中,通常环境优美,古树葱葱,鲜花灿烂,还有一座钟楼,较富传说味道。钟楼为重檐歇山顶全木结构建筑,面宽、进深为12米,高12.9米,飞檐翘角,结构精巧.舜帝来到九嶷山,为降伏孽龙,铸就了一口青铜大钟和一面大鼓,舜帝带领老百姓敲钟击鼓,先用惊天的钟鼓声将孽龙震摄住,再用青铜大钟将孽龙牢牢罩住,黄龙在震天动地的声波中,化为一滩黄水,从此以后,每逢吉日,老百姓都来敲钟 鼓,把舜帝的钟声鼓声看作是祝福、消灾辟邪的福音。各大殿之间,曲径通幽,香烟绕绕,神秘安闲,人们来此,虔心祭拜,祈求富贵平安。其实舜帝陵墓只有一个碑,舜帝最后葬在哪里,至今还没有确定位置,只知道葬在九疑山上,现在的舜帝陵只是一个象征,是人们对舜帝的一种崇拜和敬仰,参观舜帝陵,不能只留意其宫殿的繁华,更重要的是传承舜帝留给后人的以孝治国的理念,舜帝的孝道是从古传颂至今的,据说舜的继母和弟弟象曾多次想置舜于死地,多次陷害凌辱舜,但舜继承大统后,没有报复继母和弟弟,而是用孝心感化了他们,在舜的治下,全国讲孝道,以致于舜时,百鸟和鸣,凤凰来朝,全国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舜被称为一代明君,一代明帝,舜帝时代,路不拾遗,堪称盛世,在舜帝殿内,我们看到了这样一段话:舜文化是道德文化的源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正脉,其精华在于“德治”和“孝悌”。舜帝一生,以孝立家、以诚取信、以德治国,尤其是他“勤民事,苦忧人”、"只为苍生不为身”的民本思想与精神,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舜之孝,为后代做出了好榜样,面对世风日下,我们更应提倡讲孝道,做孝顺之人。</p><p class="ql-block"> 逛紫霞岩,体会洞之深邃</p><p class="ql-block">紫霞岩是九疑山舜陵景区的一个最出名的景点,系喀斯特地貌地下溶洞。岩洞口宽阔轩昂,气势恢宏。阳光透过岩顶的隙缝直射下来,将岩洞照亮如白昼,岩洞口有石桌石凳,纯天然的那种,可供人们休息,据说舜帝曾在此洞居住过,所以此洞又名重华洞,重华即舜帝的名字,明徐霞客来到九疑山,探寻舜帝遗迹,特意在此洞居住了几天,在徐霞客的游记中有记载:"岩内是日仍观瀑炙薪于岩中,而云气渐开,神为之爽。因念余于此洞有缘,一停数日,而此中所历诸洞,亦不可无殿最,因按列书之,为永南洞目……”,走进洞内,你可以感触到精美绝伦的石钟乳,有大有小,且形态各异,特别是各种动物的形状更是在此洞石钟乳上表现得栩栩如生,给人很直观的感受。整个岩洞被讲介员分为风洞、雨洞、雷洞、八音堂几部分,最出名的莫过于岩洞里的地下河,这条河弯弯曲曲绕着整个岩洞流淌,被当地人称为九曲黄河地下流。我们就是沿着地下河边走边看,紫霞岩的岩洞内的灯光秀是漂亮的,各色各样的灯光配合着岩洞情景,给游客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据讲介员介绍,紫霞洞是我国溶洞游览史中开发很早的地下溶洞,洞内石壁留有唐宋以来的题刻、题墨。堪称一奇。紫霞岩仅游道就有1500米,岩洞里很宽大,容纳上万人没问题,夏天,紫霞岩是避暑胜地,凉快舒适,冬天,岩洞内温度比洞外高几度,是避寒躲风的好去处。旧社会时当地百姓还在洞内躲过日本鬼子呢。</p><p class="ql-block"> 爬舜源峰, 观察猴哥表演</p><p class="ql-block">舜源峰,是九疑山众多山峰中的最高的一座山,据说舜帝就葬在这座山里。舜源峰因舜而出名,爬此山大概要二,三个小时,因为我们时间不够,所以爬了一段就沿路返回了。舜源峰并不很陡,山里树木苍苍,时不时都可见上百年的古树,散开的树枝将整座山包裹得绿绿葱葱,山上的石头上长满了青苔,很滑,所以爬山时时刻刻要注意脚下,行得正,走得稳,才不会跌倒。舜源峰猴子较多,猴哥们在树与树之间跳跃玩耍,无忧无虑生活着,偶尔有游客给猴子扔一个苹果或梨子,猴子们立马接住,给你来一个猴礼,然后就躲到树梢上去吃去了,吃完后猴哥就会向你伸手,还要你再给他一个。猴哥的心也不满足。面对猴子,你切记不要穿红衣服或拿紅色的东西,包括背红色的包包,猴子见了红色就很愤怒,呲牙咧嘴地追着你跑,哪怕你刚给了他苹果也不行。猴子天生跟红色过不去,舜源峰而猴哥而热热闹闹,因猴哥而变得生动起来。</p><p class="ql-block"> 赏斑竹,感受爱情故事</p><p class="ql-block">九疑山的斑竹是人人皆知的。相传舜帝南巡,“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他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千里迢迢来到九嶷山寻夫,翻山越岭边找边哭,泪洒竹林从而形成了斑竹。九疑的斑竹为罗泪竹,分为白泪竹和血泪竹,都是舜帝二妃眼泪与血泪的爱情象征。特别以血泪竹更为珍贵,堪称九疑一绝。毛主席在《七律·答友人》诗里描述九疑斑竹:</p><p class="ql-block">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p><p class="ql-block">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p><p class="ql-block">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p><p class="ql-block">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p><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一生家乡情结和家国情怀,写出了这一首瑰丽斑斓、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伟人歌咏九嶷山的华章,也赋予这一处江南名山簇新的文化内涵和超拔的审美标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