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谈谈“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话题。</p><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些话题,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加深亲民爱农的高尚情怀,实为三生有幸啊!</p><p class="ql-block"> 庞戢武(82岁)文</p><p class="ql-block"> 2025.2.27</p> <p class="ql-block"> 咏“龙抬头”</p><p class="ql-block">四川达州 庞戢武/文</p><p class="ql-block">二月初二龙抬头,</p><p class="ql-block">摆尾甘霖天际流。</p><p class="ql-block">草木欣喜紫气旺,</p><p class="ql-block">农家欢歌壮志酬。</p><p class="ql-block">柳丝多情撩碧水,</p><p class="ql-block">麦浪撒娇荡沃州。</p><p class="ql-block">盛世美景数当下,</p><p class="ql-block">果硕屯满赛金秋。</p><p class="ql-block"> 乙巳(2025)二月初二</p> <p class="ql-block"> 说说“龙抬头”</p><p class="ql-block"> 四川达州 庞戢武/文</p><p class="ql-block"> “二月二,农抬头”是入春以来的一个有趣话题,我在这里谈点个人的一孔之见。</p><p class="ql-block"> (一)“龙”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龙”在东方的中国古代神话中是充满神秘色彩的符号,象征着吉祥、繁荣与希望,代表着自然力量和皇权。其形象是综合多种动物的特征而形成的,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图腾。</p><p class="ql-block"> 在古代,中国“龙”被视为掌管天气、管水、管火的神秘生物,因此对其充满敬畏与崇拜之情。它象征着吉祥,也包括权力、尊贵、好运、力量、勇气、智慧和学识等(而西方的龙象征的是邪恶,能喷火食人)。</p><p class="ql-block"> 传说,在古代神话中,龙,上由玉帝统领,下管江河湖海。只要它尾巴一摇,就能翻云覆雨,天际流淌;大口一张,就能呼风唤雨,翻江倒海;贵体一动,就山河颤抖,天崩地裂。《说文解字》中记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这说明,龙在春天升天,秋天潜入深渊,拥有翻云覆雨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还有,龙代表阳,水代表阴,龙与水的结合代表着阴阳交融,体现了宇宙间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p><p class="ql-block"> (二)好雨知时节</p><p class="ql-block"> “龙抬头“是元宵节之后,春季的一个节令。</p><p class="ql-block"> 有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春雨下得遍地流。”</p><p class="ql-block"> 这一农谚的意思是,从“龙抬头”这个节日开始,龙苏醒了,不潜渊而登天了。这时,春回大地,云兴雨作,万物生长有了有利条件,雨水将逐渐滋润大地,不仅种田的农民高兴,凡识烟火者及草木虫乌均喜出望外。</p><p class="ql-block"> (三)传统的农事节</p><p class="ql-block"> “二月初二,龙抬头”是中国历史上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记忆。古人把这一天又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等。</p><p class="ql-block"> 从二月初二这一天开始,阳气生发、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农耕的开始。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把”龙抬头”这一天,作为一个驱邪攘灾、纳祥转运、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四)节日的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定为二月初二这一天为“龙抬头”节呢?</p><p class="ql-block"> 一说,龙抬头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p><p class="ql-block"> 伏羲发明了八卦并重视农耕,每年二月初二都会御驾亲耕。这一传统,后来被黄帝、尧、舜、禹等帝王沿袭,使得这一天逐渐成为节日。</p><p class="ql-block"> 又说,武则天废唐立周,惹怒了玉帝,玉帝命令龙王三年禁雨。龙王不忍心百姓受苦,偷偷降雨,玉帝将其压在山下,后来百姓感恩龙王并祈祷将其释放,于是有了“龙抬头”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又有资料记载,这个节日的来源,于古代天文学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p><p class="ql-block"> 传说,东方苍龙星宿在农历二月初二升起,象征初春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古人将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个星宿,其中东方的七个星宿: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了一个龙的形象,人称“东方苍龙”。这些星宿在农历二月初二,即每年仲春卯月之初,“龙角星”从东方地平线上升起,整个龙的形象仿佛像龙抬起头来似的,因此称为“龙抬头”。</p><p class="ql-block"> 还有,因为农历二月初一为“中和节”,而紧随其后的二月初二(在惊蛰前后),是百虫蠢动、疫疠丛生之时,人们期望龙能出来镇住毒虫,助农业丰收。</p><p class="ql-block"> 明代刘桐的《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就有记载:“二月二日,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曰熏虫儿。谓引龙,虫不出也”。这话说的是,二月初二这天,人们煎饼、熏床,都是为了迎接龙抬头,希望龙能出来镇住毒虫。</p><p class="ql-block"> 古代,科技不发达,那时,在中国这个农耕社会,人们认为龙是天子的象征,又是生活在大海中的神异生物,更是和风化雨的主宰,专管行云布雨,有了它问世显灵,就吉利祥瑞,风调雨顺。</p><p class="ql-block"> 古人认为龙掌管着降雨,而降雨决定着农耕的收成,因此,“龙”在中国农耕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它也成了中国农耕社会最主要的“图腾”。</p><p class="ql-block"> (五)感悟</p><p class="ql-block"> 农谚曰:“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可见,民以食为天,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一年就有好收成,就能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多么淳厚的期盼啊!</p><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万物复苏,蓄势待发,人们更寄希望于祥龙送来阵阵春雨,带给人间百姓好运。</p><p class="ql-block">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诗《二月二日》这样写道:</p><p class="ql-block">二月二日新雨晴,</p><p class="ql-block">草芽菜甲一时生。</p><p class="ql-block">轻衫细马春年少,</p><p class="ql-block">十字津头一字行。</p><p class="ql-block"> 诗人描绘了二月二日春雨过后,万物复苏的景象。以及,年轻人轻便着装,骑马逗春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总之,从历史起源到此节的文化地位,再到节日活动和禁忌(此处从略)、习俗,“二月二,龙抬头”充满了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和中国民众对“龙”的美好愿景。</p><p class="ql-block"> 在这一天里,人们通过各种方式来祈愿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祝福家庭和睦、身体健康;展望新的一年财运亨通,事业美好。</p><p class="ql-block"> 2025.2.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