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福建八日游(二):初见泉州

老槐

<p class="ql-block"> 今年我们的春节长假福建行,计划游玩福州和泉州两个城市,除去来去行程,大约每个城市能玩两到三天时间。2月1日(大年初四)这天,我们在福州市平潭县的“68海里景区”游玩了一个上午后,福州境内的游程划下了句号。下午,我们驱车赶往泉州,于4点半钟到达泉州市丰泽区的妈祖庙前,初见泉州,遇上了小雨天气,于是我们就冒雨开始了为期两天的泉州旅游。</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字:老槐。</p><p class="ql-block"> 图片:老槐。</p> <p class="ql-block"> 泉州市,别称“温陵”、“刺桐城”、“鲤城”,是福建省下辖地级市,是我们这次春节八日福建行要游览的第二个城市。以前我虽然从未到过泉州,但泉州之名却如雷贯耳,因为它是福建省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世界闽南文化的发祥地,闽南文化遗产的富集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核心区。泉州还有中国最早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世界唯一的摩尼光佛像石刻,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犹太教、基督教等世界多种宗教都在这里广泛传播,故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泉州是全国唯一以整个城市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贸易中心)申遗成功的城市,是中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还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这方面,它比其省会福州的名气还要大。央视名嘴白岩松曾说:“泉州,这是你一生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位于泉州中山路和东、西街交叉口,具有欧洲风格的钟楼(始建于1934年,完工于1935年)↓</p> <p class="ql-block">泉州中山路上这家五交化商店诉说着一个时代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泉州市中山中路一处老院落中这面古朴的墙壁上镶嵌着白岩松老师的一句名言↓</p> <p class="ql-block">  浔埔妈祖庙,是我们年初四下午到达泉州后游览的第一个景点。刚到庙门口不久,天上就稀稀拉拉地下起了小雨。景区的游人很多,有的游客打着伞,但大多数游客没有雨具,不过大家游玩的兴致好像丝毫没有受到雨的影响。</p><p class="ql-block"> 浔埔妈祖庙又称顺济宫,位于泉州市丰泽区浔埔村,紧邻晋江的出海口。该庙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占地总面积1500平方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庙宇为硬山式建筑,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门前石柱雕龙生动,殿宇内部金碧辉煌。顺济宫妈祖像上方高悬“靖海清光”匾额,近身柱上刻有“身居湄洲真显赫,神在宝座保平安”金字楹联,显示着妈祖在渔民百姓心目中的神圣地位。千百年来,妈祖就是海神,她是泉州也是东南沿海这方土地上以渔为生的渔民百姓们的保护神,而千百万渔家儿女就是妈祖的忠实信众。</p> <p class="ql-block">浔埔妈祖庙↓</p> <p class="ql-block">顺济宫大殿↓</p> <p class="ql-block">妈祖庙旁的小商铺也在蹭妈祖的热度↓</p> <p class="ql-block">  初到泉州,对我震撼最大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泉州浔埔人特别爱戴簪花这一现象。簪花,绝对可以说是浔埔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街头巷尾到处都是簪花店,一条街巷上会有多个簪花店铺,有的隔着十米百米,有的竟三五个簪花店门挨门地连在一起,几乎每个店里都挤满了前来簪花的顾客,大街上随处可见头戴簪花的游人。</p><p class="ql-block"> 浔埔的簪花习俗可追溯到唐宋时期,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浔埔女性喜欢簪花不分长幼,大到七八十岁老妪,小到三两岁孩童,都头戴簪花,更遑论妙龄少妇和花季少女。我们瞻仰完妈祖庙,冒着小雨徜徉在附近的大街小巷上,所到之处,处处都是花的世界、花的海洋。这里浓厚的簪花氛围,也深深地感染着游人,很多游客都加入了簪花的行列,我的小孙女蕾蕾就是其中的一位。</p> <p class="ql-block">泉州浔埔街头巷尾星罗棋布的簪花店↓</p> <p class="ql-block">看,我小孙女盛装簪花后是不是也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  2月2日(大年初五 )早上8点钟,我们来到了泉州开元寺游览。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宋初形成基本格局,迄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是福建省内规规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寺院建筑规模宏大,占地约7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东西塔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寺内的东西塔,是中国现存最高的石塔,是该寺的重要文物,是泉州古城的标志。东塔镇国塔建于唐咸通六年,高48米,占地面积255平方米,座基束腰部分浮雕39幅释迦牟尼故事;西塔仁寿塔始建于五代梁贞明二年,高45米,占地面积270平方米,座基束腰部分雕以各种花鸟鱼虫和装饰图案,两塔的80个门龛内皆翼以浮雕佛像。两塔宋代以前皆为木塔,南宋时期先后改建成五层八角石构楼阁式塔。东西塔代表了13世纪中国石构建筑的最高水平,是中国石构建筑史上的杰出范例。</p> <p class="ql-block">泉州开元寺↓</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东塔(镇国塔)↓</p> <p class="ql-block">开元寺西塔(仁寿塔)↓</p> <p class="ql-block">  上午10点零8分,我们走出开元寺,来到了泉州西街,自西向东,朝着钟楼方向,开始了逛街之旅。泉州西街是泉州鲤城区的一条千年古街,它东起钟楼,西抵城西路,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据说,它成街于唐朝开元年间,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作为泉州市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古街区,它不仅是泉州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游客们探寻泉州魅力的绝佳窗口。</p><p class="ql-block"> 泉州西街是一条商业美食街,从开元寺到钟楼大约3公里的距离,街上游人熙熙攘攘,人头攒动;大街两旁新店铺老建筑鳞次栉比,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各类商品琳琅满目,特别是各种诱人的闽南特色美食比比皆是,什么土笋冻,芋头饼,海蛎煎,松茸包,姜母鸭等等,数不胜数。儿子儿媳带着小孙女陪我们四个老人逛街(另一组年轻力壮的人走远了),可抓住孝敬老人的机会了,见到没吃过的美食就给我们买,直吃到我们实在吃不下了为止。11点28分,我们来到钟楼处,又拐弯逛起了中山中路。</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西街上游客熙熙攘攘,人头攒动↓</p> <p class="ql-block">购买美食的游客在一家叫做“勤阿姨芋头饼”的店铺前排起了长队↓</p> <p class="ql-block">金钗巷,位于西街159号,长约百米,宽不足1米,因其是泉州最窄的巷子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  这日下午,按计划我们要游览泉州的文、武庙。1点50分,我们来到了文庙参观。泉州府文庙位于泉州市区繁华的商业区中心地段鲤城区中山中路泮宫内,它始建于唐开元末年,经几次搬迁修建定于现址,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其历史久远,规模宏大,造型独特,规制完整,文化内涵丰厚,是宋代中原文化和闽南古建筑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东南地区闻名遐迩的最大文庙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武庙关岳庙俗称关帝庙,位于鲤城区涂门街,主祀关羽和岳飞。庙宇富丽堂皇、雄伟壮观,屋顶造型复杂,木石雕刻精美,名匾楹联众多,文化底蕴深厚,是泉州香火最盛的地方,有“泉州第一庙”之称。因为游人太多,刚挤出武庙大门,我就和家人走散了,由于人声嘈杂,打电话也听不清楚,费了好大的劲,一家人才又走到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文庙大成殿供奉的孔子像↓</p> <p class="ql-block">关岳庙前拥挤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关岳庙前的“福禄寿禧全”铜像↓</p> <p class="ql-block">  2月3日年初六这天,是我们在福建游玩的最后一天,因为春节假期将尽,年轻人要回家上班,我们只能在泉州游玩一个上午时间,下午就要踏上回徐州的返程了。从到泉州开始,我们这个由两家人组成的旅游小团体就根据体力和兴趣差别分成两个小组活动了:内侄、内侄媳两口和内侄女、大孙女、内侄孙女年富力强,能跑能颠,他们5人一组乘一车;我们四个老人和小孙女属“老弱病残”,行动较慢,由儿子儿媳负责照料,7人一组一车,两组人员虽时刻保持着电话联系,但具体游程“各自为政”,分别行动。我们这组的计划是8到10点间参观泉州洛阳桥,10点半钟去泉州影剧院看一场木偶戏表演,然后“打道回府”。</p><p class="ql-block"> 7点40分,我们这一组人驱车来到了洛阳桥景区入口——“万古安澜”牌坊处,儿子用手机给我们四个老人拍了一张合照后,大家就步行朝着洛阳桥方向走去。</p> <p class="ql-block">作者夫妇(左二左三)和作者内弟夫妇(左一左四)在洛阳桥景区门口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因其址为万安渡口而得名,它是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这里原为古代泉州湾洛阳港,也是连接泉州至省城福州,乃至江西、浙江腹地的交通要道。洛阳桥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它创造了“筏形基础”、“种蛎固基”、“浮运架梁”等先进建桥技术。初建时,桥长731米,宽4.5米,有500根石雕护栏石柱,28只石狮子,9座石塔,45个桥墩,47个桥孔。全桥都是由花岗岩筑成,铺设桥面的石板长10米,宽、厚约1米,重达1万公斤。洛阳桥是福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它与赵州桥、卢沟桥和潮州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的桥面均由这些长10米,重约1万公斤的花岗岩石板铺就↓</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头12米高的洛阳桥倡建者——蔡襄(北宋政治家、书法家、茶学专家、泉州太守)雕像↓</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洛阳桥,我们去泉州影剧院看木偶戏。泉州影剧院位于泉州西街20号,离钟楼不远处。10点刚过,我们就来到了这里,又等了好一会儿影剧院才开门。这天前来看戏的人特别多,大家都想近距离观赏一次泉州木偶戏的精彩表演。</p><p class="ql-block"> 泉州木偶戏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其提线木偶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12项木偶戏之首,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保存着大量古代闽南语系地区的民间信仰和婚丧喜庆等习俗内容,表演时,演员在“幕后”操纵木偶并演唱,辅以音乐,不仅能让观众欣赏到精湛的木偶操作技艺,还能感受到泉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天,剧场先后演出的提线木偶戏《猴趣》、《将进酒》,掌中木偶戏《大名府》等节目,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其间,演员们还演出了一个南音节目。南音(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叫“弦管”,是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乐种之一。演员们的演唱,软软的,糯糯的,配以丝竹,比吴语方言还好听,只是听不懂内容,即使配有字幕也不知道她们唱的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南音表演(泉州三大类非遗之一)剧照↓</p> <p class="ql-block">掌中木偶戏《大名府》剧照↓</p> <p class="ql-block">  11点40分看完木偶戏演出,我们在影剧院旁边的小餐馆每人叫了一份泉州小吃,然后就告别泉州踏上了返回徐州的归途。两组人在高速路上的服务区相会,夜宿江西上饶万年县皇城大酒店,次日(2月4日,年初七)因天气原因高速关闭耽误些时间,于晚上八点多钟回到了徐州家中,结束了这次春节长假游福建的行程。</p><p class="ql-block"> 在这次福建游行程中,还发生了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小“花絮”:在第一天晚上我们夜宿南京高淳“嘉文电竞”旅店时,因第二天早上起早赶路,吃用东西太多,又人多手杂,慌乱中我和老伴的行李箱竟拉在了店中,直到晚上到了福州时才发现,只好联系店家请他们帮忙把行李箱寄回了徐州。这样,我们身边换洗衣服、洗刷用具就一应全无了。内衣和洗刷用品还好解决,但临时想要买个中意的外套就难了,因此,几天的游程中,不管天气冷热,我和老伴只能是憨憨地一件羽绒服穿到底,儿子笑我们是“资深旅人”犯了一个最低级的错误。哈哈,在外旅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调整好心态,从容应对,开心就好。回到徐州了,一踏上家乡的土地,一种亲切、踏实、温暖、惬意的感觉就油然而生。啊,家,才是最温馨、最舒适的港湾。</p> <p class="ql-block">徐州夜景(翻拍徐州宣传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