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新生代-现代生物圈与人类</p><p class="ql-block">自2.58Ma始,地球进入了冰期。深海沉积和连续黄土剖面的研究显示,自2.58Ma以来,有22个阶段,11个冷暖、干湿旋回。</p><p class="ql-block">更新世冰期的出现,也相应出现了适应寒冷气候的植物和动物,如更新世晚期生活在北方大陆寒冷气候条件下的猛犸象、披毛犀等。而澳洲自与南美、南极分离后,仅生存其所携带的有袋类,有袋类在澳洲辐射分化,一直生存到人类到来前。</p><p class="ql-block">更新世气候的剧烈变化,导致了植物和动物分布的频繁更替,而众多动植物也在更新世绝灭。绝灭的原因目前还有争议,是自然环境变化导致,还是人类的捕杀或改变环境的行为所致,各自的比重有多大?尚无定论。但已有部分学者将更新世以来视为地球历史上第6次生物大绝灭,生物的处境类似奥陶纪末。</p> <p class="ql-block">中国猿人头骨</p><p class="ql-block">河北省房山县周口店,1929年12月2日发现。</p> <p class="ql-block">萨摩麟(头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质时代:中新世</span></p><p class="ql-block">产地:甘肃 和政</p><p class="ql-block">萨摩麟为偶蹄目长颈鹿科萨摩麟属,属于古长颈鹿。萨摩麟在眼的后部有对角,口鼻部很长,嘴呈圆形;臼齿齿冠很高,适合侧边咀嚼,与牛和羊相似,都适合吃草,因此它应该是生活在开阔的草原上。</p><p class="ql-block">有人认为萨摩麟是现代两种长颈鹿的祖先。但是,根据古生物学家的研究,长颈鹿的四肢和脖子确实是在自然选择中一步步变长,但现代长颈鹿并不是由萨摩麟变来的,后者只是长颈鹿家族的一个旁支,是一类逐渐适应吃草的古长颈鹿。在上新世,萨摩麟分化为两支,一支是霍加狓,另一支则是最早的现代长颈鹿。</p> <p class="ql-block">小齿古麟(头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质时代:中新世</span></p><p class="ql-block">产地:甘肃 和政</p><p class="ql-block">小齿古麟为偶蹄目长颈鹿科古麟属,是种身材中等的长颈鹿。其特征是头一般是长头型,额骨上有一对角突,也有的在额骨前端还有一对角。面部不很长,牙齿齿冠相对较低。颊齿个体小,齿冠低,上臼齿简单,原尖和次尖分离位置很低;附尖及肋骨都很发育。</p> <p class="ql-block">巨鬣狗(头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质时代:中新世</span></p><p class="ql-block">产地:甘肃和政</p><p class="ql-block">巨鬣狗为哺乳纲食肉目中鬣狗科恐鬣狗属。它是一类生活在距今1161— 533万 年的晚中新世欧亚大陆和非洲的已灭绝的庞大食肉动物。巨鬣狗是鬣狗中最具特色的古动物之一。它的头骨非常粗壮,具有厚实而扩展的鼻骨、强大的颧弓、隆起的穹状前额和巨大的颊齿。估计其体重可达380多公斤,体长(含尾)2.5米左右,肩高120CM左右。是现代最大的非洲斑鬣狗的四倍,比现代非洲狮还重六、七十公斤。鬣狗类的头部和外形虽然与狗或狼较为相像,但实际上是猫型亚目( Feliformia ) 的一员,和灵猫的关系很近。</p> <p class="ql-block">鬣狗(骨架)</p><p class="ql-block">时代:晚中新世,距今1160~530万年</p><p class="ql-block">产地:甘肃 和政</p><p class="ql-block">鬣狗具粗壮的锥形前臼齿,裂齿发育,臼齿退化。晚中新世时鬣狗的种类很多,化石丰富。鬣狗科的现生代表是体型较大的追捕和食腐动物,仅分布于非洲和亚洲南部。</p> <p class="ql-block">巨库班猪(成年头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质时代:中新世</span></p><p class="ql-block">产地:甘肃 和政</p><p class="ql-block">巨库班猪为哺乳纲偶蹄目猪科利齿猪亚科库班猪属。 其肩高1.2米,体长约2.5米,体重在500至850公斤之间,是体型最大的库班猪。库班猪生存于距今2000万至1000万年的中新世。库班猪脑袋较长,前面是柔软鼻子,嘴中有突出而且锋利的犬齿。其头上的“角”位于头的中线上,从眼睛上方向前生长但并不长也不尖锐,可能是同类之间打斗时使用的。它的眼睛上面也有小突起,就好像两个微型角一般。它的脖子短粗,身躯壮硕,具四条长而有力的腿。根据牙齿的性状分析,这是一类高度特化的杂食性动物。</p><p class="ql-block">库班猪分布从亚洲、欧洲向西一直延伸至非洲。库班猪的化石主要来自于亚洲中部地区,以中国的甘肃最为丰富。</p> <p class="ql-block">披毛犀(头骨)</p><p class="ql-block">时代:Q</p><p class="ql-block">产地:甘肃 和政</p> <p class="ql-block">埃氏真马(头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质时代:Q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产地:甘肃 和政</span></p><p class="ql-block">埃氏真马为哺乳纲奇蹄目马科马族马属的一种马类。埃氏马是世界上最大的真马,四肢都仅仅有一个脚趾,其余的脚趾已全部退化。身长2.7到3米,身高1.8米,体型较现今的马及普氏野马都要大。它们的肢骨较长,而蹄亦较窄,行动非常灵活。它的头骨长度达到0.73米,脸部在马类中是最长的。埃氏马的长脸特点有助于它们在吃草时随时用眼睛保持对周围情况的观察,防范凶猛动物的袭击,也可以容纳更大的齿列,来吃难以消化的硬草。埃氏马的生活环境中肉食类动物丰富,其中大型的剑齿虎、猎豹和鬣狗等显然都是马潜在的捕猎者。</p> <p class="ql-block">札达三趾马(头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质时代:中新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产地:西藏札达</span></p><p class="ql-block">札达三趾马为奇蹄目马超科马科三趾马族三趾马属。其体型比现代马小,前后肢均为三趾,中趾粗而着地,侧趾较小而不着地。门齿有凹坑。颊齿高冠,棱柱形,前臼齿已臼齿化。上颊齿珐琅质褶皱强烈,原尖孤立,圆柱形。三趾马用三趾行走,而现生马类则只剩下中趾,其余都完全退化。早期的三趾马是速度较慢的动物,但札达三趾马的中间趾骨非常发达,而内外两趾则严重退化,该骨骼特征表明它的奔跑能力接近现代马类,而且它的膝盖部位有种“锁扣”骨骼结构,能使其长时间站立。</p><p class="ql-block">札达三趾马于中新世,生存于开阔的草原。</p> <p class="ql-block">渭河三趾马(骨架)</p><p class="ql-block">时代:晚中新世,距今1160-530万年</p><p class="ql-block">产地:甘肃 和政</p><p class="ql-block">三趾马因足为三趾而得名。它具有高冠和白垩质覆盖的颊齿,随着高冠齿的磨蚀,釉质的复杂结构就暴露在咀嚼面上。与现代马相比,四肢更为细长。化石分布非常广泛。</p> <p class="ql-block">柯氏柄杯鹿</p><p class="ql-block">时代:N2</p><p class="ql-block">产地:山东 山旺</p> <p class="ql-block">洞熊(幼年)</p><p class="ql-block">时代:N2-3</p><p class="ql-block">产地:俄罗斯</p> <p class="ql-block">硅化椰树木</p><p class="ql-block">时代:Q</p><p class="ql-block">产地:缅甸</p> <p class="ql-block">泉华叶化石</p><p class="ql-block">时代:Q</p><p class="ql-block">产地:云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