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眼里的我父亲

开心

本文作者:罗并乡原创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春暖花开之际,原湖南省新化水泥厂部分老同事在长沙聚会,现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行业事务中心副厅级退休干部柳毅向大家展示了一张珍贵的照片,那是工厂1975年工业学大庆先代会全体代表的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左至右:党委书记刘广清(第一排),副厂长(78年8月任厂长)牟心忠(第二排左),党委副书记薛培玉(第二排右),副厂长李镇传(第三排),副厂长黄克良(第四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照片里,时任党委书记的刘广清并未居于正中,而是主动蹲在最边上,厂里其他领导也随意分散站立,他们把中间位置都留给了厂里一线的老职工。这看似平常的举动,反映了水乳交融的干群关系,完美地诠释了人民就是天地的理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位姓张的老职工谈及刘书记,满是感激。他刚进厂不久,一次突发腹痛,冷汗直冒,身旁的同事慌了神,不知如何是好。刘书记得知后,即刻派车将他送往十多公里外的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阑尾炎,幸亏抢救及时才化险为夷。</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职工感慨,在他们眼中,刘书记既是德高望重的领导,又是和蔼可亲、时刻牵挂职工冷暖的仁厚长者。在刘书记面前,大家毫无拘束,心里话愿意倾诉,遇上困难直接提出。有时,职工自己都没考虑到的事,刘书记早已想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77年,柳毅在机修车间当刨工,结婚时借学校教室办了个简朴仪式。为不打扰他人,他只通知了车间、科室相关人员。可婚礼快开始时,刘书记竟来到教室,代表厂领导向新郎新娘送上祝福。这让柳毅和在场众人既意外又感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年过七旬的老赵回忆,1971年初,刘书记刚结束在非洲3年的援外工作回国,就接到湖南省建筑工程局的任命,前往新化县筹建水泥厂。上任那天,寒风凛冽,但他内心满是炽热激情。自1944年3月在抗日战争最艰难时投身革命,他便将一生献给了党。从山东莱芜到辽阳,再到沈阳,打仗办厂,一路奋斗不止。1958年初,他从北京到湖南株洲,筹建好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公司,1966年回省局,刚过上2年安稳生活,又奔赴非洲也门参与援外项目。面对一次次调动与挑战,他都出色完成任务,深受组织和人们的赞誉,获援外优秀专家组长等多种荣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刘广清书记在也门共和国援外时的照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作为建厂第一批职工,我们跟着刘书记来到新化县偏远山区西河时,都愣住了。这里距省会几百公里,荒无人烟。可刘书记却满怀激情,为大家描绘美好未来。大家在天马山下安营扎寨后,没有办公场所,刘书记就把指挥部设在当地农民家一间狭小房屋的阁楼,既当办公室,又作为临时的家。他每日风雨无阻往返于住处和工地,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第二天一早,他又精神抖擞出现在施工现场。他忘我的工作热情,极大地鼓舞了大家的斗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工厂初具规模时,住房依旧紧张,一些来自上海等大城市的技术人员思想波动。刘书记以身作则,将本属于自己的住房让给家庭困难的技术人员,自己则带着全家挤在办公楼一楼的小房间里。这个举动令技术人员深受感动,不仅安心工作,还表现出色,在80年代陆续成为水泥厂的中坚力量,有的人后来还担任了厂长和副厂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柳毅深情地说,刘书记的高风亮节、无私奉献体现在一件件具体事例中。他在湖南省安装公司至省新化水泥厂工作期间,每次调工资都主动把名额让给了别人。为节约企业的费用,他无偿把自己在长沙的住房腾出来,给水泥厂作办事处,直到离休才收回。当时,四面八方而来的职工在刘书记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秉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精神,毫无怨言地加班加点,相继建成了第一、第二条水泥生产线,使新化水泥厂年产量达50万吨,成为当时湖南省第二大水泥企业,为后续扩建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省水泥工业的持续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刘广清书记全家合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刘广清最小的女儿刘沈介绍,母亲一辈子跟随父亲转战南北,相夫教子,而父亲却没有想办法为母亲解决工作,家有六个孩子,就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生活。经济拮据时,甚至喂过猪,养过兔,种过菜,有一年开学时,父亲把一块跟随他多年的手表卖了,才凑齐孩子们的学费。她在新化水泥厂工作时,父亲完全能把她安排到条件好的办公室,却让她当了一名普通工人。她的二姐下放农场后,身为大型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父亲,没有动用关系安排二姐回城,二姐在农场工作了十多年,直到父亲离休后,组织出面才得以回城。当时,她们觉得父亲心里只有企业和职工,对家人却不通人情,后来才明白父亲心中藏着无私的大爱。他前半生把爱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后半生把爱奉献给国家企业的建设事业。这种大爱如熠熠生辉的明珠,永远在她们记忆深处闪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刘广清书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几十年后,当年的创业者谈起湖南水泥行业的开拓者刘广清,无不称赞有加。他去世时,原新化水泥厂一些老职工闻讯后,自发专程从新化坐火车赶到长沙,为职工的好书记送别,这正是“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的生动写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照片及资料由柳毅和刘沈提供</b></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