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格拉纳达开始西行,目标科尔多瓦和塞维利亚。</p><p class="ql-block">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是摩尔人建筑中完成度最高、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与格拉纳达的阿尔罕布拉宫同为安达卢西亚建筑代表。 塞维利亚是安达卢西亚的都城,有王宫、大教堂及哥伦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按照顺序,先谈科尔多瓦。</p> <p class="ql-block">科尔多瓦是科尔多瓦省的首府,坐落在瓜达尔基维尔河畔。</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座城市规模适中,其老城区保存着众多令人难忘的历史遗迹。这些遗址见证了科尔多瓦曾经的辉煌岁月,它曾统治着整个伊比利亚半岛。在10世纪,科尔多瓦的人口就已经超过20万,是西欧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伊比利亚半岛的文化、科技和政治中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科尔多瓦主教座堂和老城区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科尔多瓦是全球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城市之一。</p> <p class="ql-block">起初,这里有一个小型西哥特式基督教堂。伊斯兰势力征服西班牙后,穆斯林进来了,也需要地方祈祷。这座教堂被一分为二,一边基督徒供天主,另一边穆斯林供真主,互不打扰。这种情形在当时的基督教社会不可能实现。</p><p class="ql-block">两教共存的局面持续了七十多年,清真寺需要扩建,时任穆斯林国王买下基督教部分,把整个小庙都拆了,建立了如今的科尔多瓦大清真寺的雏形。</p> <p class="ql-block">经过历代领导人的多次扩建和改造,大清真寺最终达到今天的规模。</p><p class="ql-block">在伊斯兰世界中,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曾辉煌三百多年,始终是这一地区的宗教与文化中心。在首都科尔多瓦,这座宏伟的清真寺被视为城市的心脏。曾有人这样形容其列柱大厅:无数根石柱,仿佛是叙利亚绿洲中层叠交错的森林。它的美超越了语言的表达。</p> <p class="ql-block">1236年,科尔多瓦在复国运动中重新回到基督教统治之下,大清真寺随即被改建为罗马式天主教堂。16世纪,又进一步加建了文艺复兴式大教堂及中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个清真寺大教堂</span>的特点就是柱子多。网上说有一千两百多根柱子。</p> <p class="ql-block">基督教成分</p> <p class="ql-block">这些老门板或是古罗马年代的,或是早年穆斯林留下的,都是宝贝。</p> <p class="ql-block">这次游览,尤其注意到橘子特别多,树上,地下,水沟里,垃圾车里到处都有。西班牙人这般糟践水果?不应该呀。网上一搜,才知道这些个橘子苦涩不堪,只是作为观赏和提取橘子精油。橘生淮北则为枳,古人诚不我欺。</p> <p class="ql-block">从外部来看,那么多柱子支撑的大房顶不很起眼。中间隆起的是基督教部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气一直阴雨,市区就略过吧,下一站塞维利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塞维利亚是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首府,这里的主教座堂是世界最大的哥特式主教座堂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三大教堂。这张照片来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大多数教堂都有钟,在举行葬礼时要敲钟(海明威的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便由此得名),婚礼同样需要钟声相伴。早年间,教堂还会敲钟提醒信徒祷告的时间已到,让他们暂停手头的事务,专心祈祷片刻。由于钟通常悬挂在高处,因此教堂多建有钟楼。许多教堂会设有一座尖塔,顶部悬挂着钟,长长的绳索垂落下来,由神父或教堂的专职人员在固定时间拉动敲钟。</p><p class="ql-block">与教堂不同,清真寺没有钟,但也有一座高塔,称为宣礼塔。一个大活人定点在塔尖上吆呼,提醒大家念经的时辰到了。那个人叫宣礼员,专用名词叫穆安津。那几声吆呼不叫吆呼,叫宣礼。穆安津不是寻常人能干得了,最起码要“又红又专”,思想过硬,身体强健,嗓音洪亮。每天几次按时间爬上高楼,扯开大嗓门儿,让声音传得远。</p><p class="ql-block">现在八成都是电动的了,敲钟按钮,宣礼开喇叭。</p> <p class="ql-block">广义而言,基督教可视为犹太教的一个演变分支,而伊斯兰教则是基督教的一个修正版(此处仅为凡人闲聊,请教内认真的朋友见谅)。</p><p class="ql-block">在历史上,当清真寺被改为教堂,或教堂被改为清真寺时,许多硬件设施都会留下,那座尖塔更是保留下来继续使用。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塞维利亚主教座堂。这座教堂原为清真寺,基督徒占领后继续使用并被扩建。</p><p class="ql-block">穆斯林当年修建塞维利亚清真寺时,特意将其宣礼塔建得极为高大,以匹配其作为伊比利亚半岛中心的地位。然而,百米的塔楼,体格强健的宣礼员攀登上去也疲惫了,得休息好一阵子喘匀气息才能进行宣礼。</p> <p class="ql-block">于是,穆斯林建筑师进行了创新,他们为这座高塔赋予了一个新名字——吉拉达。吉拉达塔内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同于一般塔楼的螺旋阶梯</span>,而是修建了一条宽阔的螺旋坡道。穆安津不用爬了,准备几把玉米豆或是黄豆,骑驴上去。到得顶部,不需休息,稍稍定一下神就可以扯开嗓门大声宣礼了。</p><p class="ql-block">基督徒打下塞维利亚后,清真寺改为教堂,把伊玛目或是毛拉统统赶走,请来神父或是主教。文艺复兴时期,又在塔顶增设了尖顶,使其更加宏伟。如今,吉拉达塔高达104.1米,自中世纪以来一直是塞维利亚的地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在<span style="font-size:18px;">吉拉达塔顶</span>圆顶下面的第一级方阶周圈儿刻有圣经里的一句拉丁文,TURRIS FORTISSIMA NOMEN DNI PROVERB. 18” ,大意是“主的名字是一座坚固的塔”。这一侧的部分可以看见的是 <span style="font-size:18px;">NOMEN DNI 。下一图里可见 PROVERB. 18。</span></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顶上有许多这样的出气口和一个蘑菇头形状的石头盖子。</p> <p class="ql-block">注意房顶上那些被蘑菇头盖着的通风口</p> <p class="ql-block">教堂上的一个尖角</p> <p class="ql-block">吉拉达内部的螺旋坡道,这里是第三十三阶段,总共有三十五级,越是顶部越窄。不知道当年穆安津骑的驴会不会转晕。</p> <p class="ql-block">从我们的住处观看大教堂的夜景。白天也在同一个地方拍了照,周边房顶都闯进眼帘,太多杂物,还是夜景好看。</p> <p class="ql-block">在 15 世纪末,西方诸国为了绕过穆斯林控制的陆路,纷纷寻求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线。</p><p class="ql-block">1492 年,西班牙的天主教君主 伊莎贝拉女王 和 费尔南多国王 在成功征服摩尔人、收复格拉纳达后,决定资助哥伦布的航行计划。</p><p class="ql-block">在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率领船队出发。他承诺将从远东带回黄金、香料和丝绸并且要传播基督教。作为回报,他请求被授予 “海洋上将” 和新发现土地的总督头衔,同时还希望获得物质奖励,不多,一小部分探险中发现的财富。</p> <p class="ql-block">然而,历史的走向众所周知——哥伦布并未找到通往亚洲的海路,更未抵达印度或中国,而是意外发现了一片当时欧洲人尚未知晓的新大陆——美洲。</p><p class="ql-block">合同履行了,投资人满意吗?</p><p class="ql-block">按照当时的价值,眼光有限的投资人应该只有五、六分满意。哥伦布带回来了黄金,但数量不多;带回来了杂七杂八的农副产品,但不是想要的印度香料中国丝绸;还带回来了几个印第安人,对了,哥伦布绑架了一些美洲土著回到欧洲;开疆辟地了,确实。</p><p class="ql-block">哥伦布获得了一定的头衔和经济回报,但远未达到他的期望,更没有巨额财富。</p> <p class="ql-block">晚年时,哥伦布因在新领地管理不善而遭到指控,并被剥夺了头衔。虽然这些指控后来被撤销,但他失去了大部分权力和财富。</p><p class="ql-block">1505 年,完成第四次航行归来后,他身心俱疲,定居在塞维利亚。他仍执着地向王室申诉,希望兑现当初的合同,维护自己和家族的特权。为此他骑着骡子跋涉 600 多公里北行,来到当时的宫廷所在地 塞哥维亚。千辛万苦到了之后,国王不在家,去了更北方的 巴利亚多利德 迎娶新王后。他又泛起了骡脾气,骑着骡子继续北上。两个月后,他在巴利亚多利德去世,终年 54 岁,至死也没能再见到国王。</p> <p class="ql-block">看来打工人讨薪的事情由来已久。后世人眼中那么伟大的哥伦布为了工资待遇,骑着骡子走了800多公里找老板要帐。想着那幅情景着实可笑。</p> <p class="ql-block">哥伦布去世后,他的遗体几经辗转:最初安葬于 巴利亚多利德,随后移至 塞维利亚,后来还被送往 古巴哈瓦那,最终才又回到塞维利亚。</p><p class="ql-block">1899年,死后三百多年,哥伦布被安葬在塞维利亚主教座堂内。哥伦布的地位<span style="font-size:18px;">虽然没有立刻盖棺论定,但三百年后确是隆宠至极。</span>哥伦布的棺椁造型由四位国王的雕像抬起,他们分别代表 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纳瓦拉和莱昂 王室。这些王国在哥伦布生前共同构成了西班牙王国。</p> <p class="ql-block">四大国王造型为哥伦布抬棺</p> <p class="ql-block">值得注意的是,雕像中的 莱昂国王 手持一杆长矛,矛尖穿透着一颗 石榴,矛上顶着十字架。这一象征寓意深远:1492 年,西班牙军队在格拉纳达最终战胜穆斯林势力,完成了“收复失地运动”,标志着伊比利亚半岛上穆斯林统治的终结。这一雕塑不仅象征着西班牙的统一,也突出了哥伦布的探险事业与天主教君主的历史使命之间的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哥伦布的第二个儿子也埋葬在这个大教堂内。</p> <p class="ql-block">塞利维亚王宫的狮子门。王宫最初是一座摩尔人的堡垒又是一个穆斯林建筑风格的最佳实例。目前仍是西班牙王室在塞维利亚的正式驻地,由国家遗产管理。</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必去的地方是这个西班牙广场。这个照片来自网上。</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广场是塞维利亚最容易确认的建筑物之一,融合了西班牙建筑的巴洛克复兴、文艺复兴和摩尔复兴风格的元素。塞维利亚在1929年主办了世界博览会,为此兴建了这个广场,以展示西班牙的工业和技术成就。</p><p class="ql-block">该广场是一个巨大的半圆形,连续不断的建筑环绕着广场边缘,可通过有许多美丽桥梁的护城河到达。广场中心是一个大喷泉。今天,广场上主要是政府建筑物,一个流行的方式是租划艇沿护城河漂流。广场的墙壁上有许多壁龛,每个代表了西班牙的不同省份。游客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省份拍照,闲坐。 </p> <p class="ql-block">那日,天气暖和,游人众多,大家都在此享受早春的太阳感受春天的气息。许多阳光好的壁龛都被人占了“晒老爷儿”。我们找了一些去过的城市,请人离开,拍照。</p> <p class="ql-block">加的斯是下一站,也拍一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塞利维亚有一座博物馆,西印度群岛总档案馆,珍藏着帝国关于殖民美洲和菲律宾的文件。在大厅里看看几位认识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哥伦布,意大利探险家和航海家,他代表西班牙天主教君主出航。他的航行为欧洲人探索美洲开辟了道路,改变了历史进程。他活着的时候争财富争地位,死了以后财富不再重要了,但是地位可比任何国王都高,享受着从东到西的香火,<span style="font-size:18px;">绵绵不绝</span>。在他的出生地意大利和奋斗地西班牙自不用说了,美国有法定的国家假日 — <span style="font-size:18px;">哥伦布日;首都是哥伦比亚特区</span>。</p><p class="ql-block">如今,任何影响历史发展的最重要人物榜上他一定会位列前十。</p> <p class="ql-block">麦哲伦航海,第一次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这理论贡献不比哥伦布小。可惜,人们总是以成败论英雄。他比哥伦布晚二十多年,小了一辈。哥伦布虽然带回去的财宝不如预期的多,好歹还有些东西;哥伦布虽然也是脑袋掖在裤腰上,随行人员有死的有逃的,但他自己还是回去了,而且还有精力去追帐。麦哲伦的运气就差多了,在吕宋被土著杀了。若不是手下带着航海日志回去了,他就是个nobody,历史上就没有他这号人物了。哥伦布对全球文化和地缘政治的影响远超麦哲伦。</p> <p class="ql-block">还有塞万提斯,西班牙的大文豪,也与殖民有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