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副本)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是的,永远不再回来了,再也没有人像她那样爱我了!我的母亲,于2019年2月14日(阴历正月初十)上午九点半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九十六岁。就在母亲停止呼吸的那一刻,突然天降鹅毛大雪,仿佛与亲人同悲,也似乎是为母亲铺洒干净的去路,象征母亲干净做人的一生!</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一生经历了许多磨难。</p><p class="ql-block"> 母亲出生在一个地道的农民家庭,在家为长女,下面一个妹妹,三个弟弟,许是为长的缘故,母亲从小就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八、九岁就成了家里的小帮手,给下地的外公外婆做饭,带弟弟妹妹,直到出嫁以后还帮外婆给弟弟妹妹们缝衣服做鞋。在那个战乱的年代里,母亲经常背着弟妹们东躲西藏,也许就是那时练就的一双好腿,母亲走起路来一般女人谁也赶不上她。</p><p class="ql-block"> 在苦难与战乱中成长的母亲,坚强,能干,是远近闻名的好姑娘,经熟人介绍,十七岁的母亲与我父亲成婚,那时,我们家已经家道中落,爷爷也已经去世。母亲生下我大哥和姐姐后,土改开始了,因为爷爷在世的时候曾经过几年商,所以,执行政策的村干部错误地把我们家定为地主,村里那些所谓的群众、其实都是平时好吃懒做的一些人,冲到我家,把我家所有能用的、吃的东西全部洗劫一空,把我们全家扫地出门赶了出来,连炕上铺的席子都抽走,最后连锅都要拔走,气极了的母亲一口气跑到村公所,找到了当时县里派驻村里的下乡干部,那个干部向村里其他人了解了我家的情况,又到我家里看了我家的光景后非常同情的说:这家老乡要地没地,要钱没钱,怎么能定为地主呢,再说,就是死刊犯还得给吃饭呢,这家老乡又没有犯罪,你们把锅拔了,粮拿走了,让这家老小怎么活。拔锅是制止了,但粮食和东西都被抢走了,被赶出来的一家人找了村里的一眼空烂窑洞住了进去,晚上没有铺的,也没有盖的,躺在土炕上,头枕着砖头和衣而睡,要不是外婆家得知消息及时送来了粮食,全家人就都饿死了。后来,十三岁参加革命的三叔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立了功,喜报送至我家,母亲喜极而泣…,县里为庆祝三叔立功特意在我们村唱了三天戏。后来,县里纠正了村里的错误决定,为我们家平了反,全家才重新回到原来的家里。但那些抢走的东西都没要回来,至今我们村里还有人家摆着当年抢的我家的东西,不知心中有愧否!经此一劫,家里一贫如洗,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母亲说她坐月子,家里没有米下锅,她月子里一天能饿昏几次,生完孩子三天就下地干活,外婆来看我母亲,走的时候母亲送出外婆去,外婆看到还在月子里的母亲穿的单薄,头上连个围的都没有,已走出去很远的外婆又返回来把她头上罩的一块毛巾(那时候女人头上都罩毛巾)和身上穿的一件夹袄脱下来给了母亲,才含泪离开。家里烧的没柴火了,还在月子里的母亲被迫上山坎柴,由于身体虚弱,又遇到大雨,背着一捆柴的母亲一下子滑倒,情急中母亲抓住了路边上的一颗荆棘才没有被滑向几十米的深沟。 那些年,如果没有外公外婆接济我们家粮食,是很难度过那段艰难的岁月! </p><p class="ql-block"> 几年以后,二哥出生了,父亲参加了工作,家里留下母亲一人,孩子多了,负担更重了,母亲既当爹又当妈,里里外外全靠母亲一人操持,白天下地干农活,晚上还得在油灯下做针线活,全家几口人衣服鞋袜都是母亲在油灯下完成的。不仅如此,还得担水,拾柴,掏茅粪,每到冬天,就更忙了,起早贪黑,碾米磨面,扫窑掏炕,等到父亲过年回来,家里就一切就序了。</p><p class="ql-block"> 1962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自然灾害频发,家里穷的掏不开锅,奶奶又生病卧床不起,仅有的一点粮食要留给奶奶,母亲万般无奈下,只好把大哥和姐姐送去外婆家,她带着二哥去讨饭。即使讨饭也要替父亲支撑这个家,与父亲不离不弃。为奶奶擦屎倒尿,喂饭喂药,精心服侍奶奶,直到奶奶终老。</p><p class="ql-block"> 让母亲遗憾和后悔一生的是没让大哥和姐姐继续上学读书,大哥和姐姐都是当时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因为父亲在外工作,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已考上初中的大哥缀学回家帮母亲干农活,操持家务。一次,大哥和母亲去河对岸开荒,突然乌云密布,一会儿暴风雨袭来,母亲和大哥赶紧往回跑,刚跑过河,洪水就像脱缰的野马倾泄而下,过了河的母亲和大哥抱头大哭,差一点就让洪水冲走了,真是天佑善良人啊!姐姐考初中两考两中,都没让姐姐去,因为当时家里太穷了,全家就一付被褥,姐姐需要住校,需要吃的带的都没有。早早把姐姐嫁了出去,后来弄了一身的病。那个时候的初中毕业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和姐姐一起考上初中的同学,后来都参加了工作,这也成了姐姐一辈子的心病。</p><p class="ql-block"> 母亲不仅勤劳,而且心灵手巧。</p><p class="ql-block"> 母亲出嫁前是好姑娘,出嫁后是好媳妇。成立农业社后,母亲给队里干活,村里人说母亲锄的禾苗就跟她做的针线活一样好。干农活样样是能手,不仅好,而且快,社员们分组承包锄苗,每个组都是抢的要母亲。秋收时捆好的谷子、糜、黍要从地里往村里的打粮场背,别的女社员都是背的一个,母亲总是背两个,积极肯干,从不躲奸耍滑。</p><p class="ql-block"> 母亲做的饭菜也是非常好吃,即使在那个最贫困的年代,母亲也总要变着花样尽量让家里人觉得好吃点。山药蛋刮下来的皮母亲洗干净和榆树上的榆钱做成丸子蒸出来,把用箩子塞下的细谷糠做成馕糕。吃了母亲做的米谷茶饭,别人家的都觉得不好吃。记得我结婚后带着爱人经常回我家吃饭,爱人总是吃的很香,他说母亲做的饭不论是什么饭都非常好吃。</p><p class="ql-block"> 母亲做的针线活永远都是村里的女人们效仿的,给我的衣服和鞋子上绣的花会被村里的女人们拿去当模板。没学过裁剪,却无私自通,村里人经常拿着布去让母亲裁衣服,有人买到好一点的绸缎,要缝棉袄,不敢自己缝,怕缝坏,因为绸缎不同于一般的布料,所以也找我母亲给她们缝。母亲做针线活不仅好,而且快,那时候,我们一冬天就穿的一套棉袄棉裤,到快过年的时候,母亲早早起床拆洗,到晚上衣服就半干了,拿回家放到热炕上再继续干,如果到半夜才能干了,母亲就会熬通宵缝好,让我们第二天穿上拆洗一新的棉袄棉裤。每到过年,我们家不用买窗花,母亲剪的窗花最漂亮,邻居们都拿着红纸找母亲剪窗花。</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善良、宽容完全继承了我的外婆。到了七十年代,由于父亲也调回到家人身边工作,我们家的日子渐渐好起来,虽然不富裕,但不挨饿了,我和弟弟也都相继上了初中,小学。虽然不挨饿了,但饿怕了的母亲生活依旧非常节俭,有时候,剩饭馊了,母亲舍不得倒掉,让父亲和我们吃新的,她吃剩饭,在我的记忆中,家里最好的吃的母亲总是留给父亲,其次是我们,但她却舍不得往嘴里送。可她对穷人甚至对乞丐却舍得,母亲与邻里相处融洽,做个稀罕饭,要给邻居们都送去尝尝,小时候,过年做糕,我的任务就是给邻居们送糕,这家一碗,那家一碗,要送掉好多,而我也乐此不疲。那时候,一到腊月,上门乞讨的乞丐特别多,每次母亲总要给乞丐一些粮食或熟食,遇到吃饭的时候,母亲便把碗盛的满满的,让乞丐吃,记得那时的乞丐总要说:这是一家好人家。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村里有一家非常困难的人家,孩子多,粮食总是青黄不接,孩子们饿的面黄肌瘦,母亲看着可怜,便从我们家也不满的小米瓮里盛满一碗米给她们家送去,以解她们家的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 母亲不仅与邻里和睦,助人为乐,更看重亲情,兄弟姐妹情、妯娌情。舅舅们在世的时候经常来看母亲,他们都非常尊重母亲,因为他们都是在母亲背上长大的。姨姨与婶婶和母亲的姐妹情、妯娌情更是深厚,姨姨与三婶每年都要来看望母亲,与母亲依依不舍!非常感谢我的三叔三婶,我父亲去世后,我的三叔三婶给了我们家很多的帮助,待我们亲如子女,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今天。</p><p class="ql-block"> 父亲没看到改革开放后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没等到能天天吃上白面,没过上几天好日子,却因工牺牲了,当时,二哥还没成家,我和弟弟还在上学,母亲才55岁。面对这沉重的打击,痛不欲生的母亲安葬了父亲后,收拾起这个烂摊子。给二哥和我相继成了家,供弟弟读完了大学并成家立业。两个嫂子都生下小侄儿后,母亲让媳妇们在家看孩子,她却一头扎到地里,春种,夏锄,秋收,母亲一季不落,风里来雨里去,落下了风湿性关节炎,下蹲困难,但仍不辍劳作,儿女兼顾,身心劳累,帮儿女们带大了好几个孙子孙女外孙,孩子们对她都特别亲。母亲一生热爱劳动,直到八十多岁还坚持下地劳动。</p><p class="ql-block"> 进入老年的母亲,又经历了失子之痛,大哥与弟媳相继离开了我们。对大哥的离去,我们一直瞒着母亲,可是,母亲哪能觉察不出来呢,只是她不愿意相信,有时候她喃喃自语:那么孝顺的儿子怎么能这么长时间不来看我了。因为我们都在工作,不能经常去陪母亲,母亲显得很孤独,特别是这几年,她逐渐甚至完全丧失了劳动力后,更是希望儿女们能经常去看她,母亲还精神的时候,每到星期天我们去了,远远就看到母亲矗立在大门口向着路边眺望,我们走的时候总是说:再坐一会哇。去年冬天,母亲行动不便了,不大出去了,我每次去了,走的窗外首先就就看到屋里坐在玻璃窗边的母亲戴着的蓝帽子,走进门喊一声娘,母亲会突然抬起头,高兴的答应一声,然后再与我说说她的心里话。</p><p class="ql-block"> 母亲性格坚强,豁达开朗,不论遇到任何逆境、任何困难,都能乐观面对,积极向上。身体素质也非常好,耳不聋眼不花。去年冬天,一向好好的母亲不知为什么一下子就病倒了,然后就不再能起床下地了,接着就是大小便失禁。和二嫂为母亲擦屎倒尿两个多月,母亲一生没有拖累子女,自强自立,就这两个月我们为她做的这点,她都觉得过意不去。由于长时间卧床让母亲患上了褥疮,每天为母亲换一次药,我的心就疼一次,问母亲疼吗?母亲总是摇摇头,我知道母亲是不想让我们为她担更多的心,但从她的表情里我能看出来她很疼。直到临终,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可怜的母亲!只要她意识还清楚,见到我总要说:坐到炕上。我走的时候总要说:帽子戴上,明天下来啊。我真恨我,母亲临终前的最后一夜为什么不陪着母亲,她在最后的时刻里,是怎样的受煎熬,怎样的希望她的儿女们能在跟前,喂她一口水!可是,我却回家睡觉去了,第二天下去,母亲的脉搏虽然还在跳动,但是我却叫不应她了!就这一点,我会自责后悔一辈子!</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再也看不到那个等我的身影了,再也听不到母亲关切的话语了!再到母亲住的房间,再也看不到那顶熟悉的海蓝色帽子了!</p><p class="ql-block"> 母亲一生热爱劳动、勤俭持家、贤惠善良的好品格为子女们树立了榜样,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做为子女,我们只有把这种好的家风传承下去,才能对得起辛苦养育我们的母亲,才能无愧于这个家!</p><p class="ql-block"> 母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