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夕阳映照下的宝庆寺塔</p> <p class="ql-block">俯瞰宝庆寺塔与书院门古街</p> <p class="ql-block">清晨中的宝庆寺塔</p> <p class="ql-block">西安永宁门内的书院门牌坊前,矗立着一座宝庆寺塔。我曾经在这座塔下生活居住二十多年,她经常出现在我的视野中,低头不见抬头见。从未深入探究其背后的故事。直到有一天,我在《邵三房》视频直播中偶然看见陈列于日本东京博物馆里的唐代佛造像中居然有宝庆寺七宝台的菩萨造像后,才逐渐揭开宝庆寺塔的神秘面纱。</p> <p class="ql-block">日本根津博物馆中陈列着宝庆寺塔七宝台菩萨造像视频</p> <p class="ql-block">日本根津博物馆陈列着宝庆寺塔七宝台菩萨造像</p> <p class="ql-block">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中陈列着宝庆寺塔七宝台菩萨造像</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菩萨造像局部图</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菩萨造像局部</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菩萨造像局部</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中宝庆寺塔造像</p> <p class="ql-block">宝庆寺塔始建于唐文宗太和开成年间(公元827—840年),明清时期曾多次重修。明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塔从宝庆寺内迁建于今址。这座塔以五色砖砌筑,因此也被称为花塔(通称“华塔”)。它是一座平面六角形七层密檐式砖塔,高约23米。现塔东侧有一通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的重修碑石。一层塔檐下装饰有二龙戏珠、凤戏牡丹、瑞鹤祥云、缠枝牡丹等砖雕图案和一斗三升斗拱;第二层塔檐下装饰有一斗三升斗拱、如意云头和麒麟砖雕塑。塔身第二、三层的六个面和第六层正东面佛龛内镶嵌着北魏、隋、唐时期的石刻造像13块。塔东侧还立有明景泰二年《重修宝庆寺记》石碑一通。</p><p class="ql-block">清雍正元年(1723年)修缮宝庆寺时,部分造像龛被嵌入佛殿内壁以及砖塔外壁保存,共计32面,被称为“宝庆寺造像龛”,梁思成先生将其誉为“初唐中国雕刻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然而,这段历史并不全是美好的。1893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校长冈仓天心来华进行佛教美术考察时,发现了宝庆寺塔上的石刻造像远早于清代,是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遗存。冈仓天心在早崎梗吉的帮助下,通过各种手段将这些珍贵的石刻造像陆续购入囊中。最终,这批宝庆寺塔造像中有25块永远离开了宝庆寺,流散到世界各地,其中日本藏21块(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永青文库等),美国藏4块。而留存在中国的只余7块,其中安宝庆寺塔上镶嵌有6块,碑林博物馆收藏1块。</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宝庆寺塔</p> <p class="ql-block">七宝台菩萨造像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镶嵌在宝庆寺塔上造像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镶嵌在宝庆寺塔上的造像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镶嵌在宝庆寺塔上的造像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七八十年代的宝庆寺塔与书院门街口</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的宝庆寺塔局部</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代的宝庆寺塔局部</p> <p class="ql-block">记得2019年我去日本旅游期间参观过东京国立博物馆,遗憾的是由于事先没做好功课就与宝庆寺塔七宝台造像擦肩而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