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白龙江畔梵音长,古刹凌云倚翠冈。 </p><p class="ql-block">虎穴风回藏妙谛,莲台月照印禅光。 </p><p class="ql-block">经幡卷雾千峰寂,法鼓穿云万象苍。 </p><p class="ql-block">舍利真身昭净土,钟鸣雪岭渡沧桑。</p><p class="ql-block">——Deepsee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郎木寺处在海拔3480米,占地面积55公顷。郎木寺分为两部分,一个为四川达仓郎木寺寺院,也叫做格尔底寺,虎穴、仙女洞、郎木寺大峡谷以及肉身佛舍利都位于四川郎木寺这边。另一个是甘肃寺院,也叫赛赤寺,通往天葬台的方向,两个寺院隔着小溪相互守望。</p> 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由世格尔登活佛,绒钦更登坚参尊者,遵上师预言授记,始建僧伽静修庵。从此,开始了传教宣法,讲经布道,利益众生的佛学事业。<br>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郎木寺由第五十三任噶丹赛赤坚赞桑盖大师创建,历经五世赛赤活佛的护持和扩建。 [2]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建立了(上密续部)学院,开始逐渐地扩建寺院。<br>1958年前,该寺设闻思、续部、时轮、印经、医学等五个学院,建有大经堂、金瓦殿等殿堂囊欠近二十座,静修院两处,信教群众分布在碌曲郎木寺、阿拉及卓尼、迭部和四川江岔热瓦等地。 达仓郎木格尔底寺 格尔底寺位于四川省若尔盖县红星镇。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第一世格尔底寺活佛茸青更登降参在白龙江源头的达仓郎木修建了一座小型隐修寺。此后不断发展,成为阿坝地区格鲁派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寺院之一。1949年前,郎木格尔底寺有大活佛1人,小活佛45人,僧众680人。 常年都有许多信徒,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信徒,到该寺院拜佛念经。 寺院在群山的环抱中静静地伫立着,飘舞的经幡传导出浓浓的宗教气息,虔诚的信徒磕着等身长头来此转经,转动的经轮转去了今生的苦难,转来了来世的幸福,逝去的人儿在赛赤寺院后的天葬台上等着神鹰将灵魂捎往天堂。独特的地理环境,秀美的山川以及民风民俗组建了郎木寺的一切,汉藏回三个民族的居民都在白龙江畔浣衣汲水,呼吸一方清新的空气,过着平静安详的幸福日子。 金顶建筑是最负盛名的肉身舍利塔,这里供奉着五世格尔登活佛的法体,这是全藏区历史最长,保存最完好的肉身法体,尽管时光已过去了200多年,肌肤仍有弹性,面容仍然如昔,在每天的诵经声中佑护着信徒的平安吉祥。<br> <!----><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div data-v-c8e22186=""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cps-img-container media-container editor-img-container"><img data-v-c8e22186="" src="http://static2.ivwen.com/users/49843127/be0a3680-f0b2-11ef-86ac-97f09ecf688f.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data-src="http://static2.ivwen.com/users/49843127/be0a3680-f0b2-11ef-86ac-97f09ecf688f.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alt="" class="img lazyloaded" style="height: 309.67px;"></div><div contenteditable="true"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bottom">每天都有众多信徒围绕五世格尔登活佛肉身舍利塔外红墙转经念佛。</div></div><!----> 转经的人群中有老年人。 小孩 <p class="ql-block">年轻帅哥</p> <p class="ql-block">漂亮的姑娘</p> 转经转累了,他们会坐在红墙下的长椅上休息片刻,然后继续围着舍利塔转经。 休息片刻,吃点东西,再继续转经拜佛。 转完佛塔,还需围着转经廊转一圈。 在宗额巴大师舍利塔前设有磕长头的木板,形形色色的信徒们就在这木板上对着宗巴卡大师舍利塔磕长头。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朝圣者》</b></p><p class="ql-block">雪域茫茫苦叩行,五体投地志坚贞。</p><p class="ql-block">身同波浪高低伏,心若磐石昼夜诚。</p><p class="ql-block">耳畔风吟千里咒,眼中云绕万峰旌。</p><p class="ql-block">玛尼轮转沧桑路,佛光一缕耀前程。</p> 寺院最高处那座建筑就是僧人们诵经的大堂。辩经仪式也在此处进行。<div><br></div><div>毛兰姆法会,意为传诏大法会,源于明成祖永乐七年(1409年)藏历正月,是格鲁派大师宗喀巴在大昭寺倡导并沿袭至今讲论佛经、发愿祈祷的大法会,每年藏历正月初三至十七举行,节日活动由僧人集中念大经祈祷诸神驱邪除魔消灾免祸,保佑新年中幸福吉祥和大型户外宗教庆典祈祷仪式两个部分组成。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大型的诵经、跳神、降神、驱鬼等宗教活动,并展现各种宗教祈祷仪式、瞻佛节、法舞、酥油花等宗教文化。辩经正是此期间重要活动之一。<br></div> 端着奶茶壶的小沙弥为辩经会场服务。 匆匆而过的小沙弥。 辩经前僧侣们在在诵经大堂附近聚集在一起,交流各自的生活,或谈论这次“辩经的题目”。 坐着穿红色加沙的三位老师(考官)出题,由站着的年轻僧人答题。 在辩经过程中,答辩这会根据需要回答的问题作出不同的动作,在下面的僧人也会根据辩经者的表现,发出不同的欢呼声音,似乎是在喝彩或喝倒彩。穿黄色加沙的大师应该是监督这场辩经的大师(监考)。 神色紧张的面临辩经考试的僧人。 一脸严肃、手拿电子计时器的大师,确定上场辩经的学院和每一场辩经的时间计时。 也有信徒在诵经堂门口的台阶处注视和仔细聆听堂内的辩经。 <p class="ql-block">专注,专注,还是专注!</p> 月亮也可照亮万物。 <p class="ql-block">部分文字来源于网络,部分文字由Deepseek创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