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所谓“人文摄影”,应该就是摄影者通过器材和技术所表现的、被摄体背后的人性和社会意义,是摄影者的思想和考量,是摄影师的三观、人格与社会经验的积累,人文摄影师要有一双鹰的眼睛,有狗的鼻子,还有狼一样敏捷的动作。当有一个人擦肩而过的时刻,你就会迅速作出判断,这个人有没有拍摄的价值和冲动。有许多人文摄影师喜欢拍一些人类活动,富有形式感,或宏大的场面,我不否定这样的纪实作品,我更侧重于人心灵的捕捉,用镜头记录被摄对象的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从他的表情和肢体语言中反映他的人生和他深藏的故事。通过被摄者的眼神、脸部肌肉的变化等表情和其他肢体语言,反映出其心灵深处的东西,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惧、爱、欲等情绪,表达人性的善与恶、贪婪与无私、积极与消极、愉悦与无奈、高兴与忧愁、豁达与嫉妒,或者是一种复杂的矛盾心理。从影像的人物表象突显其心灵深处的故事。这才是人文摄影的灵魂所在。 由影观人,镜头朝下对准弱势群体,关注弱势群体,通过影像图片感染读者,感动社会,解决社会难题。解海龙的《大眼睛》照片拯救了成千上万的留守儿童。每一幅好的人文摄影作品能触动读者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傻子》 这是村里人对他的称呼,我却不以为然。他是父母干涉婚姻的牺牲者,他恋人悬梁自尽,他自此精神失常,60年代的大学生丢了工作。现在的他看似平静,他的内心是复杂的,我无法确定是悲哀、怨恨、自责他眼神里隐藏的故事没人能读懂。看着他的眼神,心会隐隐作痛。</p> <p class="ql-block">《牵手》 二位老人的手是我按下快门的理由。大姐走台阶显得非常吃力,她的一只手拉住了妹妹的衣角,妹妹伸出手去拉姐姐的手。这肢体语言凝聚姐妹俩的深厚感情,是爱的传递。</p> <p class="ql-block">《色》 色是人的本性。僧人信佛,佛则戒色;僧人也是男人,也有爱美之心。这位僧人从美女身边走过又情不止禁地回过头来瞧瞧她,看他的表情和双手的样子,他的内心矛盾突显,作为男人有欣赏美女的冲动,作为僧人又受戒律的约束,除了矛盾心理还有惧怕的影子。</p> <p class="ql-block">《快乐童年》 画面传递给观者的感觉是充满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画面充满童趣,三个孩童的快乐是可以感染的,给人以愉悦。</p> <p class="ql-block">《聆听》 这是我用手机抓拍到的情景,这位女士宁愿将早餐凉在一边,也要聆听宠物狗的“倾诉”,女士把耳朵贴近狗头专注细听,似乎能听懂狗的语言一样,把狗当作了自己的孩子一般,表现了人对动物的重视与关爱。</p> <p class="ql-block">《陪伴》 这是我在砖瓦厂简易的工棚内拍的,窑工的孩子生病了,高烧的孩子昏睡在床上,哥哥守在弟弟的身旁不离不弃,目光正视窗口,幼稚的脸上泛出一副木然无奈的表情,年幼的孩子承担着同龄人不应该有的责任和困惑。</p> <p class="ql-block">《留守儿童》 这是在农村拍到的一幅儿童人像。这小孩的眼神充满了孤独、寂寞,还有对远离家乡去打工的父母思念与牵挂,对外面世界的憧憬……</p> <p class="ql-block">《熏肉》 外来民工在租赁的房屋内熏肉,母亲弯腰正在拨动碳火,孩子仰望梁下熏肉,眼神里是一种期待与渴望,口里垂涎欲滴。这个场景想起了我们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那种对过年的期待,终身难以忘怀。现在富裕了,但还有一种生活在底层的民众,吃肉依然不是那么简单。孩子的眼神是这幅作品的灵魂,是能引起那些善良的观者产生怜悯的因素。</p> <p class="ql-block">摄影文字/梁柏林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浙东唐诗之路天姥山摄影基地创始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