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知青岁月——仅致柏叶知青五十周年

李莹

<p class="ql-block">  “知青”这个名字,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镌刻着一代青年的梦想与奋斗。其实我也有自己的梦想,梦想能继续读书升造,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可当时没有高考,也没有招工或参军的机会,只有一个面向——知识青年到广阔的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无奈之下,只能将户口转到了农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知青”。</p><p class="ql-block"> 记得那是1975年5月28日,于我而言,是刻骨铭心的一天。这一天,我们13名刚满18岁的青年(男知青有:王孟奇、赵湘平、彭喜强、黄邵衡、卢新星、刘广汕、李仁泽、李仁建、邓超辉、[常青已去世]。女知青有:我和周克华、朱琳雅)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乘坐父亲单位湖南省汽车运输管理局的解放牌汽车,前往望城县靖港区格塘公社柏叶茶场,这也是柏叶茶场迎来的第一批知青。那天雨下得很大,汽车行驶到宁乡朱良桥便无法继续前行,无奈之下,大家只能撑着雨伞,扛着行李步行8里路,待走到柏叶茶场时,我的裤腿已湿透大半。父亲、大妹妹、好朋友的姐姐唐保华和同学彭凤彩为我送行,她们帮我铺床,收拾物品,这一天的一切都如同昨日般清晰。没想到当时农民早已等候多时,大队书记周少泉热情地迎接了我们,还特意宰杀了一头猪款待大家。记得当时是在书记家聚餐,这一餐让我感受到了当地农民对我们知青的那份淳朴的热情……</p><p class="ql-block"> 柏叶茶场地处格塘丘陵地带,土地多半是黄泥沙土,适合种各种经济作物。例如西瓜、花生、红薯、豆子、芝麻、烤烟等,而茶场是以种茶叶为主。还有个茶厂专门制作红茶,产品还上了广交会。也许是因为这个原因,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毛致用前来考察过,发现这里的地理优势,便发出要在这里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号召。</p><p class="ql-block"> 每当回忆起那时的情景,一幕一幕便在脑海里翻滚……</p><p class="ql-block"> 在田间插秧时,因蚂蟥爬在腿上吸血,吓得姑娘们跳上岸直跺脚🦶,蚂蟥弄掉了,血从伤口上往下流……摘茶叶时遇到毛毛虫🐛沾了手会立马肿胀起来,钻心的疼 。有一次在摘茶叶时遇到了一条差不多三尺长的蛇🐍,我没慌,我拿起扁担就朝蛇一顿乱砍 ,最终把蛇砍死了。当时觉得自己很勇敢。</p><p class="ql-block"> 我们住的宿舍前面有一个篮球场。夏天的夜晚,我们会在篮球场上乘凉,聊家常~天南海北……抬头赏月亮,数星星⭐,听蛙叫,听蝉鸣……有时候会邀上三五个人去农民家窜门,去的最多的是陈德嗲和刘满嗲家。总会喝到暖暖的芝麻豆子茶,有时候还会美滋滋地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甜甜的鸡蛋面,他们的热情让我们感动不已。有时候夜里没事干就打着手电筒🔦穿上套鞋到田间抓青蛙🐸捉泥鳅、鳝鱼。我就是在乡下学会了剖青蛙和鳝鱼。记得当时把剖好的青蛙放点盐腌制一下,然后凉干熏成腊蛙,自己舍不得吃,等待回長沙时带给家里人品尝。</p><p class="ql-block"> 记得当时我们在后山坡种了很多西瓜。西瓜种子是王孟奇从农科院弄来的优良品种,种出的西瓜又大又甜又香。西瓜丰收时,我还买了一麻袋托司机带回长沙给家人品尝。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西瓜。小妹妹来到知青点正好是西瓜丰收时节,她也尝到了西瓜🍉甜美的味道。她说当时的情景至今未忘……</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种了很多花生,是小籽花生,炒着吃特别香,随便吃。花生丰收了,用箩筐挑到篮球场晒,待晒干了才收到仓库保管,时机再卖出去。大妹妹是花生丰收的时候来到知青点的。据她回忆,从長沙坐船🚢到靖港,顺水而下,两个半小时到达靖港。从靖港到知青点还有30里路,因为交通不便,下船后是彭喜强骑单车把她带到我们知青点的(谈起此事她很感谢彭喜强)。</p><p class="ql-block"> 知青点还种了不少红薯🍠把挖出来的红薯洗干净,然后用机器打碎放入水池,用水冲洗,水池里沉淀下来的白白的东西便是红薯淀粉。把淀粉放入平锅用开水过一下然后搭在竹竿上凉干,半干时切成丝再完全晒干,就成了我们常吃的红薯粉。红薯杆和叶子就成了猪🐖的美食。</p><p class="ql-block"> 每当花生、西瓜、红薯丰收的时候,我都不会忘了给家人捎带些,让家人也感受我们丰收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1975年的中秋节,大家都回家过节了,而我选择了守点。一个姑娘家家,一个人守点也不知道害怕。隔壁的华林知青点也是一个女知青守点(不记得她叫什么名字了)。先是她到我们点窜门,夜里我送她回去,然后自己再回来。那天的月亮特别大,照在我回来的路上,杉树🌲影子紧跟随着我静静地往前走,就像儿时的歌谣里唱的那样,“月亮走我也走,我和月亮朶巴走 ”……我拿着手电筒往四周照照,没一个人影,周边漆黑漆黑的 ……现在回想起来还真有点后怕。妈妈听说我一个人守点很担心,催着周克华回点和我作伴。无可奈何,在我妈妈的催促下,她第二天就回到了知青点。</p><p class="ql-block"> 76年的冬天(记得是周总理去世的那年)没有别的农活干就到宁乡烂泥湖修堤。当时我们知青带上自己的被子都参加了这次修堤。去烂泥湖要翻过一座坟山。堤坝上没有住宿的地方,在工地农民家地上铺垫些稻草便是床。因为是下雪天,又冷又潮,到半夜了都无法入眠……还记得吗?有一次实在是受不了那潮湿的地铺,谁啊!半夜三更跑回了知青点扛了一张床到了堤上……经过坟山时有”灵光”闪现,有人说那是“鬼👻火🔥”,怎么可能呢!也许是萤火虫吧,冬天有萤火虫吗?……</p><p class="ql-block"> 修堤任务完成后,我们知青都回家过年。当时回家路上的情景我还记得很清楚——我们要在靖港的船码头乘船才能回長沙。当时冰天雪地的,有一截路是湖区,寒风刺骨,路很滑,大家带上给家里过年买的山货,如鸡、鸭、鸡蛋等等,行走三十里路,一路跌跌撞撞……高个子卢新星双手抱着一只大肥洋鸭,走着走着,脚一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差点让鸭子跑了,哈哈哈~~我用铁桶挑了一担鸡蛋,稳住脚步慢慢往前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好不容易上了船,还好没有摔跤,鸡蛋完好无损,平安回到了家。</p><p class="ql-block"> 大家应该还记得在知青点一年也难得吃上几次肉吧?因而偷鸡摸狗🐕的事常有发生……</p> <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回城我们相聚在烈士公园,并拍了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是来自父亲单位的职工子女,之前互不相识。但在知青点,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我们一同劳动,一同生活,一同畅想未来……</p> <p class="ql-block">  高利军是柏叶村一名孤儿,和我们一起同吃同劳动,一来二去我们成了好朋友。后来她嫁人了,给我留下了这张照片,还有一个笔记本留着纪念。致今也忘不了她,不知她现在可好。</p> <p class="ql-block">  难得我和二姐同时回到長沙与家人团聚并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交通不方便,通迅也不方便。只有大队部才有一部电话,真有啥事想跟家人联系难上加难。在乡期间收到过爸爸的信,那封信让我泪流满面,记忆犹新。 74年爸爸被下放到攸县,当时自身难保,还在信中责备自己没能力照顾我,让我注意锻炼身体,多向贫下中农学习,照顾好自己……联系最多的是二姐,她也是一名老知青,因为她有文艺细胞下乡不到一年进了县文工团当了一名演员。她经常写信鼓励我,让我好好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不要过早谈恋爱。还寄了一本《怎样练习歌唱》的书,让我没事多练习。我从小就是二姐的跟屁虫,她的话我绝对服从。这本书一直陪伴着我,没事就拿出来哼哼…… 当时最喜欢看的电影是《红楼梦》 ,特别喜欢电影里的插曲“绒花”,另一首歌曲就是“沂蒙颂”。我还收到过二姐从上海寄给我的一双布鞋,打开一看才知道生产地是靖港布鞋厂生产的,呵呵~真有趣。</p> <p class="ql-block">  知青点的风景如诗如画,一排排梯田式的茶叶树与杉树相间,整整齐齐地排列着,宛如一幅天然的画卷。第一次摘茶叶时,我和周克华、朱琳雅拍下了合影,那是我们青春的留念,也是我们一生中难忘的时刻。我们一边采摘茶叶,一边聊天,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只留下那美好的瞬间。</p><p class="ql-block"> 青春是什么?是一首歌,一首岁月的歌。回首往事,那回不去的青春就像漫漫的岁月长河,总在心头流淌,永不干涸。</p> <p class="ql-block">  1976年陆续下来了6名知青,他们是陆玲湘、黄伟、黄大明、卢东平、柳玉、唐跃玲。她们的到来给知青点增加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我还记得下乡没几个月我就被分配到养猪场喂猪,和李仁泽(大李)打配合。两个人喂50头猪,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每天要煮一大锅猪食。逢青黄不接的时候,队上会派农民到很远的地方打水草给猪吃,水草是酸的,猪并不爱吃,只是勉强维持生命。每次母猪发情配种的时候,我就躲得远远的……母猪下崽时,我们通宵守着,我也当了一回接生婆。把一个一个生下来的猪崽用稻草把它们身上薄薄的一层膜弄掉,然后放在地上,小猪很聪明,它们会自己找奶吃。记得有一次一头小猪仔不慎掉入粪坑,我二话不说卷起裤腿就往粪坑里跳,把小猪仔救了上来。也就因为这件事,被当地农民传为了佳话……之后我被评为靖港区的养猪模范。和大李一起喂猪有两年时间,他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总是默默无闻地干活,一天没有几句话说,他才是真正的养猪模范。</p><p class="ql-block"> 1977年初茶场来了一名复员军人叫周俊峰,他是大队书记周少泉的儿子,大家都叫他周长。他复员后直接被安排在柏叶茶场,管理我们知青的事务并一起劳动。听说我们知青下乡没下过田,就说你们这算什么下乡呀!连种稻子都不会。于是在春插时就要求所有的知青都下田去参加插秧。插秧的这张照片就是当时我,周克华、朱琳雅,还有柏叶大队妇女主任虢正华和父亲单位知青办派下来的带队干部易霞先的合影。</p><p class="ql-block"> 5月初的田里,水是冰凉的, 插秧时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适,可到了晚上我的腿肚子上起了好多水泡,接下来就是高烧。记得半夜三更是赵湘平,另外还有知青,是谁不记得了,把我送到公社卫生院打吊针。第二天病情不见好转,高烧不退,用黄大明的话说我的脸都变绿了,生命危在旦夕。也不知道是谁给爸爸单位打电话,来了辆吉普车把我接回了长沙(一路陪我回长沙的还有黄伟和黄大明)。</p><p class="ql-block"> 一回到长沙就直接把我送到了省人民医院,并通知了我的父母……经医院诊断,说我是脱水(中医说是寒湿)。经过治疗身体恢复了正常,在家休养了一个月。这一个月里得到了知青们的关心和帮助,也得到了茶场领导的关怀,在此一并感谢!</p><p class="ql-block"> 后来回到知青点我收获了一条白毛巾和一张“春插战斗英雄”奖状。这也算是我生命的代价吧。</p> <p class="ql-block">  1977年恢复高考,我们在没有任何准备,没有复习资料的情况下,莽撞地前往格塘公社参加高考。可想而知,结果“全军覆没”。后来只有柳玉坚持复习。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知青点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就是柳玉。他于1979年考上了湖南省师范大学艺术系,成为了一个学院派有名的画家。他也是我们知青点坚持到最后的知青,是我们知青的骄傲。他的成功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  记得最后一名知青叫蔡玲,她是1977年来到知青点的,但只是点了个卯就去了西藏,当了一名長沙市政府组织的援藏知青……</p><p class="ql-block"> 随着1977年高考的恢复,返城大军也随之开始。知青们纷纷奔赴不同的工作岗位,告别了穷困的乡村……</p> <p class="ql-block">  大家还记得吗?每天傍晚从后山上总会传来悠扬的笛声,那笛声仿佛穿越了时空,带着无尽的思念与希望,回荡在知青点的上空,很美很美……</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五十年了。看着过去的老照片,想想我们现在都是爷爷奶奶辈的人了,难免会眼眶湿润。每当回忆起那段岁月,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与梦想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  三年半的知青生活,宛如一场艰苦的修行。虽然脸晒黑了,手上磨出了老茧,但锻炼了我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p><p class="ql-block"> 在知青点,常常吃的是没有油的红锅菜,没有电,只有煤油灯那微弱的光亮陪伴着我们度过一个个夜晚。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共同面对困难。</p><p class="ql-block"> 妈妈心疼我,只要有车来知青点,都会托人带些菜或者炒面、猪油、白糖给我。每次带来的菜我都会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那是妈妈的味道,吃起来格外香甜!尽管家里并不富裕,妈妈却总是担心我会受苦,经常托人带钱给我,而我舍不得花,用积攒下来的钱买鸡买蛋、猪肉或农副产品带回家。有时候买不到鸡蛋和鸡,彭喜强就会热心地帮忙,跑很远的地方去收购,我非常感激他。</p><p class="ql-block"> 因为那时候常吃没有油水的菜,肚子总觉得饿,有时候我会把妈妈带给我的猪油和白糖拌饭吃,当时觉得美味无比,现在想起来就觉得特腻。</p> <p class="ql-block">  知青二十周年纪念日,我们再次相聚在柏叶。当年的带队干部王队长、姜队长,还有父亲单位知青办的王主任及大队书记李长富、茶场场长康汉云参加了欢迎仪式和座谈会。大家围坐在一起,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王孟奇作为知青代表在欢迎仪式上发言,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那段岁月的怀念与感激,也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那份深厚的友情。</p> <p class="ql-block">  欢迎仪式在柏叶小学教室举行,大家围坐在讲台周围交谈。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座谈会现场,男士们围坐在沙发上谈笑风生,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那时候的我们,虽然年轻,但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脚下,等待着我们去创造。</p> <p class="ql-block">  知青三十年庆典活动我因公出差没有参加。但每当回忆起那段岁月,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那段知青岁月,虽然艰苦,但却让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珍惜。那些年的点点滴滴,成为了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知青四十五周年,我们知青再次相聚在烈士公园。回忆往昔,津津乐道……这个时候我们多半已退休安享晚年了。这些回忆虽不全面,但都是我当年在柏叶当知青时所经历的实际情况,一辈子也忘不了……</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今年是我们知青五十周年纪念年,我凭自己的记忆回顾当知青时的点点滴滴,并以文字和照片的形式描述我所经历的知青岁月,仅此留着永久的纪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