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携我桂林行

兰如许

<p class="ql-block">文:兰如许</p><p class="ql-block">图:网络 自拍</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084615</p> <p class="ql-block">  星期五的下午女儿打电话说“妈妈,我有一个星期的空闲时间,我们去桂林溜达一圈儿,好吗”?</p><p class="ql-block">‍ “好,好啊”!我对着电话喜滋滋的连声说道。</p><p class="ql-block"> 这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消息,高兴的我真有点儿想跳起来的冲动。</p><p class="ql-block"> 放下电话,我在脑海中努力搜索着有关赞美桂林山水的诗句。“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这是南宋诗人刘克庄笔下的桂林;“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这是南宋诗人王正功的千古绝唱。吟诵着古人的诗句,我在心里默默幻想着桂林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  曾经看到过袁岳的一篇文章,文中写到“旅行是心理、地理、道理三理的集合,而三理合一的学习模式,使我们有别于单纯的读书与单纯的旅游者,而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行者”。觉得这句话说的很好,有一定的道理,也让我想起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名言。但就我个人而言,外出旅游时大部分的想法只是想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看一看人家住的地方“长”的什么样儿,换个地方小憩一下,改善一下生活环境,给自己偶感疲惫的身心找一个临时的、舒适的避风港湾;另外,也给总爱唧唧歪歪码“豆腐块”的我提供一个写东西的素材。即便不能成为一个“读行者”,但通过旅行,也确确实实看到、认识到和学习到了一点点东西。</p><p class="ql-block"> 休闲的旅行,即放松身心,又增长见识,何乐而不为呢?</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星期五的预约电话,星期六的下午我就躺在了向南奔驰的绿皮列车上。</p><p class="ql-block"> 步履蹒跚地爬上列车,安安稳稳的把自己放平,我才翻开手机在度娘上寻找着有关桂林的信息:“桂林市,简称“桂”,古称桂州、静江、始安,广西壮族自治区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 ,地处中国华南,湘桂走廊南端,位于南岭山系西南部、桂林——阳朔岩溶盆地北端中部”。</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女儿也开始不停的向我发送信息,普及着有关桂林的山山水水和美食之类的知识,从信息中得知:桂林市区有两条江四个湖,两条江分别是漓江、桃花江;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源自“华南之巅”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等地,全长达437公里;桃花江是漓江的一条支流,源自灵川,穿桂林城而过,以曲折幽深、碧波荡漾而著称;四个湖分别是:榕湖,位于桂林市中心,因湖畔古榕而得名,榕湖曾是唐代的护城河,如今水波潋滟,绿树成荫;杉湖,与榕湖合称为榕杉湖景区,因湖边生长的杉树而得名,杉湖不仅是自然风光旖旎的湖泊,也是桂林历史文化的见证;桂湖,位于桂林市中心,是桂林环城水系的一部分,湖水清澈,周围景色优美;木龙湖,也位于桂林市中心,是近年来为了打通环城水系而开凿的湖泊。<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江和湖共同构成了桂林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水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女儿还一再强调:一个城市被两江四湖所环绕,并且城中有山,您说它能不美吗?呵呵😄,读着女儿发来的网上信息,还没有到达桂林的我却仿佛已经游遍了桂林市区的山山水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经过十九个小时又二十分钟的长途跋涉,我终于在第二天的上午十一点十分到达桂林北站。跟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出站口,迎接我的是灰蒙蒙的天空和淅淅沥沥的小雨,我扬起脖颈用力地吮吸着这湿润而柔和的空气。这象雨似雾又夹杂着微风的景色,从我踏上这块沃土起,就让我感到了它神奇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第一站是著名的象鼻山(也叫象山),因为女儿订的客栈就是象鼻山左后腿旁边的“水月逸”。呵呵,这和象鼻山零距离的客栈,真是观景的近水楼台啊!</p><p class="ql-block"> 据网上记载“象鼻山位于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由3.6亿年前沉积在海底的纯石灰石组成。其‘象鼻’部分是在雨水和地下水的长期溶蚀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溶洞和地下河,再经过地表的风化和侵蚀作用,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形似象鼻的造型。而象鼻和象腿之间的水月洞,是一个典型的穿洞,形成于距今1.2万年前,是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后,江水不断冲刷、溶蚀而形成的”。</p> <p class="ql-block">  看网上的介绍真的不如“实地考察”来的实惠。在客栈小憩一下后我们就急不可耐地顺着客栈的后门儿向象鼻山而去。</p><p class="ql-block"> 象鼻山不大,它和我们北方起伏连绵、高大雄伟的山比起来只能说是一个单独的小土丘,只是这小土丘“长”的别具一格,它不但“长”了一个大象🐘的鼻子,身体也和大象十分相像。我是站在它的左前方去看它的,真的是活脱脱的一头大象屹立水中,长长的鼻子直插入水仿佛在吮吸着怎么也“喝”不完的漓江之水,又仿佛在亲吻着漓江碧波。我就奇怪了,它的鼻子怎么和前腿分割的那么恰到好处呢?难怪这山叫象鼻山,不但名副其实而且还栩栩如生。</p><p class="ql-block"> 在这咋暖还寒的早春二月,在我们北方还是一片萧瑟,但象鼻山上已是郁郁葱葱、满身翠绿。我们小心翼翼的沿着步梯向上攀爬,只见山崖陡峭,枯藤攀附;漓水清清,小舟荡漾;人流如织,喜悦欢畅。</p> <p class="ql-block">  出于好奇,我很想知道是否还有关于象鼻山的其它记载。偶尔的,我看到了一段《象山记》的记载,“石穴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被一直沿用。‘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鼻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p><p class="ql-block"> 看了这段文字,我在心中幻想着这样的奇特景象,多美啊!只可惜,我们在桂林的几天时间里都是阴雨连绵,不能亲眼看到《象山记》所描述的“漓江双月”,很是遗憾😞。</p><p class="ql-block"> 在象鼻山的山顶也就是大象的脊背上,还有一座始建于明代初期的普贤塔,塔身第二层正北面嵌有青石线刻“南无普贤菩萨”。远看此塔,像插在象背上的一支剑柄或置于象背上的一只宝瓶,故亦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倒希望这座普贤塔更象是置于象背上的一只宝瓶而不是插在象背上的一支剑柄!</p> <p class="ql-block">  因为象鼻山和杉湖距离很近,在离开象鼻山之后我们就溜溜哒哒来到了杉湖。杉湖并不大,据网上说“东西长约390米,平均宽度180米,水域面积7.02公顷”。杉湖四周的杉树高大挺拔,似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姿态。在这个季节里,杉树的叶子稍有枯萎,颜色红中泛黄,但也极具风味,引来游客瞩目观望。</p><p class="ql-block">  杉湖最引人注目的是它湖中的两座塔,也就是桂林名片之一的日月双塔,又叫金塔、银塔或情侣塔。稍高一点儿的一座塔象征着“太阳”,另一座塔则象征着“月亮”。这两座塔的造型非常漂亮,很象是矗立于湖中的两个亭亭玉立的端庄少女,高低胖瘦非常适中。因为不能近距离观看,所以它们身上的线条和饰纹都均未看到。</p><p class="ql-block"> 就目前来说,日塔是世界上最高的铜塔、最高的铜质建筑物和最高的水中塔;月塔是一种以人造水晶为主要原料的琉璃塔,它具有较高的折射率,能呈现出晶莹剔透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日塔和月塔的前身是唐代时期鉴真和尚在桂林弘扬佛法时主持建造的两座木塔,供奉日月光菩萨以祈求平安。1999年,桂林市在两江四湖水系的综合整治过程中,意外的发现了唐代日月塔的地宫,并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为纪念这一历史发现,桂林市人民政府于2001年决定在原址上重建日月双塔,并将其打造成为标志性建筑。另外,这两座塔是相通的,它们的链接方式是水下湖底一条10米长的湖底隧道。</p><p class="ql-block"> 要想<span style="font-size:18px;">体味双塔在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魅力,</span>我还是建议白天和晚上都要来一趟杉湖。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白天的双塔没有晚上美,因为杉湖的晚上四周都是灯光,多彩的灯光把湖底、湖面照的五颜六色,日月双塔一座金黄,一座银白,真是熠熠生辉美不胜收。沿湖慢慢前行,有种“人在画中走,画在水中游”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如果游湖累了或饿了,稍一挪步就可以到美食如云的正阳街上,在慢酌细品或大快朵颐中一边回味杉湖的美景一边享受美食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恋恋不舍的离开杉湖,我们沿正阳街缓步前行,女儿说此处离逍遥楼不远,我们应该到逍遥楼去看一看。</p><p class="ql-block"> 提起逍遥楼,唐朝宋之问的《登逍遥楼》瞬间进入脑海:“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北去衡阳二千里,无因雁足系书还。”读着它,体味着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乡的无奈之情,对古人的怜悯之情和作为现代人的幸福感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道遥楼也是桂林这座城市的名片之一。随着一个老年旅行团漫步<span style="font-size:18px;">逍遥楼,在逍遥楼旁的石碑上,我看到了由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手书的“逍遥楼”三个大字,字迹是那么遒劲有力。能在此看到我顶礼膜拜的书法大师的亲笔,心中顿生敬意和自豪之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一边向上攀爬,我一边回想着网上对逍遥楼的描述:“逍遥楼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座楼最早建于唐武德四年(621年),由桂州大总管李靖修建。因为庄子的《逍遥游》而得名,历经唐、宋、元、明、清多个朝代,多次损毁又多次重建。最终在抗战时期的日机轰炸中完全损毁。2014年,桂林市在原址上按原尺寸比例重建了这座楼。”</p><p class="ql-block"> 曾几何时,“逍遥楼与江西的滕王阁、山西的鹳雀楼、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齐名,甚至比江西的滕王阁还早建了32年,是大唐盛世的人文地理坐标之一。作为当年漓江边上最高的观景塔楼,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前来登楼赏景、题诗作画,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p><p class="ql-block"> 因为逍遥楼本身只有两层,所以楼内的展品并不是很多,在这里我看到了几座逍遥楼的模型,它们分别是宋代、元代、明代、清代时期的建筑风格,很是古朴精致。另外就是几幅文人字画,很喜欢里面的两幅字,“水澈凭眺望,楼高宜逍遥”和“逍遥楼上观日月,东西巷里话沧桑”,感觉它们同时包含了书法之美和文字之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站在逍遥楼上,俯瞰解放大桥,桥上来往车辆川流不息,美丽的漓江之水泛着涟漪从眼前缓缓流过,宛<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一条碧绿的丝带蜿蜒穿过城市,江水悠悠,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江</span>对面被轻烟薄雾笼罩着的伏波山连绵起伏,犹如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朦朦胧胧,又宛若人间仙境。转过身来,凝望着鳞次栉比的建筑,隐隐约约听导游说在这里还可以看到赫赫有名的靖江王府,我翘首张望,似乎没有看到。那导游怎么这样说呢,我感到奇怪,就上网查了一下,原来逍遥楼与靖江王府位于同一条中轴线上,站在逍遥楼上是可以看到靖江王府古朴典雅的外貌的。只是我不知道靖江王府“长”什么模样,在众多的建筑群里分辨不出来哪个是靖江王府而已。但要想了解靖江王府的建筑风格、结构布局、文物古迹还是要亲临其境进行近距离的观察。</p> <p class="ql-block">  来一趟桂林,如果不到李宗仁官邸看看实在对不起这趟旅程,所以,从阳朔回桂林后,我们又专程来到李宗仁官邸,我真的很想看一看曾任国民代总统的李宗仁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府邸陈设、家居生活、政治生涯的终结以及其“青春戎马,晚节黄花”的传奇人生。</span></p><p class="ql-block"> 李宗仁官邸就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杉湖南畔,这座被后人称为“桂林总统府”的官邸落成于1948年4月份,占地4000来平方米。其建筑色彩基调为橙黄色,橙黄色的大门,橙黄色的围墙。主楼及两侧的副楼和家眷楼屋檐下饰一圈红砖墙,红点缀黄,庄重大方。环绕建筑的是整齐划一的冬青树带、草坪和随意的几株花木。</p><p class="ql-block">  沿着主楼向上,每个房间都有展品陈列,大多是李宗仁先生(1891年~1969年)的生平介绍。李宗仁先生是著名爱国人士、前国民政府代总统、曾参加过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北伐战争,是台儿庄大战的指挥者,也是中华民国时期桂系势力的领袖。他1949年前往美国,1965年从美国回归祖国,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去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官邸众多的展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宗仁亲题的“固我领空”、“焦土抗战”和“硬干苦干是我们之出路”,这铿锵有力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响起,多么令人敬佩;这保家卫国的豪情,给人以激励,让人精神振奋!</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这里也让我永远记住了以下几个英雄的名字:何信、梁志航、莫休、</span>李膺勋,他们是我国第一代杰出的飞行员。在台儿庄战役中,他们以年轻的生命为国捐躯。作为后人,我们是不是要永远怀着敬畏的心情去缅怀这些为国捐躯的先烈们呢?</p><p class="ql-block"> 愿国之长安!愿英雄永垂不朽!</p><p class="ql-block"> 另外,我从宣传册上看到,这座官邸从选址、建筑格局、房屋设计皆由李宗仁的第二夫人郭德洁一手筹办。我仰视着郭女士靓丽的身姿、深邃的眼眸,心中充满崇拜!</p><p class="ql-block"> 坐在廊下的条凳上,我默默幻想,幻想着李宗仁先生伏案疾书的形象,幻想着他振臂一呼的高亢,幻想着他和夫人在园中休闲的漫步,幻想着他离开祖国时会是怎样的无助和忧伤……</p> <p class="ql-block">  短短的旅行在无奈的瞬间结束,我躺在回程的列车上,微闭双眼,向着美丽的桂林道别:别了,桂林!几天的时间,我用坚实的步伐,探访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您盈盈的春水、淡淡的远山、茂密的枝叶和姹紫嫣红的草木。</span>在这里,我认识了端庄肃穆的逍遥楼,欣赏了美丽动人的日月双塔,知道了高贵古朴的靖江王府,还造访了庄重典雅的李宗仁官邸,足矣! </p><p class="ql-block">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啊,我知道自此一别,我们将后会无期,心中充满不舍和遗憾。此刻,我双手合十默默祈祷,祈祷着在某年某月的某个时间,我会再次微笑着向您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