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部兰亭序,半部书法史。</p><p class="ql-block">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自问世以来,千余年间,尽管无数书法大家试图超越这一经典,但鲜有作品能够与之比肩。之所以无人超越,既在于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创新的技法,也在于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对于后世书法家的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三年来,在吴凡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同学们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的再进步。吴老师的文学修养极高,在吴老师的书法课上,总能听到唯美的故事,引经据典,让枯燥的书法课多了乐趣。《兰亭序》里字字精妙,老师讲的淋漓尽致,细致入微。点评作业更是一针见血。我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都离不开老师辛勤的付出,感谢老师,感恩老师。</p><p class="ql-block"> 《兰亭序》是我们每个书法人心目中永远的“桃花源”,是我们一辈子都读不完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甲辰冬月记之</p><p class="ql-block"> 卢 敬</p> <p class="ql-block"> 临摹王羲之神龙本《兰亭序》,全文28行,324个字。</p><p class="ql-block"> 《兰亭序》问世于公元353年的春天,距今已经过去了整整1671年,是一篇文人与墨客完美统一的杰作,它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相辅相成,不仅是一篇优秀的书法作品,也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它描绘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这篇作品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其书法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面犹如舞蹈,有如神人相助而成,被历代书界奉为极品。世人常用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p> <p class="ql-block"> 王羲之,开中国书法“妍美书风”之先河,是中国书法史上“开宗立派”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兰亭序》除了整体感觉上的妍美之外,单个字看,单个点画看,都显得特别有灵动感,可谓“笔墨有灵”。</p><p class="ql-block"> 后世对《兰亭序》的评价极高,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将其推为“尽善尽美”,并将真迹殉葬。这一评价不仅体现了《兰亭序》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也反映了其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兰亭序》前半篇,堪称一幅绝好的山水画卷,“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勾勒出的环境清幽极了,我们现在读到这十六字的时候,尽管时隔一千多年,仍然心向往之。</p><p class="ql-block"> 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抒发对人生的感悟,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 《兰亭序》既是书法史上的千古名作,也是文章史上的千古名篇。文字灿烂,字字玑珠,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p> <p class="ql-block"> 《兰亭序》不但是书法经典,也是文学经典,世代传颂,到了后代,就有很多人采用《兰亭序》中的字来写对联。描绘了优美的风景,寄托了美好的愿望,表达了修身的道理。</p> <p class="ql-block"> 这幅对联可以作为我们人生的格言,时刻提醒自己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以开阔的胸怀面对人生。</p> <p class="ql-block"> 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间,“极视听之娱”,抒发乐山乐水之情;与友人雅集,筋咏赏景之际,或悲或喜,情感跌宕,叹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情景交融,文思喷发,乘兴书之,为中华民族文化留下了旷世杰作。</p> <p class="ql-block">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p><p class="ql-block"> 从最初的桃符到如今的春联,这一传统习俗历经千年,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见证了无数个家庭的团圆与幸福。它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乙巳蛇年到了,美好的祝福来了。</p> <p class="ql-block"> 家和福至,祝老人健康长寿,孩子快乐成长,愿我们继续在吴老师的课堂上学有所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