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老家的诸葛亮晒粮冢

张老五

(诸葛亮晒粮冢与战国时期的成山宫一并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陕西眉县,我们眉县城西的第五村乡有个葫芦峪村,这里是三国时期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的地方,诸葛亮火烧葫芦峪就发生在这里。而在葫芦峪西侧,还有一个大家并不知道的建筑,叫诸葛亮晒粮冢。这个诸葛亮晒粮冢高约7、8米,直径约10米左右,圆形,也是三国时期遗留下来的著名遗迹。</p><p class="ql-block">  诸葛亮晒粮冢在今陕西省眉县西5公里的渭河南岸的高台土塬上 (距五丈原约5公里) 。为什么这里叫晒粮冢呢?冢就是古代埋葬王公大臣用土堆起来的坟冢(注:古代平民百姓死了埋葬后树起的土丘叫坟,王公大臣的叫冢,皇帝的叫陵。而且还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坟高不能超过3米,冢高不能超过5一9米,皇帝的可以超过9米,所谓的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而这个晒粮冢长的就像埋人的坟冢,所以人们便将这个土堆叫做晒粮冢。、</p><p class="ql-block">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 春,诸葛亮出斜谷驻五丈原,开始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大军与司马懿大军对垒于渭河两岸,司马懿常常败给诸葛亮,司马懿畏惧诸葛亮,很长时期拒不出战,想待蜀军粮尽退军时出击。而诸葛亮为迷惑魏军,在五丈原至葫芦峪一带的原上,垒起数十个大土堆,上面撒上谷壳或盖上麦草、稻草,伪装成粮草垛,向司马懿显示蜀军粮草丰足。同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蜀军退回汉中后,司马懿才发现原来这些晒粮冢都是些伪装的假粮垛,对诸葛亮的智谋更是惊叹不已。因此,这些土堆被后人称为“晒粮冢”。</p> (诸葛亮晒粮冢原貌) <p class="ql-block">  如今,这个诸葛亮晒粮冢依然健在。记得上世纪70年代我在第五村中学上学的时候,每天早晨都要顺着第五村公社至西宝公路的土石路上跑操,每天都要经过这个大土堆(晒粮冢),在路过这个大土堆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陈存洲老师(陈存洲老师家就在这个晒粮冢一侧的岳陈大队陈家庒村)时常会给我们讲解诸葛亮与司马懿在这里鏖战的故事,他还说在他小的时候,他见过五丈原至葫芦峪一带的原上,有7、8个这样的大土堆,有的高约3-4米,有的高约7-8米,直径约8米-10米。在5、6十年代“破四旧、立四新”的运动中,这些土堆都当做“四旧”被铲平了,唯独这个晒粮冢体积太大太高无法夷平,才被遗存下来,成了当地人们怀念三国时期的历史见证。</p> (诸葛亮晒粮冢附近出土的战国时期瓦当)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末期,有人在诸葛亮晒粮冢附近发现带有“成山”字样的古代瓦当,后经陕西省及国家有关考古部门对这里进行考古发掘,证明这里就是司马迁《史记》上所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秦穆公建造的成山宫遗址。2003年,陕西省政府将这里列为陕西省及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诸葛亮晒粮冢也一并被列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如今,诸葛亮晒粮冢依然静静地矗立在眉县葫芦峪一侧的田野上,向人们诉说着三国时期的烽火烟云,展示着它顽强的生命力和历史价值。</p> 张老伍 2025年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