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七师之路 寻觅先辈踪迹 探访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

光影一得

<p class="ql-block">元宵节后,我和老伴俩人乘上开往安徽无为的高铁,一路向前,去完成老伴多年来的心愿。无为不仅是老伴的祖籍,更是她父亲———位新四军第七师战士的故乡。</p><p class="ql-block">1945年,老岳父随部队北上至江苏,虽然解放后将爷爷奶奶接到身边,但回老家的机会却越来越少。晚年的老岳父常常念叨着家乡的山山水水,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如今,老岳父已离世多年了,老伴一直有个替他回老家看看的心愿。</p><p class="ql-block">高铁疾驰,窗外风景飞速掠过,我们的思绪也随着车轮的节奏起伏。无为,这个经常被家人提及的地方,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土地?我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几分忐忑。</p><p class="ql-block">抵达无为后,我们安排好食宿,驱车前往新四军七师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红色山水涧位于无为市的红庙镇,是新四军第七师司令部的旧址,在无为市区的西北部山区,我们从市区东部新城驱车20多公里来到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老岳父的故乡是无为陡沟镇尤孔村,位于无为县城东北部的无东地区,与新四军七师师部和县城曾三角形地理趋势,之间距离在20公里左右,是皖江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p>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名为时任国防部长迟浩田题</p> <p class="ql-block">我们迈入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迎面而来的是一组青铜雕塑:七师领导人张鼎丞师长、政委曾希圣、副师长谭希林、傅秋涛目光坚毅,仿佛仍在指挥千军万马。纪念馆占地2.64万平方米,分为序厅及8个主题展厅,以“皖江抗日起怒潮”“血泊中诞生的新四军第七师”等篇章,通过沙盘、幻影成像、纪录片等多媒体手段,重现了七师的峥嵘岁月。</p> <p class="ql-block">血火淬炼,七师的诞生与使命</p><p class="ql-block">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新四军皖南部队遭受重创。突围至无为的700余名指战员,成为重建革命力量的火种。同年5月1日,新四军第七师在无为白茆洲成立,由无为游击纵队、新四军第三纵队和皖南突围部队等部分地方武装,整编为新四军第七师,共同组建皖江抗日根据地,曾希圣任政治委员,张鼎丞为师长(未到职)。这支以皖南突围部队为核心的队伍,以“隐蔽发展、积蓄力量”为方针,在日、伪、顽势力交错的险境中开辟了皖江抗日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第七师首长</p><p class="ql-block">政委曾希圣(实际上最高首长),副师长谭希林兼任江北游击纵队司令员,后代理师长,副师长傅秋涛,后代理师长,参谋长李志高,政治部主任何伟。</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陈列的800余件革命文物中,锈迹斑驳的武器、泛黄的电报手稿、缝补过的军装尤为触动人心。一张1943年的《减息法令》原件,记录了根据地“减租减息”政策对农民的解放;而“大江币”的展柜前,则诉说着根据地打破经济封锁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抗日峰火</p> <p class="ql-block">组织生产</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新四军第七师虽然人数最少,但是凭借其以皖江抗日根据地为基础、发展根据地军民从事大生产运动、发展经济贸易,创办了一大批军需民用工厂,成为了整个新四军中最富有的一个师。这究其原因是军政委绕漱石的决策,曾希圣启用经济奇才蔡辉的功劳。皖西老区不仅发展了经济,而且为解放后的新中国输送了众多经济管理人才。</p> <p class="ql-block">在1944年到1945年一年时间里,第七师上交4400万元,折合黄金也是20多万两,按照国民党的标准,可供20个甲级师的一年供养,誉有“富七师,甲全军”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消灭日寇</p> <p class="ql-block">至45年抗战胜利时,七师从2000余人发展到3万余人,创建了面积3.7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的根据地,下辖3个地委,23个县工委和14个县级抗日民主政府,皖江解放区已经成为党领导下的全国19 块解放区之一。与日军作战2000余次,歼敌1.4万人,成为华中抗日的一柄利剑。</p> <p class="ql-block">老乡送粮</p><p class="ql-block">军民鱼水情</p> <p class="ql-block">距纪念馆600米的山水涧村,是七师司令部旧址所在地。五间土墙茅草屋保存完好,曾希圣的卧室仅有一张木床、一盏油灯。院中三棵棠梨树由他亲手嫁接,如今枝繁叶茂,成为历史的“活见证”。</p> <p class="ql-block">曾希圣,湖南资兴人,革命家、政治家,黄埔军校毕业,担任新四军第七师政委等职,解放后主要任职为中共安徽省委书记。</p><p class="ql-block">曾希圣是密译奇才,在红军长征中,任军委二局局长,毛主席曾高度评价:“没有二局,长征是难以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p><p class="ql-block">曾希圣主要功绩是成功地组建了新四军第七师,并开辟发展壮大了皖西根据地。</p><p class="ql-block">在担任首任安徽省委书记期间,注重调查研究,敢于开拓,大力发展生产力。主持治理淮河工作。特别是受到三年自然灾害后,他率先推行“责任田”,被城乡干部群众称誉为“救命田”。1962年1月后,“责任田”被当作“单干风”、复辟“资本主义”而受到中央严厉批判。</p><p class="ql-block">1978年7月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追悼会,为他平反昭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责任田”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形式在中国农村推广,并以此拉开了中国体制改革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金星璀璨</p><p class="ql-block">新四军第七师的3万多人,45年从皖江北撤后,特别是解放后,不少将领担任了部以上领导职务,1955年授衔中的252位将军中,其中有25位将军是从第七师走出去的,更多的新四军官兵转任地方工作,不少是管理城市和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为新中国的建没作出了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将军大道</p> <p class="ql-block">第七师首长解放后的基本状况:</p><p class="ql-block">1、师长张鼎丞,福建省委书记、省长、最高检检察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p><p class="ql-block">2、代师长谭希林,开国中将,山东军区第一副司令员、驻捷克斯洛伐克大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p><p class="ql-block">3、代师长傅秋涛,开国上将,山东军区政委、总参部顾问等职;</p><p class="ql-block">4、参谋长李志高,原为新四军作战科长,是皖南事变后最后一批零星成功突围人员,后被怀疑审查,用枪自杀以证清白。在这之后,军部的人员也查明皖南事变与李志高等人无关,此后第七师为李志高举办了隆重的追悼会,并为他恢复了一切名誉。</p><p class="ql-block">5、政治部主任何伟,首任哈尔滨市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市长、国家教育部部长;</p><p class="ql-block">6、独立旅长梁兴初,开国中将,1948年秋,参与指挥黑山阻击战,创下了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1950年10月,参加抗美援朝,任38军军长,1950年11月,参加第二次战役攻打德川战役,带领38军打出“万岁军”美誉。回国后任成都军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7、七师皖江贸易管理总局局长蔡辉,1913年生于上海川沙,28年在校参加革命,33年入党,41年奉命北撤至新四军第六师,后调第七师从事经营贸易工作,改任“大成贸易公司”总经理,他是经济贸易方面的奇才,他为解决新四军和根据地所需的医药器材、药品而忘我工作。国共和谈破裂后,大成公司奉命北撤到山东。</p><p class="ql-block">1948年8月,胶东解放,大成公司宣告结束,蔡辉转任山东省政策委主任。全国解放后,任华东军政委财委办主任。1951年的“三反、五反”运动中,他被审查,并于1952年1月15日含冤去世,终年39岁。1982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委托上海市委给蔡辉复查平反,恢复党籍,恢复名誉。</p><p class="ql-block">8、四支队战地服务团团长汪道涵,机械工业部第一副部长,上海市委书记、市长、海协会会长,江泽民的引路人。</p> <p class="ql-block">在皖江的抗战中,七师牺生近万名新四军将士。建国后,为了缅怀英烈,激励今人,教育后代,安徽省人民政府在此建有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新四军第7师在抗战胜利后撤离皖江地区,最终到达山东解放区‌。1945年9、10月间,新四军第7师和皖江军区部队及地方党政干部分批撤离皖江地区,经过淮南、苏北解放区,最后于11月底到达山东解放区,被列为华东野战军第七纵队,从此,新四军第七师番号被撤消。</p> <p class="ql-block">重走新四军七师路,不仅是对英雄的缅怀,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从茅草屋中的战略谋划到纪念馆里的铮铮誓言,七师精神如皖江之水,奔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抗大十分校旧址</p> <p class="ql-block">老岳父和老岳母俩人都是新四军老战士</p> <p class="ql-block">老岳父享年88岁,1923年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市陡沟镇尤孔村,1939年就参加了革命,成为新四军第七师的一员,1945年随部队北上至江苏,因当时信息闭塞,还享受了几年“烈士”待遇,七师的精神影响着他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老岳母与新四军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无为市东区新城</p> <p class="ql-block">无为市经济蓬勃发展,地区生产总值持续增长,2024年已达到650.9亿元‌,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达10%‌。城市建设加快,老旧小区得到改造,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特别值得夸耀的是,比亚迪总裁王传福是无为人,并在无为建有比亚迪新能源工业园。比亚迪在王传福的带领下,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2024年,比亚迪成为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p> <p class="ql-block">我们走进新四军第七师纪念馆,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展馆门前矗立的“N4A”臂章浮雕与猎猎战旗雕塑,瞬间将我们拉回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这座承载着皖江抗日根据地记忆的纪念馆,以丰富的史料、生动的场景和珍贵的文物,向我们诉说着第七师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壮丽史诗,也让我们对“铁军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领悟。</p><p class="ql-block">走出纪念馆,回望高耸的战士铜像,耳畔仿佛响起冲锋的号角。新四军第七师的故事不仅是历史的注脚,更是一面永不褪色的精神旗帜。重走七师之路,追寻红色记忆,不仅是对先辈的怀念,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对我们一次灵魂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2025.2.26于扬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