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的腾冲,不朽的远征军!

伴山游侠

<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节我们来到了四季如春的云南,感受冬季里的那份温暖和浪漫,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到云南旅游,这次旅游计划中的重点是要去英雄的城市腾冲看一看,因为腾冲在我心里如同一座丰碑让我既敬仰又向往。</p><p class="ql-block"> 到达腾冲的当天下午我们就来到了腾冲国殇墓园,去祭奠为中华民族英勇捐躯的英烈们,看着那整齐排列的3346座烈士墓碑,我的心在流血、眼在流泪,我可以想象到这些长眠在这里的英烈们当年曾携浩然正气、凭血肉之躯、亮中华利剑捍卫了华夏大地的和平安宁,他们浩气长存、精神辈传、英灵不朽!</p> <p class="ql-block">  ‌腾冲被称为英雄之城,主要是因为其在抗日战争中的卓越表现和英勇牺牲精神 。</p><p class="ql-block"> 腾冲在抗日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滇西抗战的重要战场之一,1942年日军占领腾冲,导致6000多名腾冲英勇儿女惨遭屠杀。1944年,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强渡怒江,经过127天的激烈战斗,最终攻克腾冲城,夺回了这座战略要地。这场战役中,中国远征军遭受了重大损失,超过11000名勇士壮烈牺牲,而大约6000名日军除37人投降外,其余全部被歼灭。</p><p class="ql-block">腾冲人民在战争中的英勇抵抗和牺牲精神令人敬佩。他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顽强抵抗外敌入侵,展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腾冲战役的惨烈程度令人震撼,城内的巷战异常激烈,远征军在推进过程中不得不付出巨大的牺牲。为了纪念那些为国家献身的远征军将士,腾冲民众自发修建了国殇墓园,共有3346座墓碑,每一座都代表一位英勇抗敌的烈士。</p> <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前往缅甸作战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保障国际援华物资能够顺利进入中国,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p><p class="ql-block"> 1942年,日本军队在太平洋战争中迅速扩张,占领了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等国家和地区,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缅甸是连接中国与外部世界的重要通道,滇缅公路是中国获取国际援助的重要生命线。如果缅甸被日军占领,滇缅公路将被切断,中国的抗战将陷入补给不足的困境。</p><p class="ql-block"> 此外,中国远征军前往缅甸作战也是为了配合盟军作战,减轻美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阻止日军的南进。在作战过程中,中国远征军面临了重重困难,包括恶劣的环境、语言障碍以及日军的心理战等。尽管如此,远征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和出色的战术,在缅甸多次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为盟军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  腾冲国殇墓园位于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西南1千米的叠水河畔小团坡下,是为了纪念1944年收复腾冲的中国远征军二十集团军阵亡将士而修建的。墓园于1945年7月7日落成,占地面积88亩。‌</p><p class="ql-block"> 园名取自《楚辞》“国殇”篇,意在纪念那些在战斗中牺牲的将士们。‌</p> <p class="ql-block">  腾冲国殇墓园展厅一进门的巨大雕塑,分别代表中国远征军军人、腾冲不惧牺牲的人民和国际同盟军军人。</p> <p class="ql-block">  展厅内墙壁上整齐放置的钢盔下却空荡荡的,英烈已逝、山河无恙让后人们为他们流下敬仰的泪水。</p> <p class="ql-block">  国殇墓园最经典的一句是:曲原《楚辞》国殇篇中最后一句“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p> <p class="ql-block">一寸山河一寸血!!!</p> <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的英烈们生前用血肉之躯与倭寇生死拼杀,保卫了华夏的安宁,牺牲后长眠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为中华民族筑起了一座不倒的精神长城,激励后人前赴后继为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砥砺奋进。</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为国殇墓园题词《河狱英灵》</p> <p class="ql-block">鲜花献英雄</p> <p class="ql-block">  在黄继琼烈士的纪念碑前有一只已经快枯萎的菊花,还有一只新鲜的菊花,这说明国人们一直没有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不断的为他们献花。</p> <p class="ql-block">每一座墓碑前都有鲜花相伴。</p> <p class="ql-block">鲜花簇拥着民族英雄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  爱国主义教育从娃娃开始,他们是国家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两个孩子在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前留影,让我们看到爱国主义教育正潜移默化深入人心,他们是祖国更有希望的新生代。</p> <p class="ql-block">布满鲜花的中国远征军名录墙</p> <p class="ql-block">  导游声泪俱下的讲述着中国远征军英勇卓绝抗击日寇的事迹,让前来祭拜英烈的人们泪流满面。</p> <p class="ql-block">不朽的丰碑</p> <p class="ql-block">这是美国记者当年在缅甸拍摄的娃娃兵陈友礼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腾冲国殇墓园中以娃娃兵陈友礼的照片为蓝本创作的娃娃兵雕塑。</p> <p class="ql-block">  陈友礼,出生于1931年4月,1944年成为了中国远征军的一员。每逢战乱,除了人祸,也还会有天灾。1942年的一场大旱,让中原数万百姓流离失所,在这场几乎易子相食的旱灾之中,小男孩陈友礼的父母被活活饿死,他在难民的队伍中吃尽了苦头才活了下来。躲了饥荒还要继续躲战火,陈友礼一路躲一路逃,最后来到了抗战的大后方。陈友礼年纪小,没有谋生的能力,在云南看到有部队招兵后,他便跑过去报名了。但是他只有12岁,甚至还没有一支步枪高,军队再怎么缺人也不能收这么小的娃娃。但是陈友礼为了有一口吃的、活下来,还是求着人家进了军队。扛不起枪那就先不扛枪,给士兵们搞后勤总可以吧?第5军200师的一个马夫看他可怜,便让他给自己打下手,也就是放放马的轻松事情。任务不累,还有饭吃,这个12岁的孤儿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活了下来。陈友礼很活泼,连长很喜欢这个小男孩,便让他给自己跑腿,当了个“勤务兵”。在部队里,陈友礼度过了一段相对快乐的时光,但是这份快乐注定不可能在乱世之中长久。1943年,国民政府派遣陈友礼所在的军队开赴印度接受训练。</p><p class="ql-block"> 在8个月的训练后,陈友礼跟着大家一起回到了云南。没过多久他们又被调往缅甸,在缅甸的美国战地记者见到陈友礼后,被他这么小的年纪所触动,便为他拍下了这张照片,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个娃娃兵陈友礼老人当时只有13岁,岁月如战火一般无情,抹去了他的这段记忆。直到2014年美国国家档案馆解密了这张照片后,抗日老兵陈友礼平静的生活才被人们打破,无数国人希望认识这位英雄。</p><p class="ql-block"> 最开始这张照片在国外被转载,每一个看过的外国网友无不为他惊叹。当这张照片传入国内后,身为同胞的我们自然更加激动,于是志愿者们发起了寻找这张“娃娃兵扛枪抗日”的主人公。大家祈祷着这位当年的小英雄、如今的老英雄还没有凋零,希望他能给大家讲讲他当年的英雄故事。经过志愿者们的不懈努力,以及对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已经83岁的陈友礼老人终于被找到了。13岁到83岁,转眼间已经70年过去了。</p><p class="ql-block"> 当陈友礼老人再看到自己的这张照片后,70年尘封的记忆被打开,他再也忍不住,不禁老泪纵横。在众人面前,陈友礼的举动也触动了他们的内心,众人纷纷为之泪目以至潸然泪下。陈友礼老人向大家讲述了他当年的故事,自己当时虽然年纪小,却也打了50多战。解放战争爆发后,陈友礼在1947年的徐州战场被我军收编,后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朝鲜战场上,陈友礼荣获三等功,为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绵薄之力。</p><p class="ql-block"> 陈友礼老人现在依然健在,今年94岁。</p> <p class="ql-block">  松山战役中,参战的娃娃兵最小9岁,最大15岁。他们多为孤儿或烈士子女,牺牲惨重,7000人中有1000多名牺牲。</p><p class="ql-block"> 在国殇墓园被献花最多的就是这座娃娃兵雕塑。</p> <p class="ql-block">  这是国殇墓园中腾冲市民痛打日本鬼子的雕塑,据说有日本财阀曾提出,如果腾冲在国殇墓园移除此雕塑,他们会给腾冲投资,腾冲市政府果断拒绝了此要求。</p> <p class="ql-block">  这是松山战役纪念馆的群雕,有404座,其中最震撼的还是那些娃娃兵雕塑。</p><p class="ql-block"> 松山战役又称松山会战,松山之战,是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远征军于1944年6月4日进攻位于龙陵县的松山,历时95天。这场战役不仅是中国军队在滇西缅北战场上的重要一战,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抗争精神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拉开了中国抗日大反攻的序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