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中绽放的人性之花,——电影《牧马人》观后感

王利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敕勒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南北朝·北朝民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敕勒川,阴山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天似穹庐,笼盖四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天苍苍,野茫茫。</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风吹草低见牛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痛苦本身没有意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只有对痛苦的反思才是财富</b></p><p class="ql-block"> 最近在抖音上连续刷到电影《牧马人》的片断,一种感怀情结由然而生,索性在网上又完整地看了一遍。时隔四十多年再次观看这部影片时,依然是一种心灵振憾、情绪感染和艺术享受。唤起了我们对纯真爱情、真挚乡情和美好生活的无比怀念和向往,使之当下空虚、无为、浮燥心灵得到了一次清风净化。影片无论其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是现在许多影片所不能比拟的。虽然那种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已经离我们远去,但她做为时代的记忆永远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留存。</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经过苦难的洗礼,让他蜕变成的一个信念坚定的人</b></p><p class="ql-block"> 《牧马人》是根据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改编的,由著名导演谢晋执导,朱时茂、丛姗主演的一部关于苦难与赎救赎的动人故事。影片的讲述的是从小被资本家遗弃,文革期间又被错划成为右派的主人公许灵均,被放逐来到西北牧场劳动改造,成为一位孤独的牧马人。饱受无尽的苦难和内心无比的忧伤。然而他在这里却感受到了纯朴、真挚的乡情温暖和纯真、无暇的爱情滋润。唤醒了他沉睡的力量,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无限爱热这片洒满阳光的沃土,并放弃了能继承“能买一万辆汽车”资产的优渥富贵条件的诱惑,回到了哺育了他大草原,成为一位信念坚定,意志坚强的人,完成了他无畏、无悔的灵魂救赎。</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奇特的命运总是把意想不到的幸福赐予命运多舛的人</b></p><p class="ql-block"> 许灵均是电影《牧马人》中的核心人物,他的形象深刻而饱满,既是一个命运多舛的知识分子,又是一个在苦难中坚守信念、热爱生活和家庭的普通人。许灵均经历了人生的巨大起伏。然而,他并没有被命运击垮,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力在草原上生存下来,展现了他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不屈。尽管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许灵均始终保持着善良的本性。他对周围的人充满善意赢得了牧民们的尊重和关心,尤其与李秀芝的爱情让他找到了生活的归属。当他毅然决定放弃出国留在草原,因为他深知自己对这片土地和家人的责任。许灵均的形象是他通过平凡的生活和朴实的行动,展现在普通人身上那种平凡之中的伟大。<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种平凡人的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正是许灵均形象的核心。</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在我的生活中,忽然闯进了这样一个善良的人,我好像等待多年的这一天终于来到了,她对我是这么信任,和我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好像她也等待了我。”‌‌</b></p><p class="ql-block"> 许灵均与李秀芝的爱情是故事的重要情感线索之一。他们的爱情朴实、真挚,充满了那个特殊年代特有的温情与坚韧。 他们的爱情并非一见钟情,而是在共同生活的点滴中逐渐培养起来的。秀芝是迫于生存与许灵均成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相互扶持中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他们的爱情没有华丽的语言和浪漫的仪式,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许灵均对秀芝的关心和照顾,秀芝对许灵均的理解和支持,都让这段感情显得格外真实和动人。他们的爱情是那个年代普通人生活的缩影,充满了朴实无华的真情。是一种在苦难中成长、在平凡中闪耀的真挚情感。他们的爱情不仅是个人的情感寄托,更是那个特殊年代普通人生活的缩影,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如何活着。</b></p><p class="ql-block"> 草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既能吞噬人的意志,也能重塑人的灵魂。在这里,许灵均放下了知识分子的清高,学会了与牧民同吃同住;在这里,他抛开了身份的枷锁,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当他骑着马,在草原上驰骋时,那种自由与奔放,不正是对生命最好的诠释吗?草原给了他第二次生命,让他明白了:生命的价值不在于你拥有什么,而在于你如何活着。影片中,许灵均最终放弃了去美国继承家产的机会,选择留在草原。这个选择看似不可思议,实则是对人性本真的坚守。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精神世界却是如此富足。牧民们不会因为许灵均的身份而歧视他,反而用最朴实的方式接纳他、关爱他。这种超越阶级、超越身份的人性之美,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显得尤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劳动是高贵的,只有劳动的报酬才能使人得到愉快的享受。</b></p><p class="ql-block"> 电影《牧马人》中的李秀芝是一个极具感染力的角色。她的魅力和深度表现在她勤劳坚韧精神、智慧善良的品质、包容乐观的性格。展现了一个普通农村女性的不凡之处。她用最本真的情感,给了许灵均一个温暖的家。她说:"你就是当官的,我也不嫌你;你就是讨饭的,我也跟着你。"这种超越世俗的爱情,不正是人性最美的写照吗?她的出现不仅改变了许灵均的命运,也为观众提供了一个关于生活、爱情和家庭的深刻思考。她的形象在当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尤其是在金钱至上、物欲横流的今天,她朴素的价值观和忠贞的爱情观显得尤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b></p><p class="ql-block"> 李秀芝是一个典型的勤劳坚韧形象。她从四川逃荒到西北,在绝望中与一贫如洗的许灵均结合,面对生活的困境,她没有退缩,而是顽强地与命运抗争。她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不仅改善了物质生活,也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她用自己的双手将原本简陋的家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的乐园,脱土坯、盖房子、养鸡鸭鹅,当“海陆空司令”,这些细节生动地展现了她在艰苦环境中的强大生存能力。这种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精神让她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保持乐观和自信。她的劳动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劳致富”的思想,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普通劳动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难怪她看完《列宁在1918》总是自信地念叨着那句台词“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花自己挣的钱才有意思,花的才心里安逸</b></p><p class="ql-block"> 李秀芝独立自主的精神决定了她淡对金钱和劳动创造财富的价值观念,体现了她朴素而深刻的生活哲学。她对金钱的态度非常淡然,她更看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精神价值,而非物质财富。当许灵均因右派身份获得经济补偿时,李秀芝表示:“在我看来,他还是许灵均。我把心都扒给他了,比钱珍贵。” 这句话表明,她认为真挚的情感和彼此的信任远比金钱重要。她的这种观念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那个时代的人们更注重集体的温暖和人与人之间的互助,而非个人财富的积累。 她教育孩子:“花自己挣的钱才有意思,花的才心里安逸。我买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卖鸡蛋得来的钱;我买辣子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割稻子得来的钱;我给你买本本的时候,我知道这是我加班打场得来的钱。” 这种观念强调通过劳动获得回报的尊严感,而非依赖他人或外界的施舍。不仅体现了她的独立精神,也传递了劳动创造价值的理念。这些情节不仅塑造了她鲜明的形象,也为观众提供了深刻的思想启示。</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秀芝,我是犯过错误的人"。“犯过错误,我们以后不犯就是了。”</b></p><p class="ql-block"> 李秀芝的乐观态度是她性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生活艰难,她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态。当许灵均告诉她:我是犯过错误的人。她坦然地对许灵均说:“犯过错误,那我们以后不犯就是了。”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她的智慧,也展现了她对生活的豁达态度。李秀芝的善良和包容是她与许灵均感情的基础。她不嫌弃许灵均的“右派”身份,也不在乎他的贫穷,而是用真诚和信任打动了许灵均。她的包容不仅体现在对丈夫的理解上,也体现在对家庭的责任感中。她甚至为从未谋面的公公准备了茶叶蛋,展现了她的细心和善良。</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我这个人注定要在这劳动一辈子。一辈子有什么不好?我陪你在这劳动……”‌‌</b></p><p class="ql-block"> 李秀芝的独立性和勇敢是她形象中的亮点。她敢于独自一人逃荒到西北,面对未知的生活。她的勇敢不仅体现在生活的选择上,也体现在她对婚姻的态度上。她主动承担起家庭的责任,甚至在许灵均犹豫是否去美国时,她坚定地表示自己不会离开中国,展现了她的独立性和对家庭的忠诚。李秀芝的形象既具有传统女性的美德,如勤劳、善良、包容,又具有现代女性的独立和智慧。她不仅是一个贤妻良母,还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勇于追求幸福的女性。她的形象打破了传统农村女性的刻板印象,展现了一个多维度的女性形象。</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我知道你舍不得你的那些小学校里那些孩子们,你舍不得老乡们,舍不得郭子、董大爷,还有你也舍不得它……你天天趴在墙上看地图,你可以把它摘下来装在包里带走,可那是空的,祁连山你背不走,大草原你背不走!在我家乡有句老话,“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b></p><p class="ql-block"> 影片《牧马人》向观众传递了对人性、家国和时代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一代人的生命观,价值观和爱情观。也展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和朴素的家国情怀。许灵均李秀芝的形象既有苦难命运的沉重,也有憧景生活的希望。他们的形象不仅是个人命运的写照,更是那个时代的缩影。《牧马人》的故事不仅是一部个人的成长史,也是一个饱经磨难的知识分子在逆境中坚守信念、实现蜕变的过程。特别是当许灵均<span style="font-size:18px;">毅然选择留在祖国,</span>给<span style="font-size:18px;">李秀芝的信中写道“我不能在人民前进的时候离开”。李秀芝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回应了他。夫妻俩心心相印,肝胆相照,体现了他对家国的深情与守望,感情至深,催人泪下。</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生活就像草原上的马,你驯服了牠,牠就会带你走的更远。</b></p><p class="ql-block"> 《牧马人》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在这个急功近利,物欲横流,浮燥暴涙的时代,我们太需要这样的故事来唤醒内心深处的善意与纯真。《牧马人》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要相信人性的光芒,都要坚守内心的善良。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苦难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编辑:王利</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民歌</p><p class="ql-block">制作:王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