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端午节

蕊语

<p class="ql-block">  我的节日概念以及节日仪式感,好像都是源自于奶奶。</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奶奶特别讲究居家过日子,比如,同样都是千层底的黑布鞋,奶奶会在我的鞋面上,用五彩丝线绣几朵漂亮的花,黑布鞋就变得与众不同了。</p><p class="ql-block"> 再比如,清明节上完坟,奶奶顺带从山野间采回蒿子,用蒿子混合着白米熬稀粥,然后再烙几个蒿子馍。简单的一粥一饭,就将传统节日和平时的素净的日子区别开来。</p><p class="ql-block"> 最难忘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记忆中的端午节虽说正赶上割麦子、收油菜、插秧苗的大忙季节,但丝毫不影响奶奶留给我的端午印记。怎么能忘掉“插艾草,穿新衣,吃粽子”那些端午往事呢?</p><p class="ql-block">  过端午为什么要插艾草,我问过奶奶,奶奶说,插艾草是为了辟邪。邪在哪里呀?我缠着奶奶继续问,奶奶答不出来,就说我嘴多!</p><p class="ql-block"> 砍回的艾草,奶奶选出最漂亮的插在门头上,剩下的全部送到空场地晾晒。晒干的艾草有大功效,夏天蚊子多,点燃一把艾草,袅袅的艾烟很快就把蚊虫驱散,这样一看,艾草真的像奶奶说的那样,有驱虫辟邪之功效啊。</p><p class="ql-block"> 插完艾草,奶奶还会用一大盆浸泡着艾草的温水,给我和弟弟们擦澡,然后再给我们换上新衣服。我的新衣服是一件花布褂子或者细花小汗衫,弟弟的则是蓝色条纹海军衫。</p><p class="ql-block"> 那时,冬天的衣服一般是过年时置办,而夏天的衣服则在端午节添置,冬天的衣服面料多,平民百姓哪舍得花钱扯布请裁缝做?端午节偶尔添置一件面料少的,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我们这些小孩子,没有新衣服的年过完后,就急切盼望过端午了,因为端午到,新衣到。</p><p class="ql-block"> 端午节当天的大清早,爸爸也会从学校赶回来一家人团聚,偶尔顺带买回几根油条几块糖糕或几个毛桃。回到家后,奶奶已将粽子剥好,撒上白糖。一家人用筷子插着三角形的粽子,津津有味地吃。</p><p class="ql-block"> 粽子是提前一天包好的,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我蹲在旁边,看着奶奶把白糯米飞快塞进竹叶,洒上水,一卷一裹一系,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在奶奶的手中完美诞生了。</p><p class="ql-block"> 粽子包好,已是傍晚时分,奶奶把灶台上最大的那口铁锅洗干净,架木柴开始煮。煮粽子需要很长时间,从傍晚开始煮,煮到天已黑透了,粽子还没熟,把我急得进进出出,一会儿低头看灶膛里的火苗大不大,一会儿又看看灶台上的水汽多不多……</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村没有通电,小煤油灯下,天色已经很晚,可粽子没熟,我和弟弟们是不会睡的,我们围着烟雾缭绕的灶台不停地转,边转边念叨“烟烟,莫秋我,秋天上的黄大哥”。</p><p class="ql-block"> 等啊,转啊,粽子终于熟了,昏黄的油灯下,奶奶捞出一个,比我们大不了几岁的三佬抢过去飞快地剥,刚出锅的粽子很烫,三佬边剥边吹。剥开的粽子,白白的,糯糯的,冒着诱人的香气。三佬用一根筷子叉住剥好的粽子,让我和弟弟们一人咬一口粽子角,然后他再咬一口粽子心……</p><p class="ql-block">  这已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四十多年了吧?那时候是多么的美好啊,艾草青青,粽子香香,一家人在借来的矮房子里,团团圆圆,笑声朗朗。</p><p class="ql-block"> 可是,一切都回不去了,如果时光能够倒流,该是多好啊。</p><p class="ql-block"> 因为那些时光里,有艾草,有粽香,还有新衣裳,而我和弟弟们围着灶台唱:“烟烟,莫秋我,秋天上的黄大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作者:竹醉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