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

国珍

<p class="ql-block">  前几日,在网上购了一本小说《追风筝的人》。小说360页不算长,但它给我带来了不一样的震撼。作者是阿富汗人,后移居美国。故事在两个阿富汗少年,富家少爷阿米尔,小仆人哈桑之间延展。</p> <p class="ql-block">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末的阿富汗。我第一次阅读关于阿富汗的小说,之前对阿富汗的浅显认知获得了补充。对同一国家都信仰伊斯兰教的两大派别什叶派和逊尼派有了初步了解。</p> <p class="ql-block">  少爷阿米尔家属于逊尼派,哈桑家是什叶派,从中便可看出两大派别在阿富汗的社会地位。</p> <p class="ql-block">  仆人哈桑对少爷阿米尔周到的伺候令人心疼,他比少爷小一岁。两个人都喜欢放风筝。但少爷阿米尔永远是那个手持风筝的放飞者,哈桑总是那个去捡风筝的人。哈桑对阿米尔说的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是全书最经典的句子,而他的所做更不知让多少人落泪。</p> <p class="ql-block">  在一次风筝比赛中,为保护少爷,哈桑被恶人阿塞夫强暴了,躲在暗处的阿米尔目睹了现场发生的一切。</p> <p class="ql-block">  阿米尔对哈桑的情感是复杂的,两个人看似朋友,但言行流露的是主仆关系。哈桑为他挺身而出理所当然,他在哈桑受辱时怯懦地跑了。他的所为,让人痛心,更对不起哈桑。</p> <p class="ql-block">  已经在美国长大成家的阿米尔重返了阿富汗,因为他的内心一直深陷于懊悔的沼泽中。来后,听故人讲才知哈桑是父亲的私生子,跟他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而且他在结婚生子后死了,留下了一个孱弱的10岁儿子。</p> <p class="ql-block">  阿米尔在孤儿院找到了他的侄子,一个跟他父亲哈桑长得极像的男孩。多么悲催,他的侄子在孤儿院抹着黑眼圈,拴着脚铃铛,沦为了年幼的舞妓,糟践他的人正是当年强暴哈桑的恶棍阿塞夫。</p> <p class="ql-block">  懦弱的阿米尔,为了带走可怜的侄子,一扫少年时对哈桑的冷漠无情,勇敢地接受了恶棍的挑战,尽管被阿塞夫打得遍体磷伤。最后,侄子用从父亲哈桑那里学到的弹弓打法,用钢球射中了阿塞夫的右眼。在恶棍的嚎叫中,阿米尔和他的侄子最终逃离了孤儿院,他那颗一直悔恨的心得到了救赎。</p> <p class="ql-block">  他的侄子,小小年纪,尝遍了人间痛苦,逃出孤儿院,来到美国后,日积月累的哀伤让他不再说话了。</p> <p class="ql-block">  小说的结尾闪出了一丝亮光。一天,阿米尔带侄子在空旷的场地看一群孩子放风筝。“为你,千千万万遍!”哈桑的声音突然响在耳边。望着天空的风筝,侄子的嘴角显出了微笑。尽管侄子还没有说话,但那个微笑就像第一片融化的雪花,就像春天第一片绿叶,阿米尔陪着侄子一同向风筝追去。</p> <p class="ql-block">  爱、恐惧、愧疚、赎罪,交织在作品里。2006年,因小说巨大的国际影响力,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全球销量超过5000万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