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庭院重重水的曲水园

老顺子

<p class="ql-block">昵称/老顺子</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41617</p><p class="ql-block">图/自拍</p> <p class="ql-block">有闲一日,去往青浦曲水园一游。</p> <p class="ql-block">曲水园坐落在青浦老城的东北角。门前那条路就叫公园路。我思忖这公园路就是为曲水园这座著名的古典园林特意命名的。它是青浦的名胜,是青浦有史以来最光彩夺目的珍宝,是青浦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曲水园与市区老城厢的豫园、嘉定区嘉定镇的秋霞圃、嘉定区南翔镇的古漪园、松江老城厢的醉白池并称上海五大古典园林。曲水园是其中占地面积最小建造时间最晚的,然而却是最别致的。</p> <p class="ql-block">到此一游,先得做点功课。好在有园方的简介和DeepSeek搜求所得。</p> <p class="ql-block">曲水园最初建园是在清乾隆十年即1745年,距今已有280年了,而完全建成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园子,其版图及布局已经是在2007年9月最终完成的全面整修之后。也就是说它不是一次建成的,而是历经200多年多次增建、改建、修缮而成的。尤其是在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占领青浦,清军和华尔洋枪队攻城时,曲水园毁在炮火之中。光绪十年(1884年)开始重建,前后经历27年,完成了曲水园原有景点的复建工程。</p> <p class="ql-block">曲水园占地面积仅30亩即20000平方米,与占地148亩即10万平方米的古漪园相比犹如大象和兔子比体量,不在一个档次。在这么小的一块地盘上把园子造的好造的妙,因地形而布局实为重要。一旦做成必然是匠心独到与众不同别致不凡的作品。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曲水园做到了地不在小别致则灵。</p> <p class="ql-block">曲水园整个地块呈三角形,北窄南宽,东临护城河。因地制宜,引水入园。江南园林,水润江南。水是江南园林的灵魂,缺之则魂飞魄散。曲水园妙在将水应用得淋漓别致,小小的地方挖了两个大大的池塘,再沟通遍布全园角角落落的小河溪流。</p> <p class="ql-block">水有了,没有山,形不成山水风光的景致。那就造一座山,仿杭州灵隐寺飞来峰名小飞来。小飞来兀立园子中央,横断两池。如同扁担挑水,一山担两池,由此奠定全园格局。</p> <p class="ql-block">江南古典园林几乎都是私家园林,然而曲水园不是。它最初是青浦城隍庙的灵苑即后花园,具有久远的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历史,从开园至今始终是公园性质,在所有古园之中实为难得。据青浦城史记载,当时城隍庙按习俗每年向每个居民捐募一文钱,用作庙宇维修经费,故此园又有“一文园”之称。从南大门进入迎面一道石门是为仪门,门额正面刻“古邑灵迹”,背面刻“一文园址”。免费开放的传统最近也回来了。</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叫曲水园也是有来历的。初名灵园,因为是县城邑庙的园林。清嘉庆三年(1798年)邑侯杨东屏于园内宴请学使刘云房,见其风水佳景,就借东晋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的典故,将灵园改名为“曲水园”。清宣统三年(1911年)由庙产改为公产管理,从此正式成为独立的公园。民国16年(1927年)又更名为“青浦中山公园”,1980年恢复“曲水园”原名。</p> <p class="ql-block">除了相对独立的石鼓文书艺苑之外,全园依据布局和特色大致以南北纵向划分为西部、中部和东部三个景区。西部景区以建筑为主,所谓深深庭院所指便在这个片区。中部以山水为主体,所谓重重水所指便在这个片区。东部土地平旷,植物繁茂,颇得野趣。</p> <p class="ql-block">功课做过了,纸上为虚,眼见为实,游园开始。</p> <p class="ql-block">从南门进入,是个小院,北是仪门,东有门洞。舍东进北,又是一个大院,即见一座正正规规坐北朝南厅堂建筑凝和堂,是为全园核心建筑。</p> <p class="ql-block">出凝和堂往西进入西部景区,小河小桥小山和小巧建筑点缀其间。登上爬下览不尽深深庭院,慨道真乃一步一景玲珑精致无出其右者也。</p> <p class="ql-block">喜雨桥</p><p class="ql-block">高不足丈,长仅二丈余,宽仅七尺,却非常精致。</p> <p class="ql-block">涌翠亭</p><p class="ql-block">是一座半亭。湖中绿荷,喜雨桥上的藤蔓,湖边垂柳,对岸大假山的古树,满视野的绿奔涌而来。“涌翠”形象而传神。</p> <p class="ql-block">舟居非水</p><p class="ql-block">俗称旱舫、岸舫。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距今已二百五十年。游人登船,不见石驳,但见溪中游鱼,池中倒影。</p> <p class="ql-block">夕阳红半楼</p><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时,照红半幢楼,跟晚霞相映,极富诗意。“夕阳红半楼”取自陆游诗句“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p> <p class="ql-block">有觉堂</p><p class="ql-block">建于清乾隆10年(1745年),是曲水园中历史最悠久的建筑物。房顶不见梁柱,全用板梢椎接结构,层层向上收缩,攒拔成藻井形状。</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是一幢两层三间小楼,收藏皇帝圣旨的地方。现除圣旨外还设有青浦书法家和篆刻家的作品展览。</p> <p class="ql-block">走出西部景区,东行,沿坡而上,登临小飞来大假山。随后将中部山水踏行一遍,感慨假山水以小见大不输真山水,造园叠出山水大盆景。</p> <p class="ql-block">九峰一览阁</p><p class="ql-block">曲水园的最高景点,踞小飞来山顶,当年登阁可望松泖九峰。如今高楼阻隔是望不见了,但远眺青浦老城或新城都是历历在目,俯瞰全园景致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大假山“小飞来”的一处坡道。</p> <p class="ql-block">荷花池</p><p class="ql-block">背靠大假山,面对凝和堂、花神堂等古典建筑。池岸环线曲折,池水清澈明澄。一到夏日荷叶田田,荷花映日。</p> <p class="ql-block">睡莲池</p><p class="ql-block">因池中植满睡莲而得名。荷花池在大假山之阳,睡莲池在大假山之阴,如果说荷花池以华丽秀美引人入胜,那么睡莲池则以清幽娴静招人爱怜。</p> <p class="ql-block">恍对飞来</p><p class="ql-block">此亭位于荷花池的东南岸,因其仿佛朝着小飞来,故名为恍对飞来。</p> <p class="ql-block">往东行游,风景忽变,平旷而树木葱茏,亭立其间,廊看绿波,朝阳和夕照,无限美景悠然得之。</p> <p class="ql-block">机云亭</p><p class="ql-block">机云亭是曲水园众多亭子中唯一用人名命名的亭子。机云,就是西晋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他俩是青浦人,二陆的祖父陆逊、父亲陆抗都是东吴重臣。魏灭吴后,兄弟俩退居故里。十多年后,卷入“八王之乱”,遭冤杀。“闭门十载玉出昆冈,入狱一朝鹤唳华亭”这副楹联高度概括陆机陆云的悲壮人生。</p> <p class="ql-block">咏真斋</p><p class="ql-block">位于曲水园的北端,建于2006年,是曲水园内最年轻的建筑。斋名“咏真”,就是赞真景、抒真情、说真话、感真趣、做真人之意。</p> <p class="ql-block">邀月廊</p><p class="ql-block">取名为“邀月廊”,因为这里是月下喝酒赏景的佳处。</p> <p class="ql-block">绿波廊</p><p class="ql-block">临河而建,全长一百余米。</p> <p class="ql-block">水月亭</p><p class="ql-block">由朱家角水月庵迁来的一座古亭。亭顶最高处的葫芦位于六个象鼻之上,蕴含吉祥(象)、平(瓶,即葫芦)安之意。</p> <p class="ql-block">最后游程是转回园西进入园中园的石鼓文书艺苑静心观览,让中华五千年的悠久文化驻入心间。</p> <p class="ql-block">石鼓亭</p> <p class="ql-block">石鼓桥</p> <p class="ql-block">碑廊</p> <p class="ql-block">仿石鼓文</p> <p class="ql-block">悠悠中华神州大地,瑰宝万千,洋洋大观,曲水园乃沧海一粟而已,却已光灿非凡。总之:曲水园古朴典雅,玲珑别致,以深深庭院重重水的特色列入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谱当之无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