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这次旅行,我来到了安徽省东至县,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地方。这里紧邻长江,自古就有发达的水上航运业,古老的建筑和宁静的自然风光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步都仿佛在穿越时光,感受着古代与现代的交融。</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下午5点,我们一行三人慕名而来,到达东至县东流镇,晋代诗人陶渊明生前隐居于此并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东流镇自古以来还是长江沿岸航运码头,商贾云集。 我首先来到东流双塔,它矗立在树林间,砖石结构、雕刻精致,多个拱形窗户显得庄重而宏伟。两侧绿树环绕,在蓝天映衬下格外醒目。这座塔楼的设计让人不禁联想到古代文人墨客在此吟诗作画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接着,我走进了一个典型的中式庭院入口。门楼采用青砖灰瓦,质朴典雅。匾额上的“祠公陶”三个字彰显了这些建筑的文化背景。进入大门后是一条铺有石板的小径,两侧点缀着翠绿植物和鲜花,造型独特的假山营造出宁静舒适的氛围。这种自然环境融合人工构建的特点使得这个景点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陶公祠左侧围墙边镶了一块石碑,上面刻有关于一位名叫“陶渊明”的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和贡献。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成就斐然。这段文字还记载了他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并提到他曾被封为官员。此外,文中也涉及到他的墓地和他的诗作在现代社会中的认可度与保护措施等内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夕阳西下时分,我来到一片开阔的田野旁,欣赏到了宁静的日落景色。天空被涂上了粉红色和橙色的色调,地平线上方可见一个小而明亮的红点。这片开阔的土地上点缀着稀疏的树木,为景观增添了一些纹理元素。尽管这是一个平静的画面,但有一种期待感——仿佛日出后等待它的宁静一天即将到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傍晚我们漫步在长江岸堤上,在一个拐角处矗立着辛弃疾的雕像。宋代时期,辛弃疾去杭州,路过东流,写下了千古绝唱,“念奴娇·书东流村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夜晚降临,我走进一条狭窄的小巷里,挂着一排红色的灯笼,在昏黄灯光下显得格外鲜艳夺目。建筑外墙部分被涂成了灰色调,并有一些斑驳痕迹可见。墙壁上有一块刻有“保护文物”字样的石牌,体现了对历史遗迹的尊重与守护意识。附近还有一个黑色的路灯和电线杆伫立一侧,为古色古香的老街区增添了几分现代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最后,在东流镇一家土菜馆品尝到了皖南特色的风味佳肴。我们点鱼头炖豆腐、肉丝炒荸荠、素炒白菜杆三个时令菜品,价格实惠。这里的美食不仅美味可口,更让我深刻领略到中华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漫步在东至县南溪古村落,仿佛穿越回了古代。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古老的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 5日用过早餐驱车赶往彭泽县狄公楼,逛了一圈便赶往长江码头,这是一场与自然和人文交融的难忘体验。清晨出发时,阳光洒在平静的江面上,波光粼粼,仿佛为整个旅程铺上了金色的道路。我站在岸边,望着缓缓流动的长江水,心中充满了对未知风景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 上午9点40我们乘长江渡轮来到了长江对岸的宿松县的小孤山。小孤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游客。登顶小孤山只见长江江面上轮船如织,好一派繁忙景象,与小孤山古老建筑相得益彰,仿佛置身于一幅壮美的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湖口县石钟山之旅:</p><p class="ql-block"> 探寻历史与自然的交融</p><p class="ql-block"> 湖口县石钟山之行,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与自然探索之旅。这座位于长江畔的古老山峰,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更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漫步其间,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石钟山得名于北宋文学家苏轼《石钟山记》,因山下水声如钟鸣而得名。这里不仅是文人墨客笔下的灵感源泉,也是历代军事要塞。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古老的建筑遗迹。这些绿树掩映下的白墙黑瓦建筑,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让人不禁驻足凝望。我站在高处俯瞰,远处江面上船只来往穿梭,岸边停靠着几艘小船,与古老的桥梁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湖口县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游记</p><p class="ql-block"> 来到湖口县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基地,仿若踏入了一个现代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的世界。这里既有充满设计感的现代大楼,又有着灵动的自然景观。</p><p class="ql-block"> 走进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独特的现代建筑。“长江鄱阳湖水世界”的红色招牌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这栋玻璃幕墙的大楼,在金色光辉的照耀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背后连绵起伏的山脉像是它坚实的依靠。天空从明亮到深邃的颜色变化,为这座建筑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宁静而壮美。</p><p class="ql-block"> 不远处是令人惊叹的喷泉景观。长江、鄱阳湖江豚雕塑组成的喷泉群,仿佛在诉说着长江与鄱阳湖的故事。它们或跃出水面,或倒立嬉戏,灵动的姿态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活力。周围蓝天白云相映衬,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机与和谐之美。这些雕塑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人与自然对话的桥梁。</p><p class="ql-block"> 沿着小径漫步,发现了一处现代建筑与自然美景相得益彰的地方。简洁设计风格的大楼矗立在一片开阔的土地上,右边是无垠的天空,左侧大树像一个天然画框。地上摆放着路标,一辆自行车静静停靠,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和谐有序,体现出人类与环境共生共存的理念。</p><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来到了一片宁静的沙滩。沙滩上的石头和贝壳五彩斑斓,与远处深蓝色的湖面形成鲜明对比。栅栏横亘于地平线处,像是守护这片静谧水域的卫士。几座小山峦在天边勾勒出优美的轮廓,整个画面平静而自然,散发着祥和平淡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修水县陈寅恪黄庭坚故里之旅</p><p class="ql-block"> 这次前往修水县的旅行,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探索。踏入这片土地,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在脚下跳动。这里不仅是文学巨匠陈寅恪与书法大家黄庭坚的故乡,更是一个融合自然美景与人文底蕴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陈寅恪故里一座古色古香的白色建筑映入眼帘。它被石墙环绕,背后是茂密的绿树,宁静祥和的氛围让人瞬间放松下来。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我来到了一座两层楼高的房子前,灰色石墙上的木制标牌指引着方向。屋前摆放的绿色植物为古老建筑增添了一抹生机。这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让人不禁驻足凝视。</p><p class="ql-block"> 走进室内,仿佛穿越到了古代中国的书房。红色实木书桌椅组合、精致的竹编笔筒与小木盒,一切都显得那么典雅。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似乎还残留着古人读书写字时的气息。继续深入,一张红褐色调的传统床榻出现在眼前,蓝白相间的被褥与白色纱帐营造出温馨而庄重的氛围。这些细节无不展示着东方建筑艺术中的和谐美学。</p><p class="ql-block"> 漫步于宁州古城古巷之中,狭窄的小路两旁是传统的砖砌建筑。灯笼与横幅装点其间,既保留了历史感又不失现代活力。偶尔遇到几位行人,他们或匆匆赶路,或悠闲聊天,构成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抬头望去,现代化的大楼高耸入云,与古老的街景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和谐共存。</p><p class="ql-block"> 修水县双井黄庭坚故里: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我来到修水县双井黄庭坚故里,这是一场充满诗意与历史韵味的文化之旅。踏入这片土地,仿佛能感受到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气息。这里不仅保留了古朴的建筑风貌,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 走进景区,迎面而来的是庄重的门牌和精美的雕塑,彰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石阶两侧整齐排列的旗杆和绿色植物相映成趣,在灰蒙的天空下别有一番韵味。沿着石板路前行,处处可见古色古香的建筑群落,从宏伟的牌坊到精致的庭院,无不散发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这些古老的建筑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历史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南昌梅岭: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山水画卷</p><p class="ql-block"> 南昌梅岭之旅,是一场令人难忘的自然与人文交融之旅。这里既有雄伟壮丽的山川景色,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 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一条白色的人行道在绿色山峦间若隐若现。坚固质朴的木制栏杆沿路而设,远处浅米色的石筑楼阁矗立于山顶,仿佛是这片土地上的守护者。脚下是随风摇曳的田野,眼前是云雾缭绕的群山,整个画面和谐而宁静。这些建筑与自然完美融合,展现出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p><p class="ql-block"> 继续深入梅岭,一幅更加广阔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连绵起伏的山脉与丘陵相互交错,不同色调的绿、棕、黑构成了一幅天然水墨画。几条小路蜿蜒其间,连接着散落其间的民居,为这片宁静之地增添了几分人间烟火气。一个木质观景台静静地坐落在路边,等待着游客们驻足欣赏这无边美景。站在这里极目远眺,高耸的山坡与近处的道路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气势与无限魅力。</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要数那块刻有“高路入云端”的巨石了。站在巨石前,我不禁被眼前的开阔天空和连绵山脉所震撼。这五个大字不仅描绘了梅岭的壮观景象,更体现了古人对这片神奇土地的赞美之情。</p><p class="ql-block"> 梅岭之行,不仅是一次视觉上的盛宴,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每一处风景都诉说着自然的故事。离开时,我心中满是对这片美丽山水的留恋与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