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些年,不少50.60后的人退休后离开所居住的城市,来到儿女工作生活的北京重新上岗,带娃理家,成为新“北漂老一族”。</p><p class="ql-block"> 应老同事杨清民邀请,到他家做客。同邀的还有牛淑华大姐和彭发,他们都退休后华丽转身,成为了“北漂老一族”。能与老同事在北京聚会,是件高兴的事。遗憾的是这次牛大姐有事未到场。</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几个同在纪检监察科工作。我和清民是纪检委员,彭发是监察科长,牛大姐审计负责,显云是财务科会计。可以说都是年富力强,被公认为业务能手……</p><p class="ql-block"> 巧的是我和清民是同年同月出生,所以也同年同月退休,退休后又到北京与孩子同住。有缘分吧! </p><p class="ql-block"> 别看我俩这么多巧合,但退休九年了,我们还是第一次见面。主要是我看老妈他带娃,平时忙着各顾各,所以见不着也正常。</p><p class="ql-block"> 清民是个热心肠的人,他在承德的家就像是单位的民宿。一到休息日,他就组织大家到他家玩。聊天麻将扑克牌应有尽有,关键是还管饭。清民的拿手菜炖猪肉、炸带鱼、乱炖、小炒肉蘑、凉拌菜等都叫人餐后叫绝!这不,今天在北京的家又摆上桌啦!真给人以“似曾相识肉又来”之感觉…</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的九年中,我们取得了不少成绩:清民显云带大了两个外孙,现在老大上四年级,老二上一年级;牛大姐和老伴带大了外孙女;彭发和老伴带大了孙子,也都即将上小学。我和老伴则是送走了老爷子,和两个妹妹轮流看护老太太至去年。年初近七十的我深感力不从心,才主张把91岁的老太太送到了养老中心。</p><p class="ql-block"> 看着我们几个略显苍老的“北漂老一族”,听着每家不同的故事,感慨中几分同情,同情中几分相近,相近中又几许笑料……</p><p class="ql-block"> 笑料一:清民刚看孙子时,孙子喊:爷爷要拉屎!清民道:孙子给你盆!孙子:爷爷拉完啦!清民:孙子擦屁股!事后琢磨:这他妈谁是孙子谁是爷?</p><p class="ql-block"> 笑料二:彭发老伴疫情期间看孙子,儿子儿媳都在家办公,家里要安静,孙子要热闹,又不能出家门。彭发老伴道:可真是为难死我了,我和孙子关上门,悄声逗他玩,动作大了怕他笑出声,动作小了又怕他闹,关键这不是一两天啊,都快憋死我了。孩子问我:妈你这么忙活,累不?我强咬牙关:不累!</p><p class="ql-block"> 笑料三:我值班期间,有一阵老太太不知为啥,每天都要哭两次,而且很规律。地点:家客厅阳台,时间:早饭后,午饭后。问她为啥?回答:不为啥,就是想哭!所以每到吃完饭,她还没哭呢,我就催她:快!上阳台上班去!她疑惑的问:上啥班?我道:哭班啊!一天两次,快点!别迟到了!她给我一巴掌:去一边去!还给我安排上班哪!弄了几次,解决!</p><p class="ql-block"> 想想其实作为50和60后,真的挺不容易的。看看我们走过的人生历程,承受永远大于抚慰,付出永远大于收获,痛苦永远大于欢乐,挫折永远大于成功。但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从未倒下,也不敢倒下,因为总觉得责任还在肩,义务还未尽。总是在拼命证明自己:我在!我还行!就像一簇乱崖上的毛竹,都已经摇摇欲坠了,还死咬着青山,抵御着风雨雪的冲袭,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世间!这可能就是特殊年代锻造出我们这代人的性格:毅力,执着,坚持,奋斗,即便倒下也笑傲一切,赢得赞赏!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亦如此……</p><p class="ql-block"> 大言不惭道:致敬!50.60后的“北漂老一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2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