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天.从北京出发,到达嶂石岩景区己经中午,由于时间关系,此次仅游玩了九女峰景区。</p> <p class="ql-block">嶂石岩</p><p class="ql-block">位于石家庄的赞皇县,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国家地质公园。以嶂石岩命名的嶂石岩地貌,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并称为中国三大旅游砂岩地貌。站在嶂石岩景区最高点黄庵垴(海拔1797米)可看到两省五县。</p><p class="ql-block">嶂石岩是太行山雄险、壮美的典型代表地段。区内高达600多米的三级红色砂岩大断崖构成的丹崖绝壁,在嶂石岩一带南北伸展20多公里,并远远延伸而去。在此大背景下,发育了众多幽谷深渊、奇峰怪石,独特的“Ω”型嶂谷--“天下最大的回音壁”入选基尼斯。</p><p class="ql-block">玉柱、重门锁翠、叠嶂悬钟。这三栈四屏、八景九套之间均有小路相连,将120个景点连珠缀串,迤逦展开。其中天然回音壁、冻凌玉柱、雾洞、佛光为“嶂岩四绝”;晴天飞雨、石乳灵泉、云岸撒珠、银瀑落湖又为嶂岩水景四绝。雄伟的嶂岩三叠,奇秀的九女峰使人叹为观止;一线天、三秀峡、槐泉峪、乳泉洞、大天梯等一串串的自然景点令人神往。千年古刹槐泉寺、三栈胜境玉皇庙暨千佛碑、大王台、义军寨等人文景观是寻古探幽的佳地。</p> <p class="ql-block">嶂石岩景区分为黄庵垴(主峰)景区、纸糊套(回音壁)景区、冻凌背景区和九女峰景区四部分。</p><p class="ql-block">要想玩得好,至少在山里住上一晚,景点比较分散,一般游玩嶂石岩整个景区约需2天左右。第一天上午攀登主峰,下午前往纸糊套景区。第二天上午爬九女峰景区,下午前往冻凌背。回音壁和九女峰是必去的。</p><p class="ql-block">主峰可体味爬山之乐,进景区后会分两条路,左坡路右边台阶路,建议走台阶路,不恐高的人可以试,拍照很美!上下山大概4个小时左右。</p><p class="ql-block">纸糊套:可由淮泉寺进,进寺后右手边小门可以见到由此上山,主要是去回音壁,去了后可释放天性,有清晰的本人原声传回来。</p><p class="ql-block">冻凌背景区以冬季大冰柱最为出彩。</p><p class="ql-block">嶂石岩的门票65块,景区内部超大,20块的往返观光车。</p> <p class="ql-block">九女峰景色最美,有断崖之险,山峦之幽,云雾之幻,草甸子之乐。</p> <p class="ql-block">骆驼峰</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参观河北博物馆</p><p class="ql-block">纵使石家庄被戏称为“存在感最低的省会”,但是河北博物院的奇珍异宝足以让石家庄扬名天下。“为一个馆,赴一座城。”在河北博物院,见证燕赵大地千古辉煌的国家宝藏数不胜数,值得你为它专程来一趟。</p> <p class="ql-block">河北省图书馆:博物院南侧,可一同打卡。</p> <p class="ql-block">河北博物院南区文物展览共3层、9大展厅,按照历史顺序推荐从三楼看起,二楼展厅是精华,值得多花时间!</p><p class="ql-block">1. 一楼:北朝壁画展厅、名窑名瓷展厅、曲阳石雕展厅</p><p class="ql-block">2. 二楼: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厅、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厅</p><p class="ql-block">3. 三楼:石器时代的河北展厅、河北商代文明展厅、慷慨悲歌——燕国故事展厅、慷慨悲歌——赵国故事展厅</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真的很大,南区是文物区,北区是活动区,每个展厅仔细逛下来需要3-4小时,建议多花时间在二楼战国、汉代展厅,件件是精品。</p> <p class="ql-block">战国雄风~古中山国</p><p class="ql-block">它是由白狄族鲜虞部建立,位于河北省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中山国存国200余年,经历了多个发展阶段,包括戎狄、鲜虞和中山,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曾三次崛起,三次灭国,先后被晋、魏、赵所灭,在大国的夹缝中顽强生存。中山桓公时期,国力鼎盛,拥有战车九千乘,并有“战国第八雄”之说。在公元前295年,中山国被赵国所灭。</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展出的是对中山成公墓、中山王厝墓等多座族墓以及百余座贵族、平民墓进行发掘出土的文物,如错银铜双翼神兽、铁足铜鼎、铜方壶、十五连盏铜灯以及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案等。这些发现让我们对古中山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古中山国在从游牧到农耕的转变过程中,既保留了游牧文化的特色,又不断向中原文化靠拢,两种文化的交汇产生了许多创新。</p> <p class="ql-block">十大镇馆之宝 </p><p class="ql-block">1.长信宫灯(西汉):二楼,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厅</p><p class="ql-block">2.刘胜金缕玉衣(西汉):二楼,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厅</p><p class="ql-block">3.西汉错金博山炉(西汉):二楼,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厅</p><p class="ql-block">4.中山王铁足大铜鼎(战国):二楼: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厅</p><p class="ql-block">5.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战国):二楼,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厅</p><p class="ql-block">6.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战国)二楼: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厅</p><p class="ql-block">7.透雕龙凤纹铜辅首(战国)三楼:慷慨悲歌-燕国故事展厅</p><p class="ql-block">8.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北齐)一楼:北朝壁画展厅</p><p class="ql-block">9.彩绘石散乐浮雕(五代)一楼:曲阳石雕展厅</p><p class="ql-block">10.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元代)一楼:名窑名瓷展</p> <p class="ql-block">长信宫灯,是中国汉代青铜器中的杰出代表,以其独特的设计、精湛的工艺和环保理念而闻名,被誉为“中华第一灯”。</p><p class="ql-block">宫女形象设计,跪坐执灯,左手托灯座,右手提灯罩,右臂中空并与灯体相连,形成烟道,巧妙利用虹吸原理收集燃烧产生的烟尘,减少室内污染。</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中华第一灯”,荣登央视《国家宝藏》节目,出土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造型精致小巧,具备自动排烟功能,是我国工艺美术品的巅峰之作。</p> <p class="ql-block">刘胜金缕玉衣是西汉时期的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它不仅是汉代丧葬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古代中国工艺技术的杰出成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该文物为中山靖王刘胜的殓服,刘胜是汉景帝之子,生活在公元前165年至前113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2498片大小不一的玉片组成,这些玉片主要为岫岩玉,通过1100克的金丝编缀而成。玉衣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部分,设计精巧,与人体结构高度贴合。</p> <p class="ql-block">中山王铁足铜鼎是战国时期中山国的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p><p class="ql-block">中山国位于今河北中部,是一个由白狄族建立的国家,夹在燕赵之间,曾一度强盛,后被赵国灭亡。</p><p class="ql-block">铭文详细记录了中山国的历史事件,包括中山王对燕王哙让位给子之的批评,以及中山国相邦司马的功绩,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国际关系和中山国的政治情况。</p> <p class="ql-block">出土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是我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丝重约1100克,为研究西汉葬制和玉石金工艺提供珍贵佐证。</p> <p class="ql-block">西汉错金铜博山炉</p><p class="ql-block">出土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造型壮观,宛如多峰之山,形神兼备,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体现出汉代工匠纯熟的铸造技艺,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p> <p class="ql-block">西汉错金铜博山炉,属铜质、错金,炉身呈青铜器中的豆形,由炉座、炉盘、炉盖三部分组成,系分别铸造,用铁钉把炉座、炉盘铆合在一起。炉盘与炉盖作子母口,随意开合,便于放取香薰料。其中,炉座透雕成三龙出水状;炉盘上部和炉盖则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群山叠嶂,象征着海上的仙山、传说中的仙境——“博山”;炉盖上因山势镂孔,雕塑出生动的山间景色,神兽出没,虎豹奔走,小猴嬉戏,猎人巡猎山间。</p><p class="ql-block">炉身为半圆形,其上部及盖作尖锥状山形,层峦叠嶂,山峦间有人物、走兽出没。炉身下承短柄及喇叭形座。通体满布错金纹饰。炉体饰云气纹,线条圆转,与起伏的山峦相融合,富于灵动之气。柄、座错以细丝线,底缘饰金地卷云纹。</p><p class="ql-block">此炉汇合仙山、大海、神龙、异兽等多种元素,不仅反映出汉代人求仙和长生的信仰体系,也体现了大汉王朝“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胸怀与气度。高超的铸造技艺充分诠释了盛世时期汉代工匠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p> <p class="ql-block">中山王铁足大铜鼎(战国)</p><p class="ql-block">出土于战国中山王墓,是王墓出土的九鼎中的首鼎,外壁刻有468字长篇铭文,是迄今为止铭文最长的战国青铜器,具有文字研究的重要价值。</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战国)</p><p class="ql-block">出土于战国中山王墓,虽案面已经腐朽,但整体造型复杂,集合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身,是商周以来青铜器制造工艺的集大成者。</p> <p class="ql-block">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战国)</p><p class="ql-block">出土于战国中山王墓,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屏风实物,整体设计独特,展现出猛虎扑食的生动瞬间,鲜活表现中山古国奔放的游牧民族风情和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透雕龙凤纹铜辅首(战国)</p><p class="ql-block">出土于燕国都城“燕下都遗址”,原为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宫门构件,器形巨大、制作精良,是迄今为止发现最大的战国青铜辅首,燕国曾经的强盛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文宣帝高洋墓墓道壁画(北齐)</p><p class="ql-block">出土于北齐开国皇帝高洋墓中,壁画全长37米,最深处8米,面积约320平米,是我国现存最大型的北朝墓葬壁画,代表当时的绘画艺术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彩绘石散乐浮雕(五代)</p><p class="ql-block">出土于五代军阀王处直墓中,展现出15个乐队吹奏表演的场景,真实再现唐末五代时期的乐舞,上承以肥为美的大唐余韵,下启五代曲阳石雕的艺术风采。</p> <p class="ql-block">青花釉里红开光贴花盖罐(元代)</p><p class="ql-block">出土于保定元代窖藏,是罕见的存世之作,集绘画、浮雕、贴塑等多项技艺之大成,装饰纹样多达11层,代表了元青花瓷的顶尖水平。</p> <p class="ql-block">透雕双龙白玉壁是河北省博物院镇馆之宝之一。</p><p class="ql-block">玉壁的历史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距今约5000年。</p><p class="ql-block">透雕双龙白玉壁通过透雕技术,巧妙地将两条飞表现得栩栩如生,展现了古代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同时,它作为礼器的象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文化。双龙的形象还寓意着祥瑞吉祥,表达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神龙的尊重。</p><p class="ql-block">透雕双龙白玉壁作为皇家玉器,象征着皇帝的权威和地位,成为古代贵族社会的象征。它的历史、制作工艺、文化意义与价值都得到了全方位的解析,使其成为一件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珍贵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曲阳石雕</p><p class="ql-block">自西汉开始,曲阳人就开采当地白石,走上了雕刻之路,历经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朝代,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发展轨迹。曲阳石雕作品不仅是艺术品的展现,也是历史文化的见证。</p><p class="ql-block">曲阳石雕材质多样:包括大理石、玉石、木质、象牙、青铜、不锈钢等,展示了石雕艺术的多样性。技艺精湛:包括圆雕、透雕、镂雕、浮雕等,每种技法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题材广泛:包括现代人物雕像、园林雕塑、家庭装饰等,显示了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适应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