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物件勾起无数的回忆</p><p class="ql-block">今天去参观了劳务工博物馆,(很惭愧的是博物馆离我家只有500米的直线距离,但我一直没去过。)里面得太多老物件展品勾起了我的回忆。黑白电视机,家书,火柴,多功能收录机,子母电话机……还有那一张张的火车票,居住证,一本本的未婚证,见证了我们这一代打工人的青春年华,让我感慨万千啊,不由自主地回忆起了自己来深圳打工的情景。</p><p class="ql-block">我是1986年随父亲一起南下的,那一天是415,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晚上在火车站等车,父亲看着新闻联播哭出了声来,一位给予父亲和他们几十万铁路工人帮助的大领导走了,父亲伤心透了,在候车厅里哭得稀里哗啦的……</p><p class="ql-block">一没有文凭二没有技能的我,进了工厂干上了流水线的活,一干就是15年,那个辛苦那个累啊,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如果人生可以再来一次我是一定要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的。)我以为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了解到了社会工作,08年全国第一次社会工作认证考试在全国开考,我考取了社会工作证书,摇身一变成了一名社工,从一个热爱公益的义工转型成了一名专业助人的社工,这份工作我喜欢。</p><p class="ql-block">时间过得好快,转眼我就在深圳生活工作了近四十年了,贵为帕金森也有十年时间了,我攒下了很多老物件,好多捐给了深圳博物馆,其中08年捐赠的一叠汇款单,现在就陈列在深圳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展馆里面,那是我打工前十几年给母亲汇款的单子,汇款单就像是一个缩影,在那个家家都很穷的年代,每逢休息日邮局门口就排起了长队,来深圳打工的人都要给家里汇款,汇出的是钱,表达的是爱,千千万万的打工人把在深圳挣到的钱汇到全国各地,大大地改善了家里的生活水平。打工人用辛勤的劳动,撑起了一个家,谱写了神州儿女重亲情,有担当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很多的打工人最后都回到了原点,而我何其有幸扎根深圳,嫁了个老广,并在深圳办了退休,感恩。</p><p class="ql-block">深圳的今天是千千万万打工人创造出来的,深圳应该多建几个这样的博物馆,让一代又一代的深圳人了解深圳的发展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