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陈年往事〔十〕

默言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陈年往事,不能不提到母亲。母亲八岁时,由父母作主给到储家当童养媳。十六岁与父亲完婚,育三男五女。母亲为人贤良纯朴,勤劳智慧,孝老爱亲,深得众亲友爱戴。母亲曾经还担任过大队妇联主任,是养蚕能手。母亲娘家是地主,解放前她们家有田产,养殖场等私营企业,家有长工〔1〕和佃户〔2〕。解放后,按家庭成份划分标准,被评为地主。母亲从小没上过一天学,不识字,但母亲聪慧好学,记忆力强,通过自学和在公社开会学习,能背诵百家姓和“老三篇”〔3〕,在当时已经表现得很不错了。有时与父亲抬杠说:“我要是能认得一些字,也能到公社工作……”,当时公社革委会有提议,选拨母亲担任公社妇联主任,父亲认为家有老小,负担较重,又不识字,不让去。母亲有时累了困了心生怨气,把家里的重活累活脏活都留给她干,平时里发牢骚说说而已,但实际生活中,始终任劳任怨。我上初中时,学校老师也要求背诵“老三篇”,放学后,为讨好母亲欢心,主动背诵学校老师教的“老三篇”。母亲说:“你有老师教,我在公社开了几次会,通过学习都记住了……”,说着就很流利的背诵起来,到现在我还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母亲心灵手巧,干起亊来简捷麻利,是大队评选的养蚕能手,熟悉养蚕技术的各个环节,通过母亲的精心管理,养蚕茧层率厚,个头大,产量高,张产高达100一110斤鲜茧,而且产量年年稳得住。后来,还将养蚕技巧推广到全大队,为全大队提供养蚕技术支持。得到了大队、公社的一致好评。</p><p class="ql-block"> 母亲不识字,但非常重视学习文化知识,尊重有文化有知识的人,深知有知识有文化才能够消除愚蠢的重要性。当时,我们家里常年在校学生就有3一4个,哥哥姐姐长大了,有的参军,有的参加了工作,母亲就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在生产小队干一天活,记工分九分。在靠工分吃饭的年代,按工分记酬,劳动力多的家庭,得工分多,按工分计酬分得的口粮和食物就多。像我们这种劳动力少的家庭,即人多劳少,工分少,分得的粮食和食物就少。学生根据年龄干一天活计1.5一3分工。母亲自尊心非常强,坚持天天下地干活挣工分养家,家里还养猪、养鸡、种菜园。母亲既是女能人,又是女强人。经常听到母亲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念书就好好念,上学拿不回好成绩单的,回家干活,锄头农具是准备好的……”。上学在母亲眼里也要实行“末位淘汰制”。学生每天下午放学,要做的三件事中,自选一件,即:砍一捆柴或挑一挑石煤炭;扯一篮子猪草;到生产小队干一下午农活,挣0.5一1分工,作业要求在学校完成。因为那个时期,煤油实行供应制,每月每个家庭只有三斤煤油票,确须作作业,弟兄姊妹们也只给一小墨水瓶做的煤油灯,点燃后能照明一小时左右,大家围坐在一张小木桌上作作业。记得上小学初中时,一到学校考试,都争着交好成绩单,担心被淘汰回家干农活。再后来,家庭条件有所改善,父亲给我们买回一盏罩子灯,时常擦到亮亮的,改善了我们的学习环境。</p><p class="ql-block"> 母亲能吃苦,干起事情来风风火火,不要命,有激情,泼辣,像个男子汉,院子里的人称她是个“牢头”〔4〕。记得有一年秋天,天气连续下了好几天雨,家里没有了柴火。母亲冒着雨去十几里路远,一个小地名叫“波罗园”的石煤炭洞子,背了约150斤重一背篓石煤炭,雨淋湿后足有180斤重,冒着大雨往回赶。我放学回家,奶奶说:“你妈背炭去了,家里没有烧的,柴也砍不回来!……”。我放下书包,拿起跨篮去接母亲,走到距离家约一公里路,一个叫“语录牌”的地方,见到母亲背了满满一背篓石煤炭,艰难地迈着步,全身被雨淋得湿透了,像个“泥人儿”。我忙从母亲背篓里捡了满满一挎篮石煤炭,并摧促母亲走快点!河坝开始涨大水了,去晚了过不了河,雨越来越大,母子俩刚刚回到家,河坝己是满河大水。</p><p class="ql-block"> 母亲在邻里之间,还是一个能说会到的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互帮互助,乐于奉献。无论哪家发生什么事,有求必应,总是作为“改交人”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劝合助谈,合气生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一次,院子里杨姓夫妻俩吵架、打架,丈夫一气之下将妻子甩进自家粪池里,有人呼喊母亲救命。母亲及时到场把人救起,用门前稻田围堰的水冲洗,头发里都是粪便和蛆虫,又臭又脏,清洗干净后,又为他们家庭矛盾进行调解,避免一起恶性事件的发生,让他们夫妻俩合好如初。母亲就是一个无私无畏的人,她的一生很短暂,积劳成疾,五十三岁因病离开了人世。在儿女们的眼里,母亲不是病死的,而是累死的,她的逝世是我们家里的重大损失,邻里悲惜。称赞母亲是储家的贤内助,是父亲的好帮手。母亲教子有方,忠厚待人,德及乡里,名留后世。</p><p class="ql-block"> 回忆起母亲短暂的一生,我最想唱的一首歌,就是《拉住妈妈的手》“想想小时候</p><p class="ql-block">常拉着妈妈的手</p><p class="ql-block">身前身后转来转去没有忧和愁</p><p class="ql-block">上学的那一天</p><p class="ql-block">站在校门口</p><p class="ql-block">哭着喊着妈妈呦</p><p class="ql-block">我要跟你走</p><p class="ql-block">拉住妈妈的手</p><p class="ql-block">泪水往下流</p><p class="ql-block">这双手虽然粗糙</p><p class="ql-block">可是她最温柔</p><p class="ql-block">拉住妈妈的手</p><p class="ql-block">幸福在心头</p><p class="ql-block">千万别松开这份最美的守候</p><p class="ql-block">长大了以后</p><p class="ql-block">还拉着妈妈的手</p><p class="ql-block">想起儿时的不孝顺</p><p class="ql-block">我的心里好难受</p><p class="ql-block">妈妈的腰也弯了</p><p class="ql-block">妈妈她白了头</p><p class="ql-block">受苦受累的妈妈哟</p><p class="ql-block">我要背着你走</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注释:〔1〕长工:旧社会长年出卖劳动力,受地主、富农剥削的贫苦农民。</p><p class="ql-block">〔2〕佃户:租种某地主土地的农民称为某地主的佃户。宋代农村中,地主出租土地剥削佃户的租佃制关系,得到普遍的发展。</p><p class="ql-block">〔3〕“老三篇”,即《为人民服务》、《记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是毛主席在1939年12月至1946年6月抗日战争期间发表的三篇经典文献的统一称呼。“老三篇”为全国军民树立了三个学习的榜样:白求恩、张思德、愚公。它凝聚了毛主席对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理想的希冀,所体现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张思德精神和不怕牺牲奋斗到底的愚公移山精神,深刻塑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特质。</p><p class="ql-block">〔4〕“牢头”指在某种特定场合或特种环境里,有威望有能力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