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录</p><p class="ql-block"> 余向平纪实回忆录《东方情深》第八章第三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让我唠叨心爱的放映工作</p><p class="ql-block"> 电影是根据“视觉暂留”原理,运用照相及录音手段,把外界事物的影像及声音摄录在胶片上,通过设备放映及还音,在银幕上造成活动影像和还原声音,形象生动地表现一定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和技术。不论是故事影片、纪录影片,还是科教影片、动画影片,每一部影片都是电影艺术家和电影制作人长期辛勤劳动的成果,而最终必须通过电影放映人员的放映活动,才能与广大观众见面,达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娱乐群众的目的。所以,放映工作的任务是光荣的、责任是重大的、要求是严格的。</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电影放映员,不但要有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工作热情,还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知识,如电工基础、电路原理、动力发电、整流变压、物理机械、光学还音、电子晶体、广播扩音、仪器仪表、光电元件、识图维修、拷贝鉴定、美工基础和文字写作等,只有全面或偏重于某方面掌握放映技术,熟练操作放映设备,才能真正做好电影放映工作。</p><p class="ql-block"> 而我们这辈人,名义是初中毕业,实际只有高小文化程度,哪来的上述这些知识和技术?完全只靠短期临时培训和依靠书本自我钻研,更多的是在游泳中学游泳,在实践中学实践,通过不断地摸索、学习才逐渐熟练掌握技巧的。</p><p class="ql-block"> 电影放映,讲究的是放映过程的安全质量。何谓放映安全质量,就是防止、避免、杜绝放映过程中出现的影像跳片、抖动、断片、不收片等造成的损伤影片而影响放映安全;放映幕面出现影像亮度昏暗、不均匀、不清晰、部分模糊、有声无影等光学部分或电机电路故障而影响放映效果;放映过程中发生的声音弱小、颤抖、失真、交流杂音、有影无声等还音部分或扩音部分故障而影响放映质量;因发动发电机故障产生电压不稳而造成上述各部分同时出现故障,甚至出现中途停机或根本无法发动发电而被迫无奈停止放映的严重事故等。</p><p class="ql-block"> 如何提高电影放映安全质量,这就需要放映人员严格按照放映操作规程,认真做好放映设备的映前检查、日常保养和定期检修等工作,以保证机器设备的正常运转,保持放映幕面的良好声光,延长机器设备和影片的使用寿命。</p><p class="ql-block"> 放映设备的映前检查、日常保养和定期检修是繁琐繁杂的工作,但必须认真细致做好。如在每天下午、晚上放映之前,一定要对机器进行一次检查,以便于发现问题后有充分时间进行检修。映前检查的要点是:检查放映机输片道是否干净、有否油污、胶渣、毛刺;检查片门的开闭、弹性侧条和压片板是否灵活;检查各滑轮和音鼓转动是否灵敏;检查供片和收片装置的转轴是否紧松;检查各光学零件是否清洁;检查扩音机和变压器的保险丝、各插头插座的接触情况是否恰当;检查扳动开关和变压器的升降旋钮工作状态是否良好。然后进行接电、对光、试声、装片、试映,检查整部机器的运转情况是否顺畅,电器零件和电声设备的工作是否正常等。</p><p class="ql-block"> 最为繁重的检查、保养和检修的是发动发电机,它要根据电影放映的持续负荷特点,要求调速灵敏,转速稳定,以及对冷机、热机容易起动的特殊要求而进行。通常对于发动发电机工作是否正常的检查鉴定,都是通过启动性能试验、怠速性能试验、额定负载试验和调速性能试验,测定功率、负荷转速、温度、油耗等综合进行。“柳机”1101 型四冲程汽油发动发电机体大笨重,脚动式启动装置相对落后,故障毛病多发,常常把我们仨整得满头大汗、腰酸骨痛、狼狈不堪。</p><p class="ql-block"> 电影放映前必做的另一项工作是倒片、接片和修片,因为电影放映时,片头必须卷在片盘的外层才能正常依序映出,所以每场电影放映后,必须将影片倒回来,才能进行下一场的放映。电影胶片通常又叫“拷贝”,即复制的意思,它从化学上是由药膜层、胶合层、片基和漆光层所构成,从物理上是由画面、声带、齿孔、片头和片尾等构成。倒片是否符合要求,对放映的安全质量和影片的使用寿命关系极大,如倒片不够整齐,会把凸起的影片在运输中压伤;倒片过于松弛,影片与影片之间容易互相摩擦,在放映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导致磨花画面和声带,影响放映效果,所以,倒片决不是一件马虎了事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另外,在倒片的同时还兼负检查影片技术情况的任务,包括断片重接和修理残片等。所谓接片和修片,就是用接片机或手工操作把陈旧扯断、损伤破裂的影片,用特制专用胶水进行粘接和修补,以便继续放映使用,减少放映事故,这些都是每个放映人员必须掌握的技术细活。</p><p class="ql-block"> 尽管我们仨每天都按照电影放映技术操作规程,认真细致做好映前检查、日常保养和定期检修等工作,但由于“小八一”放映机早已被部队退役,虽然经过几次大修,但确实过于老旧而常常无奈发生放映故障,使得我们总是束手无策、望机兴叹,不得不忍受不知情者的怨言和骂声。</p><p class="ql-block"> 好在不久,团政治处在师部的帮助下终于买到了新的放映机,当一部崭新的广州 FL—16K3 型电影放映机来到我们面前之时,大家兴奋之情真是难以言表。那些天,我们天天抚摸它、天天摆弄它,为的是尽早掌握新放映机的操作性能。我还根据它的长宽高尺寸,特意跑到基建连木工场,请求木工师傅用较轻的上等木材,做了两个相应的箱子并涂上深绿色油漆,一个用来装置放映机和工具,一个用来装置扬声器和银幕。这样既保护了放映机在运输途中的碰撞,又可以在放映时作为工作凳子,可以看出我们对新放映机如何珍爱有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录</p><p class="ql-block"> 余向平纪实回忆录《东方情深》第八章第四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四、难忘赶牛车巡回放映日子</p><p class="ql-block"> 自从有了新放映机,我们的放映工作顺溜惬意了许多,再也不用担惊受怕、挨怨受骂了。然而,要真正做好电影放映工作,除了安全质量之外,还有放映任务的考核,而放映任务的完成与否,几乎完全受制于交通运输问题。</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每天下午下班前,我们都得跑到机耕连找调度员或连领导,要求派车送我们下连队放映,死纠烂缠才能如愿派到汽车或胶轮拖拉机那是经常的事,而被派的车辆司机大都属于加班工作,情绪大多不乐意、不愉快。</p><p class="ql-block"> 可想而知,当时全团共有 22 个基层单位(1978 年 8 月又新建了 2 个越南难侨队),除了团部附近的一连、二连、基建连、机耕连、学校、卫生队以外,共有 16 个放映单位。按照轮流放映的原则,每个放映单位每月最多只能看上一场电影,而且经常出现派不到运输车辆、影片断档、天气恶劣等客观原因,使不少边远连队每月一场都看不上,确实少得可怜。</p><p class="ql-block"> 为了解决交通运输这个制约完成放映任务的头号难题,我利用在二连学到的养牛赶车本领,大胆向领导要求调给电影组一头强壮黄牛和一辆胶轮牛车,以便自己解决放映运输困难。</p><p class="ql-block"> 这办法其实是学习地方公社放映队巡回农村放映的做法,即每天自行赶牛车运设备前往放映点,当晚放完电影就在放映点上过夜睡觉,第二天又赶上牛车转移到另一个放映点。这做法虽然辛苦劳累,但解决了运输难题,掌握了工作主动,提高了放映场次,满足了连队需求,马上得到了团领导的赞许与支持。</p><p class="ql-block"> 我之所以自告奋勇提出这自找苦吃的要求,初衷之一是,我实在非常热爱和珍惜电影放映岗位,不愿因运输问题而在完成放映任务上落在人后;初衷之二是,我常常想着生活在连队的人们,每天只能用劳动、吃饭、睡觉来打发日子,除了承受白天劳作的重压和物质生活的贫乏,还得忍受精神生活的苦闷和空虚。</p><p class="ql-block"> 当年放电影看电影的热闹场面总在我脑海中浮现,每当电影来临,绝对是振奋人心的大事件,有如过上节日般高兴热闹。人们远近奔走相告,早早自带板凳争前恐后,甚至夜行个把钟头偏僻山路,乐此不彼从相邻连队赶来观看。</p><p class="ql-block"> 露天电影放映中,尽管有时老天突然刮起大风,致使银幕画面大为变形,人们依然不离不弃;尽管有时老天突然下起大雨,致使观影兴趣大打折扣,人们宁愿穿戴雨具一看到底。夏夜里蚊多露大炎热难受,人们汗流浃背不失乐趣;冬夜里天寒地冻彻骨难御,人们披上棉被意犹未尽。更有甚者,不少人宁愿收工后步行近三十公里路程,赶到县城八所镇泪眼相陪看上一场《卖花姑娘》,后又原路步行返回连队至天亮,可见当年人们对文化娱乐的渴望追求之状况。</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常常告诫自己,作为电影放映员,应该充分利用手中的放映机,为连队干部、战士多放电影、放好电影。</p><p class="ql-block"> 不是么,电影的魅力在于能够赋予人们一种跨越时空的对人生、命运、生死、爱恨、悲欢等体验,往往能让人们的内心跟随影片的音画一起漫游其中,让人常常陷入一种激动的期待,让人仿佛亲临其境与影片的主人公一起哭笑悲欢,感动着并放逐着任由驰骋的心灵,跟随影片故事黯然泪下或欢声大笑……在那文化饥渴年代,电影无疑是一种最受人们喜爱、能够给人以最快捷、最直观的感官刺激和娱乐消遣的文化样式。</p><p class="ql-block"> 尽管“文革”时期的电影银幕上,基本只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等 8 个革命样板戏占了主场地位,兼有《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平原枪声》、《上甘岭》、《渡江侦察记》等战斗片,以及《列宁在一九一八》、《列宁在十月》、《鲜花盛开的村庄》、《摘苹果的时候》、《宁死不屈》等外国片,和后来适应阶级斗争形势而拍摄的《青松岭》、《金光大道》、《艳阳天》、《春苗》、《决裂》、《创业》等屈指可数的影片,但总百映不烦、百看不厌,因它毕竟是人们在那个年代最好的精神食粮和娱乐源泉。</p><p class="ql-block"> 回想电影放映组自己赶着牛车下连队巡回放映的日子,真是感慨万千,终生难忘。在我的人生记忆中,那是一段辛苦的日子、历练的日子,也是一段快乐的日子、青春的日子。</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上当人们上山下地开工干活的时候,我们便拉着黄牛套上木车,搬装放映设备走上荒野林间的崎岖小道。她俩坐在车上而我坐在牛背身上,左手牵着桊绳,右手执着竹鞭,悠哉乐哉任凭老黄牛慢条斯理拉着车轮、曲曲折折、歪歪扭扭地漫步前往下一个放映点。</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我们仨常常坐着牛车舒心坦然、笑声朗朗,尽享骄阳与风雨的绚丽斑斓,感受荒野与泥土的自然芬芳。连埋首负重、踏实而行的老黄牛,不时也抬起头来气喘呼呼哄叫凑热闹,此情此景真是充满诗意和远方。只可惜,那时竟没有立下存照永作纪念与流芳。</p><p class="ql-block"> 是啊,人生的道路,就是深一脚浅一脚,一路风景一路泥泞;人生的里程,就是风一程雨一程。悲伤在路上,希望也在路上,疲惫在路上,快乐也在路上。尽管那时我们根本就没有这样的思想高度,但现在想起,那时我们的确纯真无瑕。正如小说家迟子建所说: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p><p class="ql-block"> 是的,脚踏大地脚踏泥泞,一定会磨砺我们的青春,一定会让我们的人生焕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华。</p><p class="ql-block"> 都说最好的心态是平静,最好的状态是简单,最有意义的人生,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件。那时我把心爱的放映工作当作人生的快乐,干着快乐的工作便不知疲倦。花有花的艳丽,草有草的碧绿,水有水的柔韧,云有云的飘逸。人生的幸福,就是一份淡定一份从容,只要拥有一个看风景的心情、逆境不拒、美景尽收;只要携一份优雅、一束明媚、一路从容,就能够在一份快乐中愉悦自己,收获不一样的喜欢。</p><p class="ql-block"> 当然,每天的路上,更多的是我们仨都得下车在乱草泥泞中,帮着老黄牛推车上坡跨越坑洼,满头大汗、累死累活那是司空见惯的情况。正如人生旅程,我们时而会遇到怡情的景色,时而要跨越崎岖的险路。怡情之时,要珍惜要拥抱;艰困之时,要忍耐要坚持。景色,会增添生命的绚丽与华美;崎岖,会增加生命的厚重与勇敢。</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到一个放映点,首先安置住宿和放牛吃草,午饭后稍事小憩,下午搬出放映设备,进行映前检查保养,做好倒片试机工作,晚饭后张挂银幕放唱歌曲,天一黑便开始正式放映一场或两场,甚至三场电影。</p><p class="ql-block"> 那时也不知道哪来的革命思想,我们坚决拒绝连队的特殊照顾,婉拒连队领导安排的小灶招待,三餐坚持到连队食堂买票吃饭,尝尽各个基层连队常年所吃的冬瓜、南瓜、空心菜,盐水、酱油、萝卜干。同时为了免使连队炊事员看不上电影的麻烦和招惹“特殊化”的不便,再三告白不吃连队的宵夜餐。</p><p class="ql-block"> 赶着牛车下连队巡回放映的做法,显然解决了放映运输难题,但也并不是长远之计,难以持久的问题在于我们每晚都得睡在别人腾出的陌生睡床上,常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尤其是两位女性同胞,时间长了难免叫苦连天,这确是一个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 团领导终于体察我们的实际困难,就在赶牛车下连队巡回放映坚持了半年有余之时,及时给我们买来了一辆手 扶 拖 拉 机。这真的又是一个天大的惊喜,记得那天接到通知后,我立马赶到十六连(畜牧队)领驾了这辆崭新的“工农牌”手扶拖拉机,在司机师傅韦初荣的指导下,当场不到一个小时我便学会驾驶技术,并单独一人把它顺利开到团部放映组门前。说是顺利,其实在半路上高坡时挂错了挡位,整辆车往后猛退差点掉进山沟呢。</p><p class="ql-block"> 从此,电影放映组如虎添翼,工作局面进入最佳状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电影工作会议在四师十团(龙江农场)举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电影放映技术学习班学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电影放映技术学习班学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二团(海南东方农场)电影放映员工作和业余生活存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二团(海南东方农场)电影放映队下连队放映的专用手扶拖拉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二团(海南东方农场)广播室广播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师部电影放映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团(海南广坝农场)电影放映员工作和业余生活存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团(海南广坝农场)和四师二团(海南东方农场)电影放映员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后,兵团电影人再相会,令人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0年8月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二团(海南东方农场)早期电影组放映员欢聚潮州。</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海口与四师一团(广坝农场)电影放映员小罗、四师三团电影放映队黄队长欢聚一起,共叙旧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9年4月在海南广坝农场(兵团四师一、二团)参加纪念知青下乡海南五十周年联欢活动中与原四师一团电影放映员小罗欢聚相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元宵节在汕头偶遇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四团(海南红岭农场)电影放映队长关女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10年8月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二团放映员在高州参加知青下乡海南东方农场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1年春节,离别几十年的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一团、二团电影放映员们,终于相约在广州竹溪百福大酒店欢聚一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难忘的知青情电影缘!愿老放映员们保重身体,平安健康,幸福喜乐,永葆青春!</p><p class="ql-block"> 期盼大家来日再相会欢聚一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