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家乡的河,岁月的歌》</b></p><p class="ql-block"> 在三湖农场那悠悠如诗的岁月长河中,河流宛如灵动而深情的诗篇,一笔一划镌刻着我对这片土地六十年的眷恋与回忆。总干渠,恰似我童年温暖的摇篮,静卧于洪湖流域的上游,似一条灵动的纽带,连通着长湖与白露湖,又仿若一位温婉慈爱的母亲,静静守护着河畔的家园。小时候,我家住在供销科靠总干渠畔,那两间质朴的老屋宛如时光的容器,装满了童年的欢笑与梦想。从我家向北行不多远,便是供销科大门,越过公路,热闹非凡的船码头便映入眼帘。</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的河水澄澈见底,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草,恰似一面无瑕的明镜。阳光倾洒而下,河面顿时波光粼粼,如繁星闪烁。我们这群孩子,如欢快的鱼儿,在水中尽情嬉戏,从轮船上勇敢地纵身跳水,溅起的朵朵水花,恰似欢乐的音符,而那阵阵笑声,仿佛灵动的旋律,在河面久久回荡。七十年代,在计划经济的浪潮中,总干渠无疑是农场的生命线。一艘艘货船如勤劳的使者,满载着生产生活物资,为这片土地带来生机与希望。</p><p class="ql-block"> 然而,八十年代末工业经济如汹涌的浪潮迅猛袭来,未经处理的污水似狰狞的恶魔,肆意涌入,总干渠的水生态遭受重创,曾经清澈的水面如梦幻泡影般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浑浊与恶臭。近几年,河湖长制如春风化雨,悄然润泽大地,让总干渠重焕生机。河水逐渐恢复清澈,然而河岸却乱象丛生,菜园子、垃圾场、土厕所等,如同伤疤般破坏了它的美丽容颜。所幸,集镇的天星街社区两委和居民群众同频共振,开展“清渠洁岸·共同缔造”行动。众人齐心协力,如能工巧匠精心雕琢,让总干渠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如今,站在滨河大道极目眺望,大河堤岸绿树成荫,似一条翠绿的丝带蜿蜒伸展,优雅地倒映在碧波荡漾的河水中。微风轻拂,河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是岁月在轻声唱着美好的新生活。从老屋向北,不足半里之地,便是渡佛寺渠的闸口。这里,曾是农场第一处农工商门市部的诞生地,宛如一位静默的见证者,目睹了农场商业的起步与发展。沿着河堤向西漫步,宽敞的柏油马路旁,砼板护坡整齐干净。</p><p class="ql-block"> 置身于柳荫道上,杨柳依依,如佳人翩翩起舞,河水潺潺流淌,奏响一曲悠然的乐章。从前,这里是条杂草丛生的土路,蜿蜒通往周家湾村,背水坡是墓地,弥漫着阴森而寂静的气息。公路两边高大的桑椹树,宛如慷慨的馈赠者,结出的桑枣又大又甜,相较总干渠边矮小桑椹树上的果子,更让人垂涎欲滴。渡佛寺渠里鱼群穿梭,似灵动的精灵,这里无疑是钓鱼人的天堂。小时候,我也喜欢钓鱼。手持简易鱼竿,一根竹竿、一根尼龙线、一根鹅毛作浮标,便能在河边悠然度过快乐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大人们捕鱼的方法五花八门,施蒿子、下卡子、赶筝子、埋鳝鱼娄子,还有放鹭鸶、扳鱼筝子,热闹非凡,宛如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但随着水域生态恶化,非法捕鱼被严厉禁止,人们开始重视对河流的保护。上初中时,我们常去周家湾村子揪苦瓜、捡莲子,要跨过的渡一渠,曾经只是田块间一条窄小的水沟,轻轻一跃就能跨过,恰似时光的一道小小缝隙。如今,它已旧貌换新颜,经过多年开挖扩宽、护坡铺栈,再加上洁岸清障、清淤疏浚,水流清澈流畅。风帘翠柳,亭榭楼阁,如诗如画,成为“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美丽乡村画卷。</p><p class="ql-block"> 上高中时,我家搬到农场职工医院宿舍,离渡佛寺河远了,齐家埠子和齐埠渠成了新的常去之地。齐家埠子的船码头热闹非凡,邮政所、工商所、税务所、农业银行、供销社、大礼堂、臭皮匠松花皮蛋厂、麻糖厂、美国佬照相馆等众多单位汇聚于此,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是农场最早的商业圈。2020年疫情如阴霾般来袭,我在齐埠渠春灌站疫情防控点守卡,一个多月的坚守,如一场深刻的修行,让我对人生和岁月有了更深的感悟。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舍小家、顾大家,如勇敢的战士冲锋在前,守护着这片土地和居民。</p><p class="ql-block"> 如今,他们又投身到洪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攻坚战中,为家乡的河流再添一份守护。家乡的河流,是生命之源,是生存之根。它们如忠实的伙伴,见证了我的成长,也如历史的长卷,见证了农场的变迁。从清澈到浑浊,再到重归清澈,每一次变化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在“美好环境·共同缔造”理念的引领下,我相信家乡的河流会一直流淌着幸福与希望,成为家乡人民永远的骄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