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广州塔(英语:Canton Tower),又称广州新电视塔,昵称小蛮腰,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艺洲岛)赤岗塔附近,距离珠江南岸125米,与珠江新城、花城广场、海心沙岛隔江相望。广州塔塔身主体高454米,天线桅杆高146米,总高度600米,是中国第一高塔,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广州塔是广州市的地标工程,电视塔可抵御8级地震、12级台风,设计使用年限超过100年。广州塔塔身168~334.4米处设有“蜘蛛侠栈道”,是世界最高最长的空中漫步云梯。塔身422.8米处设有旋转餐厅,是世界最高的旋转餐厅。塔身顶部450~454米处设有摩天轮,是世界最高摩天轮。天线桅杆455~485米处设有“极速云霄”速降游乐项目,是世界最高的垂直速降游乐项目。</p><p class="ql-block">广州塔总建筑面积114054平方米,2009年9月竣工,2010年9月30日正式对外开放,2010年10月1日正式公开售票接待游客。广州塔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詹天佑奖、鲁班奖、中国建筑结构金奖、菲迪克百年重大建筑项目杰出奖等奖项。</p><p class="ql-block">广州塔建成以来累计发布户外广告2799项,其中商业广告1797项,公益广告1002项,安全运营超过38万分钟。截至2024年10月,塔身户外灯网项目累计公开出让金额达到4.268亿元。</p> <p class="ql-block">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位于广州市中心,该街区是广州城建之始的所在地,是广州有史以来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区,两千多年来,其中心城区和中心商业区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不仅创造了国内外城市建设史上罕见的奇观,也造就了广州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和商业文明。</p> <p class="ql-block">北京路商业步行街主要包括北京路一段商业区域。这里的购物商场有:新大新公司、广州百货大厦、太白商场等大中型百货商场10多座。文化娱乐设施有:几家专业书店和新华书店,包括工具、教育、古旧、音乐美术、科技、外文和儿童书店,三多轩,集雅斋,文一文化用品公司,永汉电影院,青年文化宫,长江琴行,艳芳照相馆,新以泰体育用品商店。专业特色商店:服装鞋帽店除北京、健强、新风尚外,还有晚上灯火通明的西湖路高中档服装灯光夜市。餐馆有太平馆餐厅、美利权冰室、丽都酒店、北京楼、聚宝楼,以及数不胜数的快餐店、饺子店、粥粉面食店、饼店、蜂蜜店等,集南北小食于一炉的“金筷子”也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政府投入巨资对北京路步行街进行整治改造,使其充分体现了“现代都市特色,岭南建筑风格,浓厚文化氛围,窗口示范作用”。1997后3月北京路商业步行街被中共中央宣传部确定为“全国文明商业街示范点”;1999年2月被中央精神文明指导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示范点”称号。</p> <p class="ql-block">北京路(Beijing Road),原名永汉路、汉民路,是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境内人行道路、一级公路,为古代广州城的中轴线。</p><p class="ql-block">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南海郡尉任嚣在今北京路北段财厅前一带筑番禺城,北京路一带在唐代以前是河涌和低洼地带。唐代至南汉,以北京路为中轴线的城市格局逐渐形成。元代,广东行中书省设在北京路东侧。明、清两代,布政使司署建在今北京路与中山五路的丁字路口。辛亥革命后,永清大街改为永汉街。1936年,永汉路改为汉民路。20世纪50年代初,复名永汉路1966年8月25日,永汉路正式改名为北京路。</p><p class="ql-block">北京路起于广卫路,止于沿江中路;全长1426米,宽度为18.8—24.2米,大致为南北走向,其中大部分为人行道路,车道设计为双向三车道、双向两车道、单向三车道。</p> <p class="ql-block">2002年7月初,北京路步行街在整饰工程路面开挖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砂岩石条与古城墙砖。经过两个多月的抢救性挖掘,掘出了自南汉以来共五朝11层的路面和宋代拱北楼基址。越秀区有关部门在征询各方意见后,决定用玻璃钢罩覆盖其上向市民展示。这一遗址被称作“千年古道遗址”,并于2003年1月正式开放。这一新发现使得北京路的自古以来就作为商业区的文化特色更为显著。</p> <p class="ql-block">广州北京路大佛寺,闹市中的宁静之地。</p><p class="ql-block">在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中,隐藏着一处宁静的佛教圣地——大佛寺。这座寺庙始建于南汉时期,清康熙年间寺内铸有三尊大青铜佛像,融合了京师官庙的风格和岭南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夜晚,当灯光亮起,大佛寺的美景令人震撼,仿佛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神秘的世界,仿佛千与千寻中的场景照进了现实。寺内还有一整面琉璃观音墙,同样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惠福东路惠新中街21号。大佛寺始建于南汉时期(917~971年),初名为新藏寺,元朝在原寺旧址重建殿宇,易名福田庵,明代再度大规模扩建,更名为龙藏寺,从此奠定了广州佛教“五大丛林”之一的地位。后因历史原因,致使佛寺仅存大雄宝殿一座,其余殿堂均变为民居。1996年,自耀智法师受命出任住持以来,经多方协调,大佛寺重修并逐渐兴盛。</p><p class="ql-block">大佛寺因在大雄宝殿正中供奉三尊以黄铜精铸高6米、重10吨大佛像而得名。包含毗卢殿、禅堂、功德堂、念佛堂、方丈室、图书馆、佛教展览厅、素食馆等多功能、现代化的佛教文化综合大楼,以及观音殿、地藏殿、钟鼓楼、天王殿、山门等殿堂,建筑面积共30000余平方米,与寺院鼎盛时相近,成为集礼佛、禅修、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佛教寺院。</p><p class="ql-block">1993年8月9日,大佛寺被广州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大佛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1月,大佛寺入选《广州市地名保护名录(第一批)》。</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落成,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之一,也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保存最完好、装饰最精美的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建筑结构可分为三轴、三进,共有九座厅堂和六个院落,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8000平方米。陈家祠堂集岭南建筑工艺装饰之大成,几乎全部堂、院、廊、厅、门、窗、栏、壁、屋脊、架梁都展示了岭南建筑的“三雕二塑一铸一画”即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铜铁铸及彩绘壁画等建筑装饰的高超技艺。陈家祠堂是岭南传统建筑的代表,也是广府文化中祠堂文化的具象体现,是广州市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是观众了解广州、了解广府传统建筑艺术的必备打卡地。陈家祠堂是广州市的文化旅游景点,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也是以陈家祠为馆址建设。</p> <p class="ql-block">1988年,陈家祠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陈家祠堂被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2008年,以陈家祠堂为馆址建设的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3月,陈家祠堂入选广州市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第一批)。</p> <p class="ql-block">陈家祠堂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的明珠”,并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被收录进德国的《世界建筑艺术》和英国的《中国古代艺术建筑》两本巨著中。</p><p class="ql-block">1988年,陈家祠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2002年,陈家祠堂被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一。</p><p class="ql-block">2008年,陈家祠堂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龙血树即不老松</p> <p class="ql-block">沙面(英文名:Shameen),别名“拾翠洲”,沙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东西长约862米,南北宽约287米,面积为0.3平方千米。沙面曾是广州的重要商埠,岛内设立过个国家领事馆,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被称为“露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在1859年前,沙面岛多为渔民聚居,是国内外通商及抵御外敌的要地。1859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沙面正式开展租界建设,成为一个独立封闭的地方,1861年,沙面相继沦为英法两大势力租界。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沙面租界内形成较完整的建筑街区。1941年末,汪伪政府接管沙面英法租界,至1946年,沙面正式成为广州市辖区。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波兰、越南等周边国家相继在沙面成立外事机构,1959年,周总理视察沙面,指示保护沙面的重要性。沙面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岛内有古树名木共137棵,其中古樟树主要分布在沙面北街、沙面大街等。沙面整体呈现“三横五纵”格局,建筑风格以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等为主,景区内主要景点有海关馆舍旧址、广东外事博物馆、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基督教沙面会堂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沙面是著名的历史文化风景区。1992年,沙面被广州市政府确定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区。1996年,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沙面历史文化街区被广州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历史文化保护区。2020年4月,沙面历史文化街区被评为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p> <p class="ql-block">广州的沙面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欧式风情的地方,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以下是对沙面主要景点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露德圣母堂:这是1890年由法国人建造的哥特式天主教堂,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让人流连忘返,是沙面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拍照打卡的绝佳地点。</p><p class="ql-block">沙面堂:建于1865年,是英国人建造的基督教教堂,维多利亚式的建筑风格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汇丰银行旧址:1920年建成的巴洛克式建筑,半球形的穹顶小塔楼也是沙面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白天鹅宾馆:中国首家中外合作五星级宾馆,就坐落于沙面岛内,其内部装饰豪华,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p><p class="ql-block">广东外事博物馆:1890年建成的巴洛克风格建筑,黄色长廊具有强烈的纵深感。这里每周二、四、六对外开放,可以让人更深入了解广东的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慎昌洋行旧址:其内部有一家古董咖啡店,茶具器皿琳琅满目,充满怀旧的中古风情。</p><p class="ql-block">此外,沙面还有西关人家等特色淘古店,以及众多风格各异的咖啡店和网红拍照地,如星巴克(沙面店)和麦当劳(沙面店),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值得慢慢探索。</p><p class="ql-block">沙面岛四面环水,拥有140多座欧式建筑,分为沙面南街、沙面大街和沙面北街三条主干道。建议从沙面南街开始游览,一路欣赏至沙面北街,这样就能轻松游览全岛,无需重复路线。这里整体呈现“三横五纵”格局,建筑风格以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等为主,被誉为“露天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越秀公园是广东省广州市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百家名园之一、羊城八景之一,被评为亚洲金旅奖·大中华区最具中华文化特色旅游风景名胜区、最美中国•绿色生态、文化魅力旅游目的地景区。越秀公园主体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建“朝汉台”而得名。是广州客家山歌、咏春拳、越秀山故事等非遗项目的重要传承传播阵地。</p><p class="ql-block">园内有清代所建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古之楚亭”四字,不少史籍将“楚庭”(或“楚亭”)视为广州的雏形。园内还有镇海楼、古城墙、四方炮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碑、伍廷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等景点。</p><p class="ql-block">公园所处区域,自元代以来一直是羊城八景之一;2006年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五羊石像:越秀公园内的五羊石像是广州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高11米,寓意吉祥与幸福,是游客打卡的必选之地。</p> <p class="ql-block">南越王博物院,是以南越国重要考古遗存为依托的大型考古遗址类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隶属于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成立于2021年9月8日,分为王墓和王宫两个展区。王墓展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解放北路867号,前身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王宫展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374号,前身为南越王宫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南越王博物院总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展示南越文王墓、南越宫苑、南汉王宫等考古遗址,设有“南越藏珍”“岭南两千年中心地”及“杨永德伉俪捐赠藏枕专题陈列”等常设展览,并不断举办各类临时特展。南越王博物院承载着岭南文化两千余年的历史底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见证,是公众读懂广州,感受人文湾区的文化窗口。截至2022年,南越王博物院藏品有6620件/套,珍贵文物1518件/套,开展社教活动600次,举行陈列展览12次,年度观众总数482357人。 </p><p class="ql-block">2004年,南越王博物馆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公布为国家AAAA级景区。 2008年,南越王博物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国家一级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