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庐山~山水之间的诗意》2025·2·7~ 2·15.

谷子

<p class="ql-block">既然已经到了武陵源风景区,那我们去宝峰湖体验一下游船的乐趣,否则这次旅行可能会少了点什么。</p><p class="ql-block">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武陵源主要是爬山,而宝峰湖则是游水的好去处。这里被誉为“世界湖泊经典”,地处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地带,距天子山8公里,距武陵源区政府1.5公里,距黄龙洞8公里,宝峰湖风景区集山水于一体,融民俗风情于一身,尤以奇秀的高峡平湖绝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宝峰飞瀑、神秘的深山古寺闻名。</p> <p class="ql-block">湖水犹如一面宝镜,四面青山,群峰倒映,水因山更绿,山因水更清,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p> <p class="ql-block">《西游记》中水帘洞和花果山的拍摄地之一</p> <p class="ql-block">张家界东南第一功臣是土家族抗倭将士‌。东南第一功石牌坊是明嘉靖皇帝御赐所建,上面刻有“东南第一功”五个大字,这是对土家族人民在抗倭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表彰‌。</p><p class="ql-block"> 土家族抗倭将士在明嘉靖年间,为抵御倭寇侵扰,远赴浙江等地抗倭,历经四年战斗,最终取得胜利,嘉靖皇帝为此授予他们“东南第一功”的荣誉‌。这一荣誉不仅是对土家族人民英勇抗倭的肯定,也是土家族爱国主义精神的历史见证‌。</p> <p class="ql-block">  九重天吊脚楼:世界吉尼斯之最土司城的九重天吊脚楼是一座高达48米、共有12层的木质结构建筑。整个楼修建时没有使用一根铁钉,被誉为西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土司古城。九重天吊脚楼不仅是土司城的精华和灵魂所在,还于2002年9月被评为最高吊脚楼,荣获世界吉尼斯之最。</p> <p class="ql-block">台湾"虎"字碑</p><p class="ql-block"> 系土家军将领刘明灯在清•同治六年任台湾镇总兵时手书。该碑由台湾掘印复制而成,以弘扬土家文化</p> <p class="ql-block">顺道到了</p><p class="ql-block">十八洞村是一个充满苗族特色的中国传统村落,其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村寨依山就势、临空而建的民居特色,以及苗族古歌、苗戏等非遗项目,无不彰显着这里的神秘与魅力。同时,作为精准扶贫的典型代表,十八洞村在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显著成效,更是让我们充满了好奇与期待。</p><p class="ql-block">一到十八洞村,我就先冲去了精准扶贫广场,看了村子脱贫攻坚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大姐家是习近平总书记到十八洞村走访的第一户贫困户,石大姐问总书记“我怎么称呼您呢?”总书记马上回答说:“我是人民的勤务员。”总书记和石大姐坐在火塘边拉家常,握着老人家的手问道:“你今年多大年纪了?”大姐用苗语回答(我今年64岁)。总书记说:“我今年刚好60岁,你比我大,你是大姐!”总书记接着问:“你家粮食够不够吃?种不种果树啊?养猪了没?”大姐回答:“年成好的时候够吃,年成不好的话就不够,没有种果树,家里喂了两头猪。”随后,总书记走进石大姐家的房间,翻开铺盖,拍了拍被子;打开米缸,看看有多少米;</p><p class="ql-block">用手敲敲谷仓,听声音是不是满的;还特意去猪圈,看养的猪肥不肥…</p><p class="ql-block">石大姐时常想念总书记,经常回想起总书记来她家时的激动场景,非常期盼总书记能再来十八洞村。</p> <p class="ql-block">我们和当年习主席到十八洞村走访第一户贫困户石大姐家里与女主人合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短短的两小时之行,我真的深刻感受到了精准扶贫给村子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的十八洞村,已经是全国文明示范村、国家AAAAA级红色旅游景区啦!</p> <p class="ql-block">《芙蓉烟雨~青石巷中觅旧年》</p><p class="ql-block"> 芙蓉镇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原名王村,因电影《芙蓉镇》而改名,是一个有土家族风情的古镇,有瀑布和吊脚楼等特色。</p> <p class="ql-block"> 从张家界天门山到芙蓉镇暮色初临,我踩着酉水河泛起的粼粼波光走进芙蓉镇。这座悬挂在瀑布之上的千年古镇,此刻正被落日染成蜜糖色。青瓦吊脚楼的轮廓在暮霭中渐次柔软,檐角悬挂的铜铃在晚风里摇出空灵的调子,仿佛在替岁月讲述土司王城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个坐落在瀑布上的古镇,真的是一个让人叹为观止的人文奇观。夜晚的古镇灯光和彩色的瀑布交织在一起,倚于山水,尽显人间烟火。</p><p class="ql-block">这里看夜景超美</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走在五里石板街上,每一步都是故事,仿佛能听到《芙蓉镇》电影里的回响。老旧的吊脚楼、青石板的路面;那瀑布映衬下的古镇,每个角落都透着历史的沉香与现代的浪漫交织的气息…</p><p class="ql-block">2025· 2·10</p> <p class="ql-block">  在芙蓉镇的夜晚中,与好友共赏夜景,品味古城的魅力,感受一份友谊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芙蓉镇夜景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点缀着闪烁的灯光和星星点点的霓虹灯。而沿街的店铺、酒吧和餐厅则散发着独特的气息,宛如一条游人熙攘的热闹夜市。走进小巷,又能感受到不同的氛围,美食的诱惑、音乐的氛围和闲适的气息。芙蓉镇夜景,繁华而不喧闹,让人沉浸于美好的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德夯苗寨》</p><p class="ql-block"> 这个隐藏在群山深处的神秘之地,以其原始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苗寨文化吸引着我们,走进这片古老而神秘的苗家土地……</p><p class="ql-block">2025·2·11</p> <p class="ql-block">德夯苗寨位于湘西州矮寨镇,占地面积约580平方公里。这里山势跌宕,峰林叠翠,形成了许多原始森林、瀑布、溪流等自然景观。我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仿佛进入了一个大自然的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刚进入景区,我就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德夯苗寨坐落在一片绿意盎然的峡谷之中,四周环绕着茂密的森林和碧绿的草地。抬头望去,峰林叠翠,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沿着山路前行,我仿佛穿越到了一个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此外,德夯苗寨的神秘气息也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无限可能。在这里,我看到了奇特的地貌景观和古老的生活方式,也体验到了不同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玉泉溪峡谷:玉泉溪峡谷是一条长达 10 公里的峡谷,这里的山水风光非常壮观,我们从这里开始徒步到问天台。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p> <p class="ql-block">三面临空,一面与山体岩墙相连,周围峡谷纵横,岩柱高耸,是玉泉溪峡谷天然观影台。</p> <p class="ql-block">问天台来源于屈原《天问》,它的位置位于湖南湘西吉首的德夯苗寨,登问天台的道路比较崎岖,没有缆车,也没有盘山公路,全靠步行。</p><p class="ql-block"> 问天台来历,相传屈原遭到奸臣陷害,被流放到沅澧一带。屈原特别对美丽如画的澧水风光陶醉不已,在他的诗中不断发出赞叹。后登问天台作出了著名的《天问》。</p> <p class="ql-block">传说:澧水北边的青岩山(即今武陵源)才是真正的人间仙境,于是携婵娟驾一叶扁舟,逆娄水人索溪进人青岩山腹地。这天,一行人到达百瀑峡(今猴园)口,忽见远方有一独立石峰,高出云表,上有一平台,两间屋大小,但见云蒸霞蔚,紫气直冲斗牛。屈原大惊,问这是何地?打渔人告诉他说:“这是仙人登天的地方。”屈原愤懑地说:“我正要上天问天帝许多事情呢,走!”说着,一步跳下舟子。打渔人说:“凡人哪能去得,要登九千九百九十九级石梯,您敢吗?”屈原说:“就是十万百万级天梯我也要上去!”打渔人深为感动,就用木桨在前面砍开荆棘,赶走毒蛇,吓退猛兽。他们穿过南天门,越过卧龙岭,来到那座石峰下。这石峰四周一刀截壁,哪有什么天梯,屈原一捋袖,抓住石缝古藤一步步往上攀,吓得婵娟只喊先生小心。说也怪,这时,突然飞来一群山鸟,团团围住屈原,它们用五彩翅膀拍打扇风,屈原顿如腾云驾雾,轻飘飘便落到石台上。登上石台,登天云梯被神仙抽走了,屈原不灰心,就仰首对天高声喊道:“上天啊!上天!我有许多事情弄不明白,如果你真有灵,就请你回答我吧!”于是就一字一泪地诘问起来:“日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谁能极之?冯翼惟像,何以识之?明明暗暗,惟时何为?阴阳三合,何本何化……”那洪亮的声音,穿过云层,直上九天。天帝听了屈原的诘问,瞠目结舌,无言以对,连忙传令,把南天门关了。紧接着又派云神布下浓云,命雨师泼下暴雨,要风伯刮起狂风。霎时间,狂风大作,电内雷鸣,大雨滂沱,天昏地暗。屈原的帽子被吹掉了,长袍被淋湿了,长剑被折弯了,可是他毫不畏惧,还是像山石一样立在那里,仰天长号。他的声音响彻三山五岳,传遍五湖四海。</p> <p class="ql-block">非常喜欢这种非常独特的地质景观。还有屈原的传说,和他写的《天问》有关。这里临崖高度约150米,三面临空,岩柱高耸,周围峡谷纵横,诸峰列峙,岩柱上一天然观景台,古代是祈福、祭祀的场所。屈原曾站在这里面对上天发问,问出很多有深度的哲学问题,可见连古人都有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反而现代人有很多被洗脑。</p> <p class="ql-block">矮寨大桥,这座中国公路桥梁的杰作,位于湖南湘西的吉首市,是G65包茂高速上的一座壮观的特大悬索桥。它的全长达到了1176米,而桥面与谷底的高度更是惊人,高达336米。这座桥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闻名,它横跨了壮观的德夯大峡谷,下方是蜿蜒曲折的209国道,远处则是矮寨国家森林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下午驱车前往矮寨大桥,全程下雨,但这场雨却给矮寨大桥增添了几分神秘和震撼。雨中的大桥宛如一条红色的巨龙穿越云雾,乳白色的雾气笼罩着桥面,车辆在桥上行驶,仿佛在“腾云驾雾”。</p> <p class="ql-block">踏上观光走廊,你可以近距离感受大桥的雄伟与精细,脚下的钢梁坚实有力,身旁的峡谷风光无限。站在观景平台上,矮寨盘山公路的蜿蜒曲折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云端之上的惊险与壮丽</p> <p class="ql-block">站在山脚下仰望,矮寨大桥如同一条银色的绸带,轻盈地掠过山谷,将天堑变通途。它不仅是包头至茂名高速公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更是工程师们智慧的结晶。这座双层结构的桥梁,上层是飞驰而过的四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高达80公里,而下层,则藏着通往云端的秘密通道——观光走廊。漫步其上,仿佛行走在云端,每一步都踏出了心跳的加速与视觉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边城雨韵》</p><p class="ql-block"> 边城,这个位于湘渝黔公路南沿的小镇,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酉水从东边缓缓流过,古镇依山傍水,青石街道在烟雨中显得格外朦胧。每一处风景,都仿佛在诉说着古镇的古老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清晨,一场突如其来的雨,让整个小镇更加神秘而迷人。我站在客栈的窗前,望着沱江上浮动的薄纱,听着淅沥沥的雨声一切都那么宁静而美好。</p><p class="ql-block"> 在沈从文的笔下,我们与一个古色古香的江南小镇邂逅;石板路上泛着湿润的光泽,远处的吊脚楼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丹青。我撑着雨伞,沿着蜿蜒的小巷漫步。雨丝除除地飘落,在伞面上敲打出细碎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边城下着绵绵细雨,溪面上笼罩着一层薄薄的烟雾。如果是在其他地方旅行时遇到雨天,可能会有些心情低落。但在这座湘西小镇,淅淅沥沥的小雨却带来了江南水乡般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细雨中的边城如诗如画。我喜欢边城,更喜欢边城的细雨。</p> <p class="ql-block">一城烟雨;渡,一世情缘。</p> <p class="ql-block">古镇内的土家苗寨风情更是别具一格,沿河两岸的水上风光怎么拍都是一幅江南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边城》在这篇文章中,沈从文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湘西小城,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撑渡船的老人和他的孙女翠翠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却充满了纯朴和美好。当地掌水码头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天保和傩送,不约而同地爱上了翠翠。然而,因为哥哥天保的去世,弟弟傩送选择了离开,只剩下失去爷爷的翠翠独自守着渡船,等待着归人的归来。这个故事充满了悲剧色彩,却也让人感受到湘西人情的纯真和美好。</p> <p class="ql-block">白塔是古镇著名的标志之一。</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镇的石阶上,抬头就能看到那座白塔。这里曾是翠翠、爷爷和黄狗生活过的地方。虽然翠翠的家很简陋,但往下望去,满眼都是青翠的山色。</p> <p class="ql-block">站在茶峒渡口的青石板上,白塔的残影在酉水波纹里碎成片片银鳞。八十二年前沈从文浇铸在此的文字,此刻正随着渡船缆绳的吱呀声苏醒。</p> <p class="ql-block">边城茶峒,位于湘、黔、渝、三省(市)交界处,始建于嘉庆八年(1803 年),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属湘 西的四大名镇之一。在花垣江边,矗立一块三面界碑,它静静地见证着这个古镇的独特地理位置。这个国内唯一一个能够一脚踏入湘黔渝三省的神秘古镇。</p> <p class="ql-block">这次边城之旅,让我们感受到了书本中的边城风情,真是一次难忘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从茶峒踏上了前往凤凰古城的旅途。这座被沈从文先生誉为”边城”的湘西小城。</p><p class="ql-block"> 抵达已是黄昏,除着夜幕降临,古城被五彩斑斓的灯光点亮。我登上虹桥,俯瞰整个古城,只见沱江两岸灯火璀璨,宛如一条银河蜿蜒流淌。江面上,游船穿梭,船上的人们欢声笑语,享受着这美好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 虹桥的轮廓忽然被灯带勾勒得通体透亮,金红的蛟龙般横卧江心。对岸酒吧街的霓虹倒影碎在涟漪里,像打翻了敦煌壁画上的朱砂与孔雀石。临水的吊脚楼推开雕花木窗,暖光从窗棂间流泻而出,那些沉睡百年的藤蔓纹与云雷纹便在光影里苏醒,檐角铜铃摇晃着折射细碎的星芒。</p> <p class="ql-block">古城的轮廓逐渐隐入暮色,青石板街巷亮起暖黄的灯笼。</p> <p class="ql-block">往前啊走,便看到前面的凤凰城牌坊,“凤凰城”三字由朱镕基总理题的。所了解,朱镕基总理除了给凤凰城和张家界题过字外,没给其他风景区题过字,由此可见此处题字是多么的难得和珍贵。这块牌坊成了凤凰的标志性景点之一,也是游客来凤凰城旅游的向往之地。</p> <p class="ql-block">  两岸悬挂的灯笼交相辉映,仿佛整条沱江都游动着发光的锦鲤。远处万名塔的琉璃瓦在月光下泛起幽蓝,塔尖那颗夜明珠似的照明灯,恰似凤凰衔在喙间的宝珠。</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抬头一看,便看到一扇门上方写着“沈从文故居”几个字,看来这就是沈从文故居了。(十三年曾来过此地。这片土地见证了沧桑巨变,往日与今朝,截然不同)心想进去 参观一下这位文学家的故居风貌,但不知怎么,大门关着。多少了解点凤凰的人们都知道,了解凤凰,是从沈从文开始的。据了解,1902年12月28日,我国著名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沈从文就诞生在这里,他的故居是一座典型的南方古四合院,具有浓郁的湘西明清建筑特色。他在20世纪20年代就蜚声文坛,被誉为“中国第一流的现代文学作家,仅次于鲁迅”(金介甫著《沈从文论》)的沈从文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人们就是从他写的《边城》《湘行散记》等作品里了解凤凰的,凤凰也因《边城》而闻名于世。沈从文故居静静地藏身于小巷的深处,不朽的文字就是从这幽深的小巷里长出来的,带着古老的青石板的宁静,带着古朴的乌篷船的风韵,带着纯净的沱江水的柔美,自然得不需任何修饰。</p> <p class="ql-block"> 夜深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凤凰古城。回望这座灯火辉煌的小城,我仿佛看到了沈从文笔下那个充满诗意和温情的”边城”。元宵节的凤凰古城,不仅让我领略了湘西的风土人情,更让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p><p class="ql-block">2025·2·1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