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诗画翠华山

快乐行者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23日,循着王维笔下“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的意境,踏上了雪后探访翠华山的寻幽之旅。</p><p class="ql-block"> 行前已预计到山上有积雪的情形,可站在山门前,亦然被强烈的震撼了,那连绵的山峦如“银蛇”,林海雾凇交融如“蜡象”,好一幅水墨长卷。陶醉在飘飘欲仙的画境中,竟把原计划的第一站“地质博物馆”忘的一干二净,行程结束都没想起来!</p> <p class="ql-block">  车停天池停车场,急不可耐的扑进了玉树琼枝、山崩地裂共同演绎的仙境世界,魂魄亦然出窍。一树、一草、一石、一洞、一桥,步步皆景、步步惊心,目不暇接、踌躇不前,若不是同伴不时的呼唤,竟欲成“画中人”。顾不上寒冷,手机一直握在手中拍个不停,只为了把美景带回家慢慢品味、与家人分享。</p> <p class="ql-block">  漫山的白雪晶莹浪漫,调皮的挂在枝头上,温柔的伏卧在巨石间,浅浅的散落在草丛中,与奇石巨峰相拥,和山野树丛相偎,清爽洁净,随遇而安。置身银装素裹的世界,美了、醉了!</p> <p class="ql-block">  块块奇石浑然天成,尽显大自然之鬼斧神工。空中花园、巨剑起航、玉兔醉卧、通灵玉玺、鱼拜太乙、母子情深、夫妻对拜、巨蚌含珠、剑石九大奇石形态各异、通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  大大小小的洞穴别有洞天,尽显天设地造之奇观。石峰碎石相互交织、堆砌,形成了风洞、冰洞、夏之春、吻之峡、怡情谷、悠悠谷六大奇洞。洞内曲径通幽、神秘莫测,尤以风洞、冰洞最为特殊,风洞四季寒风飕飕,冰洞在盛夏依旧阴冷刺骨。</p> <p class="ql-block">  拾级而上,轻薄的云雾将远山近峰妆点成“烟波浩渺的神秘仙境”,两侧树枝被晶莹剔透的冰晶包裹,风过时簌簌洒落,恍若星辰坠地。一番奋力的攀登,站在了翠华峰接圣台上,顿有“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向东俯瞰,碧绿的天池如仙子安静的依在大秦岭父亲的臂弯,恰似镶嵌在山谷中的绿宝石;向南仰望,雄浑的终南山梁层峦叠嶂、莽莽苍苍;向西眺望,有“道风仙骨”的南五台隔空相守;向北俯瞰,长安城若隐若现。</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天池边,被四周白雪“包裹”的一池碧水,山影倒映与雾凇形成虚实交错的画面,静谧中透出几分神秘。沿着湖边的步道,如织游人漫步期间,孩童嬉闹玩雪,有种“人在湖边走,恰似画中游”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据考证,翠华山山崩可能形成于公元前780年的一次地震。山崩之时,破碎的山体、乱石滑向河谷,宛如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后经泥石流、河流冲积物充填空隙贮水,在海拔1100多米处形成了一个高山湖泊,这就是翠华山天池。山崩遗迹主要由堰塞湖、崩塌石海和残峰断崖组成,其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称。</p><p class="ql-block"> 雪后的翠华山,是自然的馈赠,亦是心灵的归处。在这里,既有“白云回望合”的诗意,也承载着地质变迁的厚重历史,每一片雪花都写满了诗意,每一处风景都诉说着秦岭的冬日私语。</p><p class="ql-block"> 本次我们是自驾停车天池停车场,走西盘科考道依次饱览了玉兔醉卧、夫妻对拜、玄关、风洞、冰洞等景点,登上了翠华峰,近距离观赏了迎客松、太乙真人,最后落脚天池边,总用时约4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2025年新春后第一次登山活动虽顺利圆满,仍觉意犹未尽,翠华山的神秘还需去再去几次探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