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几次外出旅行后,一直都未对旅行日记做整理。趁着春节后的空闲时间,动手先把在阆中古城的旅行日记归整成游记。 阆中古城,是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名气挺大。看介绍:阆中古城有2000多年的历史,原为历朝代的郡、州、府、道治所在地(相当是现在的地区级;明末清初时也曾作为过四川省的省会)。古城位于四川省北面的阆中市区内(归属南充市管辖),三面环水,一条碧绿的嘉陵江水呈U型弯从古城岸边流过。古城保护区范围是阆中市城区位于嘉陵江U型弯内侧最南边的一小部分(周边道路设有隔离墩,外来车辆无法进入)。<div> 我们当时在古城停留住宿了两晚,住宿酒店选在了古城保护区入口游客中心附近的一家客栈(离嘉陵江一桥北岸也不远),能停车也方便到古城内外的游玩十分方便。</div> 古城内的沿街房屋,基本上还都保留着低矮明清式样的建筑。而且难得的是,在现在古城内的老建筑里,仍还生活着几万人的当地原住民,保存了几分古城浓厚的古韵。 <div><br></div> 入住以后先逛逛古城,走走历史的古街巷,看看遗留的明清老建筑,感受一下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息。 古城的南门楼<div> 在阆中古城,除了看古街古巷老房屋,可游玩的地方很多。我们先后看过的古城内历史文化遗存景点有:华光楼(原古城嘉陵江码头边的过街门楼)、中天楼(古城的中心)、汉桓侯祠(三国张飞的祠庙和墓地)、文庙、川北贡院(古代科举考试的地方)、川北道署(地区行政衙门)、红军第四方面军政治部旧址等。古城内的各景点相距都不太远,稍远点的也就是郎中文庙了(距离游客中心近两公里);从游客中心到张飞庙间有观光车(1.7公里)。</div><div> 在古城外的嘉陵江对岸,我们还看了南津关古镇、锦屏山、鳌山圣境、大佛寺白塔山(江对岸俯瞰古城全貌的对方)等景点。</div> 阆中古城,古代有着底蕴深厚的科举文化;在唐代和宋代共出过四位状元,是古代四川出状元最多的地方。 在古城北侧内东街上,建有一座状元牌坊---状元坊 古城内大东街上有一家风水博物馆,这在中国古城镇中还是不多见的。 古城内的一条古街巷里(马王庙街上),坐落着中国著名古代天文学家与历算学家--落下闳的故居。落下闳在中国古代西汉年间,创制了《太初历》(也就是现在的农历),将二十四节气纳入了历法,并奠定了现在农历中春节的基础,一直沿用至今。因此,落下闳被称为“春节老人”,而阆中古城也被称为“春节之城”。 在古城的食宿,还是挺方便的。 到了傍晚,来到嘉陵江岸边,观一观古城山水的夜景,悠闲而惬意。 古城夜幕降下,江边上的饭店开始热闹起来 傍晚站在华光楼附近的嘉陵江岸边,看江对岸灯光处的南津关古镇与对岸高山处鳌江圣境公园里奎星楼的夜景。 华光楼,又名古镇江楼,位于阆中古城内的南上华街南端,距离古城游客中心不远; 靠近嘉陵江岸边,向南正对着嘉陵江南岸的南津关古镇,是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看介绍:此楼始建于唐代,明朝以前仍称古城南楼,清朝以后称华光楼;华光楼曾遭火焚,现楼为清朝同治年间重建。 华光楼是一座过街门楼,楼身建于5米高的石砌台基上,通高36米,共有4层36米高,三重檐歇山式屋顶,盖以翠绿色琉璃瓦。 华光楼被誉为“阆苑第一楼”,是阆中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华光楼周边,昔日为阆中古城的闹市区,现在也是各种商铺云集,游人如枝。 傍晚古街中的华光楼周边。<div> <br><div><br></div></div> 巧的是在进入古城游客中心入口处不远的下沙河古街上,还看到一座门头牌匾也称是镇江楼的江南园林风味院落。 进到镇江楼客栈里面听介绍才知:这是一座食宿一体的客栈酒店,是在原古城镇江寺(距今有500多年)遗址上,为古城旅游的需要近十几年前改建而成的。 客栈有三进院落,规模不小;布局精致,古香古色,亭台楼阁,舞榭歌台,与古镇风貌还是相得益彰; 整个客栈有三进院落,规模不小;布局精致,古香古色,亭台楼阁,舞榭歌台,与古镇风貌还是相得益彰; 客栈院落深处还有一个小佛堂,梵音隐约,让人有些心生敬畏。游客入住到此,倒是可以感受一下古城清晨与夜晚时的清净。 里面有明清时期的古用具和古家具 从华光楼向西不太远,还有一个名气挺大的过街门楼--中天楼,又名四排楼,位于古城偏西的北街、西街、双栅子街和武庙街的十字路口处;称为阆苑十二楼之一,有“阆中风水第一楼”之美誉。看介绍:该楼始建于唐代,民国年间遭拆毁,2006年在原址上又重建。中天楼,为三层明清风格的木制过街门楼,底层四通,楼高25米。 据介绍:中天楼,是阆中古城的风水坐标和穴位所在,古城的街道就是以它为轴心呈“天心十道”,向四面八方次第展开。该楼的位置与建筑形式,与古城风貌也较协调统一。 登上中天楼的楼顶,视野开阔;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可饱览古城美丽的风貌。据介绍:古城的风水格局,在此也能尽收眼底。可惜,我等俗人还少之慧眼。 站在中天楼顶上,远远望去:古城伸展的古街巷里的绿植,那层层灰瓦间探出古宅天井外的簇簇红枝。 张飞庙,又称汉桓侯祠,是纪念古代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也是张飞的墓也安葬在此。张飞庙,位于阆中古城西侧的西街上(离中天楼景点不远),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 看介绍:蜀汉名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于公元221年被害;葬于此地,死后被追谥为桓侯。汉桓侯祠(张飞庙)始建于三国时期,历代屡经兴废;现存里面的建筑,是明清时期重建时的遗存,为四合庭院式的明清时期古建筑群,由山门、 敌万楼、左右牌坊、东西厢房、大殿、后殿、墓亭、墓冢组成;其占地面积在阆中古城景点里算是比较大的。整个古建筑群,庄严厚重,匠心独运;其主体建筑结构均沿中轴线布局。</div> 走过汉桓侯祠的山门,就是明代所建的敌万楼,楼高10余米,重檐歇山式屋顶,四瓣镶成的梅花方形柱,翘角连云,气势不凡,构造精致,别具匠心。看介绍:汉桓侯祠内的敌万楼,取《三国志》称张飞“万人敌”之意。 穿过敌万楼后,有个三十多米的小广场,面对的就是汉桓侯祠的大殿。<div><br></div> 大殿,面阔五间、宽22米,矗立在两米高的石砌台基之上,气势雄伟。看介绍:这座大殿始建于蜀汉,现建筑为清朝道光年间重建的。 大殿内供奉张飞的文官塑像,这是祭拜张飞的主要殿堂。 穿过大殿,过了廊道就到了碑亭,再后面就是张飞墓了。 墓亭前的两根浮雕云龙石柱,工艺精湛。亭内有张飞的武官塑身像。 张飞墓,看介绍:据《三国志》载,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以张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关羽被害之后,张飞在准备挂孝伐吴时,也被其手下的部将密谋杀害了;其后张飞的遗体葬于阆中古城此处。墓地坐北向南,用黄土垒成,隆然高起;墓周用长方形石条垒成花墙,墓地绿树成荫。 看过张飞庙后,向北走不了多远就到了阆中文庙。<div> 阆中古城文庙,位于阆中古城西北角处的火药局街,始建于唐代,现存建筑部分为清咸丰年间重建的遗存,占地面积也不小,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div> 看介绍:阆中文庙在解放后,曾被改为看守所。2011年看守所迁走后,阆中市对文庙进行抢救性的维修与复建,2013年阆中文庙全面修复竣工。<div> 可以想象到,不仅仅是此处。很多地方的很多历史文物,在那种不正常的岁月里所遭受的破坏,即便是后来修复重建,得到的也不过是个山寨版的所谓“文物”,而真正流逝的则是宝贵的中华传统历史文化气息,这确是让人痛心!</div> 文庙的棂星门,为木石结构牌坊,四楹托檐,石鼓夹抱,单檐双肩,歇山式琉璃瓦顶盖,高10.3米,面阔轴线10.5米,共三间,中间为开敞式通道;占地面积50.76平方米;枋额正中有悬匾,上书“棂星门”金色大字 阆中文庙的戟门,面阔五间。 阆中文庙中的大成殿,是文庙中最主要的建筑。木质抬梁式结构,开间高大宽敞,单檐叠脊歇山式绿色琉璃瓦屋顶。横枋额上,中竖匾上书“大成殿”,左右各一横匾,上书“斯文在兹”“万世师表”。整座殿座落在2米高的石质须弥座殿基上,也是全庙最高建筑。 阆中古城贡院前面的小广场 阆中贡院,又名川北道贡院、四川贡院,位于阆中古城内的学道街上,现存建筑部分为清嘉庆年间重建时的遗存。贡院,又称作“考棚”,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阆中古城算是全国兴办学校最早的地方,人才辈出,文风炽盛。在明清时期,阆中古城曾代行四川省临时省会10年;在这里共举行乡试四科。省会迁徙后,阆中贡院考棚又作县试、府试场所,直至废除了科举制度。 川北道贡院,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科举文化博物馆之一,是研究中国古代科举建筑、科举制度和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和展示场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川北道贡院,坐北向南,由外帘考生考试区和内帘办公阅卷区两部分组成,即前院是考场,后院是办公斋舍;有大门、龙门、考棚、至公堂、明远楼等主要建筑。 看介绍:清朝年间在以阆中为四川临时省会时,阆中贡院先后举办了五科四川乡试。 而到了清光绪末年(1905年),科举制度废除后,阆中贡院先后被改为学校、驻军地方;解放后,阆中贡院又曾改扩建为阆中县委的招待所,此期间拆除了阆中贡院的后院与殿堂,只留下了前院。 到了1986年,四川省文物普查队发现阆中贡院为清代科举试场,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到2007年,阆中市才还原修复了阆中贡院内帘区建筑,布设了系列展馆。 <br> 考棚号房,考生考试的场所,按天、地、玄、黄等编号。 致公堂,是内帘考官监临和批阅考卷之场所。至公堂供奉孔子像,两侧各有正厅三间。 看过贡院,再向西走几十米就是川北道署景点。<div> 川北道署即道台衙门,是明、清两代省政府的派出机构,清乾隆年间成为管理府州县的一级政权机关,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地区级的政府机构。看介绍:此处的川北道署,应该是全国现存的两处道台衙门之一。这里的阆中道台衙门遗址、遗迹始建于清雍正年间,但古建筑仅存仪门。其他的大门、戒石坊、大堂、二堂、三堂等均为复建的实物、雕塑等,再现当时清代道台衙门的场景。<br><div> <br><div> </div></div></div> 进入川北道署景点大门后,有个小广场,旁边建有凉亭。而后就是二道门,这道门就是《仪门》,也称为“礼仪之门”。这座门前是官员坐轿或骑马的起止点,总共分为三个门:最中间门是当地的官员迎接圣旨或者迎接上级官员行走的,右边门是当地官吏与老百姓进出走的通道,左边门相当于是犯人行走的通道;在古代中卑贱是非常分明的。 过了仪门,就是《公生明》的石牌坊,也叫《戒石坊》。目的是提醒当官者要爱护老百姓,不能做贪官污吏,办事、处事要有公心,才能查明事情的真相。在牌坊的两侧,有很多房间,兵房、刑房、工房等,就是衙门下属的各管理部门。 过了石牌坊,便是道台衙门的大堂,这里便是道台衙门最为庄重的地方,各种案件、各类事务的审案办公,都是在这里审理。 大堂内的摆设,与我们在电视剧看过的古代衙门升堂审案的场景基本一样,正中间是一张案台,大堂左边有一张小桌椅,是当时做一些协助工作或记录案情的师爷坐的地方。 衙门大堂后面,就是二堂、三堂的后堂院子,也分布着很多的房间。这里是衙门官员开会、讨论事情,属于私密会所;再有就是道台官员的内宅了。这些衙门的布局,与我们以前在别的地方看到的古代官府衙门情况,基本是相同的。 阆中古城内,不仅仅是有不少古迹遗存,也还有些红色历史文化的印记,如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时期的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第四方面军三十三军军部旧址,中共川陕省阆中县县委苏维埃旧址,红军烈士陵园等。我们是看了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 阆中古城内的原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位于古城南街67号的秦家大院内。秦家大院建于清初,是一座有30多间房屋的串株式三进、四合院。<br> 看介绍:红军时期,徐向前元帅(曾任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当年曾进入阆中古城,就住在这所大院内。 当年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迁入秦家大院后,红四方面军相应的宣传部、后勤机关等也先后迁入到阆中县城内。而如今,秦家大院已经成为阆中古城内现存气势最为恢宏的红色旅游大院。 从阆中古城游客中心出发约两公里,过嘉陵江一桥不远就是阆中古城的南津关古镇;大致位置正好在古城华光楼江边渡口的对岸。这里是古城嘉陵江南岸的重要渡口,也是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蜀道的重要节点。 看介绍:南津关,自古就是商贾云集、物贸繁盛的水陆要塞,水路横贯南北、上通广元、南下重庆,可通上海,是连接古城和江南的一条必经之道。南津关历史悠久,明代就设浮桥连通嘉陵江两岸,与阆中古城连为一体。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九军通过这座浮桥,开始了长征。这座浮桥一直延用到解放初期。 南津关古街依山而建,街道以石阶层层而上,两旁建筑多系明清风格川北商铺、民居。看介绍:南津关古镇原来的旧商铺、民居房屋大多矮小,整个布局也比较杂乱。而当地为了使古老的南津关重新焕发活力,使之成为阆中旅游文化的崭新亮点,阆中在2010年将原来的旧南津关古镇整体拆除,进行恢复重建。2012年竣工并投入运营,就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 听当地人讲: 这里原本是好好的真古建,而拆掉重建后变成了山寨版的仿古建筑群,丢掉了真实的历史文化价值。这里面古迹如何保护、怎样保护好?确是个十分慎重的课题。但完全丢弃历史传统遗存,整个新的山寨版文物,肯定是不可取的!但这样山寨版文物的事例,国内还是不少的。 失去历史文化价值的新南津关古镇上,游人还真是稀少。 南津关古镇临江渡口门楼,与阆中古城内的华光楼隔江相望。 站在南津关临江渡口门楼上,远观嘉陵江对岸阆中古城华光楼江岸边的美景。 从南津关古镇出来后,向西上山直走不远就到了阆中锦屏山景区门口。<div> 阆中锦屏山,古称阆山;耸立在古城嘉陵江南岸紧靠着南津关古镇,此处是一个眺望嘉陵江和古城的好地方(但还不是最佳的地方)。</div> 锦屏山风光秀丽,历代都在山上建造楼阁亭榭。景区现在里面的景点有:阆峰亭、荷花池、观星楼、杜少陵祠堂、放翁祠、碑林、张宪祠、九曲长廊、吕祖殿、八仙洞、飞仙楼、锦屏山造像及石刻等。在此休闲慢游还是挺不错的。 锦屏山的杜少陵祠堂,为两重楼院;看介绍是为了纪念唐代大诗人杜甫而建。唐代年间杜甫曾两次来到阆中,并举家在此居住了半年,其间写下了60多首诗歌。其中的《阆山歌》、《阆水歌》最为有名;内容表现了锦屏诸山险而不恶、因险成奇的神韵和此处嘉陵江的无比秀色。 站在锦屏山上,嘉陵江对岸阆中古城风貌尽收眼底,华光楼(上图中)、中天楼(下图中)等古迹与低矮古建筑远处的现代高楼大厦,相得益彰各显风采。 在南津关古镇的东面,还有一个景区--鳌山圣境。这个景区,既有自然风光,而更多的则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道教中的有关风水、灵运、智慧方面的内容;主要景点有观景台、奎星楼、瑶池、关圣殿等。 瑶池,此人工瑶池倒是个拍照打卡的好地方 关圣殿:又名瀚义宫,是供奉和祭祀关圣帝君的神圣殿堂 奎星楼:又名翰天宫,为供奉魁星上仙的殿宇 阆中鳌山圣境,这个地方看介绍是有点历史遗迹。但现在看到的此处,应该是个私有资本开发的文化旅游项目,对道教传统文化内容感兴趣的,还是可以过来看看。 从高处欣赏阆中古城全景和流过古城嘉陵江的U型弯,最佳地方是在阆中古城东南方向—白塔山公园处(距离古城游客中心约有七公里的路程)。我们也是在离开阆中古城时,开车顺路上山来到了阆中白塔处(车辆基本上能开到公园入口处,爬一小节山路),一观古城全景和嘉陵江秀色。 看介绍:阆中白塔坐落在阆中白塔山上,建于明代末期,共十三层,高二十九米,外十二层,内六层有螺旋梯道九十一级供人登临绕窗远眺,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观览阆中风物。不幸的是,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阆中白塔经受不起剧烈震动,被拦腰折断,只留下六层;在2009年才恢复如前。<br> 阆中白塔,也是一座风水塔,密檐式和楼阁式相结合,塔盘用石料砌成八边形须弥座,塔身用青石砌成八边形锥体,通身布上白灰,巧借峥嵘突兀的山势屹立在阆中城东嘉陵江对岸东山之巅,是阆中的又一标志性建筑。<br> 站在高处,一观古城全景和嘉陵江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