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山那边</b><span style="font-size:15px;">(散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王运明</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清晨,我把山地车三角架上的运动保温壶灌满了水,能量棒放进后驮包里就出了门。曾大哥把铃铛按得叮当响,迎接着骑行的老哥们到地铁站汇集。七点半,十几辆清一色“捷安特”在晨曦里排成歪歪扭扭的雁阵时,我们"好哥们骑行队"就点名出发。大老王总喜欢骑在队尾压阵,车把上还插着骑行川藏线的识别旗,新民、老黄的荧光绿骑行服在队首领骑,这俩不过六十二三的"小年轻"总是那么热忱,带着大家向“山那边”跑去,更年轻的小赵笑称自己是队伍里的幺弟,“为老哥哥们服务是我的义务”。</p><p class="ql-block">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一系列“网红打卡点”已经形成。爬上森林公园绿道,轮胎吻上了骑行道的彩虹。蓝绿黄相间的塑胶路面在冷杉、柏树林间蜿蜒,天府绿道的LOGO每五百米便从落叶里探出头来。我的单车突然漏了气,老徐立刻拿出修理工具帮我卸下来补好内胎,那手脚之麻利,与修车大师傅别无二致。一个人的车辆故障,大家都是热心人。老张掏出链条油:"莫慌,你这链条都发白了,抹点油骑着更顺滑。”拾缀完毕,继续奔跑。</p><p class="ql-block">前轮碾过古驿道遗址时,彩色绿道忽然化作青石纹路。冬至老颜的旅行驮包上还拴着环海南岛骑行的纪念铃,幽默地说:"瞧瞧,明朝时候的马蹄印窝子镶嵌在二十一世纪的塑胶里!"我们这群老骨头便齐齐俯身,仿佛看到八百年前的驮马队走过的路与天府绿道的反光标线水乳交融。小憩之时,我从尾包里摸出个小歪嘴,“哥们些,今中午要表示表示吧!”我正想呷一口这“五粮之液”,立刻被胡哥制止了:"嘿!喝嘛,等会罚你给大家买冰粉!"“要得要得!买就是了,不过,这阵骑车不喝,午饭的时候你们各人自觉点哈。”哈哈!</p><p class="ql-block">丹景台观景点位于海拔974米的丹景山上,与景区内独具特色的丹景阁、丹景里、丹景亭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引人入胜的绿色画卷。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丹景台都是不可错过的旅游胜地。上到那“城市之眼”成都的第一观景台,天府国际机场、天府奥体城、三岔湖等“东进”新地标尽收眼底。大家在那国际自行车专用山地标准赛道上追逐,像把那三色骑行道骑成起伏的五线谱。“爱摄影”的运动相机镜头追着大家翻飞的衣角,忽然扫到边坡上的标语——"天府绿道全球最长慢行系统"。可不是么,绕城绿道串着锦城湖的碧玉环,龙泉山绿道绑着丹景台的玻璃簪,我们车轮下碾压过的统称“天府绿道”的十几万公里,早把天府大地织成了飘扬的蜀绣。</p><p class="ql-block">天府国际机场的三条跑道在云层下泛着光,起降的航班似乎把阳光剪成碎片,又在天空给嫦娥献上一条条长长的白色裙带。七十五岁的老王头支起三脚架,镜头追着冲上云霄的民航机:"前几年这儿还种着枇杷树和庄稼呢。"他的单反里存着龙泉驿三十年的变迁,我们却把车铃按成欢呼的鸽哨,惊飞了整片松林的寂静。</p><p class="ql-block">一边骑行,老吴哥一边滔滔不绝:这座全国排名前三的现代化国际机场啊,在2025年春运到2月22日截止的40天里,起降航班4.5万架次、700万人次在这里进进出出,每日的航班达到900 个,是我们成都的又一个名符其实的空中门户,是连接世界的枢纽,在“战略腹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呢。</p><p class="ql-block">三岔湖的碧水正把云朵揉成棉花糖。三百二十六个岛屿像是谁失手打翻的翡翠棋局,白鹭掠过水面时,惊醒了沉睡的岛链规划图。老陈说,之前孙娃子来过,素描了天府东区的未来建筑。如今,湖对岸的塔吊群正把童稚的蜡笔画变成现实——波浪形幕墙的金融中心已冒出地面,智慧交通馆的穹顶泛着钛合金的冷光。更远处,未来医学城的骨架在冬春之交的薄雾中生长,玻璃廊桥正向着我们的队伍蜿蜒探来。几只灰鹳突然从芦苇荡惊起,掠过建设中的科创生态岛,翅膀上沾着金属与泥土的混响。</p><p class="ql-block">"快看!水上运动中心在试灯了!"小赵突然指向西北岸。钢结构已亮起流火般的轮廓灯,光带顺着湖岸线流淌,惊得游鱼跃出水面争啄日光。湖心忽然传来汽笛长鸣,生态监测船推开碧波,倒影被船尾的旋涡劈开漾去。老李头兴奋地说:"等环湖马拉松赛道修好了,老子一定要去刷圈!"智多星说,环湖公路双向四车道总长31公里已经通了的哦,两边还有专用骑行道呢。老李头说,我说的是马拉松环湖赛道。大家“哈哈哈”又大笑一番!</p><p class="ql-block">返程时绕道鹿溪河绿道。暮色中的智慧产业园亮起星星般的灯火,玻璃幕墙把晚霞掰碎了融进霓虹。车灯扫过路牌"东部新区欢迎您",老陈头突然吼起《我们走在大路上》的歌来了,破锣嗓子惊起林间的鸟雀,向我们发出安全奔跑的回家令。后视镜里,十三道佝偻的背影正伏在飞奔的倩影中,要把自己焊进这片滚烫的土地。</p><p class="ql-block">山那边的风灌满骑行服,鼓胀成年轻的帆。车铃与暮蝉合奏的曲调里,我忽然看清了这群老顽童的执念——从锦城绿道到龙泉山、天府东区绿道,从川藏线旗到荧光绿战袍和制式骑行服,老哥们不是要追赶什么,只是不肯让年轮锈死车轮。毕竟,山那边的新故事比山这边多翻那么几个弯。</p><p class="ql-block">(本文发表在《当代作家网》上,发表时略有删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2月24日·成都</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