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写给我的朋友》</b></p> <p class="ql-block"> 昨晚,我“勉强”将你发过来的《谢家门孔》一文读完,读得过程似乎那么“长”,那么“吃力”,那么“磕磕绊绊”。文章的每一节,每一行,每个字都像重锤一样敲打着我,文中的故事拨动了人心底最深处的那根弦。深夜,一个人坐在台灯下泪流不止,合上文章的一刹那,掩面而泣,不能自己。我之所以当晚不能回复你,是因为没有勇气碰她,今天拾笔写给你,是相信,你有更大的温暖和我一起重读一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导演如海</b></p><p class="ql-block"> 谢晋导演是思想者。</p><p class="ql-block"> 他的思想闪光点是,文革之后成熟的他,“不再在时代话语的缝隙中捕捉人性,而是反过来,以人性的标准来拷问时代。”进步的时代,应是开明、包容、积极、乐观的时代。</p><p class="ql-block"> 谢晋导演是传承者。</p> <p class="ql-block"> 他最大的成果在于,“用自己的生命接通了中国电影在1949年之后的曲折逻辑。”他“经历”了电影艺术的幼稚青涩;他“摸索”了电影艺术的创作源泉;他“梳理”了电影艺术的发展羁绊;他“登上”了电影艺术崎岖山路的制高点。从这个意义上说,他是中国电影艺术承前启后的传承者,谢晋不朽!</p><p class="ql-block"> 谢晋导演是创新者。</p> <p class="ql-block"> 余秋雨老师与谢晋导演一样感同身受,他们在文化创作过程中,最大的苦恼,“是遇到了不懂艺术的审查者和评论者。”</p><p class="ql-block"> YN,因为我不是从事文化创作的,所以读起这段文章,略感一些“涩”,但通过秋雨老师的连续七个动词,“捧持”、“保持”、“割划”、“品咂”、“感同身受”、“气喘吁吁”、“神驰心飞”,似乎也体会一些“懂”,是创造意义上而不是学问意义上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谢导的创新,应该是他打通了“懂”与“隔”之间的通路。尽管有审查性、评论性的目光,尽管上映前麻烦重重,但最终六十岁之后的他还有那么多大作品问世,还是“和全国人民一起成熟”起来。</p><p class="ql-block"> 创新者不但要有新的思考问世,而是要像虔诚的布道士一样传播“福音”,要让亿万万人接受美好,接受进步,这才是一个人的伟大之处。</p> <p class="ql-block"> 谢晋导演是实践者,永不言败。</p><p class="ql-block"> 文中作者像描述深秋的悲凉一样描述谢晋导演。他不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精力充沛、步履轻健。“有一次,他跨着大步走在火车站的月台上,不知怎么突然踉跄了,他想摆脱踉跄,挣扎了一下,谁知更是朝前一冲,被人扶住。”</p><p class="ql-block"> 一个勇者,一个实践者,在他开启艺术生涯的第二个春天时,他的内心状态是饥渴,“没完没了地饥渴”,“只允许自己做一件事”,就是在生命的快行道上奔跑,绝不允许在生命的快行道上踉跄。</p><p class="ql-block"> 在他知道月台上的踉跄被大家看到时,他又稳又平又深地喝了好几杯酒,以示大气磅礴的“宣言”。</p><p class="ql-block"> 英雄到了暮年仍永不言败。</p><p class="ql-block"> 谢晋导演是海,他凭借自己的眼光、胸襟、胆识,凭借自己强大的气场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让小溪汇入江河,让江河汇入大海,他在中国创建了一个独立而庞大的艺术世界。“当代艺术家的长辈,都从他那汲取过美,并构成遗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父爱如山</b></p> <p class="ql-block"> 《谢家门孔》一开篇,就让你猝不及防,“死亡”以泰山之势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十几年前,弱智的阿三走了;两个月前,大哥谢衍走了;现在,爸爸自己走了,家里只剩下同样弱智的阿四和83岁的妈妈。阿四不知道“死亡”是什么,因为,爸爸对大家说,“别给阿四解释死亡”。</p><p class="ql-block"> 随着故事的铺陈,文章出现了亮点,人性中的亮点。</p><p class="ql-block"> 阿三的天职,从闪着亮光的玻璃小孔向外张望,分分秒秒等爸爸回来。除了睡觉、吃饭他都在那里,他不允许自己一丝一毫的松懈,他不能漏掉爸爸回来的第一时间,“阿三的天职就是永远的等待”。</p><p class="ql-block"> 谢晋导演也像阿三一样,在通往社会大门之上找到一个孔,同样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亮光,等亲情,寻风景,期待全社会人性的复苏,期待人类文明的进步,这是一个多么漫长的过程,在无休无止的坚持中要有毅力,要有觉悟。</p><p class="ql-block"> 门外是一生的拼搏,门内是一世的麻烦。高大而疲惫的身躯奔走在门内、门外之间,他做到了让门外的所有观众点头,让门内的所有亲人温暖。余秋雨说,谢晋导演的所为,让人一次次落泪,“不是出于同情,而是为了一种伟大。”</p><p class="ql-block"> “一个错乱的精神漩涡,能够生发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吗?”</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道生命命题,人性问题,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解。最终的答案是:谢晋导演亲手把错乱的精神漩涡筑成了人道主义的圣殿。</p><p class="ql-block"> YN,你有勇气重温那令人心碎的细节吗?</p><p class="ql-block"> 家中来了好莱坞明星、法国大导演,谢晋亲自下厨,饭菜准备完毕,隆重请出阿三、阿四,毫不掩饰的坦荡。因为,“弱智儿子的每一个笑容和动作,在谢晋看来就是人类最本原的可爱造型,因此满眼是欣赏的光彩。”精神上的伟人必须是坦诚真实的,他们足够富有,无须隐瞒自己的欠缺;他们足够自尊,无须作秀表演。谢晋导演的所作所为,足以证明他是精神伟人。</p><p class="ql-block"> 有时带阿四出行,路上要好几个小时,坐在前排的父亲过几分钟就回头一次,没完没了地问:“阿四好吗?”“阿四累吗?”每次回头,那神情,能把雪山消融。真正的爱,更多的是一份心灵的庄严。</p><p class="ql-block"> 再强硬的汉子,再风骨铮铮,也有柔肠寸断的瞬间,也终有过不去的鬼门关。谢晋后代中唯一正常的大儿子谢衍,因癌症竟先他而去。谢晋垮了,他精神崩溃了,他在大儿子去逝后不足两个月,也走了。</p><p class="ql-block"> YN,写到这儿,我写不下去了,泪流满面,伴着一阵阵的胃痉挛,我想放笔了……</p><p class="ql-block"> 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在推崇坚强、硬汉、冷面,你不知道,我有多么不欣赏这些伟岸。在痛失亲人,痛失爱时,我垮掉得十分彻底完全,我失声痛哭,头疼失眠,这些毛病一直伴随着我到今天。</p><p class="ql-block"> 我从不相信“放下”,更不相信“彻底放下”。放下是实,放不下就存在于虚空。虚实之间,还有很多的相互纠缠牵连。能放下得都是些无关痛痒的皮毛,不能放下,是得要学会心疼自己,把她埋得更深,埋得更隐蔽,让自己模糊记忆中的路线。有些痛是一辈子都解不开的结,更何况死呢?</p><p class="ql-block"> 林语堂说: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程度。但我觉得“痛”与“悟”之间,没有必然。</p> <p class="ql-block"> 《谢家门孔》一文中,最让人撕心裂肺的是大儿子谢衍的离世。</p><p class="ql-block"> “眼前病床上,他唯一可以对话的儿子,已经不成样子。</p><p class="ql-block"> 他像一尊突然被风干了的雕像,站在病床前,很久,很久。</p><p class="ql-block"> 谢衍吃力地对他说:‘爸爸,我给您添麻烦了!’”</p><p class="ql-block"> 多么高贵的灵魂才会在死亡线上表现得这样淡定、无私、优秀!谢衍是谢晋导演一生中“创作”的最优秀作品。</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精神寄托,除了主义、宗教,最后的防线是“老天有眼”,但老天对谢晋导演太不公道,为什么让他承受这么多苦难?尽管他有光环,但再眩目的光环也抵挡不了死亡的考验。他与同样刚刚丧子的叶明在一起抱头痛哭,他的哭声,“像虎啸,像狼嚎,像龙吟,像狮吼。”一位父亲深藏的爱,全部倾泻出来。</p><p class="ql-block"> 谢晋导演于2008年10月18日去逝,离他85岁生日,还有一个月,离他大儿子去逝不足两个月。他累了,他想解脱了,离世也许是彻底休息、彻底卸任的最好方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三、不朽的爱</b></p><p class="ql-block"> 文章最后还没有忘记阿四,几十年如一日为爸爸拿包、拿鞋的阿四,家中爸爸不见了,只见白花越来越多,太多的花已经把爸爸的拖鞋遮住了。“他弯下腰去,拿出爸爸的拖鞋,小心放在门边。这个白花的世界,今天就是他一个人,还有一双鞋。”</p><p class="ql-block"> 《谢家门孔》一文,给了我们太多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但我最终陷入一种沉思,我在想:有谁试图走进谢晋导演的内心世界?有谁曾给他心灵籍慰?有谁轻轻地抚摸他的背?有谁近距离静静地凝视他的双眼?</p><p class="ql-block"> 我想,没有。他的博大、他的精深、他的从容,给外界一种错觉,没有人会知道他需要“外援”。古来圣贤皆寂寞,走向生命尽头时,他是孤独、寂寞的。孤独的灵魂不再与命运抗衡。“他很少说话,眼睛直直地看着前方,有时也翻翻书报,却是乱翻,没有一个字入眼。”他的灵魂随唯一可以和他对话的谢衍走了。</p> <p class="ql-block"> 我始终认为,他是“爱”和“痛”的结合体。</p><p class="ql-block"> 谢晋导演一生辉煌,他的生命中有爱,有爱便不苍白。无论他扮演社会角色,还是家庭角色,同样都释放着人性光辉,都诠释着大爱无疆的主题。</p><p class="ql-block"> 但他的一生也充满了常人不能克服的苦难,唯一的解释是,他不是常人,所以会遇到常人很少遇到的灾难。</p><p class="ql-block"> YN,记得印.甘地那段有关悲痛的名言吗?</p><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可以战胜仇恨、嫉妒、贪婪及其他消极和自我毁灭的情感。然而悲痛是不能战胜的,也是不能忘却的。一个人必须与它共存,接受它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我记住了两句话,</p><p class="ql-block"> 一句是:悲痛是生命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一句是:这个世界一切都会改变,唯有对生命不忘回报的爱不会朽坏。</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体味人生,只要用心,最后的结果都接近真理。</p><p class="ql-block"> 愿,谢晋导演亲手缔造的艺术世界永存!</p><p class="ql-block"> 愿,谢晋导演精心呵护的人性殿堂永存!</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萧 薇</p><p class="ql-block"> 2016.8.2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