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遇“贤”记(三)

老马识途

<h1> 网球遇“贤”记(三)</h1><h1> 绿茵拾趣</h1><h1><br></h1><h1> 在我的生活里,有一段时断时续的打球时光,宛如夜空中闪烁不定的星星,虽不连贯却别有韵味,留下了点点滴滴值得回味的片段。由于家搬到了城关区,我告别了学校那种得天独厚的打球环境。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惊喜,在机关里,我邂逅了第二个“贤人”团队。这个团队以机关干部为主体,没有固定场地,也没有固定团队,某种意义上是网球业余选手中的业余,其突出的特点是因球而乐,所追求的那种生活情趣。其中的代表人物是老魏,一位老机关,年龄并不老,因其人缘好,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魏”,他就像一颗活力四射的恒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无形中成为了机关网球爱好者的“领头羊”。</h1> <h1>  生活富裕之后,人们普遍注重涵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情趣,追求生活的仪式感。高雅的生活情趣如同春日里的暖阳,能够舒缓紧张的情绪,驱散身心的疲惫,陶冶高尚的情操,提升人格魅力。网球,这项充满魅力的运动,自然在其中之列,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老魏就是其中的狂热粉丝,他对网球的热情好似冬天里的一把火,熊熊燃烧,炽热而浓烈。在他的感染下,几位从未摸过网球拍的“老机关”也跃跃欲试,披挂上阵了。</h1> <h1>  网球这个泊来品,如同中国的茶道一样,一招一式有好多讲究哩。就其基本的技术要领,不经过专门的训练很难全面掌握。老魏带着大家,从基础动作分腿垫步练起,以正手击球为基本点,以对拉为基础,以双打比赛为主要活动方式,逐步进阶提升自我。打网球的技术‌相对复杂,发球可平击、侧旋或上旋,正手击球可上旋、下旋、平击或侧旋,反手击球可单反亦可双反,还有截击球‌、高压球‌、挑高球‌、放小球‌等技术。这些技术中,正反手击球是基本功,和球友交流,常会有人问你,是单反还是双反?而发球是学打网球的难点,也是网球比赛的制胜点。只有发球有角度、速度外加旋转度,比赛才能先发制人,赢得主动。老魏在打球小憩时,常与大家分享对这些技术的理解和运用体会,还常推介一些视频资料供大家观摩,也时常引来一些网坛新秀指导团队。他好似比赛现场的教练,又似坐在高处的网球比赛现场评论员,不时讲一些网球的逸闻趣事,谈论最多的是“金满贯”选手德约科维奇,那可是世界网坛的传奇,无数选手的偶像,传奇至今仍在续写。</h1> <h1>  打网球的难度高于我们熟知的羽毛球、乒乓球等运动。就网球场地来说,一片标准的网球场地占地面积不小于670平方米,是羽毛球场地的3.5倍。同时,对场地质地也有一定要求,国际标准分为硬地、草地、红土地,常见的人造草地居多。我们尽可能系地选择人造草地场打,绿茵如织,弹性好,适合成年人。打网球,还要求双方队员球技水平大致相当。网球一般分为1-7级,相关资料显示,我们国业余选手的水平顶多能达到4.5级;国家(省)队现役队员一般为5.0、5.5,只有个别选手能到6.0。自我测评一下,我们几个队友的分数大概在1.5~2.5之间,棋鼓相当,趣味相投,与球同行。同时,网球对体力、耐力和全身协调能力都有着比较高的要求。打网球之所以是小众,就是限制性条件太多。</h1> <h1>  为此,我们就像当年的铁人王进喜那样,秉持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让业余网球能够持续进行。为此,我们东西奔波,纵横南北,黄河之滨到处留下了我们打球的足迹。体工队里,我们请专业教练指点,每一个动作的纠正,每一个技巧的传授,都如同点点春雨,滋润着我们对网球的热爱。那些美女教练,身如飞燕,矫捷灵活,动作优美,跟她们对打真是一种享受。在花园式住宅小区里,有限的空间并没有影响我们的打球热情,不仅切磋球技,还在打球之余品茗、掼蛋。学校的球场也留下了我们的身影,场地多,氛围浓,环境美,那是我们挥洒汗水、自由发挥的舞台;黄河边的标准球场我们也曾小试牛刀、一较高下。冬天那些网球俱乐部的室内场地打球,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室外雪花飞舞,室内挥汗如雨,击球声、欢笑声在馆内回荡,象是打球的音乐伴凑,打出了网球的韵律感。</h1> <h1>  爱喝酒的人常说,酒品体现人品。咱打球的人也如是说,球品体现人品。哪怕是一场随意组合的比赛,球场上的那份专注,就像工匠专注于手中的作品,不容许有丝毫的分心。那份较真,体现的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对胜利的渴望;那份拼搏,是不向困难低头,勇往直前的决心;那份配合,宛如齿轮之间的紧密协作,缺一不可。这一切,如同在职场上一样,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修养,更是一贯的行事风格,一贯的人生态度。每一次击球,每一次跑位,每一次与队友的眼神交流,都不仅仅是为了赢得比赛,更是在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诠释生活的意义。业余生活,因网球而更加精彩。业余网球,打出了专业团队的精气神!</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