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宜川

义薄云天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宜川欢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2025年元宵节宜川秧歌汇演写意</span></p><p class="ql-block"> 图‖文‖薛仁礼 薛民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 年正月十五,宜川秧歌汇演在县体育场隆重上演。这是一场承载着岁月记忆与浓郁乡情的盛宴,秧歌这一宜川民俗文化的瑰宝,让当地群众翘首以盼。</p><p class="ql-block"> 这天,阳光明媚。清晨,我6点30分起床、洗漱,7点带着女儿从国硷宜中家属楼开车出发,7点30分在政府灶用餐,8点在我办公室为女儿简单讲解相机操作要点。11点30分,我们来到县体育场。</p><p class="ql-block"> 今年“春满宜川”汇演有威风锣鼓、凤翅山秧歌队、舞龙舞狮队、舞蹈协会秧歌队、宜川胸鼓、德馨园秧歌队、黄河折子鼓、竹马高跷队、秧歌协会代表队、壶口斗鼓等10个节目,是对宜川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让人深深领略到宜川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充分展现了宜川人民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 上午11时,10个秧歌代表队从南门口开始沿街巡演,顺次进入县体育场。</p><p class="ql-block"> 12时,在指挥车的引领下,金地家政彩旗队率先走过“检阅台”。40位身着“文明实践”红马夹、穿黑色裤子的队员精神饱满,她们是家政服务能手和照顾老人的养老护理天使。脸上那真挚的微笑都满含热忱,彰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服务事业的执着坚守。一直以来,金地家政从家居清洁到家电保养再到收纳整理,家政服务员凭借专业技能做到极致。未来,金地家政定会不忘初心,以更热忱、更优质的服务回报宜川人民的信赖与支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12时30分,哈依舞蹈拉开演出的序幕。他们坚守“以舞启智,用爱育人”的初心,多年致力于少儿舞蹈教育,在这片土地上播撒艺术的种子。孩子们如同俏皮的小精灵,在音乐的带动下尽情舞动,充满童真活力,眼神满是热爱与向往。舞蹈编排,融合现代与传统元素,整齐划一的动作,精准把控的节奏,释放出巨大能量,瞬间点燃现场,赢得如潮掌声与欢呼,为汇演奠定欢快激昂的基调。</p><p class="ql-block"> 接着,威风锣鼓登场。作为宜川锣鼓文化的传承者与推广者,这支2019年4月创建并拥有180名会员的队伍,不断挖掘整理、传承振兴锣鼓文化。队员们身着艳丽服装,手持鼓槌,精神饱满,器宇轩昂。现场激昂的鼓点如万马奔腾、雷霆万钧,震撼全场……刚劲有力、整齐有序的击鼓,时急时缓、变化多端的鼓点,仿佛在诉说着宜川的过往与成就,展现出宜川人民勇往直前、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p><p class="ql-block"> 随后,凤翅山秧歌队欢天喜地出场。这支由77名队员组成的队伍,长期活跃于凤翅山广场。他们的《乡土风情舞元宵》极具地方特色,演员们身着传统陕北服饰,头扎鲜艳头巾,手挥彩绸,动作朴实生动,饱含乡土韵味,扭、摆、跳、转间尽显陕北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欢快的节奏,灿烂的笑容,感染着观众拍手叫好,现场欢乐祥和,犹如醉里吴音相和,一片温馨。</p><p class="ql-block"> 龙与狮,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吉祥瑞兽,承载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寓意。宜川的舞龙舞狮作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县蒲剧团赵季平的传承弘扬下大放异彩。表演区,只见巨龙蜿蜒游动,时而腾飞,时而游走,恰似雷霆乍惊又若江海静谧。舞狮的演员们也不甘示弱,模仿狮子的各种神态动作,跳跃、翻滚、嬉戏,憨态可掬,栩栩如生,仿佛黄鹂欢鸣翠柳,一行白鹭直上青天。龙狮共舞的壮观场面,让现场观众纷纷拿出手机拍照留念,整个体育场成为欢乐的海洋,人们沉浸在祥瑞的氛围中,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p><p class="ql-block"> 县舞蹈家协会的《红红火火闹元宵》惊艳全场。演员们身着艳装,手持花扇,舞姿翩翩,如仙袂飘飘,似羽衣霓裳。欢快的音乐、优美的舞姿、灿烂的笑容,尽显宜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自信豪迈展露无遗。观众目不转睛,掌声欢呼不断。尤其是队员武天星,身舞彩扇如霞,步似奔马,表演精彩绝伦。虽突遇伞盖坠落,但他紧握伞把棍,身姿始终昂扬,从始至终奋力扭动。观众目光被其专注吸引,失误在热烈中消弭,敬业精神如火燃烧,武天星写下不朽篇章。</p><p class="ql-block"> 宜川胸鼓,独具魅力,表演潇洒明快的动律,成为宜川的文化名片。1994年赴北京参演后声名远扬,如今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发展良好。只见演员们胸前挂鼓,鼓槌紧握,动作刚劲有力,节奏明快如飞,充满阳刚与阴柔之美,激昂的鼓点讲述着宜川人民的奋斗与成就。现场观众被深深震撼,鼓掌喝彩、感受古老艺术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来自宜川德馨园小区156人的秧歌队,怀着对宜川文化的热爱,刻苦练习,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他们的表演充满生活气息,动作娴熟,表情生动。凭借热情与活力展现出中老年人的风采和对生活的惬意,宛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演员们的笑容如春日花朵,灿烂温暖,让观众感受到幸福快乐,现场气氛热烈温馨,掌声和欢呼声此起彼伏,清脆悦耳。</p><p class="ql-block"> 黄河折子鼓震撼上演。由36人组成、来自宜川县壶口镇月寸行政村一带的队伍,展现出黄河沿岸独特的民间鼓舞艺术。一排大鼓,锣镲助威,演员身着传统服饰,手持鼓槌,动作刚劲有力。明快的节奏、花哨的鼓谱,初始鼓点如黄河波涛汹涌,仿佛河水的怒吼,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激情,演员们脸上洋溢着自信与自豪,传承着黄河文化,尽显宜川人民的坚韧勇敢。 </p><p class="ql-block"> 接着,宜川县非遗竹马高跷队,这支由65位民间艺术爱好者组成的队伍,其中40人跨竹马、25人踩高跷。竹马表演者身跨竹马,动作轻盈灵活,如骏马驰骋;高跷表演者技艺高超,做出各种惊险优美动作,令人为之捏汗。精彩表演折服观众,掌声与欢呼声不绝于耳。</p><p class="ql-block"> 县秧歌协会队,由100余人组成,包括72位秧歌演员、25人的锣鼓队和6人的唢呐演奏者。作为民间社团组织,他们在宜川文化活动中如星辰闪耀。演员们身着华丽,手持道具,载歌载舞。她们的编舞独特、内涵丰富,秧歌队员动作整齐,笑容幸福;锣鼓队奋力击鼓,激昂鼓点为人们鼓劲;唢呐演奏欢快曲调,增添浓郁节日气氛。现场观众被热情感染,共同狂欢。</p><p class="ql-block"> 最后上场的壶口斗鼓队,是黄河文化的传承者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它流传于宜川黄河沿岸壶口乡一带的壶口斗鼓,高亢激昂、粗犷豪放、剽悍威武。队员们身着鲜艳服装,手持鼓槌,气势逼人。鼓点如雷鸣轰响,震撼人心,动作刚劲有力,整齐有序,脸上充满坚毅自信,展示出黄河文化和不屈的民族精神。现场观众被深深打动,掌声欢呼声经久不息。</p><p class="ql-block"> 元宵节秧歌汇演,是一场盛大的文化庆典,它是传承的火种,将宜川的历史与未来紧密相连,让古老的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它是欢乐的源泉,欢声笑语与美好愿景交织,汇聚成一片喜悦的海洋,奔腾在宜川人民的心间;它是希望的灯塔,在热闹欢腾中,为人们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宜川人迈向更加美好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下午,2时30分,汇演的帷幕缓缓落下,但那激昂的鼓点,依旧在耳畔回响;那欢畅的秧歌,仿佛还在眼前跳跃;那灿烂的笑容,烙印在人们的心底。这一切,都化作宜川人心中永恒的温暖记忆,成为这座城市文化脉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我们带着这份珍贵的回忆,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共同期待宜川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见证它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26日</p> <p class="ql-block">  薛仁礼,笔名凌波。中共党员,研究生文化。2005年9月6日,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的亲切接见,其工作被充分肯定和表扬,并在全国乡镇基层党组织中被推广、学习和借鉴。延安市社会科学界专家。陕西省作协作家;陕西省教育厅“百姓学习之星”;中国新文学学会乡土诗人分会会员;延安市摄协摄影家;中国摄影网记者、摄影师,论坛注册会员。著有《筑梦》《那些事儿》《写满宜川爱》《情满自然资源》《筑梦经发人》《岁月记忆》《宜川习俗》《宜川县地名志》《政治理论学习与研究》等9部书作。撰写、编纂200万字的书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