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A</p><p class="ql-block"> 袅袅炊烟,衔头巷尾。</p><p class="ql-block"> 火柴香烟,市井穿行。</p><p class="ql-block"> 烟雾缭绕,小桥流水。</p><p class="ql-block"> 每一枚烟标里,饱含着时代的印迹,还有那退不去的斑驳日子。老烟标随着时间的迁移,在那残缺不全,退色泛黄和坑坑洼洼的皱折里,充盈着过去的影子。蕴含着生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姥姥是东北人,嫁了个有钱商人。东北有三大怪,姥姥便是其中的“大姑娘叨着大烟袋”之一。</p><p class="ql-block"> 东北姥爷和姥姥那个年代,香烟刚传入中国,美商香烟品牌有小美女、哈德门;英商有三炮台和老刀牌;日商有孔雀和凤凰牌。后来,南洋出的黄金龙、白金龙和大联珠,华成出的美丽、三旗和金鼠牌香烟,红极一时。姥姥家有钱,扔了大烟袋,选几种洋烟,享受一下。</p><p class="ql-block"> 后来战乱不断,家业没落,姥姥回到开原农村,又吸起了大烟袋。人常说:饿死的骆驼,比马大。生活虽不如以前,但偶尔抽上几包盒装香烟。直至姥爷患病去世,生活一落千丈,只能抽劣质烟了。</p><p class="ql-block"> 解放初期,外国烟草公司,被收回国有,结束了外烟,半个世纪的垄断。中国有了自己的品牌香烟,如大上海、黄包车和哈哈笑等香烟。姥姥这时亦告别洋烟,开始吸公私合营烟。</p><p class="ql-block"> 姥姥清瘦干练,干什么都利落,抽烟亦冲。</p><p class="ql-block"> 1963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成立。翌年父亲调至白云鄂博,姥姥留在石拐,再嫁人,这次嫁了个煤矿电工。东北女人会侍候男人,这句话不假。姥姥总是给电工姥爷,做小锅饭,细粮都给丈夫吃,自己吃玉米面,我最常见的记忆,是玉米面锅贴。姥姥这时吸的是软包装的“金钟”和“黄金叶”。这时候,烟标从繁体字,至简化字的过渡期,接下来就开始吸文革标香烟,从年轻到年老,姥姥吸了一辈子香烟。</p><p class="ql-block"> 年老的姥姥,腿脚不好时,常常让邻居孩子跑腿,替她去买烟。后来,年迈的姥姥,得了病,才发狠心戒了烟。</p><p class="ql-block"> 姥姥的一生,含盖了烟标,从无到有,经历洋标、老标、早期标、中烟标、文革标、三无标、下马标和标注焦油含量标等各个时期。</p><p class="ql-block"> 烟标虽小,但价值不小,它记载了香烟的历史,亦记录着,烟民与香烟相伴一生。还原怀揣鼻烟壶、火柴、打火机,一段段人间烟火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B</p><p class="ql-block"> 父亲,不怎么吸烟。在那战火纷飞,激烈的战斗过后,空隙休息,吸烟的战友,扔给 他一支说:“来枝烟,解解乏!” 父亲吸两口,剧烈咳嗽,喘定后说: "不好抽",便不再吸,没有学会吸烟。</p><p class="ql-block"> 父亲说,抗美援朝时,有几种牌香烟,是国家作为慰问品,支援到朝鲜前线,赠与保家卫国志愿军战士的。其中有“中华”“光荣”“大生产”和“太原”等牌香烟。父亲的战友, 给父亲的那支烟,是不是抗美援朝牌香烟,父 亲在世时,我没有细问。</p><p class="ql-block"> 志愿军除了抽,自己国家的慰问烟外,还能抽上,从美军那里缴获的洋烟。其中“万宝路”少见,缴获最多的是“骆驼”牌香烟。</p><p class="ql-block"> 父亲年过半百,才学会吸烟,但没有烟瘾, 只是偶尔吸一根,解解闷。父亲属于那种,基本上不吸烟者,即“香香烟”。家里从来不存香烟,只有过年,才备上几盒烟,来招待客人。</p><p class="ql-block"> 烟民都有自己的故事,父亲原单位,有一位同事,他爱抽没有过滤嘴的烟,一枝烟快吸完,赶紧拿出来另一枝,捻出头上烟丝,立刻续上去,一根接一根,抽起烟来,很少见有闲下来的时候。这既省火柴,又惬意烟的长度,长烟一叼很有气派,还显示自己接烟的娴熟,可谓一举多得。</p><p class="ql-block"> 过滤嘴烟,出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后逐渐取代没嘴香烟。没嘴烟的消失,令父亲的同事,一时难以习惯,因为不能一根接一根了,只能抽带嘴的烟。</p><p class="ql-block"> 烟民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很难戒掉。有人一觉醒来,首先吸上二三枝烟,过足了烟瘾,才起床。</p><p class="ql-block"> 有人正在开会,烟瘾上来,离席到外面,抽口烟后,复又返回继续开会。可以这么说,烟民吸烟故事,充满着人间百态。</p><p class="ql-block"> 故事里的事是那昨天的事 </p><p class="ql-block"> 故事里有好人也有坏人 </p><p class="ql-block"> 故事里有好事也有坏事</p><p class="ql-block"> 故事里有多少是是非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烟民说:吸烟与喝酒一样,是种文化。也有人说:吸烟一点好处都没有!亦有人说:人烦燥时,便猛吸烟,可以安神,稳定情绪。作家写作时,吸烟来灵感……婆媳之说,争论不休。</p><p class="ql-block"> 1985年,中国第一个烟标收藏协会,在南京正式成立。烟标作为世界四大平面印刷收藏品之一,受到收藏者们的喜爱。对烟标收藏者来说:得到一枚好烟标,比什么要重要。</p><p class="ql-block"> 1987年,中烟草明文规定:从即日起,烟标 应当标注R和焦油含量等级。三无标,开始慢慢 的销声匿迹。</p> <p class="ql-block"> C</p><p class="ql-block"> 在逐渐长大的孩子眼中,大人们吸烟,是成熟潇洒气 质的象征,心里装满了羡慕,并随时进入角色,跃跃欲试。</p><p class="ql-block"> 我上初中时,家离学校 很近,学校北面,隔着一条马路,有两栋平 房,第一栋便是我家。</p><p class="ql-block"> 乘着课间休息,我和同学,悄悄到家门口的 防空沟里玩。玩得累了,同学对我说:买盒烟吧 ,咱们也学学抽烟。我用七分钱,买了盒"战 斗"牌烟,趴在沟里开始吸。因怕烟雾大,被大 人发现,我们不时地用手搧着烟雾,让烟快速 散去。吸后,才发现香烟,并不香。只会嗓子 干和不停地咳嗽。</p><p class="ql-block"> 没钱买烟,我们尝试将干树叶,揉成细沫,用作业本卷成烟卷,高高兴兴燃着,迫不及待的猛吸一口,一股辣呛直冲喉咙,眼泪汪汪,急忙往出吐碎叶和口水。此后,我再也不敢去尝试。</p><p class="ql-block"> 家住105,我是孩子王。常率领前后排街坊的 孩子们,沿着房前屋后,墙根犄角旮旯,去寻找人 们遗弃的烟盒。</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拣来烟纸,叠成三角,打片子玩,我则后来喜欢,将烟盒拆包,积攒起来。还爱把电影演员表,写在烟纸背面,保存收藏。几次迁居搬家,我总是不忘记,把它们带在身上,因而它们有幸地保存下来。</p><p class="ql-block"> 我真正学会抽烟,在而立之年之后。刚开始,不怎么抽。那时,别人给根烟,我把它放在办公桌上,能积攒成小堆,同事常来取。后来烟抽的多了,就攒不下了。</p><p class="ql-block"> 有人抽烟专一,而我抽烟却“花心”,为的是能得到,不同类型的烟标。</p><p class="ql-block"> 抽烟能抽醉,很多人不相信。但我却感受过,两次烟醉的体验。烟醉首先是恶心,浑身发软,欲呕吐却吐不出。有次醉烟,我蹲在地上,半天没起来,那滋味比醉酒,还难受。</p><p class="ql-block"> 朋友来我家,正碰上我整理烟标册,看了我的烟标后,其大惊小呼起来:“哎呀!前些天,我收拾凉房,见一厚沓烟纸,嫌它碍事,叫我一骨脑和垃圾,一起倒到外面垃圾箱了!”</p><p class="ql-block"> 我连忙说:“咱们赶快去找找……”,朋友说:“早就叫风吹跑了!” 为这事,让我心疼了好几天。</p><p class="ql-block"> 抖音里最先出现,开窑”兔毫盏”热,接着是卖书和买古币热。现如今,“烟标热”,也在风生水起,风头正劲。近日,我所关注的烟标直播间,就有四五个。晚上没事,就进直播间看看热闹。偶尔淘上,几枚惬意的烟标,乐和乐和,高兴高兴。烟标世界里,有太多太多的烟标,你见都没见过。那里让你大开眼界,乐此不疲地徜徉其中。</p><p class="ql-block"> 给姨姨拜年,我们在二0二厂清源道的“黄柿子养生火锅店”吃饭,在饭桌上谈起抽烟。姨夫说,1992年,他在东北实习,抽的是6块钱一包,白色的大生产烟。姨夫这么一说,令我意外,我只见过红色的大生产烟,还从未见过白色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管大前门叫胡彩和眉毛…”俄罗斯旅游群在“冬子爆肚”聚会,谈抽烟正欢。</p><p class="ql-block"> 看来,烟标是无边瀚海,等着烟标爱好者,去探索其中。</p><p class="ql-block"> 1986年,许多卷烟厂,被中草烟总公司,勒令关停并转。如今,云烟一统天下,各省市县的卷烟厂,大都悄无声息地快消失殆尽,老烟标越来越稀少,革命时期和解放区烟标,更难寻觅,这便使烟标爱好者,重回归老烟标热。 </p> <p class="ql-block"> 附记</p><p class="ql-block"> 标友爱好者在抖音直播间,写下以下的留言:</p><p class="ql-block"> “这是孩童时满满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你的爱,是爱曾经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褪色的只会是照片,时光是永不褪色的。”</p><p class="ql-block"> “烟标与其他收藏品,最大的不同,就是:我们曾经陪伴它,慢慢长大……变老……回望……”</p><p class="ql-block"> “八分的大生产,一毛四的勇士,三毛六的大前门,三毛九的飞马,五毛的牡丹……”</p><p class="ql-block"> 我亦插了二句:“时光可以流走,但烟标记忆永留。”</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中国还出现了阿尔巴尼亚、朝鲜香烟。那时候,阿尔巴尼亚跟中国最铁,称兄道弟。白色扁盒包装,非常精致的阿巴尼亚香烟,在中国深受欢迎,是香烟中的上品,记忆深刻。”</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推移,为了人的身体健康,香烟最终会,退出历史的舞台。而烟标,也就将成为稀世珍 宝,每一枚烟标,就是历史的见证。烟标留 下的是,珍贵的岁月记忆,与生活的花花绿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