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非遗展

阿军0252

<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节是中国人第一个“非遗”春节。2024年12月4日,“春节这个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让中国春节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礼物。2009 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成为我市唯一一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当两项人类文化瑰宝在新春之际交融碰撞,将为我们带来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p><p class="ql-block"> 本次展览以展现传统年俗为主题,精心挑选了130余幅剪纸作品。这些作品生动展现了从腊八至正月十五期间,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三个阶段:岁末辞年、新旧相交的团年及拜年的习俗。每一幅剪纸都蕴含着深深的年味和浓浓的乡愁,它们以生动的图像和精湛的剪技,将我们对新年的热切期盼和对家乡的无限眷恋一一展现。</p> <p class="ql-block">医巫闾山满族剪纸优秀作品</p> <p class="ql-block">  这些剪纸作品,展现了东北地区春节的传统年俗,富有锦州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它们巧妙融人了锦州的自然风光、发展之变以及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有刻画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制作传统年食的温馨场景的《包豆包》:有生动再现春日里人们通过击打春牛来祈求丰收和吉祥的《打春牛》而围绕生肖蛇创作的各类剪纸作品,更是巧妙地将蛇年的生肖元素与吉祥如意的寓意相结合,既展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也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充满年味的艺术空间,回望传统年俗,领略医巫闾山满族剪纸的独特魅力。希望这份来自家乡的文化礼物,能带您喜迎新春,品浓浓年味,让我们共赏这场剪纸与年俗交织的“非遗”春节文化盛宴!</p><p class="ql-block">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流传于辽西医巫闾山地区,是以表现满族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如"通天树"、"生命树"、"山神"等)、生殖崇拜(如"腹乳如山、养育万物"的女神"嬷嬷人"等)、植物图腾(如"柳树妈妈")、动物图腾(如"狐神"、"牛神" )、始祖神崇拜的萨满文化,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内容的剪纸形式。保留了最原始的剪纸艺术生成形态,不但内容神秘诡谲,还记载了大量的远古文化符号,其造型简洁,纹样古朴。它不用繁琐、细密的剪法,不求精致、准确的造型,而主要以博大恢宏的气度和朴拙古茂的神韵取胜。</p><p class="ql-block"> 剪纸中记录满族风俗的作品,表现了近代中原农耕文化与医巫闾山山林文化的融合,其中蕴含的民俗文化信息已经成为研究历史上中国北方各民族与汉民族文化融合过程与形态的珍贵史料。</p><p class="ql-block"> 2004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首次走出大山,在北京民俗博物馆展出;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剪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入选首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p><p class="ql-block"> 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是用图象和符号记录的民间文化史册,展示了医巫闾山从原始社会到今天,长达七八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的长河中,非遗剪纸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中华民族千百年的民俗风情与审美意趣。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门古老的技艺正悄然走进我们的生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这些小小的剪纸,跨越时空,传递着温暖与情谊,成为连接人与人、人与传统文化的纽带。让我们携手传承指尖上的文化,让剪纸的魅力在生活中绽放不息,让民族文化的血脉在传承中奔涌向前。</p> <p class="ql-block">书画家元宵笔会</p> <p class="ql-block">生命树剪纸</p> <p class="ql-block">  锦州非物质文化还有锦州满族刺绣、锦州皮影戏、锦州面塑、锦州糖画、锦州锡雕、辽西绳结、辽西高跷秧歌、义县社火等等三十余个。</p> <p class="ql-block">锦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p> <p class="ql-block">摄影:阿军0252</p><p class="ql-block">图文编辑制作:阿军0252</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12日</p><p class="ql-block">感谢您的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