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姬纪念馆--一代才女的坎坷人生

悠闲篱笆院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悠闲篱笆院</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657967</p> <p class="ql-block">  秦岭北麓,关中平原东南部的蓝田,是关中通往东南诸省的必经之地,让蓝田成为沟通秦岭南北,促进东西经济、文化和商贸流通的枢纽。历代帝王为打通秦岭南北通道,开凿挖掘了蓝关古道及沿途栈道,使得古道承载了千年烟云的沧桑变迁,演绎了一场场波澜壮阔的诗词画卷。</p> <p class="ql-block">  唐代文学家韩愈途径蓝关古道写下了“<b>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b>”诗句,“云横”和“雪拥”写出了景阔情悲,蕴涵深广,让多少人背起行囊,去探寻蓝关古道那段沉默了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蓝田山卯纵横,地形多变,集山、川、岭、原为一体,浐、灞二河支流由蓝田而过,让蓝田水资源丰富,形成了以山岭为主的农耕县。早在126万年前,“蓝田猿人”在此繁衍生息,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这里还有华胥氏陵等“三皇旧居”,这里是关学传人吕氏四兄弟的故乡,也是还有汉末三国才华横溢、悲情才女蔡文姬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  蔡文姬陵,也叫“蔡文姬纪念馆”,位于西安市蓝田县三里镇蔡王村。馆前东面靠近文姬路的地方有一块巨大的石刻,上有郭沫若老先生书写的“蔡文姬”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是一座二进院落。卷棚顶结构的大门,面阔三间,有廊道,中间一间门面穿堂而过,进入院内。“蔡文姬纪念馆”几个字是陈忠实先生题写,两侧廊柱楹联:“<b>十八拍独步千秋,胡笳如诉,琴韵诗才双绝唱;四百篇宏开万简,案牍无声,劫波怨海几知音。</b>”则是对蔡文姬一生的概括。</p> <p class="ql-block">  走进蔡文姬纪念馆一进院落,左侧为游客服务中心的厢房,右侧为墙壁,在东南角有一尊蔡文姬的汉白玉雕塑,蔡文姬神情肃穆,手抱胡笳,在演绎着“胡笳十八拍”,似乎在胡笳声中沉思,又似在演唱。</p> <p class="ql-block">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长达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骚体叙事诗,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记录了蔡文姬的一生。这一尊雕塑仿佛是蔡文姬在自弹自唱,随着演奏的琴声、歌声将我们带入到东汉末年,狼烟遍地,民不聊生的动荡年代,自身被匈奴掠去,开启了“<b>一生辛苦兮缘别离</b>”的悲痛生涯,后被曹操赎回,但是骨肉分离,仍处于“<b>天与地隔兮子西母东”</b>的结局。</p> <p class="ql-block">  一、二进院落是用一堵围墙分开的,白灰涂墙,瓦檐盖顶,正中为方形的拱门,墙体上嵌有花窗。拱门楹联:“<b>才女千秋身化玉,胡笳一曲气如梅。</b>”进入二进院落,则是一条通向最后陵墓的路,道路两旁,左面是一座碑亭,右面为一栋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碑廊的入口处,摆放着一只石羊和一只石牧羊犬,仿佛走进了“<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b>”的辽阔草原之上。碧蓝的天空之下,牛羊成群,蔡文姬站在草原上,向南眺望着,期盼着回归大汉。</p> <p class="ql-block">  碑廊内陈列了自秦汉至民国时期的雕塑和石刻,有辋川四季图碑、四面造像碑、王海珊先生纪念碑等,内容丰富多彩,让游人可以深入了解蓝田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  蔡文姬纪念馆是一栋坐南向北的两层仿汉式综合楼,展厅设在一楼,二楼为办公区。展厅分为两个展室,以“蔡文姬和她的时代”为主题,展示了蔡文姬生平。A展室展示了离乱之世、家学渊源、饱经忧患三个单元。</p> <p class="ql-block">  一幅画卷,一段历史。走进展厅会看到右面墙壁上有一幅《文姬归汉图》,是范曾的成名之作。历代文人对蔡文姬的归汉,有着很多文学版本和画作,而最引人瞩目的则是郭沫若题跋的《文姬归汉图》。</p><p class="ql-block"> 郭沫若为范曾《文姬归汉图》题跋内容为:“汉家失统驭,四海繁兵马。千里不闻鸡,兽多人转寡。我蒙贤王救,寄身穹庐下。相随十二年,相爱无虞诈......”落款为“一九六二年七月八日,江左小范作《文姬归汉图》索题,因成此诗。”此诗文笔流畅,气势磅礴,浑然天成,书写了一段生逢乱世,自己的命运不由自己掌控的历史及人物的悲情。</p> <p class="ql-block">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内有外戚和宦官专权,外有匈奴犯边,中原大地一片风雨飘摇的景象。而蔡文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代中,虽然出身于豪门,蔡文姬的一生如同其父亲蔡邕的坎坷人生,充满了曲折与离奇。</p> <p class="ql-block">  初嫁河东世家卫青后人卫仲道,而卫仲道却英年早逝,被匈奴劫掠,成为匈奴左贤王妃子,漠北苦寒之地生活12年,生两个孩子,被曹操赎回,嫁于董祀。蔡文姬的一生的悲欢犹如汉末这个时代一样刻满了沧桑的烙印。</p> <p class="ql-block">  B展馆展示了智对丞相、博学多才、文姬归汉、魂归玉山四个单元。</p><p class="ql-block"> 董祀因触犯律法,要被曹操斩首,蔡文姬披发赤足,智救董祀。蔡文姬博学,才华横溢,善辞赋、精通音律和书画,兼之智救自己的丈夫,获得了“<b>博学有才辩,又妙于音律</b>”的美誉。此后,蔡文姬悲愤的写下了这首《悲愤诗》和《胡笳十八拍》,展示了蔡文姬卓越才华、凄苦人生,以及对后世影响。</p> <p class="ql-block">  走出展示继续向里走,正中为一尊汉白玉的雕塑,基座上刻有“蔡文姬”三个大字,塑像是右手执笔,左手拿着纸卷,抬头仰望的蔡文姬,似乎在理清思路,寻思着书写“胡笳十八拍”这一传世绝唱,“<b>幽怨胡笳千秋成绝唱,地留芳魂万载土含香 。</b>”雕塑后为蔡文姬墓冢,墓前竖立着一块宫葆诚题的墓碑碑刻“汉蔡文姬之墓”。</p> <p class="ql-block">  汉白玉雕塑的左面又是一个碑廊,碑廊内应用四体书法,雕刻了18幅“胡笳十八拍”碑刻;碑廊前是一本石书,书上雕刻了蔡文姬的“悲愤诗”。右面有一攒尖顶式四角亭,上书“归汉亭”,表达了蔡文姬对大汉深沉的思念,正如蔡文姬在《胡笳十八拍》中所写:“我非食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p> <p class="ql-block">  <b>《蓝田县志·古迹》中记载:“蔡伯喈庄在县东南二十里,今名蔡家湾。北关外有冢乃其女文姬葬处。”</b>蔡文姬在救出丈夫董祀后就在失策中记录很少了,只是在清代的县志中记载了蔡文姬随父葬于蓝田。</p><p class="ql-block"> 蔡文姬墓能保存的如此完好,有一个守墓人的传说故事:据说有一位姓王的老者,因敬仰蔡文姬的文采,在蔡文姬死后,带着家人在蔡文姬的陵墓附近建起了房屋,并让子孙后代世代守护着蔡文姬墓,同时,将村庄起名为蔡王村。</p> <p class="ql-block">  蓝田不仅有着华夏文明史上的历史遗迹,名人故居;还有着峥嵘岁月的铁血风云,以及浓浓的故国情怀。行走在纪念馆的碑廊间,品读着才女哀怨的忧伤,更让人感受到国强则民富,社会稳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的道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