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历史的风,向一条河流致敬

素素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22日,农历填仓,与女友在微信上说:“许久了,要不要见个面”?友回:“雨水那天我就想去看辽河,你来,带我去看辽河。”</p> <p class="ql-block">有了约,便有了堂而皇之出游的噱头,对这段辽河一无所知的我,在女友提供的诸多方案中果断选择了东西辽河的汇合处——福德店。</p> <p class="ql-block">奔赴源于热爱,纯粹也热烈。丽日晴空,呼朋唤友,大有轻车直上辽河源的感觉。到达福德店时,已是午后两点,我们弃车登楼,登高远望,冬季的河水少了流动的生气,却更添了大气苍凉的美。冰封的河面像一面巨大的镜子,在太阳的直射下熠熠生辉。飞鸟的影子在眼前倏忽而过,一切是那么寥廓而安静,远处的标志性建筑福德店在寒风中愈加显得倔强而醒目。</p> <p class="ql-block">我把无人机的机头朝向北,一切便开始具象化。两条银色的巨龙一左一右在福德店前慢慢靠近,最后合抱为一体,延伸南下。女友四丫说这两河交汇的图像分明就是我的丫字呀,是呀,是枝丫,是脉络,在辽北大地上奔流不息。这不仅是一条河流的起点,更是文明的碰撞与交融。</p> <p class="ql-block">说到河流,就要说起它的名字,提到它的前世今生。我面前的这条辽河。汉代以前称句骊河,汉代称大辽河,五代以后称辽河,有人说我们辽宁的由来就是‌寓意辽河流域永远安宁,这个说法我没有考证,但我钟情于这样的说法。辽河境内的辽河正源,当福德店莫属。东西辽河于铁岭市昌图县长发镇王子村的福德店汇合,然后迤迆南下。经昌图县、康平县、法库县、开原市、铁岭市、沈阳市、新民市、辽中区、台安县、盘锦市、盘山县、大洼区等县市,分别纳入左侧支流招苏台河、清河、柴河、泛河和右侧的秀水河、养息牧河、柳河等支流。1958年前,辽河流至盘山县沙岭镇六间房村处出现分流,一支经现在的大洼区、大石桥市流入渤海;一支穿越现在的盘锦市双台子区流入渤海。1958年后省政府建设永久性堤防工程将外辽河堵截。至此,辽河下游盘锦段成为辽河唯一入海口。</p> <p class="ql-block">辽河像一位宽厚善良的母亲,接纳了每一条汇入的支流,这些支流织就了我们辽宁大地的生命之网,哺育着勤劳善良的辽河儿女。据史料记载,西辽河流域一直繁衍生息着诸多民族,历经几千年不衰,你方唱罢我登场,汉、匈奴、东胡、鲜卑、契丹、奚族、女真、蒙古、满族等民族,相继或同时在西辽河周边粉墨登场,缔造了一个多元化的辽河文明。</p> <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研究成果,指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可见,西辽河文明与黄河文明、长江文明一道,成为中华文明的三大源头。</p> <p class="ql-block">历史之水浩浩汤汤而去,转瞬就是千年,现在当年的繁华之地只剩福德店三个字了。福德店——相传是辽金时期著名的客栈,地处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三省交界处,历史上曾经是“千年烟火气,八方客云集”的繁华之地。这里鸡鸣三省,属于往来“两岸三地”必经的交通要道,古代交通落后,辽水通舟解决两岸人民多少运输之苦。遥想黄尘古道,古渡喧嚣,应是一派繁华景象。或许冥冥中自有天意,历史的硝烟远去了,福德店却保留了下来,如同发音一样,福泽两岸三地的百姓。</p> <p class="ql-block">提到福德店,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一千多年前的的历史古迹---祺州古城。沿辽河源下行30公里,位于辽河西岸,今康平县郝官镇小塔子村。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辽河岸边建立的头下军州,为当时辽河西岸的重要渡口和行政中心,写到这里, 不由一声叹息,辽太祖当年铁蹄南下,有多少被俘虏的南宋百姓是顺着这条水路被押解到这里的。</p> <p class="ql-block">祺州遗址现存于郝官小塔子村东,《辽宁省志·文物志》记载:城址正方形、西门之间横贯一条大道,既是城内主要街道,又是直达辽河渡口的必经之路。“古塔斜阳”、“辽河晚渡”(郝官孟家船口,距古城3公里)曾是康平著名的八景之一。金代赵秉文《庆云道中》写的就是当时的盛况</p><p class="ql-block">“对岸隔青山,孤城碧流开。</p><p class="ql-block">绿芜天地合,白乌日边回。</p><p class="ql-block">渡口呼舟急,沙头立马催。</p><p class="ql-block">多烟生极浦,欲上客衣来”</p><p class="ql-block">康平博物馆的辽金展区,有一大片醒目的沙盘——辽祺州城址复原沙盘,展示了棋州城里采集到的部分遗物。而今,祺州城址成为康平最重要的历史文化代表符号。记得几年前我与诸友去看卧龙湖冬捕时曾经探访过,那时只知祺州,却对周围的地理环境知之甚少。而这次辽河行好像身体里有一扇窗被悄悄地推开了一个角,尤其我看到福康渡口这几个字,就象找到了自己的根,血液瞬间沸腾。</p><p class="ql-block">注:(公元921年,耶律阿保机越过燕山,攻破长城重镇古北口。在河北一带肆意狂掠,财物劫空,人口劫去契丹腹地,建立自己的头下军州,即小塔子祺州。头下军州是辽独具特色的建制,是辽贵族的领地。契丹诸王、外戚、大臣在战争中掠获大量俘虏(包括灭亡的渤,于是设置州城,安置俘虏,作为贵族的私产,耶律阿保机当时掠获的俘虏包括灭亡的渤海国及中原人)因这批百姓中檀州人居多,祺州城遗址,俗称小塔子城址。最初名为檀州密云县,后更名祺州庆云县。</p> <p class="ql-block">沿辽河源继续下行,就来到了太平山古渡,辽河古渡四个字赫然在目。此牌坊在长发镇苇子村至后窑镇太平山村之间。始建于辽金时期,兴盛于清中晚期。古渡是辽金时期重要交通枢纽。我们一路行来,先后拜访利民渡口、太平渡口、福康渡口,每一个渡口莫不是曾经的交通要塞。祺州城(康平县郝官镇小塔子村)、安州(昌图县四面城镇)、韩州(昌图县八面城镇)、咸州(开原市老城)、宿州(昌图县马仲河镇)相距不过30至50公里,他们往来密切,而负责连接和传递功能的载体就是这些古渡船舶。</p> <p class="ql-block">关于辽河渡口的照片,现存寥寥。从网上收集的这张照片,应该拍摄于晚清时期,拍照的人已无从考究。却让人有一种深深的代入感,同是辽河儿女,我们在相同的地点遇见,却已在不同的时空,这就是历史的意义,摄影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情感的温度总是和记忆相关,在途经的三个渡口中,我们驻足时间最长的就是新升利民渡口,这里是女友经常来的地方,从青涩到中年,从夏天至冬天,每一幅画面她仿佛可以随时信手拈来。</p> <p class="ql-block">友说,她记忆里的渡口是摆船的,一条船就是一个渡口。守渡人世居于此,平时以务农为主,摆渡只是为了方便乡邻。摆渡不收费,一摇一晃,摆的都是邻里乡亲的日子。遇到主人不在,过河的就自己摇船过河。年底守渡人会到村民家作客,不成文的规矩,主人家都会主动给拿点苞米。论心情给,给的不嫌多,收的不嫌少,一来一往,日子就像辽河水一样绵长。</p> <p class="ql-block">辽河就在友的讲述中渐渐清晰立体起来,甚至让我的眼角微润。我似乎看见了无数辽河儿女与辽河之间的故事。请允许我向一条河流致敬,虽然我年少的记忆里一直没有辽河的存在,虽然它在康平境内流过,却绕过我的村庄,但是兜兜转转,期间也许经过无数的弯,最终它还是会绕回来,不论以什么方式,迟早会为我补上缺席的一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