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六人一辆车的小团准备出发。“领导召集开会”,通报一下行程安排,注意事项,拍一张照片一下哈!</p> <p class="ql-block">“都说旅行能让人成长,离开熟悉的环境去感知一切未知,当你真切地踏上异乡的土地,远方就不再遥远,他会变成你生命中的曾经触摸过的一部分,让灵魂更加丰富。生命在于体验,这世界有太多值得我们去体验感受的事物了。下段行程,继续出发。”</p> <p class="ql-block">10.9凌晨登机后,经过11个小时的飞行,当地时间早上七点多,到达维也纳。在沥沥小雨中,我们上了叶雷的车,向克罗地亚的出发啦。</p> <p class="ql-block">10.9当地时间下午两点左右(时差6小时)的克罗地亚首都,我们的第一站萨格勒布。酒店下午三点以后才能办入住,开逛!</p> <p class="ql-block">耶拉契奇总督广场,克罗地亚首任总督。广场是萨格勒布人们活动的广场。</p> <p class="ql-block">哇,很多年没见到了,有轨电车还是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p> <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升天大教堂两个塔楼虽在维修,但仍可以感受其壮观的风采和中世纪克罗地亚建筑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萨格勒布街景</p> <p class="ql-block">石门:萨格勒布古老城市的一个入口。</p> <p class="ql-block">走进石门,进出门好像是成直角,角里有一个神龛,有人在祈祷!</p><p class="ql-block">据说是1731年的一场大火将这个门烧毁殆尽,然而上面绘画《圣母和圣子》居然保留了下来,从此人们相信这幅画一定有不可思议的魔力,所以经常来祈祷。</p> <p class="ql-block">圣马可教堂。彩色砖瓦屋顶,墙上的盾型纹章,浮雕人像,整个建筑色彩明快艳丽,似乎有些童趣,不解释,还以为是一个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萨格勒布最高点——罗特尔查克塔远眺萨格勒布。</p> <p class="ql-block">因本人恐高,没登塔,只能从塔下拍摄。</p> <p class="ql-block">我们通过石门,沿着一大段上坡,到了最高点,罗特尔查克塔下。登塔后,沿着一路下坡,从缆车旁边的台阶拾阶而下。</p> <p class="ql-block">。如果是从下往上 可以通过这个恐怕是世界最短60米的缆车登高望远。据说缆车从山下只需要1分钟就可以登到山顶。</p> <p class="ql-block">集市,花店,咖啡馆,夜晚的酒吧随处可见,感受到了萨格勒布闲暇的生活步调。</p> <p class="ql-block">萨格勒布上城的夜晚。</p> <p class="ql-block">我们入住的酒店在上城城市中心,周边都是酒吧,热闹!</p> <p class="ql-block">10.10日萨格勒布下城。我们住上城,在去下城时,首先穿过一个德国工程师设计的不大的街心公园,别具一格的设计了萨格勒布地标,又被称为旅游起点的街心花园。双排高大梧桐树的林荫道,道的起点设计四面分别是时钟,指南针,温度计,湿度计的立柱。</p> <p class="ql-block">与上城高低起伏的砖石路和古老的建筑比,下城街道宽阔,建筑现代,是典型的东欧风格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特喜欢我拍的这一张!美丽的托米国王广场风景。</p> <p class="ql-block">图托米国王广场和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在维修。</p> <p class="ql-block">托米国王广场与与古老的火车站之间广阔的现代化马路。</p> <p class="ql-block">萨格勒布火车站已经有150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火车站对面的咖啡店!有小熊陪聊啊!</p> <p class="ql-block">大剧院外面看导航的老俩口。</p> <p class="ql-block">克罗地亚大剧院。</p> <p class="ql-block">克罗地亚大剧院门前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克罗地亚现代艺术馆。</p> <p class="ql-block">克罗地亚的奥西耶克小镇。奥西耶克距离萨格勒布约250公里,我们到达这里已经是下午四点多,在一个健身房门前停车,应该是到啦!外表简易版客栈?有点懵,出门在外,一切皆有可能!拎着箱子上了楼梯,打开房门,还不错哦!</p> <p class="ql-block">我们抓紧时间在小镇转转。原来“小镇”位于一条小河边,小河清澈见底,在落日余晖的映衬下,非常美丽。</p> <p class="ql-block">沿着河边散步,骑行,很悠闲啊。往里走,看到啦有独立的小院,各色各样,显然是自建房,类似我们农村建的别墅,当然,仍是他们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偶遇一位看着非常知性的男士,用英语问我们是中国人?得到肯定后,有点儿小激动的说,他2008年奥运会到了中国北京,成都!翘起大拇指代表啦一切!</p> <p class="ql-block">10.11一大早起来,我们沿着不宽的路,往小镇深处走去,不断有上班,送孩子的自行车,汽车从身边飞驰,生活气息扑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我们希望利用早上这点时间,赶到昨晚见到的河边,然后沿着河边向昨晚相反的方向走走,看看这个昨晚让我有点失望小镇还有什么!</p> <p class="ql-block">朝河边走路过教堂。</p> <p class="ql-block">同行俩小伙伴居然继续了他们在国内的小“马”!一点儿都不浪费这里美景和优良的空气啊!</p> <p class="ql-block">从河边小条路拐进来,哇!豁然开朗啊。嗯,麦当劳!然后!城市广场,教堂,哇,这才是小镇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终于看到奥西耶克小镇的真面目!原来我们只进到小镇的边沿!</p> <p class="ql-block">河边不远处的一幢幢居民楼!哦这里也是有六万人的小镇!</p> <p class="ql-block">忙乎一清早,小镇该说“再见”!</p> <p class="ql-block">题外话:回来翻翻看看,才明白这里是因一个古老的要塞——奥西耶克而得名,遗憾的是我们居然浑然不知,应该是“走过路过不能错过”啊!回头查查,导游的行程安排写的“克罗地亚小镇(奥西耶克周边)”,还好,我们并没有限于“周边”,还是深入了一把!</p> <p class="ql-block">早餐以后我们该离开克罗地亚的奥西耶克小镇了,我们的前方是在塞尔维亚的诺维萨德。奥西耶克到塞尔维亚诺维萨德是有大概是110公里左右。</p> <p class="ql-block">作为诺维萨德的地标性建筑,很远就能看到这个白色的钟塔。但是要上到这个钟塔,汽车在路上东拐西拐的,困难的不仅山路,更困难的是停车位。</p> <p class="ql-block">登上彼得罗瓦拉丁城堡,景色很美!</p> <p class="ql-block">远眺诺维萨德!多瑙河穿城而过。</p> <p class="ql-block">彼得罗维拉丁城堡是前南斯拉夫的著名的古城堡。也是欧洲30座大古城堡中间最大的一座。先到博物馆看看。</p> <p class="ql-block">彼得罗瓦拉丁城堡内部的地下密道可以说是一道隐秘的神奇关卡。不同功能的房间,加上走廊射击孔的烽火线和地雷系统共同交织成为上下四五层,延伸16公里的网状防御系统。</p><p class="ql-block">号称当时世界上最为坚固的军事要塞,“从未被征服过”!</p> <p class="ql-block">“钻出”地道,合个影吧!</p> <p class="ql-block">围着城堡走一圈,多瑙河之波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刘同学也是有点淘,让国平总长出犄角!</p> <p class="ql-block">诺维萨德街景。</p> <p class="ql-block">诺维萨德的自由广场。</p><p class="ql-block">周围分布着许多的经典建筑,给这个老街带来了不一样的活力,令人印象深刻,在欧洲被誉为塞而维亚的雅典。</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圣玛丽亚大教堂。圣玛利亚大教堂位于自由广场的中心,是诺维萨德最大的教堂,也是包旗卡地区最高的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17 19年,但之后被损毁,也经过了历次重建才有了现在这个模样。</span>一座三殿建筑,新哥特式拱门,教堂里面有4个祭坛,彩色玻璃制成的窗户在夜晚的灯光下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广场周围非常热闹,到处都是餐馆,酒吧!俩“丫头”自由安排,我们俩和国平吴洁在一个餐馆喝点啤酒,吃烤肉之类的,这里没有面包之类的“碳水”,土豆!土豆!!</p> <p class="ql-block">非常遗憾的是有着100多年历史的国家大剧院和佛衣佛丁纳博物馆,马蒂查斯尔普斯卡美术馆没有去成。周一休息是全世界博物馆的统一安排?!</p> <p class="ql-block">10.12泽蒙小镇。</p><p class="ql-block">登上夏尔朵什塔,俯瞰整个小镇和多瑙河风光。</p> <p class="ql-block">泽蒙小镇是多瑙河边的悠闲小镇。石头铺成的小路,两边全都是红顶的小屋,许多小屋都有近百年的历史,我们沿着在石头铺成的坡路,在石头台阶儿拾阶而上,登上了泽蒙小镇的塔,小镇美景一览无余,号称贝尔格莱德的颜值担当。</p> <p class="ql-block">泽蒙小镇的沿街小屋。</p> <p class="ql-block">多瑙河上成群结队的天鹅!</p> <p class="ql-block">离开小镇,我们沿着多瑙河漫步,与泽蒙小镇隔河相望。</p> <p class="ql-block">下午我们进入贝尔格莱德,前往铁托陵墓兼博物馆参观。</p> <p class="ql-block">铁托元帅雕像。1964年他的生日的时候,一个著名的雕塑家赠送的。</p> <p class="ql-block">铁托生前的办公室。</p> <p class="ql-block">铁托生前特别喜欢养各种各样的花儿,尤其是</p><p class="ql-block">玫瑰。这就是铁托曾经的花园,也就是他的陵墓。</p> <p class="ql-block">夫人2003年去世。灵柩安放在铁托陵墓傍边。</p> <p class="ql-block">铁托元帅墓里头有一座博物馆收藏的是昔日铁托的同志和前来参观的南斯拉夫人赠送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进入贝尔格莱德。在附近的一个温州人开的中餐馆吃完晚餐后,夜色中去寻“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遗址”。与我想象不一样,目的地在一片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区。现在,这里是中国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1999年5月8日,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北约轰炸,三名中国记者不幸遇难。</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现代化的建筑显然是这些年新建的。</p> <p class="ql-block">10.13 这是我们在贝尔格莱德住的“Blegrade City Hotel(Savski trg7)(塞尔维亚语)”。这里应该是贝尔格莱德老城区比较近的一个地方。一大早楼下就是红,蓝色有轨电车来回穿梭,对面的一个巨大广场和像展览馆一样的建筑和雕像,没明白!</p> <p class="ql-block">酒店楼下来来往往的有轨电车。</p> <p class="ql-block">圣萨瓦大教堂。教堂前张开手臂,一手拿着十字架的雕像是圣萨瓦,尼曼雅王朝的开创者斯特凡·尼曼雅的第三个儿子。作为塞尔维亚东正教会的创始人和第一任大主教,他用宗教的力量把塞尔维亚人民团结在一起,帮助哥哥斯特凡·尼曼雅二世建立起塞尔维亚王国,并为他加冕为第一任国王。</p> <p class="ql-block">相片是圣萨瓦大教堂的一个面!</p><p class="ql-block">圣萨瓦大教堂始建于1935年,刚建4年二战爆发。希特勒于1941年4月20日占领贝尔格莱德后,圣萨瓦的建造完全中断。即使二战结束,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崛起,因为政府倡导无神论,圣萨瓦也没继续建造。直到铁托去世,1985年教堂修建才重新启动。随着后面南斯拉夫越来越乱,教堂修建时不时暂停,南联盟最终解散后,圣萨瓦的修建也彻底罢工。烂尾楼就这样矗立在贝尔格莱德市区,一晃14年过去。直到2000年,教堂修建才又重新启动。现在,应该算是真正完工了。</p> <p class="ql-block">也不知道是东正教的什么日子,人头鼎沸!我对一个多人集中在一个封闭空间有点恐惧,忙退出来,在外面候着。从刘同学拍摄的照片看,富丽堂皇,一改我对东正教教堂简朴的刻板印象。</p> <p class="ql-block">一群等着入场的孩子!突然他们中间一个小男孩跑出来要让同学拍一个跟我的合影,我也要求让我拍一张他的照片!成交!!</p> <p class="ql-block">贝尔格莱德的共和国广场一角!矗立的是塞维亚大公米哈伊洛.奥布洛维奇三世的铜像。铜像1882年建造,为了纪念他将塞尔维亚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中解放出来。</p> <p class="ql-block">共和国广场一角。</p> <p class="ql-block">塞尔维亚国会大厦,国家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在共和国广场走一圈!细看看这张照片,草地上是不是有一个雕塑?我也是拍摄完,才发现雕像在扭动!原来是一个人在躺平啊!</p> <p class="ql-block">共和国广场入口这尊米哈伊洛大公雕像。米哈伊洛被视为近代塞尔维亚最开明的改革者,他主张成立巴尔干联邦抵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他实行开明专制,推动了塞尔维亚的发展。共和国广场也是经常举行各种集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共和国广场穿过,不一会儿就像换了一个空间一样,街道两旁矗立着19世纪70年代的建筑,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楼宇——<span style="font-size:18px;">1870年命名德米哈伊洛大公街!</span></p><p class="ql-block">贝尔格莱德主要的商业步行街,这里是购物者的天堂,街道上遍布着各种特色小店。从精致的手工艺品店,能挑选到独具塞尔维亚风格的纪念品。道两旁咖啡馆,旧书店,画廊,古董店,街头艺术家,各种风格的建筑和商品汇聚如此,非常有特色。作为最古老最有价值的标志,是塞尔维亚历史文化保护地。</p> <p class="ql-block">我们享受街头咖啡店!这里的公厕都收费,而且很难找!咖啡馆比较人性,允许来喝咖啡的人享“用”!</p> <p class="ql-block">途经著名摄影基地——小木屋。</p><p class="ql-block">木头村坐落于麦卡维尼克山上,这是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地方,由塞尔维亚著名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为拍摄电影《生命是个奇迹》而建造。村子里的建筑全部用木头建成,风格质朴且具有浓郁的乡村风情。在这里,您可以感受到塞尔维亚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座小木屋墙上非常醒目有三幅人物画像,右起第一个好像是古巴革命战争时期的核心领导人物切·格瓦拉。(切·格瓦拉死后,其肖像已成为反主流文化的普遍象征、全球流行文化的标志)。中间的那位是利比亚的前最高领导人卡扎菲,这在当时也是一个敢与西方打嘴炮斗狠、十分吸引世界眼球的哥们。第三位人物不大明白,像一个航天员(还有说是阿拉法特)。如果是阿拉法那这设计的哥们儿有点情绪啊!</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我们到啦一个叫兹拉蒂博尔的塞尔维亚小镇。入住一个挺大的酒店,中国游客巨多,酒店准备自助餐,16欧/人!有点嫌弃人多,我们觉得应该在小镇上溜达溜达,顺路看能否找一个喂饱肚子地方!看到一家人气旺的,一顿地道的塞尔维亚烤牛羊肉,香肠……各种各样,结账人均不到10欧!</p> <p class="ql-block">10月14日,告别塞尔维亚,开始波黑之旅。</p><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如果不解释,还以为是一摄影错误,其实是记录一件让我们至今都忍俊不已的事情。我们车出塞尔维亚,进入波黑。塞尔维亚边境警察对我们七本中国护照OK,但对叶雷的在匈牙利行驶证明提出异议(换证需要等几天,但给啦一个证明文件),叶雷说傍边的女警察说“你们这些人有一个驾照就行”谁有呢?几人都说电子版驾照,警察说“NO”,没辙,倒车!其实我带来驾照,但不明白就理,不敢乱说。等大家明白,我们又赶紧调头回去!还真行!但必须让我下车,人证合一后,让我开车!我几年都没开了!我老太太假装镇定,坐到驾驶位,叶雷和我先生这通紧张,“档在这里,刹车在这里……!我挂档走起,突然感觉这个边境👮♂️对前面一个检查物品的👮♂️喊着什么(我们听不懂),那几个👮♂️突然撒丫子往后跑,我大概开了不到40米就“任务完成”(估计是录像拍摄到司机和驾照同为一人)。这时才想起来,怎么没检查行李呢?突然明白,在检查护照和驾驶证👮♂️的提醒下,检查行李👮♂️被我的技术吓坏啦,跑了!</p> <p class="ql-block">这个景点打卡没有计划,但先生在去波黑的线路图上发现一个“红点”,于是就有了“意外的惊喜”!</p><p class="ql-block">波黑世界文化遗产。默罕默德·巴夏·索科罗维奇古桥。2007年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古桥位于波黑维舍格勒市附近的德里那河上。始建于1566年,建成于1571年,是土耳其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杰作。古桥作为塞尔维亚、波士尼亚和塞哥维亚境内塞族的交通要道。当年奥斯曼帝国统治下,当地人皈依伊斯兰教,还有周边地区迁徙来的信奉天主教、基督教以及东正教的人们。“这座古桥正是融合不同宗教间分歧和不同文化间冲突的真正桥梁”。</p> <p class="ql-block">古桥的桥头有一块非常简朴的石碑,碑上刻的是伊沃.安德里奇塑像。伊沃.安德里奇是前南斯拉夫作家,因写了《德里纳河上的桥》的小说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小说以这座古桥为历史背景,史诗般地描写了巴尔干半岛、塞尔维亚四百年间的历史和沧桑。从此小说成了维舍格勒小镇的名片,也成了穆罕默德·巴夏·索科罗维奇大桥的名片。</p> <p class="ql-block">在桥头小店淘宝两件留着纪念。两个小杯是老板饶我的。</p> <p class="ql-block">下午进入波黑的萨拉热窝!</p><p class="ql-block">相信这名字刻在中国人的心底!不仅仅是《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还有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标签,诸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引发地”“二战中世界上被摧毁最严重的城市”“欧洲的火药桶”等,总之,这个城市似乎与战争有着“不解之缘”。</p><p class="ql-block">当一战、二战的硝烟曾经消失殆尽五十年之后,上世纪90年代的波黑内战让硝烟再度重燃,对萨拉热窝近四年的包围也让这个饱受战争蹂躏的城市再度创造了世界近现代战争史上最长的围城纪录。波黑内战造成近35万人的伤亡,八成的基础设施和一半以上的住房毁于战火。30年过去了,如今的波黑基本上已经步入正常发展的轨道,只是这场战争的遗痕仍然随处可见。波黑战争的痕迹还印在城市建筑上,城市也到处在修,有点乱。</p> <p class="ql-block">第一个映入眼帘的“爱心桥”。如果把桥上的红心当着年轻人海誓山盟的话,也千万不要忘记这个桥曾经被一对情侣的鲜血染红。</p><p class="ql-block">1994年由美国,加拿大拍摄《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茱丽叶》(Romeo and Juliet in Sarajevo)纪录片,描述在南斯拉夫内战期间,一对年轻恋人欲逃离该城,却被军队射杀的真实故事。</p><p class="ql-block">这对情侣住在萨拉热窝。他们来自不同信仰背景:男方是塞尔维亚裔的波斯尼亚人,女方是波斯尼亚克裔的伊斯兰教徒。他们于1993年5月19日,逃离被围攻的萨拉热窝时,因为在交战双方都有熟识的人,本来讲定在两人出城期间,双方协定停火。但两人踏上桥上时,枪声突然响起,男方首先中弹身亡,女方稍后亦中弹,她爬向男方,拥住对方尸首亦气绝身亡。两人死时年仅25岁。</p> <p class="ql-block">美国记者Mark H. Milstein当时正好在附近避难,目睹到这对情侣倒下的一刻,他拍下照片,成为当时的国际要闻。他们尸体的照片被多个传媒刊登,路透社记者库尔特‧雪尔克把照片用于新闻稿。</p><p class="ql-block">因为这对情侣倒下的地点正好是交战双方僵持的战场,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军队均指是对方开枪,遗体在桥上居然放了4天,后才被塞尔维亚军队清理。至今尚无确实证据指出,到底是由哪一方开枪射杀。</p> <p class="ql-block">走过爱心桥,我们沿着河边的路走向拉丁桥,沿途河两岸都是萨拉热窝大学,知名教堂,清真寺。</p><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有波斯尼亚族、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人聚居于此,伊斯兰教、东正教、天主教各种教堂也林立城中。这也是我目前见过的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城市之一。号称是“欧洲的耶路撒冷”</p> <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是一座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城市,不同时期有迥然不同的建筑和形形色色的民族习俗;有着众多不一样的宗教,穆斯林、东正教徒、天主教徒、犹太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也是欧洲仅有的清真寺、天主教堂、东正教堂和犹太教堂可以比邻共存的大都市。</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拉丁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夫妇在萨拉热窝这座桥上被刺身亡,成为一战爆发的导火线。桥对面是记录这次事件小型博物馆,博物馆展出事件凶手用过的手枪,以及王储遇刺时服装(估计是复制品)。10欧门票。</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的后面就是萨拉热窝最具有特色的一条古老的街道,也是萨拉热窝旅游的必来之地。这里是古城的土耳其老城区。像一片小街小巷组成的迷宫一样,非常热闹!到那些小店里游荡一番,看看手艺人如何把普通的金属敲成闪闪发光的器皿。路面上的鹅卵石已被人磨得十分光滑。原来一片繁华表面后面才是萨拉热窝的灵魂。</p> <p class="ql-block">估计但凡到过萨拉热窝的中国人,都会寻找这个铜匠铺。80年代在中国上演的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经典镜头就在这里拍摄。</p> <p class="ql-block">中心城区和老城区之间有一条黑白油漆线划分,上写SARAJEVO MEETING OF CULTURES,是指萨拉热窝的东西方文化相汇处,往东是伊斯兰教土耳其区,往西是天主教奥地利区。</p> <p class="ql-block">傍晚,叶雷带着我们在老城东找西找,才找一个用密码开门,然后一个摇摇晃晃的老电梯,把我们带到一个装饰一新但设备简陋的客栈。从整个建筑内饰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曾经有限辉煌的大户人家的宅邸。同伴确认房间后,同伴们留下我“镇宅”,他们去采购晚餐食物,在去车上取行李(老城步行街,车车只能停在“遥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10.15日,刘同学一大早爬到房间窗上,拍摄城市的早晨!</p><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被群山环绕的城市,早晨显得美丽宁静,但我心里还是一个写满战争与悲伤的城市,游客回去山坡上瞻仰一下萨拉热窝另一个奇观——埋葬战争中死去的人们的墓碑和坟墓,但我们放弃。</p> <p class="ql-block">再见,萨拉热窝!时间太短,步履匆匆,但存在心。</p> <p class="ql-block">波黑古城莫斯塔尔。莫斯塔尔位于波黑南部,因为内的雷特瓦河流经峡谷又叫内罗特瓦河之城。</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波黑莫斯塔尔桥和古城。莫斯塔尔古桥是1座16世纪的桥梁,横跨内勒特瓦河。古桥在90年代的波黑战争中被摧毁,2004年恢复重建后开放。2005年该桥和周边的莫斯塔尔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古城老房子和清真寺大多为土耳其风格。古桥为石板拱桥。古城的道路由圆形鹅卵石或石板铺砌而成,别有一番风味。两旁商铺林立,琳琅满目的出售各种着地毯,特色工艺品等,处处是彰显着古朴典雅的民风和厚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据说这里经常有旅游项目,有当地的年轻人从桥上跃入河中。今天没有。</p> <p class="ql-block">可以做小镇中慢慢走慢慢体会一下古朴。</p> <p class="ql-block">镇上有基夫赛特人乞讨是正常现象。</p> <p class="ql-block">和国内古镇一样,烟火气十足。</p> <p class="ql-block">门童由布偶代劳。</p> <p class="ql-block">在烟火气旺的临河餐馆中,等到坐席,我们六人真的开心。</p> <p class="ql-block">下午参观位于莫斯塔尔以南特基亚修道院。</p><p class="ql-block">车停在停车场,我们步行沿着河边一条坡道,向路尽头一座山走去。</p> <p class="ql-block">群山环绕着这座看着规模不大,古朴典雅的建筑,建在内勒特瓦河河边。修道院建于奥斯曼帝国时期,是莫斯塔尔地区的伊斯兰教圣地。</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莫斯塔尔酒店。Hotel Mosat!</p> <p class="ql-block">10.16 去往黑山的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的途中,就被周围的风景吸引。</p> <p class="ql-block">杜米托尔国家公园的黑湖被戏称是欧洲的眼泪。这是一座高山冰川湖泊,它背后的波托夫库克山峰高2500米,夏日都是白雪皑皑。黑湖旁边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加上周围群山环绕,使这里成为了天然的氧巴,非常原始幽静,宁静的可以听见自己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来,正值秋色正浓。</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在中国境外有哪座桥与中国人的记忆和感情有着最紧密的联系,那么毫无疑问地当属位于黑山共和国境内的塔拉河谷大桥(俗称“塔拉大桥”)。</p> <p class="ql-block">塔拉河大桥是黑山最富有盛名的景点,这座含有特殊意义,在前南斯拉夫著名电影《桥》的拍摄地。中国人所熟悉的《朋友,再见》电影的主题曲在中国更是家喻户晓,至今仍被广为传唱。</p> <p class="ql-block">当真正站在桥边时,被它的雄伟壮观所震撼。</p><p class="ql-block">桥身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全长 366 米,其中主桥拱长 114 米,桥面距塔拉河面常水位 172 米,有 5 个拱。</p> <p class="ql-block">深深的峡谷——塔拉河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这座桥不仅是建筑上的杰作,更是具有深厚历史意义的见证。在二战期间,它是德军的重要补给线路之一,后来南斯拉夫游击队员为了阻止德军撤退,奉命炸毁了这座桥梁。<span style="font-size:18px;">桥头有游击队员的雕塑,据说他就是电影《桥》中游击队员“老虎”的原型。</span></p> <p class="ql-block">走在大桥上,前南斯拉夫电影《桥》中的《啊,朋友再见》的旋律似乎在耳边响起,让这次的塔拉大桥之旅更加难忘。</p> <p class="ql-block">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能够亲自踏上这座在电影中出现过的桥梁,感受它的雄伟壮观和历史底蕴,是一种圆梦之旅。</p> <p class="ql-block">当晚,我们入住离塔拉河谷很近的黑山扎布利亚克的Hotel Porto Tara(Radovan Luke Zabljak)!</p> <p class="ql-block">酒店安排晚餐,遇到一对 以色列夫妻,居然和我们一样,非常熟悉《桥》插曲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10.17科托尔。途经佩拉斯特小镇。</p> <p class="ql-block">佩玛斯特小镇山水相依,神宫造物文化传承景物交融,造就了小镇无与伦比的盛景被誉为黑山最美古镇。佩拉斯特小镇坐落于维礼格海峡,现存的老城及堡垒是威尼斯统治期建造的,依靠这些堡垒佩特拉抵抗了奥斯曼帝国的进攻。19世纪到20世纪初先后陷于法国和奥地利的统治,后随科托尔一起归属南斯拉夫,现在又随科托尔一起属于黑山。</p> <p class="ql-block">从小镇乘船,到达湖心双岛。湖心双岛是佩拉斯特最著名的风景,也是黑山自然风光最佳的体验之一!传说小岛原来是一座海中礁石,后来有人说看到礁石上若隐若现的圣母影迹而被称为圣迹,于是当地居民不断的用渔船用石头运过去,最终把礁石变成一座小岛,还在上面建了教堂,成为如今的旅游胜地。</p> <p class="ql-block">科特尔古城1979年科特尔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科特尔古城是一座被洛夫琴山、佛马茨山国家公园和大海包围的老城。</p> <p class="ql-block">古城城门之一。</p> <p class="ql-block">山顶上建于16世纪的堡垒。</p> <p class="ql-block">老城是地中海沿岸中世纪古城原貌保持最完整的城市定居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大教堂。宫殿石头街道广场以及精雕细刻的台阶和城门。</p> <p class="ql-block">有长5公里高20米宽10米的老城墙围绕着古城,是欧洲最为完整的长城。</p> <p class="ql-block">体验一下古城内的“大排档”!</p> <p class="ql-block">我们当晚在古城中小巷中的客栈!说实话,我要是不跟着我先生,估计我在古城的小巷中迷路,太难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