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之旅(2024.10) — 加东四日游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加拿大是全球面积第二大的国家,东西跨度大,地理与气候差异显著。在不太冷的几天完成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部班芙公园的行程后,</span>我和妻子9月26日从卡尔加里飞到多伦多,在多伦多停留了两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28日起,我们参加了“加东四日游”。这4天的行车路线大致是:多伦多—千岛湖国家公园—蒙特利尔—魁北克老城—蒙特利尔—翠华山庄—渥太华—多伦多。</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9月28日清晨,我们按导游预先约定的时间、地点,登上了旅行团的大巴车,前往距多伦多290余公里的千岛湖(Thousand Islands)国家公园游船码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岛湖位于圣劳伦斯河(St. Lawrence River)与安大略湖交汇处的河段,横跨加拿大与美国边界,由1,800多座岛屿组成,因其美丽的湖光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千岛”中的大多数岛屿都已被私人购买,建造的各式风格的别墅或城堡隐于树木浓荫之中。2024年的天气偏暖,游船驶过的航道两岸几乎没看到期望的红色枫叶。</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千岛湖,旅行大巴把我们带到一个称为Rockport的地方,导游原准备大家在这里午餐休息。不巧的是,这个地方已于近日关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游把这段时间留给大家随意溜达,可喜的是这里有大片绿树环绕的青葱草地,草地边缘就是安大略湖。阳光下树影婆娑,微风中湖面轻波,蓝天上白云飘逸,呼吸的空气也特别清新可人,顿时感觉此时此刻特别美好。</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Rockport,旅游大巴行驶大约250多公里后,在蒙特利尔市(Montreal)一个大饭店门口停下,导游给大家三个小时在市中心观光和晚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看到的第一个景点是1829年完工的圣母大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没有机会观赏教堂内部宏伟绚丽的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蒙特利尔始建于1642年,18世纪成为新法兰西殖民地的核心,后历经英法殖民争夺,形成世界上巴黎以外的第二大法语区。现在的蒙特利尔市是加拿大东海岸魁北克省最大城市,加拿大第二大城市,2023年市区人口约为180万,大都市区总人口约430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蒙特利尔</span>主要经济支柱有航空工业(庞巴迪总部所在地)、人工智能与科技产业、制药、金融及游戏开发等。教育方面聚集有麦吉尔大学(加拿大顶尖医学博士类大学)、蒙特利尔大学(法语世界最大院校之一)、康考迪亚大学等。</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对这个陌生的城市完全没有方向感,只是在市中心两条主要街道上沿街浏览了一些高楼大厦和部分历史建筑,如1847年竣工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蒙特利尔银行总部大楼,1866建成的摩尔森银行大楼,1909年完工的加拿大帝国银行大楼等;还走进了1962年开始建设的蒙特利尔</span>地下商业城的一座地上建筑物内。第二天上午,导游带领我们参观了1967年落成的圣约瑟夫大教堂,第三天下午从魁北克前往翠华山庄途径蒙特利尔时,远观了197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会场,实地游览了老港口游乐场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把这些照片加在一起做了一个小视频,留作对蒙特利尔的碎片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资料介绍,蒙特利尔地下商业城长达33公里(含分支隧道),覆盖面积12平方公里,最深达6层(交通层在B1/B2,商业层在B2/B3,设施层在B4~B6,用于货运通道、能源管线及数据线的敷设)。整个商城接入80余座大楼,贯通10个地铁站,串联2000以上商业单元(含120家餐厅、40家影院、3个大型展览中心),日均通行量50万人次(冬季可达80万),步行系统配备160个地面出入口。</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参观完圣约瑟夫大教堂,旅行大巴离开蒙特利尔,行车260余公里后大约下午1点钟来到魁北克市(Quebec City)的魁北克老城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魁北克市是魁北克省的省府,2021年统计人口54.9万,面积484.1平方公里,下属8个区,是魁北克省仅次于蒙特利尔的第2大城市,加拿大第11大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6世纪,欧洲探险家到达北大西洋圣劳伦斯湾、并沿圣劳伦斯河溯流而上,与当地原住民建立了初步联系。1608年,法国探险家萨缪尔•德•尚普兰(Samuel de Champlain)选址于圣劳伦斯河道西北侧的悬崖上建立了魁北克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英法七年战争期间,魁北克城多次成为两国争夺的焦点。1759年,英军在魁北克城西南方2公里的亚伯拉罕平原战役中击败法军,攻占魁北克城。1760年法军剩余势力在蒙特利尔投降,法国在北美的军事存在彻底瓦解。1763年《巴黎条约》中,法国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北美殖民地(包括加拿大和东路易斯安那)割让给英国,其北美殖民体系就此崩溃。1791年,英国为分化管理,将原魁北克省划分为上、下加拿大,魁北克城成为下加拿大省首府,延续法语文化传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魁北克老城区是魁北克市的历史核心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面积仅约4.6平方公里,常驻人口仅约5000至7000人,主要为旅游服务的从业者及部分居民,95%的居民讲法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法国在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北美殖民地包括加拿大殖民地(今加拿大东南部)和东路易斯安那(覆盖密西西比河中上游流域,大致相当于今美国中西部各州)。此外,法国早在1762年已将密西西比河西岸的路易斯安那秘密转让给西班牙,因此《巴黎条约》仅涉及河东领土。</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游首先带我们来到市中心一座名为玛丽-居亚尔大厦31层的“首都观景台”,从这里可以360度俯瞰魁北克老城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玛丽-居亚尔大厦高约 221米,距水平面750米,建于20世纪60年代,现在是省政府教育、财政部门办公楼,观景台于1998年向公众开放。大厦内部设有互动展览,介绍魁北克市的历史、地理和城市规划。</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玛丽-居亚尔大厦</span>照片来自网上,是魁北克协和大酒店外景照片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劳伦斯河在魁北克老城段呈西北至东南流向。从观景台向东南方向远眺,可见1970年代重建的奥尔良岛大桥横跨河面,连接南岸与东北方的奥尔良岛。河面宽阔,白帆点点,河水在阳光下泛着蓝灰色的光泽。转向正东方向,老港口码头的设施、停泊的运输船只和游船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将视线右移,圣劳伦斯河北岸停泊的大型邮轮、魁北克老城的尖顶教堂、普莱斯大厦(法语:Édifice Price)和芳堤娜城堡酒店的铜绿色屋顶、以及大量欧式房屋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视线继续右移,圣劳伦斯河在此收窄,可以看清对岸莱维市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滨步道和码头公园,以及该市</span>老城区(Vieux-Levis)的19世纪法式建筑(莱维市不属于魁北克市,是属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魁北克省辖下的另一个行政区)。</span></p><p class="ql-block">将视线收向圣劳伦斯河北岸,此段视频末尾是魁北克老城里的“星形要塞”遗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星型要塞是北美留存下来的最大的防御工事之一,最初由法国人于1745年建设。英国人占领魁北克后,于1850年将这座要塞修建成为易守难攻的制高点,以防范美国的进攻。现在是加拿大皇家22军团的现役军事基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里曾经是1943/1944年两次魁北克会议举行地,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当时加拿大总理麦肯齐·金,以及其他国家领导们一起讨论过如何共同对日作战的议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要塞呈非对称星型,由4个棱堡(Bastion)和3个半棱堡组成,形成经典的七角星形状,可全方位防御来自陆地或河面的攻击。四周的城墙高约10-15米,厚约4米,由灰色砂岩和石灰岩建造,要塞外围挖有深沟(Dry Moat),结合陡峭的土质斜坡(Glacis),延缓敌军进攻。地下设有弹药库、逃生通道和观察哨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5年,星型要塞作为“魁北克历史城区”的一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将视线下移至老城区边缘,紧靠星型要塞左侧的一处暗绿色青铜屋顶的建筑则是魁北克省议会大厦及其周边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议会大厦正面照(来源网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继续360度眺望,西南部的高楼大厦或排排别墅,楼房公寓或平顶民居,街区教堂或拉瓦尔大学,全都掩隐在青青草地与绿树红枫之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玛丽-居亚尔大厦,旅游大巴在芳堤娜城堡酒店附近停车,导游宣布集合时间后,大家下车开始各自游览魁北克老城区。</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魁北克市老城区处在一块顶部平坦、四周陡峭的桌状悬崖高地之上。悬崖上的石英岩在阳光下闪耀有如钻石,故将<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块高地和包括星型要塞在内的地带称为</span>钻石岬角(Cap Diamant)。<span style="font-size:18px;">钻石岬角</span>海拔近100米,直接濒临圣劳伦斯河。河面在此收缩为800米左右,形势险要,扼守着北美大陆内地的门户,故有北美直布罗陀之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钻石岬角边缘有一处长达1公里木制的“达费林平台(Terrasse Dufferin)”。从平台南端可远眺芳堤娜城堡酒店和钻石岬角悬崖的全貌。(此照片来自网友)</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达费林平台欣赏魁北克老城的下城区和圣劳伦斯河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座绿色屋顶的木制凉亭是达费林平台的起始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达费林平台”的命名源于加拿大历史上的达费林伯爵。这位伯爵曾于1872至1878年担任加拿大总督(Governor General of Canada),在其任内正值加拿大联邦成立初期。他致力于调和英裔与法裔社区的矛盾,尤其在魁北克省强调尊重法语文化;通过公共演讲和走访各地,增强民众对朕邦的认同;支持修复城墙,提议将原有的军事防御工事改建为公共观景平台,并于1879年完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后来,与达费林观景平台相连接的一块高地修建成为“总督公园”。<span style="font-size:18px;">总督公园上有</span>法国探险家萨缪尔•德•尚普兰(Samuel de Champlain,1567-1635)的雕像和一枚钻石模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公园下方这块</span>2010年12月3日揭幕的牌匾,记录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给魁北克市的一封祝贺信:“谨此祝贺魁北克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5周年(1985-2010)。此地见证了北美殖民历史的交融与冲突,其保存完好的防御工事和城市景观是全人类共同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法国探险家萨缪尔•德•尚普兰雕像矗立于此,以纪念他在此奠定了法国在北美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枚“钻石”模型标志了魁北克城从“钻石岬角”开始,成为了北美<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法兰西文明的摇篮”这一</span>历史起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耸立在高地上的芳堤娜城堡酒店(Château Frontenac)是魁北克历史城区的标志性建筑,由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建于1892年,体现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的建筑风格,其18层主楼和多个塔楼均装饰有独特的铜绿色尖顶,外观复古华丽,温暖优雅;超过600间客房的装潢各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督公园旁的路易斯•圣劳伦大厦 (Louis St-Laurent Building),是加拿大联邦在魁北克省的重要行政中心,<span style="font-size:18px;">主要供加拿大公共服务部门使用。</span>其穹顶设计和国旗象征其国家权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公园里这位刚满十岁的女孩调皮地看着我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这里下台阶,不远处就是古城墙的普雷斯科特城门( Porte Saint-Prescott)。出城门就进入魁北克老城的下城区地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魁北克老城的石砌城墙 (Fortifications of Quebec)和<span style="font-size:18px;">堡垒与炮台,</span>是北美唯一保存完整的殖民时期防御工事体系,始建于17世纪法国殖民时期,后由英国在19世纪扩建加固。城墙环绕上城区,沿钻石岬角(Cap Diamant)的悬崖边缘延伸。保存完好的老城墙全长4.6公里,原有6座城门,现余4座均为19世纪英国殖民时期重建或扩建的遗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魁北克古城分上城区和下城区两大部分。<span style="font-size:18px;">芳堤娜城堡、魁北克省议会大厦、星形要塞、魁北克市政厅和魁北克圣母圣殿主教座堂都在上城区;</span>皇家广场、小香普兰街 (Petit Champlain Street) 和城市初建时期的狭窄街道,以及旧港区都在下城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城墙的普雷斯科特城门( Porte Saint-Prescott) 已于1871年被拆除,现仅剩一个门型出入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从这个出入口出来,门前一条大拐弯、名为“Cote de la Montagne”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陡峭道路</span>突兀在眼前。这条道路连接上城区(Haute-Ville) 的兵器广场 (Place d'Armes)与下城区 (Basse-ville)的小香普兰街(Rue du Petit-Champlai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从陡坡路拐进皇家广场。它是尚普兰1608年建立魁北克城的初始据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皇家广场上的“胜利圣母教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曾是新法兰西殖民者的信仰中心,现仍为活跃的天主教堂,定期举行弥撒。该教堂</span>最初称为“和平圣母教堂”,以服务于殖民者的宗教需求和纪念1687年对原住民、以及1690年对英军的军事胜利,后于1711年更名为“胜利圣母教堂”,以纪念法国1711年对英国新的军事胜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皇家广场附近竖立的画家让-保罗•勒米厄(Jean-Paul Lemieux,1904-1990)的雕像。他是一位享誉国际的伟大艺术家,主要代表作有表现魁北克冬季孤寂与人文沉思的《魁北克冬景》和反映魁北克历史与身份认同的大型画作《移民》。他的作品唤醒了魁北克人民的集体记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家让-保罗•勒米厄纪念碑上的一幅画作:《魁北克的圣体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画作描绘了圣体节期间魁北克老城的宗教游行场景,冷色调与空旷构图传递出静谧的宗教氛围,反映了法裔魁北克人的传统信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下到河边漫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下城区回望芳堤娜城堡酒店</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乘斜行电梯回到上城区。这部<span style="font-size:18px;">电梯导轨全长64米,倾斜角度45度,</span>原为魁北克老城缆车,开通于1879年11月17日,1907年改为电力牵引,连接魁北克老城的上城和下城。</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芳堤娜城堡酒店北面相紧邻的一个不大的广场 中央竖立着一座1908年揭幕的雕像 — <span style="font-size:18px;">新法兰西(法国北美殖民地)的第一位主教</span>弗朗索瓦•德• 拉瓦尔(Frangois deLaval)。他也是魁北克教区的创始人,对当地宗教、教育和社会发展有深远影响。他创立的神学院(LavalSeminary) 后来发展为拉瓦尔大学(Universit Laval),是北美最古老的法语大学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街头摆着大小不一的南瓜,准备迎接十月底的南瓜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魁北克圣母大教堂(Cathedral-Basilica of Notre-Dame de Québec),始建于</span>1647 年,重建于1843年,1874年被教皇庇护九世授予宗座圣殿(Basilica)称号,1930年教堂再次重建,1989年列为加拿大国家历史遗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教座堂內以白金色系為主,挑高的圆弧状天花板上有天空图像的彩绘。</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圣母大教堂背面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石板街(Rue du Tresor)以街头艺术和画廊闻名,艺术家们在这里沿街出售自己的艺术作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继续闲逛,到处都是游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1896年的</span>魁北克市市政厅<span style="font-size:18px;">。据介绍,建筑属新古典主义风格</span>兼中世纪元素,采用与中央钟楼为对称的结构、浅色的石材立面和庄严的柱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市政厅东边的普莱斯大厦(法语:Édifice Price)建于1930年,高82米,18级楼层,是魁北克老城最具标志性的历史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普莱斯大厦<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是魁北克国家图书馆分部,作为</span>历史档案中心保存有魁北克省1608年至今的珍贵档案,包括殖民地文件、地图、照片、家谱记录等。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继续沿古城西南的圣让(Sante-Jean)街漫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街道尽头是上城区古城墙西侧的圣让(Porte Saint-Jean)城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快到团队集合时间了,我们结束在魁北克古城近5个小时的逗留,原路返回到达费林平台的集合地点。</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第三天的行程是从入住酒店出发,先到蒙特利尔老港口打卡,再前往蒙特朗布朗(Mont Tremblant)或被中文翻译为翠华山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翠湖山庄是一个以欧洲小镇风格设计的度假中心,是魁北克省秋季赏枫、冬季滑雪胜地,距离蒙特利尔北郊130余公里、1个半小时车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沿途我们已经看到橙黄、深红的枫叶交错于绿叶之中。</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全景缆车(Panoramic Gondola)直达翠湖山顶(海拔875米),沿途360度俯瞰着漫山遍野的枫叶已将广阔山林的底色由绿染红,特别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从近处掠过的一丛丛浓淡相间的树顶红云让人深受感动。</span>大自然的调色本领真的很神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枫叶的色彩渐变与秋季不同时节的环境光照、温度和水分变化密切相关。枫叶颜色变化的可能路径会由绿色 → 黄绿色 → 黄、橙色 → 红色→深红 → 紫红 → 褐色。这种变化会产生于同一地点的同一棵树的不同部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缆车上下来,四处转转。各类酒店餐饮配套齐全,建筑色彩明快,</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山坡上的一片枫叶红云又再现在我们眼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感动于这火红背景下的夕阳时刻,留下了这张美照。</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天7:30,旅行大巴从翠华山庄出发,一路向西朝150公里外的渥太华开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出行早,千里沃野还弥漫在白色晨雾中,沿途村舍正被金色朝阳催醒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旅游大巴在渥太华(Ottawa)的加拿大历史博物馆前停下,导游按预定行程带领大家参观展览。</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渥太华(Ottawa)为加拿大的首都,2023年市区人口约105万,全国第五大城市。渥太华的城市风貌是原住民、法国和英国文化交融的结晶,高度多样化,被联合国评为全球 10大适合居住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这个通道进入博物馆内部各展台。我们有几人却更有兴致在屋外游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渥太华河由西向东流过,市中心有四座大桥连通城市南北。</span>眼前这座钢拱桥就是其中之一,被称为亚历山德拉大桥(Alexandra Bridge)。</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博物馆附近的城市建筑</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历史博物馆远眺河对岸的国会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旅行大巴跨过渥太华河停在国会大厦附近,导游让大家下车打卡拍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渥太华国会山 (Parliament Hill) 是加拿大联邦政府的核心建筑群,<span style="font-size:18px;">分中央区、东区与西区三幢哥特式建筑组成,是加拿大参众两院和政府所在地。</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1841年,下加拿大(即今天的魁北克省)和上加拿大(即今天的安大略省)合并成加拿大省。其后的许多年里,加拿大政府所在地屡次迁移于两地之间。1857年,加拿大要求维多利亚女王为其选择一个永久的首都。基于安全考量和政治妥协,女王把首都选定在离美国边境90公里、且在安大略靠近魁北克的渥太华作为首都。</p><p class="ql-block">1859年,渥太华政府楼群开始动工;七年后,国会中央大楼以及东、西两大楼竣工。1867年,加拿大联邦成立,这些建筑立即被选为新成立的加拿大自治领的政府所在地。</p><p class="ql-block">1916年,国会大厦中央大楼被大火烧毁,稍后进行重建工程,高98米的中央钟楼于1920年落成,整个重建工程<span style="font-size:18px;">于1922年完成。1939</span>年5月19日,英王乔治六世到访,成为首位亲临加拿大国会的在位君主。</p><p class="ql-block">1965年2月15日,加拿大的新国旗枫叶旗首次在钟楼旗杆上飘扬。1982年4月17日,加拿大从英国取回立宪权,女王伊利沙白二世亲临国会确立《1982年宪法法令》。</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中央钟楼又称和平塔(Peace Tower),钟楼高92米、四面钟直径4.88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塔顶钟琴由</span>53个铃铛组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钟琴每日定时奏响加拿大国歌或传统音乐。</span>和平塔里的纪念堂(Memorial Chamber)纪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它冲突中牺牲的加拿大人,墙上镌刻阵亡将士姓名,并陈列纪念艺术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央主楼的东端是参议院会堂,国家元省与议会在这里共商国是。中央主楼西端是众议院会堂。</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场西侧的建筑<span style="font-size:18px;">(West Block)</span>为联邦政府大厦,曾为总理办公室、内阁会议室及政府部门的办公空间。近年因中央主楼维修,功能发生调整,西楼成为众议院临时议事厅,众议院议员在此议事。</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侧的联邦大廈</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据介绍,自五十年代以来,渥太华环城建造了近200平方公里的绿色地带,使城市与乡村融为一体。渥太华的文化气氛浓厚,市内的国家美术馆、国家艺术中心、文明博物馆造型别致。冬季运动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的建筑也各具特色,北部的卡蒂努山公园是渥太华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2月举行冬庆节(WINTERLUDE)时雪雕如林。5月举行郁金香节,<span style="font-size:18px;">花团锦簇、</span>色彩斑斓。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渥太华的科技事业也较发达。这里有加拿大一流的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渥太华大学和卡尔顿大学为该市两所主要的高等学府。九十年代以来,渥太华高新技术产业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现已成为该市的经济支柱。并使渥太华获得“北硅谷”的美誉。著名的北方电讯公司总部就设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场东侧的建筑(East Block)保留了19世纪政府办公室(如首任总理约翰•麦克唐纳的办公室),部分区域作为博物馆开放。2019年后改造为参议院临时议事厅,参议员在此履行职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导游留给大家的时间只够在国会大厦外面拍拍照片,没有带领大家游览中央大楼的纪念堂,更没留时间让大家在附近溜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家午餐之后,这一天的剩余时间都在返回多伦多的路程上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行短短的4天里,我们对加拿大东部城市蒙特利尔、魁北克市和渥太华中心城区的概貌和沿途主要景点的印象虽然很粗略,整体感觉仍然很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