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 岁 回 望(十三)

竹语潇潇

张国筠讲述  竹语潇潇整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和南山高60级3班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送走绵阳高级中学58级的同学,我迎来了高60级新生,这一批新生来自绵阳县内,我担任高60级3班的班主任。</p><p class="ql-block">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大跃进,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普及教育,培养出一支数以万计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份子队伍…〞,“在一切学校中,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每个学生必须依照规定参加一定时间的劳动…今后的方向,是学校办工厂和农场,工厂和农业合作社办学校…〞。</p><p class="ql-block"> 新生参加学校开学典礼后,我就带领学生承担了铲草皮积肥等突击任务。劳动中,同学们彼此熟悉,建立了友谊,同时体现着班集体的凝聚力,经同学们选举,成立了班委会,班长肖定茂。三年中,班上的干部处处起好了带头作用。</p><p class="ql-block"> 学校非常重视德育,刘述成校长在班主任工作会上反复强调:“中学阶段是是学生树立革命人生观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作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将来很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了培养学生成长,我作了大量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除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和开主题班会外,我还精心选读了保尔、卓娅、吴运锋、董存瑞、江姐等革命英雄的事迹片段,特别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名言:"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致于因为虚度年华而痛悔,也不致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让人感动至深。我利用每天下午上课前几分钟读报时间,由同学轮流朗读,潜移默化,使他们学习革命先烈崇高的革命品质和献身精神。我每天至少和一个同学谈心,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问题,还在同学间广泛开展谈心活动互帮互学。</p><p class="ql-block"> 对学生我总是循循善诱,体贴入微,从不发火。我常在暑假期间新生人学前和星期日进行家访,了解学生家庭状况和学生个性,配合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作为班主任,我每天和学生一起早操、课间操,辅导晚自习,除在班上上课外,有时还听班上的其它课,对学生全面了解;每年红五月下乡支农师生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及在校劳动时和学生打成一片。</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在学习上认真刻苦努力,在劳动中吃苦耐劳,自觉自愿的成为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这一届的学生为学校做的两件大事,至今记忆尤新。</p><p class="ql-block"> 第一件事是开荒种地。学校根据教育方针,大搞农业生产,除了学校原有的农场外,在距校20多里地,涪江中的一个小岛--谢家集开荒。这是一片沙土地,长满了芭茅草。大热天,同学们穿着长衣裤和鞋袜,挥刀割掉又粗又硬又带刺的芭茅,翻新土地施肥料,一天劳动下来,饥渴累不堪,但同学们不怕苦,总能圆满完成任务。 我们在谢家集种了小麦、玉米、花生、蔬菜。为了向谢家集运肥料,学校租了艘运粪船,把全校粪水装进船,由几个在行的农村同学担任船工,其余师生均参加拉纤。这一航行真是艰辛,先入南河航道,又经三江汇合入涪江, 行至石砻咀,水流湍急浪涛汹涌,学生船工们奋力稳舵过险滩。满载的粪船,在水道上航行了很多次,每次都成功。奋勇向前,战天斗地,同学们硬是把荒滩变成了良田。这260多亩地的农作物,在全校生活最困难的时候起到了很大作用。</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的倡导下,各班成立科研小组,我们班本有策、王永智等同学的科研小组为学校立了大功。他们大胆设想,修建蓄水滤水池。他们首先收集学习有关资料,请教内行师傅,设计出了合格的图纸,规范修筑。然后全班同学下河搬运过滤石,齐心协力修筑成三个并连水池。用抽水机把二道堰的水抽入蓄水池,第二、三个水池用科学方法成功滤水,解决了学校长期用水困难的问题,这是教学和科研结合的产物,同学们为学校做了件大好事。</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对学校的感情很深,毕业离校时依依不舍。他们绝大部分考上了大学,他们在各自岗位取得了很大成绩,为祖国建设贡献了力量。其中有一位同学我应该特别提到,他叫陈启远,他考上了成都电讯工程学院。后来班上同学都没有见到他,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去了,我也为此揪心,这么优秀的学生怎么会失踪呢。直到10多年后的一天,在南山教室旁,突然,一个军人跑来向我行军礼,我一惊,仔细一看,原来是陈启远!他说,这么多年,连父母都不知道他在哪里去了,他参加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和爆炸。那时,我多么激动,这是南山母校的骄傲!这是祖国的骄傲!</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我和刘述成校长参加了60级四个班同学回母校的毕业60周年同学会,师生重逢,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的教室</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毕业时送给班主任的像册</p> <p class="ql-block">扉页留言</p> <p class="ql-block">亲爱的班主任--张老师:</p><p class="ql-block"> 三年来,我们在党的亲切指引下,在您的直接培养下,我们全班42位同学顺利完成了高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并以优异的成绩向党作了汇报,成为60年代首批高标准毕业生离开您的怀抱,走向新的学习或生产战线。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 三年,不平凡的三年。我们是在党的领导下和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成长起来的。我们所取得的成绩和您--敬爱的张老师--辛勤的劳动分不开。三年来您忘我的劳动,无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是您精雕细刻贯彻教育方针,是您带动同学们参加劳动生产,改造了我们思想,引导我们走上又红又专的道路;是您深钻教材,认真备课讲课,我们才会进步这么快。您不仅在思想和学习上对我们严格要求,而且生活上对我们照顾更是无微不至。您对班上各种活动总是从思想上给予鼓励,从物质上给予帮助和支援,解决我们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处处体现出你关心集体的大公无私精神。您是党的忠实的女儿,是人民教育事业辛勤的园丁,是优秀的人类灵魂工程师,您是我们学习的最好榜样,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您的教导。</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张老师,我们激动、兴奋,可是我们怎么也不能表达出无限感激的心情。这里,向您保证:我们决不辜负您的教导,我们坚决服从党的分配,党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第一志愿,我们将在不同的岗位上开花结果,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射出我们青春的火光。</p><p class="ql-block"> 敬爱的张老师,我们现在虽然分别了,可是我们的心永远都在一起,我们将永远跟着党,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奔向哪里,我们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三面红旗,向红透专深的方向前进,为人类最壮丽的事业--共产主义奋斗终身。</p><p class="ql-block"> 敬祝</p><p class="ql-block"> 六零三班全体同学 敬上</p><p class="ql-block"> 一九六0年八月十四日</p> <p class="ql-block">60年后回到母校</p> <p class="ql-block">见到老校长和他们的班主任老师</p> <p class="ql-block">再次聆听老校长的讲话</p> <p class="ql-block">依然是他们的“班妈妈”</p> <p class="ql-block">错过了60周年同学会的蒋少美,专程来看望她的老师,她来自新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