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上文我们介绍了从牛栏坑走出去的神医吴井云治病救人的事迹。本文将向读者介绍牛栏坑严慈典范之家抚养儿女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山峦绵延、溪水欢歌的小山村——牛形,有一座被岁月温柔抚摸的小院,那里是贾发永、赖龙英夫妇和他们五个儿子、一个女儿的家。日子虽不富裕,却被暖烘烘的烟火气填得满满当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发永,这位天生神力的壮实汉子,性子急躁得像一点就着的鞭炮。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他对 “棍棒底下出孝子” 的理念深信不疑。一旦孩子犯错,他的巴掌或是抽得人“噼里啪啦”生疼的枝条,便会毫不留情地落下,而且还不许孩子哭出声。这让孩子们委屈极了,每次被责罚后,只能噙着泪花,哭哭啼啼地扑向母亲赖龙英温暖的怀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赖龙英,宛如春日里最和煦的微风,轻柔又温暖。每当看到孩子们满脸泪痕、哭着跑过来,她的心就像被尖锐的针狠狠扎了一样,疼得揪在一起。她会轻轻将孩子揽入怀中,动作格外小心,仿佛对待世间最珍贵的宝物。她用温水浸湿毛巾,仔细地擦拭孩子被打的地方,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爹是为你们好,他是盼着你们能走正道,有出息,可别记恨他。” 她深深懂得,丈夫的严厉是对孩子未来的殷切期盼,所以她从未因此埋怨过丈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有一回,发永想带着三个儿子去田里干活,发出号令后,大儿子兵先紧随父亲的身后准备上路,老二明先和老三中美却赖在半路上,任凭怎么劝说,都不肯挪动半步。发永瞬间火冒三丈,气血上涌,脸上的青筋都暴了起来,大步上前,一把抓起明先的手脚,用力一甩,竟把他扔在了一丈多高的田冲秆堆上。明先吓得“哇”地一声大哭起来,那哭声里满是无处诉说的委屈与惊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又有一次,兵先、明先和中美三兄弟在牛形屋后铲山时,不小心让挖到的大杉蔸顺着山坡飞速滚下,只听“咔嚓”一声巨响,大杉蔸不偏不倚砸烂了家里唯一的大水缸。发永得知后,怒发冲冠,眼睛瞪得像铜铃,喝令三兄弟跪下,顺手抄起一根木棍,高高扬起,眼看就要落下。就在这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极点的时刻,赖龙英匆匆赶来,她佯装用力夺下丈夫手中的木棍,一边阻拦,一边语重心长地对孩子们说:“做啥事儿都得把安全放在头一位,父亲是怕你们以后因为莽撞闯大祸。都起来,跟父亲认个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这一严一慈的悉心教导下,六个孩子像春天里蓬勃生长的树苗,在阳光雨露的滋养下,一天天地茁壮成长。他们有的凭借努力,走出牛栏坑,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有的则留在了家乡,守护着这片养育他们的土地,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悠悠流转,孩子们陆续成家立业,开启了各自的新生活。但无论何时何地,他们对父母的敬重与孝顺从未改变。他们深知,父母的严厉与慈爱,就像阳光和雨露,虽然方式不同,却都是对他们毫无保留、深沉至极的爱。这份严与慈交织的爱,恰似山村中蜿蜒流淌的溪流,虽不汹涌澎湃,却常年潺潺不息,默默滋养着他们的一生,成为他们生命中最温暖、最坚实的依靠,伴随他们走过人生的每一段旅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欲知牛栏坑详情,请继续关注下文,牛形一家亲。</b></p>